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725404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心理学:阅生活 悦自我》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家庭治疗理论等多个角度切入,解读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在逻辑是从了解自我、理解他人再到解读社会现象。书中引用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来自期刊和著作,确保了科学性和前沿性。文字上力求深入浅出、活泼幽默,适合轻松阅读。《生活中的心理学:阅生活 悦自我》既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众了解心理学的科普读本。
目 录
章 我是如何成长的
节 穿越童年之门
第二节 迈向独立之路
第三节 实现毕生发展
节 穿越童年之门
第二节 迈向独立之路
第三节 实现毕生发展
第二章 另一个我
节 潜意识中的我
第二节 解读内在模式
第三节 保护自我的盔甲
第三章 我怎么了
节 走在抑郁的边缘
第二节 焦虑让我们更进取,强迫使我们更完美吗?
第三节 这些年,你误会过的心理咨询
第四章 成为更好的自己
节 心如明镜觉察自我
第二节 心随我动调适自我
第三节 做一个幸福的人
第五章 人际中的你我他
节 人际交往的基础课
第二节 学会人际觉察
第三节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第六章 修满你的爱情学分
节 关于爱情,你知道多少?
第二节 爱与成长
第三节 爱的变奏曲
第七章 描绘家庭蓝图
节 婚姻,上天赐予的礼物
第二节 家庭本是一个系统
第三节 从过去走向未来
第八章 心理学之眼看社会
节 读你懂我
第二节 社会影响
第三节 聚焦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生活中的心理学:阅生活 悦自我》:
中年的职场
成就感与危机感
中年人处于职业的稳定期和维持期。大多数人已适应了职业环境,工作上小有成就,经济能力达到高峰,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达到较高水平。但同时也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压力,正如李宗盛在歌曲《近比较烦》中所唱:“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我看那前方怎么也看不到岸,那个后面还有一班天才追赶,哎唷!写一首皆大欢喜的歌是越来越难。”还有一些中年人则情况相反,对现有职业不那么满意或者遇到职业瓶颈,面临换工作还是继续现在工作的选择问题。如何维持、提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重新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如何给成长期的孩子更多陪伴,是中年人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心理资源衰竭,出现工作怠慢、专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工作成就做出消极评价的现象。职业倦怠在中年人群体中较为普遍,这与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感、肩挑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有关,也与事业到达峰值又止步不前的停滞感有关,还与对职业过于熟悉而缺乏新鲜感相关。
应对职业倦怠,首先要觉察倦怠的来源,从认知上调整对职业、家庭和两者关系的预期,积极寻找缓解办法。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改变造成压力的环境,如更换工作岗位、调整工作内容、自动减少工作量等。其次是学习压力管理的方法,如调整认知、学会宣泄、练习正念、积极行动等。重要的是,在降低压力和期望的同时重新激发持久的工作动机。
中年的生活
繁殖感是主要课题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男女致力于建立和维持家庭,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这里的繁殖感并不单指生物意义上的繁衍后代,也包括关心指导下一代成长,并借此来延续自己的影响力。繁殖感可以通过博爱或者奉献的方式得以实现。例如,舞蹈家杨丽萍虽然没有生养孩子,但她将精力投入舞蹈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舞蹈家,这也能够满足繁殖感、避免停滞感。有记者曾问她:“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缺乏繁殖感体验的人,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一心只关注内心感受,或者自我放松、自我放逐甚至自我放弃,从而产生无意义的停滞感。
友情、爱情与亲情
中年人的友谊依然是社会支持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这个时期建立的友谊有些是以孩子为纽带、以全家为单位的,因此朋友间显得格外亲密。
与年轻人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相比,中年人的爱情更为深邃。安全感、忠诚、对彼此的兴趣以及共同抚养孩子,这些因素较为重要。整体来说,婚姻满意度在结婚时达到,然后随着个孩子出生、家务繁忙和工作压力而逐渐下降,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婚姻满意度又呈现上升趋势。如果期间发生了重大事件,那么婚姻满意度还会有所波动。就像心理学家李子勋说的:“婚姻就是像正弦波,总是有低潮和高潮。热恋的时候是高潮,但是随着慢慢进展,就会陷入低谷,然后又起来,它就像一个周期。”中年人婚姻有两种趋势:一种婚姻朝向维持和延续的方向行进,即使有些磕磕碰碰;另一种婚姻则因沟通问题、外遇问题、经济问题等出现裂痕和走向解体。
亲子关系是中年人的重要人际关系。在孩子年幼时,亲子关系比较紧密,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会较多地陪伴孩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尤其进入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此时,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不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对其过于关心和控制,就有可能引发亲子冲突。随着孩子长大成人,离家求学或者就业,家庭进入“空巢期”,此时父母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如果婚姻美满,夫妻可能体会到第二次蜜月期,如果本就因为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就可能不稳定甚至解体。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执行,家庭中两个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大的情况也普遍起来。这类家庭的家庭生命周期是重叠的,一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而另一个孩子刚出生,那么家长要同时承担着新父母的角色和青春期父母的角色,这对家庭的考验更为严峻。
人到中年,父母逐渐老去。感同身受之下,中年人与年迈父母的关系逐渐亲密,曾经有过的冲突也慢慢缓和。他们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和照顾老人。当然,照料他人本身也会带来经济、身体和情绪上的负担。因此,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中年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
中年的职场
成就感与危机感
中年人处于职业的稳定期和维持期。大多数人已适应了职业环境,工作上小有成就,经济能力达到高峰,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达到较高水平。但同时也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压力,正如李宗盛在歌曲《近比较烦》中所唱:“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我看那前方怎么也看不到岸,那个后面还有一班天才追赶,哎唷!写一首皆大欢喜的歌是越来越难。”还有一些中年人则情况相反,对现有职业不那么满意或者遇到职业瓶颈,面临换工作还是继续现在工作的选择问题。如何维持、提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重新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如何给成长期的孩子更多陪伴,是中年人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心理资源衰竭,出现工作怠慢、专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工作成就做出消极评价的现象。职业倦怠在中年人群体中较为普遍,这与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感、肩挑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有关,也与事业到达峰值又止步不前的停滞感有关,还与对职业过于熟悉而缺乏新鲜感相关。
应对职业倦怠,首先要觉察倦怠的来源,从认知上调整对职业、家庭和两者关系的预期,积极寻找缓解办法。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改变造成压力的环境,如更换工作岗位、调整工作内容、自动减少工作量等。其次是学习压力管理的方法,如调整认知、学会宣泄、练习正念、积极行动等。重要的是,在降低压力和期望的同时重新激发持久的工作动机。
中年的生活
繁殖感是主要课题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男女致力于建立和维持家庭,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这里的繁殖感并不单指生物意义上的繁衍后代,也包括关心指导下一代成长,并借此来延续自己的影响力。繁殖感可以通过博爱或者奉献的方式得以实现。例如,舞蹈家杨丽萍虽然没有生养孩子,但她将精力投入舞蹈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舞蹈家,这也能够满足繁殖感、避免停滞感。有记者曾问她:“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缺乏繁殖感体验的人,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一心只关注内心感受,或者自我放松、自我放逐甚至自我放弃,从而产生无意义的停滞感。
友情、爱情与亲情
中年人的友谊依然是社会支持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这个时期建立的友谊有些是以孩子为纽带、以全家为单位的,因此朋友间显得格外亲密。
与年轻人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相比,中年人的爱情更为深邃。安全感、忠诚、对彼此的兴趣以及共同抚养孩子,这些因素较为重要。整体来说,婚姻满意度在结婚时达到,然后随着个孩子出生、家务繁忙和工作压力而逐渐下降,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婚姻满意度又呈现上升趋势。如果期间发生了重大事件,那么婚姻满意度还会有所波动。就像心理学家李子勋说的:“婚姻就是像正弦波,总是有低潮和高潮。热恋的时候是高潮,但是随着慢慢进展,就会陷入低谷,然后又起来,它就像一个周期。”中年人婚姻有两种趋势:一种婚姻朝向维持和延续的方向行进,即使有些磕磕碰碰;另一种婚姻则因沟通问题、外遇问题、经济问题等出现裂痕和走向解体。
亲子关系是中年人的重要人际关系。在孩子年幼时,亲子关系比较紧密,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会较多地陪伴孩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尤其进入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此时,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不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对其过于关心和控制,就有可能引发亲子冲突。随着孩子长大成人,离家求学或者就业,家庭进入“空巢期”,此时父母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如果婚姻美满,夫妻可能体会到第二次蜜月期,如果本就因为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就可能不稳定甚至解体。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执行,家庭中两个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大的情况也普遍起来。这类家庭的家庭生命周期是重叠的,一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而另一个孩子刚出生,那么家长要同时承担着新父母的角色和青春期父母的角色,这对家庭的考验更为严峻。
人到中年,父母逐渐老去。感同身受之下,中年人与年迈父母的关系逐渐亲密,曾经有过的冲突也慢慢缓和。他们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和照顾老人。当然,照料他人本身也会带来经济、身体和情绪上的负担。因此,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中年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