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36127
内容简介
2013年“届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两岸视域下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就海峡两岸共有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涵义,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特征,多视角的海峡两岸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在两岸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赋予它们以新的时代特征,如何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续写中华文化发展新篇章等问题,发表了诸多卓见,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特将本次研讨会的发言稿和论文编辑成这本《两岸视域中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文集》出版,以飨读者。
目 录
两岸文化发展的共同使命
——在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的致辞黄文涛
“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王耀华
传统与时代精神 南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遗产 田青
中国文化的悠久性与和平性 高柏园
重建中华文化价值的主体性 王晓波
闽台文化的当代意义 陈支平
民俗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 刘登翰
台湾地域文化与大陆主体文化的渊源关系及其特征 林仁川
中华文化如何透过数字典藏与出版应用传承发展 谢颙丞 李怡晔
发扬时代新义的中华传统文化 彭立忠
天下观与两岸统合 谢大宁
海峡两岸语缘关系研究 李如龙
海峡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 朱双一
两岸戏曲在今日因应之道 曾永义
剧种与族群:日据时期台湾歌仔戏的文化身份 傅谨
两岸影视文化发展:都市文明想象与青年观影文化互动 丁亚平
闽台民间信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 林国平
全球化时代传统艺术场域媒介的现代转型
——来自台湾与大陆的经验比较 谭华孚
从非遗观点论闽台的传统文化
——以福建台湾南管与南音为核心之考察 吕锤宽
从闽台民间美术的传衍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 李豫闽
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交响
——以个人漆画创作为例 李锡奇
中和之美·写意·线的艺术
——海峡两岸传统艺术的三维特征 郭小利
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与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 胡惠林
两岸文化产业创意化之国际竞争力分析 陈清河
中华文化符号的时尚化传播 管宁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议题与策略 林炎旦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评析 张玉汉
“非遗”三世小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郑长铃
从两岸文资法制议题谈文化教育之重要 殷童娟
“自跨域”与“他跨域”:中国书法现代性的台湾经验 王毅霖
多元文化接触下的区域内词语互借
——以台湾诸语言互动为例 董忠司
台湾高屏地区客家话的语言文化现象张屏生 吕茗芬
传统思想资源与当代台湾知识界的“悦纳异己”论述 刘小新
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认同问题探析 朱立立
从诗集《北京铭》看江文也 李诠林 张晓婉
“台派”诗钟探论 黄乃江
海洋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塑性 董致麟
“和”与现代公共关系林宛婷
认同的播散与塑形:清代的闽台儒学关系 陈舒劫
后记
——在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的致辞黄文涛
“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王耀华
传统与时代精神 南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遗产 田青
中国文化的悠久性与和平性 高柏园
重建中华文化价值的主体性 王晓波
闽台文化的当代意义 陈支平
民俗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 刘登翰
台湾地域文化与大陆主体文化的渊源关系及其特征 林仁川
中华文化如何透过数字典藏与出版应用传承发展 谢颙丞 李怡晔
发扬时代新义的中华传统文化 彭立忠
天下观与两岸统合 谢大宁
海峡两岸语缘关系研究 李如龙
海峡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 朱双一
两岸戏曲在今日因应之道 曾永义
剧种与族群:日据时期台湾歌仔戏的文化身份 傅谨
两岸影视文化发展:都市文明想象与青年观影文化互动 丁亚平
闽台民间信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 林国平
全球化时代传统艺术场域媒介的现代转型
——来自台湾与大陆的经验比较 谭华孚
从非遗观点论闽台的传统文化
——以福建台湾南管与南音为核心之考察 吕锤宽
从闽台民间美术的传衍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 李豫闽
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交响
——以个人漆画创作为例 李锡奇
中和之美·写意·线的艺术
——海峡两岸传统艺术的三维特征 郭小利
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与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 胡惠林
两岸文化产业创意化之国际竞争力分析 陈清河
中华文化符号的时尚化传播 管宁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议题与策略 林炎旦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评析 张玉汉
“非遗”三世小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郑长铃
从两岸文资法制议题谈文化教育之重要 殷童娟
“自跨域”与“他跨域”:中国书法现代性的台湾经验 王毅霖
多元文化接触下的区域内词语互借
——以台湾诸语言互动为例 董忠司
台湾高屏地区客家话的语言文化现象张屏生 吕茗芬
传统思想资源与当代台湾知识界的“悦纳异己”论述 刘小新
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认同问题探析 朱立立
从诗集《北京铭》看江文也 李诠林 张晓婉
“台派”诗钟探论 黄乃江
海洋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塑性 董致麟
“和”与现代公共关系林宛婷
认同的播散与塑形:清代的闽台儒学关系 陈舒劫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