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17856
40项重要艺术运动、50件经典作品、26个创作主题、24种创作技法,一本关于现当代艺术的“译码簿“。
专为碎片化阅读时代设计的60秒钟“干货”阅读量,让你在短时间内吸收丰富的艺术信息。
实用的检索功能、交叉引用不同细分领域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
关键日期、关键艺术家、重点提示及其他同类作品信息,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
在欣赏现当代艺术作品时,你是否曾困惑:“这也叫做艺术吗?”“艺术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样子的?”“我该如何欣赏现当代艺术?”。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的艺术都曾经是“现代的”、惊世骇俗的,而艺术的每一次革新也都离不开历史的积淀。《现代艺术的额源代码》将带领读者了解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勾勒自己的艺术的地图,我们将不再迷失于现当代艺术世界。
继畅销书《艺术的源代码》之后,苏西·霍奇再出力作——《现代艺术的源代码》,与读者一同揭开现当代艺术的神秘面纱。
从19世纪以古斯塔夫·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作,到千禧年后草间弥生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本书通过40项重要艺术运动、50件经典作品、26个创作主题、24种创作技法,四大章节来梳理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专为碎片化读图时代设计的60秒钟“干货”阅读量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吸收*丰富的艺术信息。实用的检索功能,交叉引用不同细分领域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关键日期、关键艺术家、重点提示及其他同类作品信息,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
精致小巧的软精装设计,凝练的内容架构,《现代艺术的源代码》是一本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反复阅读的现当代艺术“译码簿”。
6 引言
9 本书使用指南
运动
12 现实主义
13 印象主义
14 后印象主义
15 新印象主义
16 新艺术运动
17 美国现实主义
18 现代主义
19 野兽派
20 表现主义
21 稚拙艺术/原始主义
22 立体主义
23 未来主义
24 奥费主义
25 形而上绘画
26 构成主义
27 至上主义
28 达达主义
29 新造型主义
30 包豪斯
31 魔幻现实主义
32 超现实主义
33 抽象表现主义
34 色域绘画
35 空间主义
- 新达达主义
37 欧普艺术
38 波普艺术
39 硬边绘画 / 后绘画性抽象主义
40 激浪派
41 贫穷艺术
42 后现代主义
43 观念艺术
44 行为艺术
45 女性主义艺术
46 极简主义
47 地景艺术
48 街头艺术
49 新表现主义
50 伦敦画派
51 新一代英国艺术家(YBAs)
名作
54 《画室——一个概括了我 7 年艺术生活 的真实寓言》
56 《圣拉扎尔火车站》
58 《思想者》
60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62 《凡·高画像》
64 《麦田里的丝柏树》
68 《宁静的黄昏,孔卡诺,作品220号(庄严的快板)》
70 《热带风暴中的老虎(惊奇!)》
72 《快乐的人》
74 《玩牌者》
76 《圣母马利亚》
78 《弯路(埃斯塔克)》
80 《阿黛尔·布洛赫 – 鲍尔肖像一号》
84 《阿维尼翁的少女》
86 《波加尼小姐》
88 《自行车轮》
90 《柏林街景》
92 《电棱镜》
94 《恋曲》
96 《战斗中的装甲列车》
98 《黑色方形》
100 《第三国际纪念碑》
102 《耕地》
104 《在明亮的椭圆内》
106 《自动餐厅》
110 《图像的背叛(这不是一个烟斗)》
112 《天南星四号》
114 《白、红、黄的构成》
116 《戴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
118 《海》
120 《炼金术士》
122 《生命之树》
124 《究竟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
126 《1957,#20》
128 《三面旗帜》
130 《空间概念,等待》
132 《金宝汤罐头》
136 《穿梭二号》
138 《无题(12 匹马)》
140 《带血的自画像》
142 《电视大提琴》
144 《无题(黑色头骨)》
146 《三个篮球,50/50 水缸(两只斯波尔丁牌 J 博士银色系列篮球,一只威尔胜牌超级必杀篮球)》
148 《镜像(自画像)》
150 《远离羊群》
152 《时间的作用》
154 《妈妈》
156 《曼谷六号》
158 《悬浮体》
160 《我对南瓜的所有永恒之爱》
主题
164 人像
165 动物
166 自然
167 风景
168 肖像
169 静物
170 光线
171 时间
172 动态
173 色彩
174 形状与线条
175 抽象
176 记忆
177 音乐
178 爱国主义
179 工业化
180 城市景观
181 社交
182 大屠杀
183 宗教
184 社会评论 185 消费主义 186 转变
187 自我 / 身份 188 种族
189 性别
技法
192 绘画
193 铸铜雕塑
194 布面油画
195 厚涂
196 点画法
197 色粉画
198 平版印刷
199 木刻版画
200 石雕
201 木雕
202 拼贴画
203 混合媒介
204 现成物品艺术
205 集合艺术
206 水粉
207 自动主义
208 瓷漆
209 蜡彩
210 丝网印刷
211 丙烯
212 工业材料
213 喷漆艺术
214 摄影
215 录像艺术
216 索引
226 博物馆
228 图片所有
230 译后记
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涤荡我们那蒙尘于日常琐碎的心灵。——巴勃罗· 毕加索
所有的艺术都曾经是“现代”的、惊世骇俗的。在时光的流逝中,“现代”的艺术 变成了“过去”的、人们熟悉的艺术。然后,新的“现代”艺术又再次出现。
长久以来,艺术家总被要求循规蹈矩。从 17 至 19 世纪,欧洲各国的官方艺术学 院在艺术界拥有着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一名艺术家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遵循学院 派那精准而逼真的艺术风格。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迎合上流与中上流阶层的品位,根 据约定俗成的等级分类,选取恰当的题材(包括历史、宗教、神话与肖像)进行创作。 到了 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时尚、科技、社会、政治与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印刷、 摄影、合成颜料和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明,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创作反传统的 艺术作品。这些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在诞生之初总是惊世骇俗的,但许多艺术思想还 是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了,并归类为不同的艺术运动,如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 义和贫穷艺术。
“现代艺术”通常涵盖了创作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 70 年代之间的艺术作品。 自那之后诞生的艺术作品则被统称为“当代艺术”。本书探讨了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 以及许多艺术运动延续至今所经历过的转变与发展。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名作、艺术家的 创作风格、技法、主题与材料、艺术运动的发展,以及诸多启发了艺术革新的重要事件。
《现代艺术的源代码》能够让读者在有效的指导下更加轻松、自信地进入艺术的世界。——辛迪·赫尔姆斯《纽约书评》(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波普艺术 1956 —1970
关键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 / 理查德·汉密尔顿 / 彼得·布莱克 / 罗伊·利希 滕斯坦 / 贾斯珀·约翰斯 / 爱德华多·保洛齐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在评论 家劳伦斯·阿劳威(1926—1990)发表于 1958 年的一篇文章中。但在此前,由理查 德·汉密尔顿作于 1956 年的一幅拼贴画 已呈现出这一风格,并在由伦敦的“独立 团体”(Independent?Group)举办的展览中展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消费主义、大众 媒体、大批量生产和大众娱乐活动迅速激 增,这些社会现象被统称为“波普”文化 (pop?culture,即流行文化),以此区别 于高雅文化(high?culture)。伦敦的艺术 家们率先将这些新鲜元素运用到作品中。 短短几年间,类似的元素也在纽约激起了美国波普艺术(American?Pop?Art)的产生。 不仅如此,美国的波普艺术家们还与新达 达主义结盟,公开反对抽象表现主义。大 西洋两岸的波普艺术家们以广告、商场和 媒体为灵感,创造出色彩鲜艳的图像作品, 以此赞美或批判新出现的消费主义。他们 使用从未出现在高雅艺术中的场景、主题、 材料和技法,例如明星、漫画、包装以及丝网印刷。他们认为,这些物品是每个普 通人都可以接触到的事物,而不再是富人 和精英阶层的特权。
重点提示
波普艺术批判“二战”后充斥于 社会中的物质享乐主义,这些批 判往往在挑衅、傲慢之中包含了 一层熟悉的意味。在这些将商 业艺术与高雅艺术相融合的尝 试中,传统的绘画技巧往往被抛 弃。波普艺术与达达主义都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对于当代文 化的关注。但与达达主义不同的 是,波普艺术并不带有任何愤世的情绪。
《玛丽莲》(Marilyn),安迪·沃霍尔,1967年,纸版丝 网印刷,91.5厘米×91.5厘米, 德国汉堡美术馆
人像 第164页 色彩 第173页 社会评论 第184页 消费主义 第185页 拼贴画 第202页 混合媒介 第203页 丝网印刷 第210页 丙烯 第211页 摄影 第214页
P150
远离羊群 (1994)
达米恩·赫斯特,玻璃、上色钢架、硅胶、丙烯、羔羊标本与福尔马林溶液 / 96厘米×149厘米×51厘米 / 三个版本中的第三版 / 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与爱 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一只死去的羔羊浸泡在一个装满福尔马林溶液的玻 璃缸中,这个强迫观众去思考自身所要面对的死亡的装 置,与“勿忘人终有一死”(memento mori)或“虚空画” (vanitas)风格的作品极为相似。
1991 年,达米恩·赫斯特(1965— )开始创作 一组将死去的动物悬挂在充满福尔马林溶液的水缸中的 作品,以此来探讨生命的脆弱。该系列作品中共有三件作 品涉及死去的绵羊或羔羊,它们都延续了杰夫·孔斯在 《全平衡水缸》(Total Equilibrium Tanks,见【名作】第 146—147 页)中的设计。赫斯特认为,将死亡动物放置 在水缸中进行展示的创作概念反映了他“对生命中一切都 如此脆弱的恐惧”。厚厚的白色框架支撑并加固了水缸, 同时也成为这些作品的一个标志性元素。赫斯特解释说, 他被福尔马林溶液吸引了,因为“它很危险……你可能会 被刺鼻的甲醛气体呛到,但是它看起来就和水一样”。除 了死亡之外,这个作品还探讨了关于“局外人”的概念—— “当一只绵羊从羊群中走失了”。关于作品包含的宗教内 涵,赫斯特说:“我不知道这个传统是从哪里来的……但 基督在艺术作品中常常被表现为一只羊。”在宗教传统中, 耶稣基督也被称为“上帝的羔羊”,而“羔羊远离羊群” 的主题也已经被无数艺术家探讨过。
达米恩·赫斯特
赫斯特出生于布里斯托尔,在利兹长大,1986年去往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学习 。还是一名学生时,他就成功组织了“冻结”展览,以展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这场展览不仅引起了极有影响力的艺术收藏家查尔斯·萨奇的注意,也被视为“新一代英国艺术家”运动的起点。
其他重要作品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1991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关键控件之图》(Controlled Substance Key Painting),1994年,英国 泰特美术馆/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献给上帝之爱》(For the Love of God),2007年,英国伦敦白立方画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