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89461
内容简介
本卷主要探讨《刑事诉讼法》实施的疑难问题与立法完善,并根据来稿情况区分了成年司法视角和少年司法视角。自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等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本卷组稿试图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为进一步的立法完善献计献策。与往卷相比,本期约请了许多一线办案人员的作品。他们对于法律实施状况的感触为直接,提出了许多值得学术界和实务界认真对待和解决的法律问题。本卷作品反映,在少年司法领域,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专门程序等为特色,相关制度创新较多,有必要进一步整合相关力量和资源,推进其中的进步与发展。在国际上,随着反腐败、反恐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顺利进行成为刑事诉讼法面临的重要前沿问题。作为前提,需要进一步合理厘定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
目 录
主题研讨一: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成年司法发展
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及其转化研究王彪孙志伟
逮捕要件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审视与应对戴有举
冲击与应对: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辩护权的扩张对公诉权的影响
吴春妹张庆芬翁恒远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困境与出路许倩如
沉默权在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命运冯准
法律之痛:刑事诉讼中亲属出庭作证条款之完善余璇
机遇和挑战: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司法警察职能的完善
邢博孙权
主题研讨二: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少年司法发展
反思与重构: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吴美满
涉罪留守少年诉权保障实证研究及立法建议雷小政
涉罪农村留守少年诉权保障的反思
——基于取保候审视角樊创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孙平黄贵
专论大观
中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证据转化分析孙康
刑事错案问题及防范路径研究薛雁升
实务研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机制研究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基层检察机关公诉执法办案风险问题研究刘程
派驻网络检察联络室的规范化建设及运行模式的思考冯冠华
青年法苑: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评述
法律区域化:看上去很美?周洋
法律语言:能否真正超越?李沂蔚
底线正义:究竟是什么?彭心韵
价值评价:是否多元?王頔
法律转化:打了多少折扣?周季云
随笔系列
司法绩效考核的理论溯源江文
中国语境下死刑案件被害人的特质彭越林
社区矫正中检察监督高阁
微时代案情的舆论传播及其反思印波刘越
师大讲坛
“漫谈台湾地区刑事法”
——刑科院博士生系列学术沙龙实录孙道萃
域外法制
欧洲自由、安全和正义的基本权利:欧洲法院判例法中的“一罪不二审”原则[荷]约翰•E维瓦勒(John AE Vervaele);
于文瑶陈碧译
“互联网时代”域外媒体与司法关系模式的新发展
印波王栿
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及其转化研究王彪孙志伟
逮捕要件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审视与应对戴有举
冲击与应对: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辩护权的扩张对公诉权的影响
吴春妹张庆芬翁恒远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困境与出路许倩如
沉默权在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命运冯准
法律之痛:刑事诉讼中亲属出庭作证条款之完善余璇
机遇和挑战: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司法警察职能的完善
邢博孙权
主题研讨二: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少年司法发展
反思与重构: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吴美满
涉罪留守少年诉权保障实证研究及立法建议雷小政
涉罪农村留守少年诉权保障的反思
——基于取保候审视角樊创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孙平黄贵
专论大观
中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证据转化分析孙康
刑事错案问题及防范路径研究薛雁升
实务研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机制研究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基层检察机关公诉执法办案风险问题研究刘程
派驻网络检察联络室的规范化建设及运行模式的思考冯冠华
青年法苑: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评述
法律区域化:看上去很美?周洋
法律语言:能否真正超越?李沂蔚
底线正义:究竟是什么?彭心韵
价值评价:是否多元?王頔
法律转化:打了多少折扣?周季云
随笔系列
司法绩效考核的理论溯源江文
中国语境下死刑案件被害人的特质彭越林
社区矫正中检察监督高阁
微时代案情的舆论传播及其反思印波刘越
师大讲坛
“漫谈台湾地区刑事法”
——刑科院博士生系列学术沙龙实录孙道萃
域外法制
欧洲自由、安全和正义的基本权利:欧洲法院判例法中的“一罪不二审”原则[荷]约翰•E维瓦勒(John AE Vervaele);
于文瑶陈碧译
“互联网时代”域外媒体与司法关系模式的新发展
印波王栿
在线试读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年11月22日,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年12月13日,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24日,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2月26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总体而言,这些解释坚持了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严格依法解释,反映立法精神;二是规范司法行为,保障诉讼权利;三是解决分歧争议,统一法律适用;四是汇集各方智慧,凝聚社会共识。但是,客观而论,一些规定仍需进一步结合司法实践进行完善,或者开展实证研究评估其效果。
《京师刑事诉讼法论丛》(第3卷)主要探讨《刑事诉讼法》实施的疑难问题与立法完善,并根据来稿情况区分了成年司法视角和少年司法视角。自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等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本卷组稿试图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为进一步的立法完善献计献策。与往卷相比,本期约请了许多一线办案人员的作品。他们对于法律实施状况的感触为直接,提出了许多值得学术界和实务界认真对待和解决的法律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与实务界在近些年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以定性、定量为特长的法律实证研究项目。如侦查讯问、取保候审风险评估、合适成年人、关爱基地、附条件不起诉、刑事和解、独立量刑程序、前科消灭、心理测试量表等。本卷作品反映,在少年司法领域,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专门程序等为特色,相关制度创新较多,有必要进一步整合相关力量和资源,推进其中的进步与发展。在国际上,随着反腐败、反恐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顺利进行成为刑事诉讼法面临的重要前沿问题。作为前提,需要进一步合理厘定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编撰文丛的过程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指正、批评。
编辑委员会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