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61583
编辑推荐
《淡泊从容莅海牙(增订版)》: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倪老抱定爱国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地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为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他蓄志学法继而赴海外深造。学成回国后,教法律,当律师,任法官,并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处首席顾问,直接参加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主要战争罪犯的审判,为战争中受苦受难的同胞伸张正义,惩治侵华的日本顽凶战犯。新中国成立后,倪老长期担任外交部专门委员和法律顾问,参与处理了大量重大涉外法律案件。将近耄耋之年,又出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以法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内容简介
倪征日奥,新中国**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海洋法学家。倪老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他在92岁高龄撰写了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本书曾在1999年首次出版,本次再版对内容略有修订,并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本书在新中国外交史及国际法史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钱其琛、史久镛、王铁崖、赵理海几位大家为本书撰写序言。
目 录
一、 童年简述
二、 申江负笈
三、 赴美留学
四、 “成家立业”
五、 战火余生
六、 出国考察
七、 实地观摩
八、 东京审判
九、 迎接解放
十、 北京召唤
十一、 会议频繁
十二、 湖广**
十三、 思想改造
十四、 瑞士赴会
十五、 海牙九载
十六、 案牍劳形
十七、 开会出访
十八、 血浓于水
十九、 生老病死
二十、 老骥伏枥
二十一、 近事续记
后记
二、 申江负笈
三、 赴美留学
四、 “成家立业”
五、 战火余生
六、 出国考察
七、 实地观摩
八、 东京审判
九、 迎接解放
十、 北京召唤
十一、 会议频繁
十二、 湖广**
十三、 思想改造
十四、 瑞士赴会
十五、 海牙九载
十六、 案牍劳形
十七、 开会出访
十八、 血浓于水
十九、 生老病死
二十、 老骥伏枥
二十一、 近事续记
后记
前 言
作 者 自 序
我从小爱读“公案”小说,喜看平反冤狱、大快人心的戏。上中学时,到了人称“冒险家之乐园”的上海,看到外国人享有特权,犯了法或有民事争讼,外国领事说了算,据称这是“领事裁判权”,我心实不平。在此早年所感受的双重影响之下,我决定要学法律。后来我果真学法,此后教法律、当律师、任法官、出国考察司法,旋又参加东京战犯审判。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仍教法律,不久就调北京外交部处理涉外法律事件,参加有关法律的国际会议,*后担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总之,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但世事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单靠一个“法”字,岂能自感满足?何况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起变化,一代之法,岂能永世不变?我虽已年迈退休,但学不嫌老,应仍学习无间、只争朝夕。亲友再三鼓励我回忆作录,我自忖碌碌终生,乏善足陈,而且马齿徒增,眼花脑钝,不知该当从何说起。1997年春,法律出版社贾京平总编又专程前来约稿。我在惶惶之余,冥思苦忆,抖索握管,历时盈年,得此数帙,恐难如所愿,有负亲友及读者期望。
后面的记述,既非年谱,亦非自传,只是回忆杂录,但总应分别层次,先后有序。我大体上的安排是,一般按时间先后,但必要时亦按实际需要,分题叙述,以免对于同一事的叙述忽断忽续。至于内容和写法方面,则力求准确、简练、畅达。所谓准确,是要求真实、朴素,力戒夸张失实或文过饰非。所谓简练,是要求紧凑、切实,记忆不清的事宁缺毋滥,力避空洞泛述,言之无物。除有个别的必要情况外,不拟照抄文件或引用附录,以免徒增篇幅。所谓畅达,是要求文字通顺易读,表达自然,力避迂回重叠,晦涩不明。凡此诸端,我谨引以自律,冀能身体力行。
本书书名“淡泊从容莅海牙”是亡友、原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共事后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东亚研究所所长刘子健所赠诗句,寓有诸葛“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之深意,可引以自勉。
我今行年已逾九二,对过去数十年事,既无日记可凭,难期了若指掌、记忆犹新。我的女儿乃先竭力助我回忆,或者查阅有关的文件、史料以及偶尔尚存的零星记载和草稿。撰写过程中,法律出版社张慎思女士从一开始就帮我设计、校订。后来,她虽调职到《法制日报》,尽管采访、撰稿任务繁重,对我帮助则仍继续不辍,直到付梓为止,我深表感谢。
1998年11月
我从小爱读“公案”小说,喜看平反冤狱、大快人心的戏。上中学时,到了人称“冒险家之乐园”的上海,看到外国人享有特权,犯了法或有民事争讼,外国领事说了算,据称这是“领事裁判权”,我心实不平。在此早年所感受的双重影响之下,我决定要学法律。后来我果真学法,此后教法律、当律师、任法官、出国考察司法,旋又参加东京战犯审判。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仍教法律,不久就调北京外交部处理涉外法律事件,参加有关法律的国际会议,*后担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总之,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但世事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单靠一个“法”字,岂能自感满足?何况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起变化,一代之法,岂能永世不变?我虽已年迈退休,但学不嫌老,应仍学习无间、只争朝夕。亲友再三鼓励我回忆作录,我自忖碌碌终生,乏善足陈,而且马齿徒增,眼花脑钝,不知该当从何说起。1997年春,法律出版社贾京平总编又专程前来约稿。我在惶惶之余,冥思苦忆,抖索握管,历时盈年,得此数帙,恐难如所愿,有负亲友及读者期望。
后面的记述,既非年谱,亦非自传,只是回忆杂录,但总应分别层次,先后有序。我大体上的安排是,一般按时间先后,但必要时亦按实际需要,分题叙述,以免对于同一事的叙述忽断忽续。至于内容和写法方面,则力求准确、简练、畅达。所谓准确,是要求真实、朴素,力戒夸张失实或文过饰非。所谓简练,是要求紧凑、切实,记忆不清的事宁缺毋滥,力避空洞泛述,言之无物。除有个别的必要情况外,不拟照抄文件或引用附录,以免徒增篇幅。所谓畅达,是要求文字通顺易读,表达自然,力避迂回重叠,晦涩不明。凡此诸端,我谨引以自律,冀能身体力行。
本书书名“淡泊从容莅海牙”是亡友、原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共事后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东亚研究所所长刘子健所赠诗句,寓有诸葛“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之深意,可引以自勉。
我今行年已逾九二,对过去数十年事,既无日记可凭,难期了若指掌、记忆犹新。我的女儿乃先竭力助我回忆,或者查阅有关的文件、史料以及偶尔尚存的零星记载和草稿。撰写过程中,法律出版社张慎思女士从一开始就帮我设计、校订。后来,她虽调职到《法制日报》,尽管采访、撰稿任务繁重,对我帮助则仍继续不辍,直到付梓为止,我深表感谢。
1998年11月
媒体评论
“倪老一生学法、用法、司法,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倪老回忆录的出版,不但对于数十年来国际法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推动国际法的学习和研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钱其琛
“读者能从倪法官这部著作中了解一个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法学家在受尽帝国主义欺压的旧中国的经历以及他如何为新中国的外交斗争、国际正义事业和国际法的发展奉献他的杰出才华和全部精力。”
——史久镛
“他一生努力学习,勤于写作,作出许多贡献,积累丰富经验,这些都值得记录下来,使后人从中获取裨益。我认为,倪老撰写这本书也是对中国国际法的一个极其宝贵的贡献。”
——王铁崖
“但愿读者珍惜这部十分可贵的回忆录,能从中吸取营养,共同为繁荣我国的国际法学而继续努力。”
——赵理海
——钱其琛
“读者能从倪法官这部著作中了解一个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法学家在受尽帝国主义欺压的旧中国的经历以及他如何为新中国的外交斗争、国际正义事业和国际法的发展奉献他的杰出才华和全部精力。”
——史久镛
“他一生努力学习,勤于写作,作出许多贡献,积累丰富经验,这些都值得记录下来,使后人从中获取裨益。我认为,倪老撰写这本书也是对中国国际法的一个极其宝贵的贡献。”
——王铁崖
“但愿读者珍惜这部十分可贵的回忆录,能从中吸取营养,共同为繁荣我国的国际法学而继续努力。”
——赵理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