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82638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958年,中国电视事业发轫,“电视的一代”在荧光屏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今年,国剧诞生60年,改革开放40周年。
60年里,中国电视剧见证着电视这一媒介从人声鼎沸到危机重重,更建构起了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文化记忆。在过去这半个世纪里,没有什么比共同观看过的电视剧更能界定一代人所共享的世界观,也没有什么比那些虽诞生于某些时代的独特语境之下,却又以记忆烙印的形态经久不衰地存在于社会文化空间中的电视剧更具有阐释的意义。“电视”可能会死,但作为生活方式的各种影像内容却不会消亡——我们共同拥有着哪些珍贵的电视剧记忆?以电视剧为代表的电视文化如何再现中国社会?今天,“追剧”还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吗?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面临哪些问题?翻开这本书,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今年,国剧诞生60年,改革开放40周年。
60年里,中国电视剧见证着电视这一媒介从人声鼎沸到危机重重,更建构起了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文化记忆。在过去这半个世纪里,没有什么比共同观看过的电视剧更能界定一代人所共享的世界观,也没有什么比那些虽诞生于某些时代的独特语境之下,却又以记忆烙印的形态经久不衰地存在于社会文化空间中的电视剧更具有阐释的意义。“电视”可能会死,但作为生活方式的各种影像内容却不会消亡——我们共同拥有着哪些珍贵的电视剧记忆?以电视剧为代表的电视文化如何再现中国社会?今天,“追剧”还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吗?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面临哪些问题?翻开这本书,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中国的电视业虽诞生于1958年,实质的发展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电视剧高速发展的40年里,这一独特的流行文化样式不断定义着大众审美,见证着社会文化变迁,也借由各种各样的方式夯实着它的“国民性”。显而易见地,拥有深厚国民基础的中国电视,早已释出了超越媒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曾被亿万人追寻的电视文化,生命力依旧强劲。本书选择改革开放后30部富于代表性的国剧样本,带领读者重回影响无数国人的电视剧文化。它们或曾引发万人空巷的关注,或是国剧历史中一段“执拗的低音”;或显露着某种精英气质,或反映出无远弗届的大众影响力……这些经典或流行的记忆,多少再现着国剧历史中某个特殊的截面;而它们的意义,除了“怀旧”,还能让我们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段里寻回对国剧的信任和期许。
目 录
幕 经典的都曾流行过
《西游记》:“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003
《红楼梦》:红楼梦一场,一场红楼梦 012
《渴望》:对慧芳的评价,直到今天依然重要 020
《编辑部的故事》:贫嘴的编辑部,回应着一个时代的困惑 028
《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说,千年等一回 036
《我爱我家》:那个属于“我家”的年代,我很怀念 044
《北京人在纽约》:“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052
《红楼梦》:红楼梦一场,一场红楼梦 012
《渴望》:对慧芳的评价,直到今天依然重要 020
《编辑部的故事》:贫嘴的编辑部,回应着一个时代的困惑 028
《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说,千年等一回 036
《我爱我家》:那个属于“我家”的年代,我很怀念 044
《北京人在纽约》:“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052
第二幕 留在电视机前的青葱岁月
《康熙微服私访记》:“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 063
《将爱情进行到底》:没有来日方长,只有一去不返 071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国剧的“烟火气”,都在市井中 079
《还珠格格》:“琼瑶剧”传奇 暑期档利器 087
《永不瞑目》:说它是主旋律剧,你可能不信 095
《大宅门》:这部现代版《红楼梦》什么样? 103
《少年包青天》:“不是年少无知,只是不惧挑战” 112
《将爱情进行到底》:没有来日方长,只有一去不返 071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国剧的“烟火气”,都在市井中 079
《还珠格格》:“琼瑶剧”传奇 暑期档利器 087
《永不瞑目》:说它是主旋律剧,你可能不信 095
《大宅门》:这部现代版《红楼梦》什么样? 103
《少年包青天》:“不是年少无知,只是不惧挑战” 112
第三幕 作为大众趣味的电视剧
《春光灿烂猪八戒》:好春光,不如梦一场 123
《西游记后传》:西游故事的现代性改造,可以很“非主流” 131
《重案六组》:以“警察”之名,这部剧经典 139
《穿越时空的爱恋》:国产穿越剧也曾经历好时代 147
《粉红女郎》:在这以后,几乎未见更阳光的国产都市女性剧 155
《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是国人的一种武侠情结 163
《仙剑奇侠传》:谈起“IP”,绕不开这一系列剧 171
《亮剑》:“亮剑精神”引发全民热议 179
《西游记后传》:西游故事的现代性改造,可以很“非主流” 131
《重案六组》:以“警察”之名,这部剧经典 139
《穿越时空的爱恋》:国产穿越剧也曾经历好时代 147
《粉红女郎》:在这以后,几乎未见更阳光的国产都市女性剧 155
《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是国人的一种武侠情结 163
《仙剑奇侠传》:谈起“IP”,绕不开这一系列剧 171
《亮剑》:“亮剑精神”引发全民热议 179
第四幕 未曾远去的电视狂欢
《奋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189
《武林外传》:好久不见,你可记得这个“江湖”? 197
《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什么它会是婆媳剧“教科书”? 206
《潜伏》:年代戏也可以做出当代感 214
《甄嬛传》:后宫戏拍了那么多,还能有什么新意吗? 221
《红高粱》:父权“幽灵”下的女性解放之路 229
《琅琊榜》:长林风起,上演一出正气男人戏 237
《欢乐颂》《小别离》:当我们谈论现实主义时都在说什么? 245
《武林外传》:好久不见,你可记得这个“江湖”? 197
《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什么它会是婆媳剧“教科书”? 206
《潜伏》:年代戏也可以做出当代感 214
《甄嬛传》:后宫戏拍了那么多,还能有什么新意吗? 221
《红高粱》:父权“幽灵”下的女性解放之路 229
《琅琊榜》:长林风起,上演一出正气男人戏 237
《欢乐颂》《小别离》:当我们谈论现实主义时都在说什么? 245
前 言
国剧正当年,不止于“怀旧”的过去式
1958年,中国台电视机试制成功,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正式亮相……
这一年,标记了中国电视许多个“次”,中国电视事业从这里发轫,“电视的一代”在一方荧光屏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到今年,刚好60年。国剧不仅见证着电视这一媒介从人声鼎沸到危机重重,更建构起了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文化记忆,从精英的、粗粝的精神寄托到流行的、精致的情感追求。之于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代,彼时的电视剧给予“T世代”的虽是关于生活、情感、伦理、道德的模糊认知,但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社会基本观念的普及,“它是柔软的娱乐工具,也是坚硬的价值堡垒”。
中国的电视业虽诞生于1958年,实质的发展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被许多人缅怀的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还是紧俏的商品,这一局面在90年代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成为历史,电视机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当之无愧的媒介。
而在过去的几年中,电视之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衰落,电视剧维系客厅文化和凝结国人审美的能力也在事实上遭到了多方力量的驱逐。电视剧的文化,一边以大众更易于接受的温润世故样貌自居,另一边似乎也在不断解构之中迷失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审美意涵。有人说国剧越来越“美”了,却也越来越“简单粗暴”了,以至于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国民文化消费基础的中国电视剧,除了“怀旧”——怀旧那些曾经闪耀荧屏的经典叙事,以及日趋标准化的生产,别无他物。
直到今天,电视的美好似乎印迹上了一层焦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为电视的纷繁图景带来了诸种迷思——“电视的时代”要终结了吗?赛博空间的魅力是否会重新定义今天的国民生活?2018年,既是国剧60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批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精品剧作即将渐次涌现,《你迟到的许多年》《大江大河》等作品都在用另一种方式回应着国剧的“国民性”。正是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总有一些令人欣喜甚至是惊艳的变化在悄然发生——有着深厚国民基础的中国电视,早已拥有超越媒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曾被亿万人追寻的电视文化,其实依旧生命力强劲。
所以,我想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来重回影响无数国人的电视剧文化。本书选择了改革开放后30部富于代表性的国剧样本,它们或曾引发万人空巷的关注,或是国剧历史中一段“执拗的低音”;或显露着某种精英气质,或反映出无远弗届的大众文化影响力……无论基于怎样的特征,它们多少再现着国剧历史中某一个特殊的截面;而它们的意义,除了“怀旧”,还能让我们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段里寻回对国剧的信任和期许。
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剧的发展还需经历诸种转型的阵痛,也需要思索对新时代的回应……无疑,这方荧光屏正在蜕变,并将不可逆转地迎来它的新模样,但不变的是电视承载社会生活、维系社会文化的重要意义。今天的荧屏仍旧鲜活,仍旧是人们凝望向往的彼岸世界重要的精神寄托之一。
相比对“老国剧”的怀旧,我更愿意用这样一份答卷来审视依然年轻的中国电视——当“看剧”再度维系起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中国电视剧在60年的节点上,就不至于太落寞。
何天平
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
2018年1月16日
媒体评论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中国电视剧的40年,既荣耀又骄傲。很高兴看到有年轻的评论家来审视这段特别的旅程,读罢全书更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电视剧创作的使命和责任。作为青年演员的我同样坚守这份初心,继续“匍匐前行”。
——翟天临
青年演员,代表作:电视剧《白鹿原》《军师联盟》等
——翟天临
青年演员,代表作:电视剧《白鹿原》《军师联盟》等
从《铁血青春》到《归去来》,10多年的创作经历让我参与并见证着中国电视剧的前行轨迹。今天的国剧依旧生命力旺盛,这本书里的观察也会成为我们理解中国电视剧文化的一种新鲜视角。
——刘江
导演、编剧,代表作: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咱们结婚吧》等
——刘江
导演、编剧,代表作: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咱们结婚吧》等
我曾与这位年轻的作者有过很多的交流与探讨。对于中国电视,他有自己丰富的思索和观察。于是,他把这些观点放到了这本书中,期待有更多人可以分享它们。
——张迟昱
导演、编剧,代表作:电影《羞羞的铁拳》
——张迟昱
导演、编剧,代表作:电影《羞羞的铁拳》
认识作者多年,何天平对中国电视剧有许多有趣的观点,他是电视行业里*年轻的学者和评论者之一,在我看来当属此中翘楚,且当之无愧。年轻人如何看待“老国剧”?这本书里或许就有答案。
——海飞
国家一级作家、编剧,代表作:电视剧《麻雀》等
——海飞
国家一级作家、编剧,代表作:电视剧《麻雀》等
“90后”致敬经典电视剧——论者将时代风云、历史文化、戏外逸事熔于一炉,提供了一种触摸历史、读解作品的新路径。
——戴清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文化学者
——戴清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文化学者
在线试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