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70730丛书名: 近现代百名名老中医经验集
编辑推荐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
内容简介
黄德彰,字兆民,号觉汉,四川新都人,自幼即学习祖国医学,1942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我国近现代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
《黄德彰医文精华》是黄德彰先生从医40余年的主要论著、医案结集。《黄德彰医文精华》分为黄德彰传略、学术探索、临床心得、医案选析、医文问答、诗词文选等几个部分,书后附有与李重人先生合作的《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疏解》。
《黄德彰医文精华》是黄德彰先生从医40余年的主要论著、医案结集。《黄德彰医文精华》分为黄德彰传略、学术探索、临床心得、医案选析、医文问答、诗词文选等几个部分,书后附有与李重人先生合作的《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疏解》。
目 录
目录
前言
**章 黄德彰传略 (1)
第二章 学术探索 (5)
**节 祖国医学的奥妙 (5)
第二节 中西医融通之路 (7)
第三节 分合上升定律 (8)
第四节 自我心理调节的五三一规律 (9)
第五节 安神合剂治疗失眠心肝火旺证的研究 (10)
第六节 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 (12)
第三章 临床心得 (20)
**节 亡阴亡阳的含义及防治 (20)
第二节 昏迷 (25)
第三节 春温 (28)
第四节 风温 (30)
第五节 暑温 (33)
第六节 疰夏 (36)
第七节 艾滋病 (37)
第八节 哮喘 (39)
第九节 肺胀 (41)
第十节 胃脘痛 (44)
第十一节 胁痛 (46)
第十二节 眩晕 (47)
第十三节 眼干涩 (49)
第十四节 肝着 (50)
第十五节 肝瘟 (51)
第十六节 臌胀 (53)
第十七节 急性胰腺炎 (54)
第十八节 胆囊炎 (55)
第十九节 中风 (57)
第二十节 痉病 (59)
第二十一节 颤证 (60)
第二十二节 癫痫 (62)
第二十三节 瘫痪 (63)
第二十四节 面瘫 (64)
第二十五节 头痛 (65)
第二十六节 肾风 (74)
第二十七节 胸痹 (77)
第二十八节 风心病 (79)
第二十九节 梅核气 (80)
第三十节 郁证 (81)
第三十一节 烦躁 (83)
第三十二节 多寐 (85)
第三十三节 失眠 (86)
第三十四节 百合病 (88)
第三十五节 消渴(糖尿病) (89)
第三十六节 历节 病 (94)
第三十七节 肿瘤 (95)
第三十八节 劳复、食复与药复 (107)
第三十九节 本草心悟 (108)
第四章 医案选析 (116)
**节 胶原纤维瘤 (116)
第二节 右脑肿瘤 (118)
第三节 黄色脂瘤 (120)
第四节 胸腺癌术后右纵隔转移 (121)
第五节 左肺舌叶黏液囊肿伴肺不张 (123)
第六节 迷走神经分支性软腭瘫 (124)
第七节 婴儿面部血管瘤(二例) (126)
第八节 三叉神经痛 (127)
第九节 牛皮癣及副牛皮癣(二例) (129)
第十节 习惯性便秘 (131)
第十一节 卵巢囊肿(二例) (131)
第十二节 口痉舌强 (133)
第十三节 左乳腺瘤 (133)
第十四节 右乳房纤维瘤 (135)
第十五节 左臀部肌纤维瘤 (135)
第十六节 左乳腺增生疑恶变 (136)
第十七节 30年反复便秘 (137)
第十八节 风湿性关节痛 (138)
第十九节 肥胖病 (138)
第二十节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140)
第二十一节 脏躁 (141)
第二十二节 风湿性心脏病并中药流产 (142)
第二十三节 多发性扁平疣 (144)
第二十四节 子宫肌瘤 (145)
第二十五节 子宫颈癌 (146)
第二十六节 结肠肉瘤肝转移 (146)
第五章 医文问答 (148)
**节 文理篇 (148)
第二节 医理篇 (149)
第三节 临床篇 (151)
第六章 诗词文选 (155)
附 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疏解 (162)
前言
**章 黄德彰传略 (1)
第二章 学术探索 (5)
**节 祖国医学的奥妙 (5)
第二节 中西医融通之路 (7)
第三节 分合上升定律 (8)
第四节 自我心理调节的五三一规律 (9)
第五节 安神合剂治疗失眠心肝火旺证的研究 (10)
第六节 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 (12)
第三章 临床心得 (20)
**节 亡阴亡阳的含义及防治 (20)
第二节 昏迷 (25)
第三节 春温 (28)
第四节 风温 (30)
第五节 暑温 (33)
第六节 疰夏 (36)
第七节 艾滋病 (37)
第八节 哮喘 (39)
第九节 肺胀 (41)
第十节 胃脘痛 (44)
第十一节 胁痛 (46)
第十二节 眩晕 (47)
第十三节 眼干涩 (49)
第十四节 肝着 (50)
第十五节 肝瘟 (51)
第十六节 臌胀 (53)
第十七节 急性胰腺炎 (54)
第十八节 胆囊炎 (55)
第十九节 中风 (57)
第二十节 痉病 (59)
第二十一节 颤证 (60)
第二十二节 癫痫 (62)
第二十三节 瘫痪 (63)
第二十四节 面瘫 (64)
第二十五节 头痛 (65)
第二十六节 肾风 (74)
第二十七节 胸痹 (77)
第二十八节 风心病 (79)
第二十九节 梅核气 (80)
第三十节 郁证 (81)
第三十一节 烦躁 (83)
第三十二节 多寐 (85)
第三十三节 失眠 (86)
第三十四节 百合病 (88)
第三十五节 消渴(糖尿病) (89)
第三十六节 历节 病 (94)
第三十七节 肿瘤 (95)
第三十八节 劳复、食复与药复 (107)
第三十九节 本草心悟 (108)
第四章 医案选析 (116)
**节 胶原纤维瘤 (116)
第二节 右脑肿瘤 (118)
第三节 黄色脂瘤 (120)
第四节 胸腺癌术后右纵隔转移 (121)
第五节 左肺舌叶黏液囊肿伴肺不张 (123)
第六节 迷走神经分支性软腭瘫 (124)
第七节 婴儿面部血管瘤(二例) (126)
第八节 三叉神经痛 (127)
第九节 牛皮癣及副牛皮癣(二例) (129)
第十节 习惯性便秘 (131)
第十一节 卵巢囊肿(二例) (131)
第十二节 口痉舌强 (133)
第十三节 左乳腺瘤 (133)
第十四节 右乳房纤维瘤 (135)
第十五节 左臀部肌纤维瘤 (135)
第十六节 左乳腺增生疑恶变 (136)
第十七节 30年反复便秘 (137)
第十八节 风湿性关节痛 (138)
第十九节 肥胖病 (138)
第二十节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140)
第二十一节 脏躁 (141)
第二十二节 风湿性心脏病并中药流产 (142)
第二十三节 多发性扁平疣 (144)
第二十四节 子宫肌瘤 (145)
第二十五节 子宫颈癌 (146)
第二十六节 结肠肉瘤肝转移 (146)
第五章 医文问答 (148)
**节 文理篇 (148)
第二节 医理篇 (149)
第三节 临床篇 (151)
第六章 诗词文选 (155)
附 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疏解 (162)
前 言
`
媒体评论
`
在线试读
**章 黄德彰传略
黄德彰,男,字兆民,1908年2月生于四川省新都县(现成都市新都区)。祖父黄光都,父亲黄天泽,均精文理,懂医道,平时炼得一些膏丹散丸,布施于人,颇得人心。自8岁起,黄德彰在家读私塾,读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打下深厚的古文基础。母亲及舅父有中医家传。舅父是中医,其叔父魏达夫是当地名医,住家外又是太极昌大药房。环境熏陶,潜移默化,自幼体弱的他,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常向他们学习医学知识。他努力学习祖国医学,认药、辨药、了解药性,并请教坐堂的老中医李守西、李元圃等,其间主要学习了《医学三字经》、《雷公药性赋》、《本草备要》、《医方集解》,从《南雅堂医学七十二种全书》中选读《时方歌括》、《时方妙用》等著作。
1928年,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他学习勤奋,考入成都石室中学,初中三年,正值名医李斯炽在校任教兼校医,课余侍诊请教获益良多。高中毕业后,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人体疾病的现代科学研究。在研究英、美、法等国药典时,发现这些药典也收入大量中草药及中药的药酒方和制作方法,深感祖国医药的伟大渊源及影响,课余仍学习体会。在医学院读书时,一位同学的亲戚牙龈出血不止,经西医输血、止血、消炎,甚至拔牙仍3月不愈,他知道后即用中医辨证煎以白茅根汤,装入开水瓶暗送入病房,病人频频饮用后3日痊愈,皆称奇效。
1942年,黄德彰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读完7年毕业。毕业时应抗战征调,到都江堰石羊场卫生院任院长。院址在城隍庙内,房屋、器具十分简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当地集资兴建了院宅,增添了设备,使其初具规模。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临江中学理化教师。他工作勤奋,不光看内科病,亦做外科手术,取子弹,治烧伤、烫伤,还治疗妇产科疾病等。当时西药匮乏,他即用中医辨证论治,曾用青蒿鳖甲汤合白虎汤加减,将一病危的产褥热患者起死回生,得到当地群众赞扬。他不但勤求古训,亦虚心向当地老中医杨子亨、戴锡之、高习之、黄时中、卫鼎铭请教。杨子亨主汤本求真学说,善针灸,在临床上配合治疗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戴锡之专长妇儿科,专研叶天士、张景岳学说,对孕妇三月是怀男女,诊脉准确,而不愿外传,黄德彰向戴先生请教两次,但戴笑而不答,此事对他有所刺激。后从青白江医师潘茂堂处得知,孕脉是男是女,要看尺脉(即神门动脉)出现滑实省神的丸丸然,豆豆然,左大即男,右大即女。如孕妇体弱,应多活动后再摸脉。如今看来,男孩代谢大于女孩,其表现确实是科学的。黄时中老师主陆渊雷学说,对《伤寒论》每一条文倒背如流。他经验丰富,对厥阴一章,只有乌梅丸,蚘厥一方不主张。黄德彰经过临床体会,认为为病由三阳内传三阴,传主少太阴,如仍不治则病死,如已逐渐缓解,则主厥阴必然阴尽阳回,不药而愈,故无方。高习之老师对烧烫伤深有体会,善用金鉴清凉膏,配方新鲜石灰水加麻油,对污处不用水洗,以清油去污而上清凉膏,疗效显著。日后黄德彰工作中用蜂蜡加菜油、紫草制成红油膏除伤肿消炎,在西药少缺的年代,十分适用。卫鼎铭老师是岷江中学校长,当时兼校医,懂《伤寒》、《金匮》,其学生梁志修著《金匮疏注实践》一书,黄德彰与之交流甚多,并为书写序论甚详。
1944年,黄德彰调到成都县卫生院任院长。这段时间,他工作之余仍努力阅读中医经典著作,生活简朴,节余工资购买大量书籍,对《难经》、《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学》等反复学习,并熟读《子华子医道篇》、《景岳全书》、《千金方》、《本草纲目》等著作,许多篇目都可背诵。对张景岳书论明确实用,特别爱读;对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思想特别推崇,认为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济世治人,救死扶伤,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全心全意投入医疗事业之中。
1946年,他调到温江省卫生实验院,任医务主任,进一步将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
1947年,他又调任郫县卫生院院长,管理行政和医务,虽然工作量大,但利用夜间开始收集临床经验,写下《疑难病方药举隅》初稿,并总结了一些个案报告。
1948年以后,因家乡需要,黄德彰回到新都县卫生院任院长,在这里一直勤勤恳恳工作7年多。在工作中,他不辞辛劳,以他人为重,不求名利,待人如一。经济上清白,年终节余全部分给医务人员或改善大家伙食,使卫生院工作顺利开展。由于药物短缺,当时自制许多中成药,如清凉膏(治烧伤烫伤)、红油膏(消肿化瘀消炎)、五苓散、金铃子散、止嗽散、健脾丸、消食糖浆等;并为外科及妇科手术开展带徒,培养了不少骨干。同时还担任了一段时间铭章中学(以抗战名将王铭章命名)的英文和卫生课教师。
黄德彰爱国爱家乡,为支援抗日救国和家乡建设,他捐献了祖上传下的文物及存款,奉献爱国之心。
1955年6月,黄德彰调任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中医学基础和诊断学,并编写了《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基础》教材,纲目清晰,内容翔实。
1956年6月,四川省卫生厅调黄德彰任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任附属医院副院长及内科主任医师。几十年医务工作中,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因自拟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获卫生部“医药技术革命先锋奖”。先后多次参加巡回医疗,在绵阳、重庆、德阳、安县、金堂等地治疗血吸虫、钩虫等疾病并进行肿瘤和精神病的研究。“十年动乱”期间,排除各种干扰,一直坚持门诊工作,以医术济世活人。他政治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1956年加入农工民主党。1985年9月,实现了多年以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探讨》、《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总结》,在《新中医》发表了《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疏要》等,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及《老中医经验选》中发表医案30余例。并写下了《糖尿病的中西结合治疗》、《三焦衡解》、《传染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温病便读今释》、《三心病刍议》、《肿瘤医案小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经疏训诂》等论著。先后多次担任县、市人大代表和市、省政协委员。1983年任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医卫组组长、西城区政协副主席。1987年卫生部授予黄德彰“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他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协委员、成都市红十字会委员等。他数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为病员服务,早上班晚下班,耐心解答病员提问,治好了不少疑难杂证,深受病员好评。在79岁病重前还一直坚持工作,他*后的希望仍是“病好后早日上班为患者治病”,如此报国为民之心令身边所有人为之感动。
黄德彰因为从小体弱,曾拜新都宝光寺无穷和尚为师,授“海福”法号,对佛学有空即学,并与四川多位佛学大师交友。
黄德彰勤奋好学一生,从不分派别老幼,谁有好的心得经验,就虚心求教。特别爱读书、报,常订《成都日报》、《参考消息》,五六种医学杂志、科学杂志;爱买书,一进书店,就眼睛放光,不舍离去。在医学上,他不分门派,博采众长,虚心向各位老先生学习,除前面提到的老师外,还与在川的许多名医结为朋友,因所交流的名医众多,就不一一赘述。因为从小对古诗词的爱好,与李重人、石松亭、唐伯渊、王渭川、付灿冰、陈达夫、金振声、黄德同、梁文骥、彭宪章、刘梓衡、张学渊等交流甚多,四川许多名师的先进医术思想都为他称道。
从1956年正式调入成都中医学院后,他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工作,担任临床教学,到基层辅导,治疗地方多发病,以及流行时病的处理。临床上对疑难杂证考究更多,对肝病、精神疾病、脑病、肿瘤疾病的研究有一定成果。在研究疾病的诊治中他体会到“要革新莫忘忆旧”,“靠群力应有独创”,“从实践中求真理,用理论提高实践”,“寻藤难得好瓜,选瓜再去寻根”。
黄德彰1947年与徐景芳结婚,育有二子二女。其妻徐景芳一直从事医学临床检验工作,为人正直朴实,善良勤劳,1981年因病去世。长女黄先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先后任蜀海青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东方艺苑(成都)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长子黄太基,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科硕士班结业,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二女黄红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精密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现任成都光电传感技术研究所所长。二子黄立基,现为美籍华人,1988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在美国加州硅谷创办三家科技公司,从事微机电系统芯片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
黄德彰一生勤劳简朴,从不搞特殊化,在家也不求衣物华丽,只求整洁,有闲则修理门窗,装订书籍杂志,时时善于学习新生事物,为后人作出了表率。
1987年6月,因病加重住院,患病期间,得到了省市许多**、老师、同学的关怀。病逝后,许多**、师友、学生撰文悼念,现选几篇如下。
新都世弟王熙伯:
黄公风范世呼绝,医德医术难于匹。
早岁岐黄已擅长,暮年问难尤深肯。
立说著书启后人,健国强民公之旨。
乡亲祝愿公长寿,好化人间为寿宇。
忽闻噩耗泪沾襟,失我师友悲无已。
把酒三奠祝君知,魂其灵兮归故里。
学生张学渊写道:
讣告重视讵信真,难禁泪血悼仁人。
岐黄国手精医国,仓扁春风妙回春。
奕世交情伤永诀,此生惠我惊长新。
中西融贯尤谦逊,俭朴衣裳*可亲。
学生陈中熊、郁文俊、谢克庆写道:
怀慈悲热肠正道直行为拯救黎元勤求博采兼中西内外始新都
后成都泽被巴蜀百姓额手颂大德
操精绝妙术善事多修及专攻疑难深思熟虑论古往今来尚羲农
近工农惠在羸弱千家涕泪祭英灵
子女写道:
以医活众人任劳任怨膺先进
著书贻后生仁术仁心铭千秋
黄德彰是中西医贯通的一代名师,因酷爱医学,又将中西医理论学到时代的**,因此取得了一定的医学成就。他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开创了“西医诊病,中医辨证疗法,用药不泥方,甚至中药西用”之法,他说“用药如用兵,要深知药性,精通应用,才有**疗效”,“只要辨病证明,药随病出,法与方自在其中”。他一生盼望中西医能很好融会贯通,更好为人类服务。
第二章 学术探索
黄德彰生前一直担任医院业务**,写了许多中医或中西结合的文章,现存六篇,其中《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一文更是他反复探讨所写。因时代变迁,笔者根据其旨要,结合现代,重写汇报,并将笔者对哲学规律的体会以及临床心得奉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节 祖国医学的奥妙
(1)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客观的真理,客观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们长期对环境、矿物、动植物和人的适应性进行反复研究,并总结其有效的应用方法,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中医),当然是科学的。科学又是发展的,我们要不断探索其中奥妙,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广义地说,人生处处皆学问,每一件事做到**,都是科学的。因此,千万不要相信把科学神秘化的说法,在祖国医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要将它更加适应时代需要,更加完善,也将更加科学。
(2) 祖国医学是一个宝库。传统医学世界原有中国、印度、希腊、巴比伦四支队伍,现只有中国医学比较完整地传承下来。其他只剩下按摩、理疗为主,或单独用药。而中医理法方药比较全面。理论代有传承,中药、针灸、按摩、刮痧、火罐、气功割治,太极养生与食疗保健,防病于未然更是受到重视。
中医辨证论治对一些重病是很有疗效的,对常见病服中药后也通身舒服,而且中医辨证从天、地、阴、阳、精、气、神开始,又有八纲(表里、寒热、阴阳、虚实)、气血津液、卫气营血、脏腑经络、六经三焦等有体系的辨证论治方法,这就是其美妙之处,应该好好研究应用。
中医的辨证理论与现代科学也有互相启迪的作用。
(3) 祖国医学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神农本草经》就是古代神农氏遍尝百草得来。传说中神农氏用尝百草的方法治好了当时不少疾病,直到一次
黄德彰,男,字兆民,1908年2月生于四川省新都县(现成都市新都区)。祖父黄光都,父亲黄天泽,均精文理,懂医道,平时炼得一些膏丹散丸,布施于人,颇得人心。自8岁起,黄德彰在家读私塾,读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打下深厚的古文基础。母亲及舅父有中医家传。舅父是中医,其叔父魏达夫是当地名医,住家外又是太极昌大药房。环境熏陶,潜移默化,自幼体弱的他,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常向他们学习医学知识。他努力学习祖国医学,认药、辨药、了解药性,并请教坐堂的老中医李守西、李元圃等,其间主要学习了《医学三字经》、《雷公药性赋》、《本草备要》、《医方集解》,从《南雅堂医学七十二种全书》中选读《时方歌括》、《时方妙用》等著作。
1928年,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他学习勤奋,考入成都石室中学,初中三年,正值名医李斯炽在校任教兼校医,课余侍诊请教获益良多。高中毕业后,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人体疾病的现代科学研究。在研究英、美、法等国药典时,发现这些药典也收入大量中草药及中药的药酒方和制作方法,深感祖国医药的伟大渊源及影响,课余仍学习体会。在医学院读书时,一位同学的亲戚牙龈出血不止,经西医输血、止血、消炎,甚至拔牙仍3月不愈,他知道后即用中医辨证煎以白茅根汤,装入开水瓶暗送入病房,病人频频饮用后3日痊愈,皆称奇效。
1942年,黄德彰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读完7年毕业。毕业时应抗战征调,到都江堰石羊场卫生院任院长。院址在城隍庙内,房屋、器具十分简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当地集资兴建了院宅,增添了设备,使其初具规模。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临江中学理化教师。他工作勤奋,不光看内科病,亦做外科手术,取子弹,治烧伤、烫伤,还治疗妇产科疾病等。当时西药匮乏,他即用中医辨证论治,曾用青蒿鳖甲汤合白虎汤加减,将一病危的产褥热患者起死回生,得到当地群众赞扬。他不但勤求古训,亦虚心向当地老中医杨子亨、戴锡之、高习之、黄时中、卫鼎铭请教。杨子亨主汤本求真学说,善针灸,在临床上配合治疗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戴锡之专长妇儿科,专研叶天士、张景岳学说,对孕妇三月是怀男女,诊脉准确,而不愿外传,黄德彰向戴先生请教两次,但戴笑而不答,此事对他有所刺激。后从青白江医师潘茂堂处得知,孕脉是男是女,要看尺脉(即神门动脉)出现滑实省神的丸丸然,豆豆然,左大即男,右大即女。如孕妇体弱,应多活动后再摸脉。如今看来,男孩代谢大于女孩,其表现确实是科学的。黄时中老师主陆渊雷学说,对《伤寒论》每一条文倒背如流。他经验丰富,对厥阴一章,只有乌梅丸,蚘厥一方不主张。黄德彰经过临床体会,认为为病由三阳内传三阴,传主少太阴,如仍不治则病死,如已逐渐缓解,则主厥阴必然阴尽阳回,不药而愈,故无方。高习之老师对烧烫伤深有体会,善用金鉴清凉膏,配方新鲜石灰水加麻油,对污处不用水洗,以清油去污而上清凉膏,疗效显著。日后黄德彰工作中用蜂蜡加菜油、紫草制成红油膏除伤肿消炎,在西药少缺的年代,十分适用。卫鼎铭老师是岷江中学校长,当时兼校医,懂《伤寒》、《金匮》,其学生梁志修著《金匮疏注实践》一书,黄德彰与之交流甚多,并为书写序论甚详。
1944年,黄德彰调到成都县卫生院任院长。这段时间,他工作之余仍努力阅读中医经典著作,生活简朴,节余工资购买大量书籍,对《难经》、《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学》等反复学习,并熟读《子华子医道篇》、《景岳全书》、《千金方》、《本草纲目》等著作,许多篇目都可背诵。对张景岳书论明确实用,特别爱读;对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思想特别推崇,认为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济世治人,救死扶伤,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全心全意投入医疗事业之中。
1946年,他调到温江省卫生实验院,任医务主任,进一步将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
1947年,他又调任郫县卫生院院长,管理行政和医务,虽然工作量大,但利用夜间开始收集临床经验,写下《疑难病方药举隅》初稿,并总结了一些个案报告。
1948年以后,因家乡需要,黄德彰回到新都县卫生院任院长,在这里一直勤勤恳恳工作7年多。在工作中,他不辞辛劳,以他人为重,不求名利,待人如一。经济上清白,年终节余全部分给医务人员或改善大家伙食,使卫生院工作顺利开展。由于药物短缺,当时自制许多中成药,如清凉膏(治烧伤烫伤)、红油膏(消肿化瘀消炎)、五苓散、金铃子散、止嗽散、健脾丸、消食糖浆等;并为外科及妇科手术开展带徒,培养了不少骨干。同时还担任了一段时间铭章中学(以抗战名将王铭章命名)的英文和卫生课教师。
黄德彰爱国爱家乡,为支援抗日救国和家乡建设,他捐献了祖上传下的文物及存款,奉献爱国之心。
1955年6月,黄德彰调任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中医学基础和诊断学,并编写了《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基础》教材,纲目清晰,内容翔实。
1956年6月,四川省卫生厅调黄德彰任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任附属医院副院长及内科主任医师。几十年医务工作中,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因自拟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获卫生部“医药技术革命先锋奖”。先后多次参加巡回医疗,在绵阳、重庆、德阳、安县、金堂等地治疗血吸虫、钩虫等疾病并进行肿瘤和精神病的研究。“十年动乱”期间,排除各种干扰,一直坚持门诊工作,以医术济世活人。他政治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1956年加入农工民主党。1985年9月,实现了多年以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探讨》、《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总结》,在《新中医》发表了《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疏要》等,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及《老中医经验选》中发表医案30余例。并写下了《糖尿病的中西结合治疗》、《三焦衡解》、《传染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温病便读今释》、《三心病刍议》、《肿瘤医案小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经疏训诂》等论著。先后多次担任县、市人大代表和市、省政协委员。1983年任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医卫组组长、西城区政协副主席。1987年卫生部授予黄德彰“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他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协委员、成都市红十字会委员等。他数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为病员服务,早上班晚下班,耐心解答病员提问,治好了不少疑难杂证,深受病员好评。在79岁病重前还一直坚持工作,他*后的希望仍是“病好后早日上班为患者治病”,如此报国为民之心令身边所有人为之感动。
黄德彰因为从小体弱,曾拜新都宝光寺无穷和尚为师,授“海福”法号,对佛学有空即学,并与四川多位佛学大师交友。
黄德彰勤奋好学一生,从不分派别老幼,谁有好的心得经验,就虚心求教。特别爱读书、报,常订《成都日报》、《参考消息》,五六种医学杂志、科学杂志;爱买书,一进书店,就眼睛放光,不舍离去。在医学上,他不分门派,博采众长,虚心向各位老先生学习,除前面提到的老师外,还与在川的许多名医结为朋友,因所交流的名医众多,就不一一赘述。因为从小对古诗词的爱好,与李重人、石松亭、唐伯渊、王渭川、付灿冰、陈达夫、金振声、黄德同、梁文骥、彭宪章、刘梓衡、张学渊等交流甚多,四川许多名师的先进医术思想都为他称道。
从1956年正式调入成都中医学院后,他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工作,担任临床教学,到基层辅导,治疗地方多发病,以及流行时病的处理。临床上对疑难杂证考究更多,对肝病、精神疾病、脑病、肿瘤疾病的研究有一定成果。在研究疾病的诊治中他体会到“要革新莫忘忆旧”,“靠群力应有独创”,“从实践中求真理,用理论提高实践”,“寻藤难得好瓜,选瓜再去寻根”。
黄德彰1947年与徐景芳结婚,育有二子二女。其妻徐景芳一直从事医学临床检验工作,为人正直朴实,善良勤劳,1981年因病去世。长女黄先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先后任蜀海青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东方艺苑(成都)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长子黄太基,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科硕士班结业,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二女黄红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精密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现任成都光电传感技术研究所所长。二子黄立基,现为美籍华人,1988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在美国加州硅谷创办三家科技公司,从事微机电系统芯片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
黄德彰一生勤劳简朴,从不搞特殊化,在家也不求衣物华丽,只求整洁,有闲则修理门窗,装订书籍杂志,时时善于学习新生事物,为后人作出了表率。
1987年6月,因病加重住院,患病期间,得到了省市许多**、老师、同学的关怀。病逝后,许多**、师友、学生撰文悼念,现选几篇如下。
新都世弟王熙伯:
黄公风范世呼绝,医德医术难于匹。
早岁岐黄已擅长,暮年问难尤深肯。
立说著书启后人,健国强民公之旨。
乡亲祝愿公长寿,好化人间为寿宇。
忽闻噩耗泪沾襟,失我师友悲无已。
把酒三奠祝君知,魂其灵兮归故里。
学生张学渊写道:
讣告重视讵信真,难禁泪血悼仁人。
岐黄国手精医国,仓扁春风妙回春。
奕世交情伤永诀,此生惠我惊长新。
中西融贯尤谦逊,俭朴衣裳*可亲。
学生陈中熊、郁文俊、谢克庆写道:
怀慈悲热肠正道直行为拯救黎元勤求博采兼中西内外始新都
后成都泽被巴蜀百姓额手颂大德
操精绝妙术善事多修及专攻疑难深思熟虑论古往今来尚羲农
近工农惠在羸弱千家涕泪祭英灵
子女写道:
以医活众人任劳任怨膺先进
著书贻后生仁术仁心铭千秋
黄德彰是中西医贯通的一代名师,因酷爱医学,又将中西医理论学到时代的**,因此取得了一定的医学成就。他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开创了“西医诊病,中医辨证疗法,用药不泥方,甚至中药西用”之法,他说“用药如用兵,要深知药性,精通应用,才有**疗效”,“只要辨病证明,药随病出,法与方自在其中”。他一生盼望中西医能很好融会贯通,更好为人类服务。
第二章 学术探索
黄德彰生前一直担任医院业务**,写了许多中医或中西结合的文章,现存六篇,其中《清宫定志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体会》一文更是他反复探讨所写。因时代变迁,笔者根据其旨要,结合现代,重写汇报,并将笔者对哲学规律的体会以及临床心得奉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节 祖国医学的奥妙
(1)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客观的真理,客观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们长期对环境、矿物、动植物和人的适应性进行反复研究,并总结其有效的应用方法,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中医),当然是科学的。科学又是发展的,我们要不断探索其中奥妙,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广义地说,人生处处皆学问,每一件事做到**,都是科学的。因此,千万不要相信把科学神秘化的说法,在祖国医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要将它更加适应时代需要,更加完善,也将更加科学。
(2) 祖国医学是一个宝库。传统医学世界原有中国、印度、希腊、巴比伦四支队伍,现只有中国医学比较完整地传承下来。其他只剩下按摩、理疗为主,或单独用药。而中医理法方药比较全面。理论代有传承,中药、针灸、按摩、刮痧、火罐、气功割治,太极养生与食疗保健,防病于未然更是受到重视。
中医辨证论治对一些重病是很有疗效的,对常见病服中药后也通身舒服,而且中医辨证从天、地、阴、阳、精、气、神开始,又有八纲(表里、寒热、阴阳、虚实)、气血津液、卫气营血、脏腑经络、六经三焦等有体系的辨证论治方法,这就是其美妙之处,应该好好研究应用。
中医的辨证理论与现代科学也有互相启迪的作用。
(3) 祖国医学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神农本草经》就是古代神农氏遍尝百草得来。传说中神农氏用尝百草的方法治好了当时不少疾病,直到一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