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278050
中国陶瓷的生产自新石器时代发端,历经万余年发展,产生无数不朽作品。是中华文化里绚丽、标志性的风景之一。古往今来无数仁人醉心于此,发掘实物、整理资料、梳清脉络,形成了详实的中国陶瓷文化体系。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DNA,陶瓷早已渗入这个国家的每一寸泥土里,但研究统计过程中难免会有遗珠。湖北陶瓷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历次文物普查、考古专题调查和已经做过的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湖北制陶、制瓷窑场、作坊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全省几乎每个县市都可觅寻到古陶瓷窑场、作坊的遗迹,尤其魏晋南北朝之际,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加速了湖北制陶、制瓷业的发展。至宋、元、明、清、民国以来,全省共有陶器场148家,瓷场24家,特别是武昌窑、湖泗窑、马口窑、管家窑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奇、程远斌、舒章铭、刘明等同志编撰的《湖北陶瓷》是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展示、研究湖北陶瓷的专业书籍。具有基础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
1.具备学术权威性
程远斌退休前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自1990年以来,他就开始对湖北陶瓷文化进行抢救性的调研、集藏、展示。二十多年来,程远斌为抢救湖北陶瓷文化殚精竭虑,历尽千辛万苦,集藏湖北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北陶瓷文化器物一万余件、文献词条一千余条;李奇现为湖北省文物总店副研究馆员,长期工作在文物流通研究一线,是一位很有潜质的年轻学者,有多篇论文和著作公开发表和出版;舒章铭现为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对艺术品市场有深入的研究与介入;万建新现为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历任武汉市文物商店总经理、武汉市博物馆副馆长等职。他们涉足与湖北陶瓷研究相关的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其学术权威性毋庸置疑。
2. 具备现实紧迫性
湖北陶瓷是被我们遗忘的一份宝贵财富。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高。主要是因为我们自身对此收集、保护、整理、研究、宣传不够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湖北陶瓷极少关注,有些研究工作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中断,对湖北陶瓷的宣传、推介、保护、开发工作没有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各方面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存状态和经济结构的极大改变,陶瓷器大部分已退出人们的生活,以致陶瓷器产品滞销,窑场纷纷倒闭,艺人散失,技艺失传。这延续了数千年,曾经影响过千千万万湖北人生活的文化遗产,面临即将永远消失的危险。因此,抢救湖北陶瓷文化遗产,势在必行,十分紧迫。
3.具备文化传播性
湖北陶瓷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特征:
(1)深厚的楚文化特质。荆楚文化是湖北陶瓷的灵魂,荆楚文化所崇尚的天真浪漫、瑰丽狂逸的审美倾向,完全深入到了艺人的血脉之中。湖北陶瓷每一件作品都饱含艺人浓郁的艺术风格,是楚人思想艺境的率意反映,无不充溢着趣韵玄妙和凭心随性创作的特征,几乎无重复件。荆楚大地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主张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湖北陶瓷正是传承这种文化思想,将艺术品引向了哲学境界,每件作品都刻画有生动的文化图案或文字符号,诠释着深刻的人生意境。
(2)鲜活的楚人特性。湖北陶瓷大器、雄浑、粗犷,正是楚人的性格写真。湖北地处我国东西南北交汇之处,这决定了湖北陶瓷既有鲜明的湖北特色,也有海纳百川的雄浑之气,吸纳、洋溢着各大名窑的先进技术和思想精髓。楚国人注重实效,湖北陶瓷作品绝大部分是生活中所需的器具,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的;楚人喜变、善变,具有在变中创新的文化思想。楚人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既重视经典与权威,又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能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发展,因此湖北陶瓷式样新颖、种类丰富,使人耳目一新。
(3)鲜明的时代特征。湖北陶瓷作品中,几乎都打上了各个历史时期湖北的印迹。它们用丰富生动的图案、诗文和各种文字符号等来反映当时的人物、事件和时代特征,记载了楚文化的发展历史,是地道的湖北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此书不仅填补了湖北陶瓷综合类书籍的空白,而且是传播楚文化、振奋湖北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工具,必将会为当今湖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积极作用。是为序。
吴晓松
2015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