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8620
为什么有些人谈了无数次恋爱,只得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女人都见钱眼开”这样粗暴的结论?因为看待世界的操作系统有问题。操作系统不对,无论进来什么样的材料,都加工不出正确的结论,自然是谈了多少次都无法变得更成熟。
爱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不知道从哪儿飘来的感觉吗?不是的,爱情是有逻辑的。
那些循循善诱的鸡汤导师、温暖如春的知心姐姐,都无法带你走上幸福之路。因为爱情虽是一种情绪体验,但在情绪的冰山下面,有着极其强大的逻辑体系和技巧,只有学全了这些,才能在爱情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本书将帮助你彻底理清涉及爱情的诸多思维系统,看完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多聪明人都败在了爱情手上。
前言:为什么你必须读完这本书 1
第一章 概念:搞懂基础问题
缘分是否真实存在 5
究竟什么是爱情 12
你真的能分清爱情、亲情和友情吗 19
你有多少“真实”的爱情资格 24
如何给家人的重要性排序 30
第二章 匹配:明确选人逻辑
男追女和女追男 41
你在潜意识里是如何挑选另一半的 49
不羁的人和老实人,选谁更安全 57
找对象是不是非得门当户对 62
值得优先考虑的伴侣特质 68
第三章 权衡:打破金钱困局
爱情和金钱哪个更重要 79
看重金钱因素可耻吗 85
是不是有钱就会变“渣” 93
牺牲自己成就家庭划算吗 101
AA 制婚姻是否可行 108
第四章 相处:维持和谐关系
如何跟价值高过或低于你的另一半相处 117
爱情里谁该迁就谁 123
为什么沟通也要适度 130
如何把握相处远近的度 137
究竟是做自己,还是不做自己 142
第五章 警惕:解密人性大坑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对我们不是太好的人 151
为什么爱情里智商会下滑为零 158
为什么初恋常常会分手 162
为什么有时吵架似乎能增进感情 169
为什么秀恩爱总是“死”得快 175
为什么PUA 总能得手 180
第六章 掌控:引领幸福走向
爱情需要一点心机吗 189
如何让付出与被付出的效用达到最大 195
为什么好的爱情从第一天开始 201
被伤害后如何治愈 210
什么是爱情智慧 215
后记 219
出版手记 221
前言:为什么你必须读完这本书
请原谅我用如此口吻的标题开头,其实读完还是不读完这本书,于我而言并没有太多额外的收益,因为我的收益在你给书店付款的那一刻就已经结算完毕了。
然而,我还是建议你能认真地、一字不落地读完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这可能是一本对大部分人的爱情观、婚恋观、处世观都有脱胎换骨般影响的书。如果你购买了它却没有逐字阅读,那么很遗憾—这个遗憾指的不是你的感受,而是我的感受,因为没有认真阅读,你也就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和你最为相配的另一半,你们的存在是上天注定,你余生唯一的工作就是通过缘分找到这个人。
这样的表述非常唯美,但我们心里知道,这是假的。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跟你最相配的人,就算现在你认为自己找到了,也可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遇上跟你更相配的人,只要你的社交范围足够广。同时,由于你自身各方面的价值在实时地变化,所谓跟谁“配不配”本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又哪来“注定”或“最”之说呢?
每个人都希望在可匹配的范围里找到更好的另一半,所以当我们决定跟某人在一起时,通常来说,我们找到的就是现阶段能匹配到的最好的对象,无论这个“好”指的是金钱、地位、外貌,还是个性、气质、谈吐。总之,是我们能选到的综合性价比最高的人,当下肯定是让我们满意的,否则便不能走到一起。
但走到一起仅仅是第一步,我们在接下去的第二步、第三步常常会把事情搞砸。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爱情总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谈了这么多次恋爱都毫无结果,难道爱情的特性就是这样吗?
不,就是让你给搞砸的。
这个世上有90%的人都不具备成熟的爱情观,但它与是否能计算出“1 1=2”不同,它没有那么显而易见,以至于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属于另外的那10%。
这本书将明确地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这样才是对的,以及为什么你必须这么做。
两个人能始终幸福地走到最后,很大概率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拥有成熟的爱情观。有人说:“嘿,这难不倒我,只要我能找到这样的另一半,让他带着我走,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而事实上,没这么简单。如果你希望找的是有成熟爱情观的另一半,请记住,他也在寻找同样成熟的你。若你不够成熟,那么就算有幸遇到了,你们也很可能无法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所以,今后当你和你的潜在考察对象见面时,最好先拿出这本书,问问他是否读过;如果他读过,问问他有什么体会。如果他的体会和你的相近,那他或许就是一个还不错的伴侣。这虽然只是其中一个筛选条件,但比拿房子、车子来判断要靠谱得多。
最后,我要给出一条将本书分享给伴侣一起阅读时的忠告:对于已有伴侣的人来说,虽然一起阅读这本书将有可能极大地提升你们的爱情体验,但在阅读时请不要将我的性别代入进去(无论是把我当成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要将我作为一个潜在的参照对象(无论我本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因为这可能会使部分读者由于对我个人产生情绪而影响到对正确认知的摄取。我只是一个作者,一个只有灵魂没有性别的作者,与你们的现实生活无关,切记。
祝每位读完本书的人都能收获更为持久的爱情。
蔡垒磊
2019年6 月6 日
缘分是否真实存在
缘分是怎么回事
缘分的事,谁也说不好。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有缘的话,他日自会相见。
注定无缘,就别再强求了。
……
除了以上,我们还听过很多关于缘分的表述,这些表述究竟是对是错?
缘分听起来玄之又玄,说不出什么道理,但当我们拿现实经历和感受往上套时,又觉得似乎缘分就是如此。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却被人认为由于科学没有发展到更高层次,所以暂时无法解释的东西,往往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按世人对缘分的描述来看,缘分代表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隐性关系,人们通常用它来描述一系列“看似偶然,实则注定会发生”的事件。
这世上真的有什么是注定的吗?我们无法预知未来,通常只能从结果上判定—我跟他数次不期而遇,我们在当下似乎是有缘的;在一起后又因为一些事而分开,大概是有缘无分;但可能又因为一些事而复合了……所以这究竟是有缘还是无缘,是有分还是无分?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注定”,其实都是对结果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解释,完全罔顾结果产生之前有无数种导致其他结果的可能性,这是人类的一种幻觉。如果一定要用缘分来描述,那么我们和所有人都可能有缘,也可能随时与这些所谓的有缘人失去既有缘分的连接。
有句话叫“男人一有钱,跟谁都有缘”。这句话除了调侃和讽刺之外,还说明了“钱”可以使原本不会产生交集的两个人产生缘分。例如,原本B不喜欢A,但A突然变得很有钱,所以B就可能跟A在一起了,两人便产生了缘分;原本之后出现的C和A也没什么交集,但由于得知A有钱了,所以A和C也产生了缘分,且直接导致A跟B解除了缘分。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有钱就可以增加一个人跟其他人有缘的概率?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靠谱的,如果是这样,美貌也可以,身材也可以,工作也可以,一个人只要在任意一方面变得更优秀,就能跟世界上所有的异性都变得更有缘,这还是注定吗?
有缘和无缘是对当前状态的一种人为结果定义,这种定义非常主观,很容易受个人偏好的影响。人们通常是内心在某个决策上有选择某一边的倾向,于是当缘分理论有利于这个倾向的时候,就选择用缘分来解释。例如,某普通男生经常跟某女神不期而遇,就会想自己是否命中注定与她有缘,而如果经常不期而遇的是某丑女,那么根本不会有这种想法。因此,缘分通常是为人们说服自己做某个决策或者找某个理由而服务的。
当然,有人会觉得把客观事实看得太清楚就失去了一点朦胧的美感,但这种美感往往是靠非理性决策换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自愿变傻”。所以,如果你是看清了完整事实后自愿变傻的,那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对缘分理论将信将疑,现在明确知道缘分是怎么回事,你就会更加清醒,不会因为几次偶然的碰面而产生多余情感,同时能在别人对你进行此类概念植入时保持足够强的警惕性。
该主动争取还是随缘
既然缘分是这么回事,那“随缘”又是什么意思呢?随缘代表不主动改变,通常当一个人决定在某件事上随缘时,那就说明要么他对这件事的发展状况基本满意;要么他不愿意努力改变,所以找了一个托词;要么由于不清楚做出选择后情况会变好还是变坏,所以他选择什么也不做。
随缘并不是一种所谓的生活态度,而是一种利弊权衡下的选择,所以得“一事一议”。声称自己把随缘当成行事准则的人有很多,但没什么人会在生命受到威胁且自身可以避免这种危险的情况下还选择随缘,“选择随缘”这个选择本身也是考虑了得失状况的。
于是,人们常说的“缘分不可强求”当然也就不正确了。“不强求”也是一种选择,代表放弃努力,这是个权衡利弊之后的决策,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出“就算努力,结果也一样”的结论。
这个世界的任何事件都有着0~100%的发生概率,努力了没成功很正常,但这不代表努力没有使成功的概率增加。感情是这样,友情也是这样,跟某个朋友的关系因为“随缘”而淡了,是由于双方本身就没有很强的维系关系的意愿,跟“注定”和“缘分”没有关系。
用“缘分论”去指导行为当然是不靠谱的,其实“谁跟谁在一起”这件事特别简单,偶然因素占大头,个人努力占小头。
一个人每天可能会做100件事,这100件事可以分解成件小事或10000件更小的事,只要改变其中某一件极小的事,或在某个时刻产生一个念头,就很有可能改变你“最终跟谁在一起”的结局。例如,你因为跑步打电话而撞上一位美女,一来二去可能就在一起了。导致你们遇见的概率非常多:你可能今天临时决定运动,打电话给你的人可能也是偶然打了这个电话,美女可能刚好只有今天路过,也可能临时转向过马路……这么小的概率还不是注定?当然不是,当你试着改变其中某个条件的时候,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但你依然会觉得正常,因为你看不到当前人生轨迹以外的可能性。如果一定要类比,这就像是把小球随机丢进无数个洞的其中一个,无论进了哪个洞,你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洞,怎么偏偏就进了这一个?这其中是不是有某种力量的牵引?
以上只是关于遇到的偶然性,最终要在一起,那需要的条件就更多了。例如,若你本身没有相应的价值去匹配,那么就算接触到了价值更高的人,你们也极少有机会发生点什么。所以“跟某人在一起”这件事,不仅如丢小球一般与很多可能性有关,还跟你的社交范围、个人偏好、情商、在每时每刻展现出来的个人价值、所处的环境带给你的社会压力等无数与你自己相关的因素有关。
假如你稍微对幸福感有点儿追求,那么与其相信缘分,不如认认真真地把“遇见、选择、过日子”的逻辑理清楚。
我们可以用打牌来比喻:
选伴侣就像选牌,过日子就像打牌,想要把牌出得顺畅,前提自然是牌好。谁都希望自己起手就是一把好牌,只是起手的好牌通常是给男神、女神准备的,普通人有很大概率摸不到好牌,只能拿到跟自己在人群中的世俗地位大致相称的牌。
此时,如果你跟别人的牌比较了一下,觉得不够满意,那么你有两个选择:
- 继续打下去,把这副牌打好。随着你对自己的牌型和打牌技巧越来越熟悉,用点心的话,你是可以在这副牌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接近上限的位置的;
- 你也可以选择换牌(换伴侣),可能换得更好,也可能换得更差。只是换牌也有成本,最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自己的“交换价值”也在下降,例如年龄增大但其他方面的吸引力又没有增加或增加得不够快,于是你换到的牌大概率是越来越差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频繁换牌,就等于每次都得在更差的池子里选牌——就像在单纯的比大小游戏中,原本可以在6~10中选,过几年再换牌或许只能在3~7 里选了。
很多人被“缘分论”“命运论”框定了一生,认为自己的命运注定就是如此,再努力也没有用,于是选择认命。这不是笨,也不是懒,就是概念不清楚。我常听到人们说“想多保留一些感性”,保留更多感性或许没有错,但一定是有代价的,比如因概念不清而在行动的目的和决策上南辕北辙。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命中注定,如果真有,也是命中注定你看到了这本书,命中注定你会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中注定你能通过努力拥有更好的结果。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其所处状态跟命运的关系远不如跟自己的关系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