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329263
编辑推荐
1. 美国*位女总统候选人,一个为胜利而来的权力斗士,全世界瞩目的政坛铁娘子,你也许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但未必了解她的品性和人生哲学。
2. 她是勇敢睿智的政治偶像,还是一个善于伪装自己的老练政客?在追随者眼中,她充满智慧、性感勇敢;在政敌眼中,她老于世故、擅长政治捭阖。
3. 世界政坛*负争议的多面女人,深度讲述她30多年的从政经验与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作为叱咤美国政坛三十余载的女人,希拉里担当过诸多角色: 名满华盛顿的金牌律师、特立独行的州长夫人、优雅坚韧的白宫女主人、行遍世界的铁腕国务卿、有希望的总统候选人…… 在不同的历史时刻,希拉里一如既往的长袖善舞,但真实的希拉里到底是怎样的?这些盛名背后希拉里背负了什么? 透过本书,全面认识她,认识即将面对的未来世界格局。
目 录
序言我想成为一个冠军和斗士章还没有遇见克林顿的那些年——像男孩一样长大的倔强女孩节 别样父爱铺就童年底色 003第二节 懵懂年纪里的政治启蒙 011第三节 以勇士的姿态去批判 019第二章青春就是用来热血的——追求完美的工作狂律师节 校园里的“维京大盗” 029第二节 幸福就是阿肯色州的红房子 037第三节 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 044第三章每个梦想都有推手——为丈夫摇旗呐喊的妻子节 姓克林顿的希拉里 055第二节 战役中不可缺少的军师 063第三节 站在美国权力中心 071第四章遮挡不住的光芒万丈——名声的夫人节 争议中站稳脚跟 085第二节 阻碍与质疑粉墨登场 093第三节 让“白水案”销声匿迹 101第五章一段惊动世界的桃色新闻——忍辱负重的“八卦女主角”节 色诱陷阱还是情感背叛 111第二节 一朝粉碎的真相 119第三节 重拾对婚姻的信心 127第六章打一片自己的天下——努力的铁娘子节 不只站在男人背后 137第二节 理想需要放飞 145第三节 政治其实没有性别 153第七章不平坦的竞选征途——有野心的狡猾政客节 带着放大镜去找对手的弱点 163第二节 人心才是的战场 171第三节 别停止思考明天 179第八章行走112片国土——饱受争议的国务卿节 当对手抛出橄榄枝 187第二节 世界格局了如指掌 192第三节 载舟与覆舟 197第九章风度先从外表做起——带明星范儿的女政治家节 专业形象缔造专业素养 207第二节 大事件评论者和参与者 213第三节 气场修炼的教科书级人物 219第十章声音的来源不是嘴巴——美国利益的维护者节 美国外交形象的改善师 227第二节 立场的重要性 233第三节 美式和平的守护者 236第十一章打破美国“天花板”——人气超高的总统候选人节 落幕后的华丽转身 245第二节 脱下政治家的外衣 249第三节 美国或许需要一位女总统 255希拉里演讲词集 260希拉里大事记 276后记 人生如戏,希拉里的电影人生 278
媒体评论
当我角逐总统,她是我的有力支持者,后来又成为一名出色的国务卿。希拉里会是一位好总统。——奥巴马
好不要和女人争论。不过,克林顿夫人也从来没客气过。——普京强势,但并不总是机敏。——《纽约时报》
希拉里不仅是美国重要的女性,也是美国政治*重要的女性。——《福布斯》
好不要和女人争论。不过,克林顿夫人也从来没客气过。——普京强势,但并不总是机敏。——《纽约时报》
希拉里不仅是美国重要的女性,也是美国政治*重要的女性。——《福布斯》
在线试读
章还没有遇见克林顿的那些年——像男孩一样长大的倔强女孩· 节 ·别样父爱铺就童年底色人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传奇,而褪去光芒后,我们才能更接近传奇的真相。命运的渲染、家庭的熏陶,铺就命运的底色。时光逆流,定格在20世纪的美国,在1947年的芝加哥北区的埃奇沃特医院,一个8磅重的女婴出生了。这个小女婴是罗德姆一家的个“小公主”,也是他们人生中个孩子。这个孩子的降生给这个芝加哥的富商小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但是他们或许从未想到自己的孩子会在几十年后的美国政坛大放异彩。这个孩子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作为这个家庭的个孩子,希拉里的童年并未如同寻常人家的孩子一般轻松自得,但也正是这段并不被宠溺的童年经历让希拉里变得越发早熟和坚毅。熟悉罗德姆一家的人都知道,希拉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异常专制和严苛。他们认为勤勉、严谨是实现梦想的必然出路。作为罗德姆夫妇的个孩子 ,希拉里首当其冲,成为他们教育理念下的个“试验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希拉里曾这样评价她的父亲:“他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正如希拉里描述的一般,她这位严苛的父亲休·罗德姆确实是一个挑剔严苛的人。作为罗德姆家的一家之主,幼年的希拉里对休是又爱又惧,充满矛盾的。但无可厚非的是在希拉里性格的养成上,休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希拉里曾经在她的回忆录《亲历历史》中写道:“小时候,我非常崇拜父亲。我会热切地在窗口张望他的身影,一看到他下班回家就立刻冲到马路上去迎接他。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学会了玩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次我都会努力考出好成绩以博得他的欢心。”由此可见,休·罗德姆对希拉里的影响。这个郁郁寡欢而又执拗的休·罗德姆成为希拉里整个成长岁月中又爱又恨的对象,甚至后来有人在攻击希拉里时,提到希拉里有恋父情结。但这位被女儿崇拜的父亲,生活得并不顺心。似乎整个罗德姆家族都有抑郁症的倾向,这或许是性格造成的,也可能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小的也是家中有本事的弟弟拉塞尔就在1948年个患上了抑郁症。这是家人始料未及的,这个原本在他们眼中的优秀孩子开始疯狂酗酒。他本来是个内科医生,有着光鲜的职业和不菲的收入,但因为抑郁症的影响,他后靠着在酒吧做服务生来维持生活,而且不停地尝试自杀。虽然休·罗德姆曾经尽全力阻止,但后拉塞尔还是死在了一场意外的火灾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或许只是一个偶然,但是当休的大哥也去世时,就不得不让人深究罗德姆家是否有家族遗传抑郁症。休的大哥威拉德死在休的父亲去世之后。虽然后的验尸报告上写着他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栓而死,但是他的家人们更相信是因为他长久以来陪伴在父亲身边,而在父亲死后,他感到孤独绝望,才告别了人世。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失去亲人朋友更加残酷。在父母和兄弟们相继去世之后,休·罗德姆也感到了孤单的蔓延,他也身处抑郁症的困扰之中。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而且性格也越来越孤僻。这也是为什么希拉里在童年的回忆中,一直对父亲又爱又恨的原因,因为她永远不知道原本安静待在那里的休·罗德姆何时会爆发。或许对希拉里而言,她的童年仅仅止于3岁之前那段在芝加哥的一居室生活的日子,而其后她面对的便是罗德姆夫妇近似军事化的严苛教育。在罗德姆夫妇的教育理念中,儿女3岁之后便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孩子对待。这样的观念或许与休·罗德姆早年的军旅生涯密不可分。休·罗德姆曾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军陆战队的吉恩·滕尼训练营,作为海军军士长训练士兵。早期的军人经历显然没有随着休的退役而消退,而是被他完全套用在了对孩子们的管理上。希拉里的两个弟弟相继出生后,父母也没有放松对希拉里的教育。在休的观念中,女孩并没有什么被优待或者懦弱的特权,因此希拉里跟她的弟弟们一样成为休军事化教育的对象。他非常严格地规定了3个孩子的日常作息和处事原则,如有人违背了规则,他就会大加责骂,甚至是责罚。休·罗德姆崇尚武力,这个特点也遗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两个男孩常常打架惹祸。希拉里的好朋友贝齐曾回忆自己次去希拉里家时的情景:“希拉里是两个顽劣的小男孩的姐姐。我次到他们家时,休吉7岁,托尼4岁。休吉把托尼从阳台上扔到了路边,托尼很快就跳起来,然后笑嘻嘻地走过来。他们整天在外面打架,而他们的父亲却很喜欢他们这样。他们很崇尚武力,在家里玩耍时,他们经常会打碎东西,而他们的父亲也很喜欢儿子这样。” 儿时的希拉里是3个孩子中让人省心的一个,不同于弟弟们的顽皮叛逆,希拉里总是对父亲的教导服从。或许是对父母给予她平等学习和掌握技能权利的感念,抑或是对父亲的崇拜和尊重,希拉里鲜少违背父亲的意愿。但在这个压抑严肃的家庭中,听话并不意味着会获得赞赏和表扬,至少对于休·罗德姆而言,表扬孩子并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情。一次,当希拉里将自己只有一个B,其余全是A的成绩单拿给父亲的时候,休非但没有夸奖希拉里,反而问她为何还有一个不是A,并讽刺这次的试题太过简单了。休·罗德姆的挫折式教育激励着好强的希拉里不断努力。在休·罗德姆看来,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挫折而不是无用的甜言蜜语,于是在这个家庭中孩子们只能从母亲多萝西那里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嘉奖。但即便是这小小的安慰,在休的眼中也是不允许存在的,每当多萝西表扬孩子的时候,休总是在一旁冷嘲热讽,甚至过分地谩骂多萝西:“你这个愚蠢的女人。”见微知著,从这件小事上就能够看出希拉里的父母性格迥然不同。在这个家庭中,休·罗德姆如同一个专制暴君一般掌控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他脾气暴躁易怒,不允许别人反抗。而多萝西的性格同样坚毅固执,于是当夫妻二人意见不同时便会火花四溅、争吵不断。多萝西的隐忍缘于她比别人具有更快修复创伤的能力。她对休·罗德姆的隐忍并不仅仅是在婚后,在结婚之前,她的行为也曾经让身边的人难以理解。多萝西在担任休的秘书期间开始跟休交往,而在这交往的过程中,休一直跟另外一个女人保持着暧昧不明的关系,也是因为如此,多萝西在与休交往5年后才决定嫁给他。但在多萝西怀疑休时从未跟休当面对质过。这样纠结的性格或许跟她悲惨的童年境遇有着密切关系。希拉里在《集全村之力》一书中曾经对多萝西的童年经历进行了描述,在她的演讲中也多次提及。多萝西在出生后不久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多萝西的母亲德拉·默里·豪厄尔15岁的时候在芝加哥生下了多萝西。让这个年轻女孩提早成为母亲的人同样处于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年纪。多萝西的父亲埃德温·豪厄尔仅仅17岁,是名消防员。在叛逆的青少年时期的结合注定无法走得太久,在多萝西8岁的时候父母便离婚了,而他们谁也没有能力照顾年幼的多萝西和她更加年幼的妹妹——3岁的伊丽莎白。因此多萝西妹被送到祖父祖母家中。在这里她们的童年宣告结束,寄人篱下的日子里,多萝西一直都要忍受祖父的冷脸和疏离,以及祖母永无止境的谩骂和惩罚。这种让多萝西一直想要逃离的煎熬生活一直持续到14岁。这一年她遇到了一个影响她一生的雇主。她找到了一份保姆工作,因为这家雇主的善良和慷慨,她得以进入学校读书。后来在跟女儿提起曾经的这段经历时,多萝西说道:“如果不曾遇到过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我或许根本就不会管理家务,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照料孩子。”童年的悲惨经历让多萝西对家庭充满了渴望,而曾经遇到的温暖相待则让她学会了为了家庭的和谐和平静而牺牲。这是她的不幸,因为与脾气暴躁的休·罗德姆组建家庭注定了她必须把隐忍当作常态;这又是她的幸福,因为终她的家庭完整地走到了后。多萝西的隐忍并不代表她在教育孩子上也会灌输给孩子委曲求全的思想。这一点在她对希拉里的教育上就可以看出。她希望希拉里能够更勇于表现,也更加强势。她告诉希拉里遇到问题时哭泣是没有用的,要学会大胆反击。在希拉里4岁的时候,她被一个比她大的女孩欺负和恐吓,这对大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恶作剧,可希拉里却因此吓坏了,总是躲着那个女孩,吓得不敢出门。多萝西知道后对希拉里说:“我们家没有胆小鬼的位置。”并且鼓励希拉里正面面对问题。从母亲那里得到勇气的希拉里成功反击了吓唬她的女孩,当着几个男孩子的面给了她一巴掌。多萝西的教育方式也让希拉里在日后面对打击时能够勇于承担,在政治舞台上将反击进行得利落漂亮。但其实希拉里初的梦想跟政治毫无关系。其实这是每个人童年都会经历的事情。在年幼的时候,人们有着太多天真的愿望,希望成为科学家、成为拯救地球的大英雄……这些梦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好奇和渴望,希拉里也不例外。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甚至她曾经写信向宇航局自荐,但结果让人无比失望,宇航局回信:“我们并不需要女宇航员。”对希拉里的梦想,尽管多萝西并不赞同,但却没有直接进行打击,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尽管她心中希望希拉里以后能成为一名高级法官。这是多萝西给予希拉里童年的宝贵财富,在希拉里的求学和从政生涯中,这些多萝西式的教育依然能够在希拉里身上寻得蛛丝马迹。但这并不是对希拉里性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对希拉里而言,在家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父亲,才是影响她童年深的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的幸与不幸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真正有资格评判。对罗德姆一家而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种近乎苛求的家庭教育中,希拉里和她的弟弟们对罗德姆夫妇的热爱一如既往,并没有因为不堪受教而怨恨父母。对父亲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苛责,希拉里和弟弟们回忆时曾笑称:“这是父亲伟大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在他们眼中,这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挫折,才让他们成长得更加茁壮。在希拉里生活的社区之中,他们家对邻居而言一直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之处是大家都知道休·罗德姆是生活在这里的异类,他经常冷嘲热讽、脾气火爆,仿佛周遭的一切都让他难以接受。即便大家对这个社区里的怪人都有所耳闻,却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因为休从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以至于幼年时期的希拉里更像是生活在一座名叫罗德姆家的孤岛中,在父母的完全掌控中一点点地长大。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对被父母禁锢在这片小天地的希拉里而言,父母更是她整个童年生活中重要的思想启蒙。这些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和习惯在希拉里日后的生活中依然有迹可循,能够让人在希拉里的身上看到她的父亲休·罗德姆的影子。在社交生活上,休·罗德姆或许是失败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事业也是如此。这个看似尖酸冷酷的男人在生意上有着敏锐的判断,他投身于花边编织和装饰行业,将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休的口才并没有完全浪费在日常的口舌之争和冷嘲热讽上,而是在事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希拉里的弟弟曾说:“我的父亲是在生意场上我见过的好的终结者,没有他搞不定的买卖。”事实也正是如此,休大学毕业之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求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休却果敢地选择了跟他父亲一样的装饰事业,并且一步步把客户拓展到宾馆、办公、航空等领域。这位高瞻远瞩的生意人在享受积累财富乐趣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继续创造财富。在休·罗德姆的理念中,唯有依靠自己才是出路,因此在事业上他亲力亲为,在经济上也从不依靠他人,甚至他从未用过信用卡。正因为如此,休·罗德姆在女儿3岁的时候全款购买了帕克里奇的一栋房子,结束了在芝加哥一居室的生活。幼年的希拉里大部分的时光便是在帕克里奇度过的。生活上希拉里从未被苛责,但是即便生活富裕父母也并未让希拉里处在享乐之中。女儿富养的观念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作为休·罗德姆的孩子,希拉里和弟弟们从小就被培养成独立勤劳的性格。每当父亲的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孩子们都要无偿去店里帮忙。这不过是休的吃苦型教育的冰山一角。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会金钱来之不易和奋斗的艰辛,休经常在周末带着孩子们去威诺拉湖畔的小木屋度假。这名为“度假”的家庭旅行并不是常人印象中那种鸟语花香、休憩散心的休闲之旅,而是忆苦思甜的净化之旅。这座位于威诺拉湖畔的小木屋是希拉里的祖父和休一起建造的,这里没有暖气、没有浴室,一切都是简朴原始的样子。无疑,这样的旅行对孩子们回归初心、感恩现在有着直观有效的作用。忧患与苦难是培养坚毅品质好的发酵剂,休无疑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在希拉里的童年中,父亲经常带他们探访芝加哥的煤矿、贫民窟,这些都在她幼小心灵上成为无法磨灭的印记。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