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205726
12位著名学者联袂撰写
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小百科全书
本书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小百科全书。编者林文刚教授是媒介环境学会创会副会长。他邀请活跃在媒介环境学前沿的十二位著名学者分头撰稿,评介芒福德、伊尼斯、麦克卢汉、波斯曼、爱森斯坦等学术巨人。编者撰写四万余字的长篇“绪论”,记叙媒介环境学的历史沿革,阐述该领域的理论构建,憧憬该学科的发展前景,视角多样、层次丰富、分析深透。十二位各有所长的撰稿人以纪传体的方式介绍了该学派的十余位代表人物,使本书立意高远、内容宏富、精彩纷呈。
总序 1
撰稿人介绍 9
第二版编者序 17
第一版编者序 27
编者谢辞 38
第二版译者前言43
第一版译者前言52
第一章 绪论:媒介环境学的思想沿革初探 1
1.1 媒介环境学的历史述略 9
1.2 作为一个学派的媒介环境学 12
1.3 媒介环境学的史前史16
1.4 媒介环境学初期的制度构建32
1.5 研究作为环境的媒介 47
1.6 媒介环境学深层的理论命题53
1.7 媒介的历史分期58
1.8 本书组织结构65
第二章 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78
第三章 刘易斯·芒福德与技术生态学93
3.1 芒福德的著作和生平 97
3.2 芒福德的技术历史分期106
3.3 芒福德的技术有机论112
3.4 芒福德对“王者机器”的批判 118
3.5 芒福德的技术伦理观128
第四章 雅克·艾吕尔:技术、宣传与现代媒介131
4.1 艾吕尔小传 132
4.2 技术至上,宣传和媒介 134
4.3 艾吕尔与媒介环境学146
4.4 对艾吕尔及其著作的批评151
4.5 进一步探索的建议157
第五章 艾吕尔:神学研究的对照法160
5.1 对照法166
5.2 城市的意义167
5.3 巴特的新正统神学教义171
5.4 技术手段的胜利176
5.5 伽利略的遗产178
5.6 通过宗教实现社会振兴182
5.7 必然性与堕落189
5.8 结语193
第六章 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环境学遗产198
6.1 通向政治经济学的道路201
6.2 传播史206
6.3 时间,空间和口头传统211
6.4 知识垄断和文化批评 217
6.5 伊尼斯对媒介环境学兴起的持久影响222
6.6 结语227
第七章 马歇尔·麦克卢汉:现代两面神229
7.1 不太被看好的冉冉升起的明星231
7.2 新媒介时代240
7.3 作为环境的媒介244
7.4 风格与实质249
7.5 通感253
7.6 媒介冷热 259
7.7 口语的再现 263
7.8 非线性因果关系 269
7.9 中心与边缘 277
7.10 媒介环境学的集大成者 281
第八章 尼尔·波斯曼与媒介环境学的崛起282
8.1 电视和英语教学287
8.2 第一阶段:语言和教育290
8.3 第二阶段:媒介环境学的崛起314
8.4 第三阶段:过渡期和技术垄断328
8.5 第四阶段:回归教育研究338
8.6 波斯曼媒介环境学的四大主题347
8.7 结语 362
第九章 詹姆斯·凯利:寻求文化平衡364
9.1 生平 367
9.2 研究方法369
9.3 文化之重要373
9.4 技术与社会.377
9.5 经济学与传播学382
9.6 新闻的特殊问题385
9.7 结语390
9.8 谢辞395
第十章 符号,思想和现实:沃尔夫与朗格对媒介环境学的贡献396
10.1 相对论之根 397
10.2 沃尔夫和语言相对论402
10.3 朗格和经验的符号转化.418
第十一章 苏珊·朗格的心灵哲学:对媒介环境学的潜在命题.435
11.1 朗格的主要著作436
11.2 朗格的表达性媒介理论:八大命题449
11.3 下一步走向何方?470
第十二章 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定理与媒介环境学 475
12.1 宏观理论:社会主导媒介483
12.2 微观理论:声音、书面文化和作为信道的视觉形象501
12.3 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定理的平衡512
第十三章 印刷术及其对文化与传播的影响:媒介环境学的诠释515
13.1 初步考虑的问题517
13.2 普及文化520
13.3 宗教改革 528
13.4 民族主义532
13.5 科学转型536
13.6 个人主义与民主540
13.7 结语 544
第十四章 编后絮语:媒介环境学的未来传承546
14.1 媒介环境学会的成立547
14.2 媒介环境学者下一步的任务551
参考文献555
索引610
第二版译者后记.631
第一版译者后记633
译者介绍6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