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10053
如果沟通不畅,会怎么样呢?
有一次,我有急事要联系老王,但是没有他的号码,于是给一个和他很熟的朋友发短信:“请问你有老王的电话号码吗?”
发完后耐心等待回复。5分钟后,终于收到了回复,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短信,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有啊”两个大字。
无奈之下,我只好再发短信给这个同学:“请告诉我吗?”
又等了5分钟,收到了回复。再次迫不及待的打开来看,短信上只有另外两个字:“好啊!”
遇到以上情况,你捉急吗?
★
沟通决定你的一生。对话决定沟通质量。
★
与父母、孩子、老婆、老公,需要对话。
★
与朋友、邻里,需要对话。
★
与单位领导、业务客户,需要对话。
★
*与奥巴马、普京、朴槿惠,需要对话。
··所以,国尤如此,何况我们呢?··
一、编者介绍。本书发起人、编委会主任赵启正先后曾任浦东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其对国内外有广泛的接触与深刻的了解,具有观念与思路领先的优势。本书主编刘德强教授和他的写作团队长期从事语言艺术研究,曾出版过语言艺术方面的精品著作10余本,其中包括《语言艺术论》《现代演讲学》《世界演讲名篇鉴赏辞典》等,并在国内外进行过千场演讲、对话等语言艺术的宣讲,深受欢迎。此次出书二人可谓强强联手。
二、对话的意义。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对话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需要跨越不同文明的对话,从前,跨文明对话是由极少数所谓精英人士承担的。而今由于快捷交通、卫星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原来不相干的陌生人也成了容易见面的近邻。家庭和睦、朋友融洽、事业兴旺、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平与国际贸易都离不开对话。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把对抗变成对话,走出一条经济全球化时代建设大国关系的新途径,让未来的世界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对话已成为当今世界必由之路,对话已成为全人类的需要。
三、出版的目的。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向人们提供提升对话能力的参考。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当中与环境交流的能力或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对他成功的影响绝不低于他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态度对他的影响。以对话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尊重的心态倾听对方的见解,从对话中提炼合理的内核以及心得体会,日集月累必获益甚丰。善于对话的人通过有效的提问和答问,必能创造一个友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在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合作,贡献出正能量。当今中国每年举行的和中国参加的国内和国际论坛就有几万个,大批学者、企业家和官员直接参加了跨越不同文明的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广泛主题的对话,每每产生精彩的篇章,可惜很少见到有精彩的对话发表。对此读者早有期待。《对话精品鉴赏》一书的出版,补充了这一空缺,为广大读者做了一件好事。
四、本书的特点:一是精选。全书经过广泛的资料收集、筛选以及不断补充、调整,从数千篇对话中遴选出精彩的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对话共计百余篇,约百万字。二是广泛。其内容牵涉哲学、政治、法制、经济、管理、科技、信息、文化、教育、国学、文学、艺术、语言和生活等类型,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想深邃、给人启迪、令人思索。三是真实。本书选择的对话内容强调“真实、准确,皆以正式发表的内容为准”,并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详实案例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四是实用。本书能针对现实,展望未来,具有实用价值。真所谓“跑万家不如跑一家”,一卷在手众览天下事。五是导读。每篇对话前面均附有【文章导读】,以加深读者对对话原文的理解;书末附有《对话知识简介》,以使读者读者对“对话知识”有个系统的了解。六是碰撞。本书兼收了不同的观点和说法,这是一场精英的智慧碰撞,精彩的思想交锋,头脑的革命风暴。其目的在于启发读者的新观念和新思路。
篇目表
1.冷兵器时代以弱胜强的秘诀
———长勺之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公元前684年)
2.因材施教的孔子 因人而异的“仁”理
———春秋晚期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约公元前500年)
3.师生同坐话未来
———孔子与弟子子路等的对话
(约公元前500年)
4.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塔哥拉和学生爱瓦特尔的法庭对话
(约公元前400年)
5.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战国时期孟子与学生告子、公都子的对话
(约公元前300年)
6.超越国界的战略对话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与六国君王的对话
(约公元前300年)
7.巧用贪利畏强之念破六国联盟
———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与七国君王的对话
(约公元前300年)
8.大智大勇力挫强秦贪念
———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与秦昭王对话
(约公元前283~公元前279年)
9.爱子与爱国 两者如何兼顾?
———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触龙与赵太后对话
(公元前265年)
10.哲学家的宣言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公元前399年)
11.“平民之怒”战胜“天子之怒”
———战国时期安陵国使者唐雎与秦王的对话
(公元前225年)
12.安东尼为恺撒的辩护
———在恺撒葬礼上与观众的对话
(公元前44年3月15日)
13.明天下大势 析三分大局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
(公元207年)
14.真心求谏 修明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的对话
(公元627~公元649年)
15.林肯为蒙冤者的法庭辩论
(1836年)
16.曹聚仁访问孙中山纪实
(1911年)
17.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1937年12月)
18.周恩来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前后答中外记者问
(1945年12月18日,1946年2月1日)
19.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
———老舍答复关于茶馆的几个问题
(1958___________年5月)
20.我不是文学家
———巴金和日本剧作家木下顺二的对话
(1980年4月)
21.邓小平答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
(1980年8月)
22.永恒的孤独
———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美文学家马尔克斯
(1982年)
23.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答
———刘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答青年问
(1984年12月13日)
24.“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访谈录
(1991年2月)
25.被上帝选来给人们以音乐和爱的工具
———美国黑人歌星杰克逊访谈录
(1993年9月)
26.足球运动应自省
———原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访谈录
(1993年12月)
27.打开未来时速窗口的微软神话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访谈录
(1994年)
28.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卓别林女儿访谈录
(1994年6月)
29.成功不能靠吃老本
———西门子公司总裁皮勒尔访谈录
(1997年1月)
30.为永久的和平
———克林顿总统在北大的对话
(1998年)
31.在非洲大陆上创造和平和稳定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姆贝基访谈录
(1998年11月)
32.创造并维持超乎寻常的公司
———杰克·韦尔奇和赫布凯莱赫访谈录
(1998年11月18日)
33.我们的精神高于苦难的现实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访谈录
(1999年)
34.我可以带来变化而不伤害别人
———乔治·布什访谈录
(1999年10月19日)
35.质朴与辉煌
———我国歌唱家廖昌永访谈
(2000年4月)
36.年轻人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戴尔总裁在清华大学的对话
(2000年4月5日)
37.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央电视台与观众的对话
(2001年4月16日)
38.好莱坞电影时代的终结
———罗波特·爱伦在清华大学的对话
(2001年5月11日)
39.如果你真想致富你必须要有财商
———对话《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
(2001年8月26日)
40.永不气馁,不断追求卓越
———对话原新浪网首席执行官王志东
(2001年10月7日)
41.不断再造惠普的务实精神
———对话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
(2001年10月21日)
42.接替韦尔奇
———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与大企业老总的对话
(2001年10月28日)
43.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
———何光沪教授在凤凰卫视与主持人及观众的对话
(2001年10月31日)
44.中国“入世”谈判是这样完成的
———专访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2001年11月5日)
45.大画水浒
———著名画家黄永玉在北大的对话
(2001年11月19日)
46.未来从现在开始
———对话《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
(2001年12月2日)
47.穿梭于中美政界之间的传奇女性
———对话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将领陈纳德夫人陈香梅女士
(2002年)
48.学会在自己的时代生活
———俄罗斯当代实力的作家马卡宁访谈录
(2002年2月、2006年8—9月)
49.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北大的对话
(2002年5月14日)
50.一位女公安局长的人生追求
———任长霞与网民的对话
(2002年12月11日)
51.时间、文化、地点是建筑的要素
———访问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
(2003年)
52.启功说启功
———访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启功(节选)
(2003年7月23日、9月19日)
53.音乐应反映时代的精神
———与著名音乐艺术家乔羽对话
(2004年3月2日)
54.普京当选总统后向俄国公民致辞及答记者问
(2004年3月16日)
55.网络与新经济
———“搜狐”总裁张朝阳在清华大学的对话
(2004年4月12日)
56.世界尖端人居模式与现代城市发展
———与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美)斯蒂芬·许的交流
(2004年6月29日)
57.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与机遇
———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对话
(2004年9月23日)
58.老舍文学的今日价值
———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的对话
(2005年2月)
59.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与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新浪网公司联席董事长段永基对话
(2005年2月22日)
60.音乐审美与心理健康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高天在北京大学的交流
(2005年3月30日)
61.信息时代的战争与经济
———与著名军事评论家、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对话
(2005年5月10日)
62.“我是来谢罪的”
———原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与网友的对话
(2005年5月17日)
63.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专访英国首相布莱尔
(2005年9月19日)
64.儒家的人文精神与文明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对话
(2005年11月)
65.21世纪健康新观念
———与著名医学家洪昭光对话
(2006年1月17日)
66.演讲方法与艺术
———原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会长刘德强教授答听众问
(2006年3月)
67.中医的传统和出路
———对话著名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陆广莘
(2006年3月11日)
68.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对话中国当代训诂学家、语言学家许嘉璐
(2006年3月12日)
69.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与阿里巴巴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犆犈犗马云对话
(2006年4月4日)
70.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
———外交家卢秋田做客《中欧大讲坛》的对话
(2006年6月8日)
71.大学精神的文化力量
———与中国三所名校北大、清华、复旦领导的对话
(2006年6月17日)
72.真诚的价值及其制约
———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交流
(2006年7月4日)
73.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
———专访北大教授、东方学者季羡林
(2006年8月)
74.大众文化同样可以高雅
———著名作家余秋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2006年8月27日)
75.鲁迅是一种精神力量
———对话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郑欣淼
(2006年10月)
76.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历程
———当代佛教学者洪修平教授做客《中欧大讲坛》时的对话
(2006年10月14日)
77.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态势与问题
———著名法学家周旺生教授与北大师生的对话(节选)
(2006年10月24日)
78.文化的温度
———对话易中天教授
(2006年12月22日)
79.关于禅、生命与认知
———国学大师南怀瑾与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对话
(2007年)
80.跨文化之间的对话
———两位杰出作家奥兹与莫言的对话
(2007年8月31日)
81.文化积淀与现代阅读
———全球图书馆高峰论坛上的对话
(2007年9月12日)
82.道家智慧的当代价值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与观众的对话
(2007年12月12日)
83.佛教文化的当代意义
———著名佛教学者方立天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与观众的对话
(2007年12月15日)
84.四大名著的中华文脉
———解放报业集团文化讲坛交流现场实录(节选)
(2007年12月28日)
85.我注定为歌唱而生
———世界女高音歌唱家基莉·迪·卡娜娃访谈
(2008年1月)
86.收藏源自古董的文化魅力
———对话古玩名人马未都
(2008年1月15日)
87.人类文明的共享与弘扬
———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上的对话
(2008年3月18日)
88.中美两国可以有更好的对话
———专访美国亚洲协会主席理查德·霍尔布鲁克
(2008年4月)
89.奥运,让文明对话
———专访国际奥运会市场委员会主席海博格
(2008年4月)
90.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
———人口问题研究专家杜鹏教授在《世纪大讲堂》的对话
(2008年4月21日)
91.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访谈
(2009年4月1日)
92.大学共和国
———访问香港大学校长金耀基
(2009年4月25日)
93.关于“中国模式”
———赵启正与(美)约翰·奈斯比特、(奥)多丽丝·奈斯比特的对话
(2009年8月)
94.十一岁的小记者韦弗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
(2009年8月13日)
95.文化书法与文人书法
———北大教授王岳川与台湾文学院教授龚鹏程的对话
(2010年2月)
96.地球只有一个
———对话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詹姆士·利普
(2010年6月5日)
97.世博与“中国梦”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访谈
(2010年7月9日)
98.解读瑞士传奇
———对话瑞士联邦主席兼经济部长多丽丝·洛伊特哈德
(2010年8月12日)
99.关于奇石的对话
———中国赏石协会副会长陈洪法在上海电视台与观众的对话
(2010年8月24日)
100.以现代化告别过去
———专访俄罗斯副总理舒瓦洛夫
(2010年9月1日)
101.道出联合国真相的秘书长
———采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2012年3月)
10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堂吉诃德》译者杨绛先生百岁访谈
(2012年8月)
尽管通讯技术突飞猛进,数以亿计的人成了网络人或手机族,但是面对面的对话仍旧是人们基本、直接和有感觉的交流方式。
我们都知道劳动使人类进化,其实,语言的运用也同时促使人类进化,尤其是人类大脑的进化。语言是在人与人的对话中发展起来的,词汇是在生活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中丰富起来的,语法不仅和词汇同步成长,还和思维方法密切相关。于是不同的语言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表征。我们不妨说人类社会是在对话中发展的:家庭内的对话使家人亲密,邻里对话使社区融合,学者的对话使学问进步。而跨文明的对话则是地球村走向和谐的桥梁。
人们通过对话交流思想,发生碰撞,产生创意,从而升华思想。虽然,“独白”或独立思考仍是需要的,但是对话绝不可或缺,往往能由此发现继续思考的原始种子。
当代值得珍视的对话至少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之一:对话双方的学养旗鼓相当,谈得起来,升得上去;双方的专长和阅历有所差异,才更有所互补;双方的意识形态或信仰不同,但能尊重对方、心平气和、获取新知。
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向人们提供提升对话能力的参考。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当中,与环境交流的能力或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对他成功的影响,绝不低于他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态度对他的影响。以对话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尊重的心态倾听对方的见解,从对话中提炼心得,日积月累必获益甚丰。善于对话的人能创建一个友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周围的人会更理解你,你也会更理解别人。那么,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环境下你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贡献出更多的正能量。
在全球化时代,更广义的对话是跨越不同文明的对话,从前,跨文明对话是由极少数所谓精英人士承担的。而今天由于快捷交通,卫星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原来不相干的陌生之人也成了容易见面的近邻。当今每年中国举行的和中国参加的国内和国际论坛就有几万个,大批学者、企业家和官员直接参加了跨越不同文明的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广泛主题的对话,每每产生精彩的对话,可惜很少见到这类对话原文的发表。对此我们有所期待。
刘德强教授长期研究演讲理论和语言艺术,原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出版过多部演讲学和语言艺术专著,并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主编《演讲名篇鉴赏辞典》。我们两人曾经多次讨论过应当重视对话的研究,几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也开始关注了相关的选题,我认为这正是呼应了中国社会多元化的和协商民主的发展,刘德强教授又走在了前面。我深信这本《对话精品鉴赏》会受到广大读者和语言艺术研究者的欢迎。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
2015年10月1日
刘德强教授长期研究演讲理论和语言艺术,原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出版过多部演讲学和语言艺术专著,并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主编《演讲名篇鉴赏辞典》。我们两人曾经多次讨论过应当重视对话的研究,几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也开始关注了相关的选题,我认为这正是呼应了中国社会多元化的和协商民主的发展,刘德强教授又走在了前面。我深信这本《对话精品鉴赏》会受到广大读者和语言艺术研究者的欢迎。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
2015年10月1日
1. 冷兵器时代以弱胜强的秘诀
——长勺之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公元前684年)
1. 冷兵器时代以弱胜强的秘诀1. 冷兵器时代以弱胜强的秘诀
【格言名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文章导读】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其政敌——公子纠与之争夺国君位,而出兵伐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鲁庄公闻报,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军一决胜负。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鲁国一位有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的名叫曹刿的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入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得到庄公的准许,在曹刿的谋划下,鲁国面对强敌,采用有效的战略防御方针,避开齐军锋芒,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
在春秋诸侯争霸时期,长勺之战的规模不算大,但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因为在冷兵器作战时代,作战靠的是力量和勇气,弱国如何做好战略防御,以弱胜强,着实是军事家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孙子》曰:“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诡秘在哪?诡秘在谋略,诡秘在时机和战术的选择。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透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冷兵器时代弱国以小胜强的几大秘诀。
战前准备,取信于民。战争的首要因素是人,主帅或者君主只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够战无不胜。曹刿深知这个道理,为了从战略上帮助鲁庄公树立起战胜强敌的信念,首先就“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这一问题和庄公进行了探讨。鲁庄公说:对于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总是要分赐给臣下,不敢独自享用。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鲁庄公又说:自己对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不敢虚报,很守信用。但曹刿认为:对神守点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神也是不会降福的。鲁庄公想了一下又补充道:作为君主,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明察秋毫,但是必定能够依照情理予以处理。曹刿这时才说:这倒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好事,老百姓可以支持您,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啊。
避敌锋芒,敌疲我打。也许是战前曹刿的一系列战略分析得到了鲁庄公的赞赏,鲁庄公允诺了曹刿随同奔赴战场的请求。在战争中,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两次劝阻,结果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只是固守自己的阵地。齐军第三次进攻,曹刿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鲁军将士闻令,士气高昂,奋勇出击,把齐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鲁军获胜后,庄公与曹刿论及作战时机的选择。曹刿说:作战全凭勇气,鼓声一响,将士们会勇气奋发;(如果一次进攻,没有顺利突破)再次击鼓,将士的勇气就会有所衰减;(如果两次进攻都不顺利)第三次击鼓,将士就缺少作战的勇气了。敌人三鼓气竭,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而我军初鼓气盛,争先恐后,锐不可当,所以能战胜敌人。
详查敌情,败军慎追。齐军战败,鲁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是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帜不振,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
从军事角度说,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正确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原则,而掌握了这些原则即可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因此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也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作了军事学的评论。从文学角度看,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也重点突出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
文章摘自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下册《春秋左传正义·鲁庄公十年》。
【对话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原文摘自《春秋左传正义·鲁庄公十年》,中华书局。
鉴赏编写:梁进学 但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