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60144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献给每一个创业者的人生管理智慧。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著名作家吴淡如等郑重推荐。
内容简介
人生管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让自己人生更幸福的关键能力。作者以自己的真实故事,以生命凝聚的16堂人生管理智慧课,给所有创业者真诚的提醒,帮助他们重新看待自己的目标,寻找个人独特的天赋能力,倾听内在的声音,迎接未来的变化,勇敢做*的自己。郭瑞祥上半场的人生一路顺遂,取得台大、麻省理工学院学位,到硅谷科技公司服务。青年人生风光得意,返台发展事业,成为台大教授,却在壮年罹癌,妻子病逝,一度让他成了一座孤岛。他经历了人生许多转弯与挑战,生离死别的打击,开始思索生命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学会面对那些意料之外的真实人生。郭瑞祥的人生管理智慧,献给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你:一、献给正在学习的青年,用勇气装备青春:.人生从考完大学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证胜利了。.赢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整个世界,都是你们的教室!.选择前,要听直觉的心也要听大脑的判断,但选择后,则要靠决心与勇气,拼出一条路来。.爱情有时是需要付学费的,学习到了功课,才有可能在后面开花结果。.人生强求的都没成功,没预期的却发生了。二、献给正在职场努力的专业人士,用创新装备职涯:.创新不是目标,而是一生成长的关键词。.谁要自扫门前雪、没有团队概念的乖宝宝员工?.走出舒适圈吧!主动出击突破职场危机。.高薪诚可贵,真心价更高。.突如其来的挫折,可以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而跌跤。.不断替自己设下挑战的新目标,让“大脑重新启动”成为习惯。三、献给正在找寻人生导师的你,用愿景装备心灵:.工作太忙?是死亡*爱的借口。.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懂得配速远比冲刺更重要。.当你跑得愈快,错过的也可能愈多。.生老病死,我们都抗拒不了。能选择的是,用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这一切。.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实的人生。
前 言
近十多年来,我有幸能在海峡两岸间来往教课,并在中国著名的大学认识许多优秀的学生与老师。我有机会带领台大管理学院的本科生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每年进行二周的交流,也在复旦大学EMBA班每年授课2-3次。
透过这些近身的观察,我发觉两岸在学术及商业上有许多的相似处,但也有些许思维上之不同。相同的是,两岸的学生及专业工作者都很认真,都希望出人头地,对于学习及做事都很专注。不同之处在于台湾比较注意细致及质量,文化性较强,中国则强调大趋势,大战略,企图心较强。本质上,这种相同与相异是良性的,更可以提供两岸互相学习的机会。
这本书「勇敢做的自己」,初是写给台湾的朋友,但是透过出版商的邀约,进行简体版本的改写,我也发觉这本书是写给华人的,在类似的文化背景下,我们都可以从中领会共同的经验。
本书分成三部份,分别讲学习、讲创新、讲愿景。在学习方面,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一向重视考试,我本身又体验过西方的教育方式,因此提出了多元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也希望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成绩,为了学位,为了家人,而是为了真理,为了提升自己的智慧。
在创新方面,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权威与传承,强调效率,但我又观察到产业创新价值链趋势,因此提出了创新与创业的必要性,希望两岸的专业工作者不只在执行力有建树,更能发挥「创意、创新、创业」的精神,带领华人企业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共创经济上的成长。
在愿景方面,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文化传承,却在物质化与商业的洪流中,忘记我们基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根基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强调「软实力」较「硬实力」更形重要。因此我提出了在生命及生活的过程中,要建立个人愿景,以期达到「身体、心智、心灵」平衡的境界。
虽然本书多半是以个人的经验作为素材,我期待这些经验是你我之间都有的共同经验。因为我的举例多半是以美国求学及在台湾教书的例子,在此次修订本中,我也尝试增加了二篇文章,分别是「戈壁领导学」及「戈壁风范学」。我藉由参加两岸EMBA的戈壁挑战赛,期待在这些共同的活动中,两岸的专业工作者也能体会一些「相同」与「相异」的思维,因此更能互相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我们的经济硬实力在世界的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之后,要如何运用及产生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要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愿景及生活质量?这一切仍有赖于一个有文化根基的个人及公民社会来完成。期待所有的华人,一起来努力完成这些美梦。
郭瑞祥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2014/12/24
透过这些近身的观察,我发觉两岸在学术及商业上有许多的相似处,但也有些许思维上之不同。相同的是,两岸的学生及专业工作者都很认真,都希望出人头地,对于学习及做事都很专注。不同之处在于台湾比较注意细致及质量,文化性较强,中国则强调大趋势,大战略,企图心较强。本质上,这种相同与相异是良性的,更可以提供两岸互相学习的机会。
这本书「勇敢做的自己」,初是写给台湾的朋友,但是透过出版商的邀约,进行简体版本的改写,我也发觉这本书是写给华人的,在类似的文化背景下,我们都可以从中领会共同的经验。
本书分成三部份,分别讲学习、讲创新、讲愿景。在学习方面,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一向重视考试,我本身又体验过西方的教育方式,因此提出了多元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也希望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成绩,为了学位,为了家人,而是为了真理,为了提升自己的智慧。
在创新方面,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权威与传承,强调效率,但我又观察到产业创新价值链趋势,因此提出了创新与创业的必要性,希望两岸的专业工作者不只在执行力有建树,更能发挥「创意、创新、创业」的精神,带领华人企业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共创经济上的成长。
在愿景方面,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文化传承,却在物质化与商业的洪流中,忘记我们基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根基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强调「软实力」较「硬实力」更形重要。因此我提出了在生命及生活的过程中,要建立个人愿景,以期达到「身体、心智、心灵」平衡的境界。
虽然本书多半是以个人的经验作为素材,我期待这些经验是你我之间都有的共同经验。因为我的举例多半是以美国求学及在台湾教书的例子,在此次修订本中,我也尝试增加了二篇文章,分别是「戈壁领导学」及「戈壁风范学」。我藉由参加两岸EMBA的戈壁挑战赛,期待在这些共同的活动中,两岸的专业工作者也能体会一些「相同」与「相异」的思维,因此更能互相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我们的经济硬实力在世界的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之后,要如何运用及产生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要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愿景及生活质量?这一切仍有赖于一个有文化根基的个人及公民社会来完成。期待所有的华人,一起来努力完成这些美梦。
郭瑞祥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2014/12/24
在线试读
“老师,您可以帮我写推荐信吗?这是我过去七个学期的成绩单。”近一位大四女同学来看我,希望我能为她撰写申请研究所的推荐信。看了她的成绩,我吓一跳,从大一到大四的过去七个学期,她每学期都是书卷奖得主!在卧虎藏龙、会念书的学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园,这并不容易,可见她多么用功!但我一开口,却是泼了她一头冷水,“同学,能不能不要继续拿名?”“为什么?追求好成绩有什么不对吗?要申请国外的好学校念硕士、博士,难道不应该有好成绩吗?”面对她不解的神情,我请她在研究室坐下来,“让我花一点时间,说个故事给你听好吗?”说实话,在台大教学十八年,我担心的学生,不是成绩吊车尾的同学,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名的传统好学生,让我放心不下……。这个故事,就从多年前一个很认真、也常拿书卷奖的台大学生说起。曾经,有一个高中念建中、大学读台大,在别人眼中考起试来一帆风顺的台湾年轻人,在长期努力不懈下,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与博士。当时,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条有轨迹可寻的直线,从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绩毕业,等于拿到“成功”的个入门砖。他告诉自己:“我来美国可是来读书不是来玩的,好好拼功课吧!”这个台湾学子,从小念理工科,爱运动,爱念书,但对于美国的流行文化、同学间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无措。于是他一心向学,果然,念硕士的两年与博士年,每一个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在麻省理工,A就是的分数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绩。他内心不免小小骄傲,颇以自己为荣,也一直以为,自己的指导教授,一定也为他高兴,毕竟置身于一群天才学生中,他的好成绩堪称「名」呢。全A成绩,终于碰到大铁板了。有一门陌生却又必修的重要课程,他上了几个月后,内心有数,成绩大概不会太理想,虽然及格没问题,但A恐怕拿不到了。这个“好学生”干脆壮士断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选这门课,避免成绩单出现B的“恐怖”危机。很多美国同学不理解,老师更觉得奇怪,学分费交了,也认真上了几个月,为什么他要退选?只为了避免成绩单不好看?这个理由对美国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来年,他再度挑战这门必修课,一路稳扎稳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绩出炉后,他,竟拿到了个不是A的成绩!之前的退选,无异于一场时间与金钱的徒劳无功。沮丧的他,有点难为情的去见了美国指导教授,甚至,带着歉意去的。然而,指导教授却十分开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没拿到A!教授语重心长的说:“我真是太替你开心了!你从今日起,再也不必为拿A、拿高分而念书,你总算可以放胆,去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了!”那,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教授笑着回答:“去犯错与创新吧!借着课本教你的基础,然后去有计划的犯错、尝试创新。这才是有价值的!”台湾小子,如当头棒喝般醒悟:什么才是追求知识的本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寻求突破,继续为下一代累积新知,以创新动能造福人类社会,才是知识的本质。好吃的蛋糕是本质;而好成绩,只是装饰的美丽奶油花朵罢了。“怕输”心态造成保守的选择我,就是那上面故事里的主角、曾经认错方向的台湾小子。当我被MIT指导教授,点出求学观念上的根本错误后,其实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气、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业、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余力,用以做研究。但后来,我大幅度更改比例,变成了两成力气做功课,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业,就认真埋头苦写,确保尽善尽美以得好成绩,后来却变成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才开始熬夜赶报告。这并不是说我偷懒,而是我发觉,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战,收获更多,所以我选择先做研究。研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无底洞,回报会比较慢,不像考试成绩马上就出来,但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而且虽然回报慢,收获却是扎扎实实、属于自己的,不是考完试就一半还给老师的表面好成绩。可以说:那个当下椎心刺骨的B,释放我长久以来读书是为了追求漂亮成绩的功利迷思,转向真正的学习本质。观念一改变,学习反而突飞猛进。大多数人要念六年方能结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毕业了;因为我把时间与精神,花在对的地方、并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终得到了教授的肯定,毕业论文顺利通过。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