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7856398
1.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经典系列,历史学者张宏杰百万畅销力作!
2. 柴静、刘瑜、罗振宇 、老六、 余世存、唐浩明、郦波联名推荐!
3. 这是一部中国政治教科书,通过本书所描绘的曾国藩,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 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
4. 曾国藩家族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之集大成者,《曾国藩家书》历时数百年,至今日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重建依然极具意义。
5. 讲述曾国藩与同僚、下属的恩怨离合,深度剖析晚清官场中的生存交往之道,在今日官场、职场仍有借鉴意义。
曾国藩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是勤勉、务实、自律的“文正公”,也是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透过曾国藩,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传统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
曾国藩和家庭成员的往来书信集中体现了曾氏的家风文化。曾国藩对家族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对兄弟与儿子能因材施教,在面对家族成员时表现真实而坦率。这些品质经后世传播,已成为治家之道的典范。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曾国藩的领导力》
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沈葆桢……晚清能臣皆出湘军,源于曾国藩不以“权谋”为核心的高超领导艺术。知人易,用人难,曾国藩与同僚、下属的恩怨离合,以及他作为领导者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在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序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 柴静
自序 从细节中发现的曾国藩
第一编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
第一章 曾国藩一生的五次耻辱
第二章 用笨人,做笨事:湘军的制胜之道
第三章 “病人”曾国藩
第四章 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第五章 曾国藩的私人生活
第二编 左侧面: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
第六章 京官曾国藩的经济生活
第七章 “不要钱”的“大帅”
第八章 既清又浊的总督生涯
第三编 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第九章 曾国藩的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
第十章 曾国藩的笨拙与精明
跋 成圣又如何 / 刘瑜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
自序 在父子兄弟之间:曾国藩的家庭之道
第一部分 曾国藩和他的兄弟
第一章 “辜负教训,四十九年”: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荃
第二章 “每揽镜自照,面目增秽”:不让人放心的曾国华
第三章 “想发财则是平生愿力”:湘乡第一绅士曾国潢
第四章 “英名百战总成空”:命运不顺的曾国葆
第二部分 曾国藩的父祖与儿子
第五章 “吾家祖父以’懦弱无刚’为耻”:曾家奠基人曾玉屏
第六章 “究是老辈典型也”:韧性过人的父亲曾麟书
第七章 替父雪耻的”克家之子”:曾国藩最喜欢的儿子曾纪泽
第八章 “即栗亦不甚得其欢心”:曾国藩为什么不喜欢曾纪鸿
第三部分 曾氏家族的女人
第九章 劳瘁终生却总是被忽视的母亲江氏
第十章 “人事纷纭万变,造物者都不訾省”:曾国藩女儿们的悲惨命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曾国藩的领导力》
第一章 “事事相顾,彼此一家”:“湘军之父”曾国藩和“湘军之母”胡林翼
第一节 从疏远到欣赏
第二节 初次合作,相知日深
第三节 道术与权术
第四节 苦心维系的“湘军之母”
第五节 尽节效命
第二章 “既生左何生曾”:曾、左一生恩怨考
第一节 “笨鸟”与天才
第二节 第一次断交
第三节 “涤帅于我,情意孚洽之至”
第四节 “绝无良心科第二名”
第五节 最后的交集
第三章 “此老翁可谓善教者”:曾国藩为什么选择李鸿章做接班人
第一节 “谒吾师于江上,一叩提训耳”
第二节 精心训导,尽力雕琢
第三节 从初露锋芒到独当一面
第四节 传递衣钵
第五节 天津教案与外交权的交接
第四章 “绝无良心科第一名”:曾国藩与沈葆桢的是是非非
第一节 广信之守
第二节 争饷与争人:督抚权力矛盾
第三节 彻底决裂
第四节 沈、左交谊
第五章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曾国藩和李元度的恩与怨
第一节 “三不忘”之交
第二节 带勇实非所长
第三节 用心良苦的三次严参
第四节 冰释前嫌,重续旧好
一
听说我要写曾国藩,许多朋友都不赞成。
说满大街都是写曾的书。那意思是,这个人被写得太滥了,你不怕写不出新意吗?
其实从许多角度来讲,曾国藩几乎是一个没有被书写和挖掘过的人物。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虽然铺天盖地,百分之九十却是“成功学”一类,什么“曾国藩发迹史”“成功绝学”“做官与做人”……“成功”虽然没有什么不好,无乃太单调乎?
剩下那百分之十大部分也只从政治、军事或者思想这类宏大的角度去“提炼”曾国藩,一样不免有枯燥乏味处。
而我想做的,是用细节构建一个立体的曾国藩。
二
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初接触曾国藩时,他不过就是个挺没趣的老头儿。长得土头土脑,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一方面总在思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又写了一大堆絮絮叨叨无比唐僧的家书。仅此而已。
如果朝代久远,曾国藩也必将被时间风干成丑陋的木乃伊,和那些供在“名人堂”中的塑像一模一样。好在他离我们还算近,留下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从一本《曾国藩家书》开始,《曾国藩日记》、《曾氏三代家书》,岳麓版《曾国藩全集》,台湾版《湘乡曾氏文献》、《能静居日记》几年间陆陆续续进入了我的书架和电脑。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曾国藩的皮肤慢慢恢复了弹性。我发现,细节中的曾国藩其实挺有意思的:
他老人家很少洗澡,经常几个月才洗一次脚。
他老人家在做穷京官时,成天为钱发愁。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祖父生日宴会时多收一点“份子”,他未雨绸缪地加大了社交力度,随别人的份子随得很多,“分资较周到”。可是事后想起自己还要做“圣人”,又对自己的小算盘“批判”不止。
他老人家在做总督的时候,用下属单位进贡的钱,给自己建了一个“小金库”。用这个小金库的钱公款吃喝、送红包。但是到离任的时候,对小金库中剩下的钱,一文也不染指。
他老人家在打仗的时候,一遇到左右为难之时,就翻开《易经》,自己算卦。
他老人家曾经十分迷信风水,甚至嘱咐自己的弟弟要好好研究风水之学。不过到了晚年,他又改信“天命”,对风水置之不问。
……
细节中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三
当然,“细节”不仅仅“好玩”。通过“细节”,我们可以完成两个维度的“穿越”:一是对曾国藩内心的“穿越”,另一个是对晚清社会的“穿越”。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通过观察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俯仰揖让,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曾国藩在种种艰难面前的犹豫与坚定、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分辨他的“天理”与“人欲”,更真切地领略他的人格和魅力。
通过曾国藩,我们更可以直观地了解晚清的政治与社会。这本书缘起于二〇〇七年,那一年我开始系统阅读《曾国藩日记》。在阅读过程中经常遇到关于他个人收支的零星记载,因此产生了通过梳理这些琐碎而分散的资料,给曾国藩一生算算账的念头。沿着这个念头,我找到了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湘乡曾氏文献》。这里面汇集了大量的曾国藩亲笔,内容林林总总,拉拉杂杂,有书信、杂记、日记、对部下的“职务鉴定”、给别人相面的结论等等。其中有一个账本,从买了一棵大白菜、剃了一次头、雇了一次车,到收了别人十两“炭敬”、给某大学士送了三两“节礼”和一两“门包”,事无巨细,悉数记载。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一个京官的日常生活状态,可以窥见这个传统社会“最后一个圣人”在隐秘的角落呈现出的“真诚”与“虚伪”,更可以直接体察到清代京官薪酬体系对官员行为的多方面影响。
通过观察曾国藩如何建立和使用“小金库”,如何拒绝和处理下属送来的礼品,如何面对户部报销时索要的八万两“部费”,我们可以穿越门禁重重的大小衙门,观察晚清官场的种种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的具体运作。这种观察常常可以澄清许多流传甚广的误解。比如所谓“陋规”,它的产生是迫不得已,它的流向也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尽入私囊。事实上,它是晚清财政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否则,以清廉著称的林则徐也不会在遭遇大灾,军粮都缓征的情况下,坚持收自己那份“陋规”。可以说,通过曾国藩这一个例,我们获得了观察清代财政制度以及地方行政机构运作过程的一个特殊断面。因此,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晚清政治社会史的过程。
——柴静
曾国藩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刚出道时是个见到啥不平事都要叽歪两句的“小愤青”;30岁时立志做圣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见到美色要反省,梦到发财要反省。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只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却落下了“汉奸”“曾剃头”的骂名。这就是张宏杰给我们呈现的曾国藩:一生都活在矛盾与冲突中,一个有灵魂有体温有意思的“圣人”。
——罗振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