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28973丛书名: 有声双语经典
译林“有声双语经典”原版引进美国教育专家特为学生编写的英语名著,精选贴近中国学生英语习得水平的经典作品。丛书甄选优质中文译本,配以导读、作家作品简介和插图,并聘请资深高考听力卷主播朗读英语有声书。有声书播放平台操作便捷,只需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收听。丛书选目涵盖各国经典文学作品,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英语听读能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长文导读推荐。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作家L.M.蒙哥马利的代表作品,出版后大获成功,使作者接连创作了另外八部以安妮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热情、天真、善良的安妮不断征服世界各地的读者,一个多世纪里,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语言,不断有新的电视、电影和戏剧版本上演。在中国,《绿山墙的安妮》也入选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书单。
绿山墙农庄的单身兄妹马修、马瑞拉委托邻居从孤儿院带回一个男孩领养,却阴差阳错迎来了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安妮·雪莉。马瑞拉原本计划将安妮送回孤儿院,却在途中听说安妮的孤苦身世,不忍让她回到从前的生活。安妮很快融入了新生活,给绿山墙带来了活力和欢乐。安妮充满想象力、直率热情的个性带来了很多趣事,也让她收获了友谊和邻里的喜爱。这个关于女孩成长的故事,征服了全世界历代读者的心。
第1章 等待一个特快专递
第2章 孤儿是个女孩儿
第3章 马瑞拉大吃一惊
第4章 就这样决定了
第5章 雷切尔太太惊恐万分
第6章 安妮的道歉
第7章 无聊的课程
第8章 一位新朋友
第9章 学校里一个爱恶作剧的家伙
第10章 一次糟糕的茶会
第11章 一段重归于好的友谊
第12章 一场悲惨的事故
第13章 安妮的额外课程
第14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
CHAPTER 1 Awaiting a Special Delivery
CHAPTER 2 The Orphan Is a Girl
CHAPTER 3 A Shock for Marilla
CHAPTER 4 A Decision Is Made
CHAPTER 5 Mrs. Rachel Is Horri?ed
CHAPTER 6 Anne’s Apology
CHAPTER 7 Boring Lessons
CHAPTER 8 A New Friend
CHAPTER 9 A Prankster in School
CHAPTER 10 A Terrible Tea Party
CHAPTER 11 A Friendship Renewed
CHAPTER 12 A Tragic Accident
CHAPTER 13 Extra Lessons for Anne
CHAPTER 14 A Tough Decision
每一个灯光漫溢的夜晚(黄蓓佳/文)
去年开始,京东图书商城的运营者们在网上做了一档很不错的栏目,叫作“大咖书单”,我记得是在第四期时,我为这份书单推荐了两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和《奇风岁月》,到第七期又推荐了两本,《老师,水缸破了!》和《天虹战队小学》。回过头一想,赫然惊觉,两次推荐的四本书,居然都是出自译林出版社。潜意识里我对这家出版社是有多偏爱啊,我那么自觉自愿地、一往无前地做了译林社的一名“吹鼓手”。
没有办法,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道理可讲。
喜欢译林出版社的书,其实是因为我喜欢外国文学作品。细究起来,我对外国文学的热爱,源自童年那个无书可读的时代。我在扬子江边一个小小的县城长大,我父母工作的学校是当地zui好的县中,县中图书馆多少有一些藏书,“文革”开始的那一年,书籍和老师们一同被揪出来示众,之后老师们游街,图书拉到操场一把火烧毁。图书馆主任“火中抢栗”,偷出一纸箱运回家中。主任的儿子跟我小学同班,因此我沾了他的光,把他父亲秘藏的小说书一本一本地搬运出来,在一双双黝黑的小手中辗转一圈之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放回去。那位图书馆主任可能比较“崇洋媚外”,弄回家的小说大都是世界名著,我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时年幼,读书不求甚解,又因为是背着大人们的“偷阅”,读书过程基本是囫囵吞枣。很多书传到我手里的时候缺头少尾,只剩下中间三分之二的篇幅,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急得我抓耳挠腮。页码齐全的书,抓到手里翻开就读,书名是什么,作者何人,很奇怪地忽略不计,一点儿不想知道。及至十年之后我上了大学,外国文学开禁,我在北大图书馆发疯一样地狂读名著时,时不时会在心里惊叫一声:这本书不是我小时候读过的吗?于是,嗅着书中陈年纸张散发的潮湿气味,心里涌出一种老朋友失而复得的狂喜。也有一些书,童年时候莫名其妙地读过了,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它们就这样永远地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像无数消失在我生命旅途的朋友和家人。
高二那年,妹妹的同学借了我一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我的生命中,那是一次飞跃,此后的这么多年我以文学为生,应该与那一次的阅读震撼有关。书中的那个哥萨克人格利高里,很长时间中成为我欣赏男性的标准。书中描写的顿河风光,至今都在我的脑子里鲜活和闪亮。
十九岁,我在农场插队。一个飘雪的冬夜,农场宣传队在场部排练节目时,电突然停了,礼堂里一片漆黑。一个只读了三年小学的农场工人对我们说:“我来讲个故事吧。”他讲的那个故事叫《茶花女》。一直到今天我都觉得那个晚上的情景像梦。在那个不准读书的年代,那个没有文化的乡村,初小没有毕业的农民居然讲出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那个漆黑凄美的冬夜,从此也深深刻印到我的记忆之中。那是我Di一次领略悲剧作品的魅力。几年之后,时代剧变,我买到了《茶花女》的小说,听过了《茶花女》的歌剧,看过了同名电影,我从一切形式的《茶花女》中寻找那个雪夜的感觉,然而再不可能,zui好的都是wei一的。
一九七八年初春进入北大,那一年外国文学还没有开禁,北大图书馆里辟出很小的一个房间作为“外国文学阅览室”,每星期三的下午,允许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学生,凭学生证进入阅读。我的印象中,那间阅览室只能容纳十几二十几个学生,每次开放,排在前面的同学才有机会被老师放进门去。于是那一年的“星期三”成了我们的排队日,匆忙吃过午饭,碗都来不及洗,拔脚往图书馆飞奔,一行人安静地在阅览室门外排队,等待两点钟开门放人。除却寒暑假、节日、有课的日子、有重要活动的日子,剩下的“星期三”并不是很多,所以每一次的阅读时间弥足珍贵。一书在手,全身心地扑上去吞食,每每到五点钟闭馆交书,站起身来,头晕目眩,虚脱的感觉。那种阅读,耗出去的不仅仅是脑力,还有巨大的体力。
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重印外国文学名著。刚开始的时候人多书少,全班同学轮流着到海淀新华书店通宵排队购书。那时年轻,通宵不眠为了买一本书,丝毫不觉辛苦。慢慢地书越出越多,时常到书店转悠,冷不丁地就碰上新书上架。排长队是不必了,痛切的感觉是口袋里钱太少。那时发下的心愿是哪一天发了财,可以把书店里的新书都掳回来。转眼三十年过去,谈不上发大财,买书是可以不计价钱了,可是看着书店里铺天盖地的图书,想到书架上还有很多书不及阅读,解囊的兴致少了许多,挑挑拣拣,带个一两本回家,心中并没有太多欣喜。人生的悲哀真正是无处不在。
还是回到一九七九年。印象之中,《世界文学》《外国文艺》《译林》这些杂志都是在那时候陆续复刊和创刊的。这些刊物着重介绍外国现当代文学,并且以中短篇幅的为主,对于习惯了阅读古典长篇的我们,眼前似乎又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同班同学陈建功有一次读到格雷厄姆·格林的短篇《永远占有》,佩服得五体投地,双眼发光地跑来跟我们说:“我真想跪在格林面前向他致敬!”
童年的阅读实在重要,它奠定了一个人终生的阅读口味。检点我书架上的书籍,百分之八十是外国文学作品。我曾经订阅过的刊物,有《世界文学》《外国文艺》《译林》《译文》《世界电影》……统统跟外国文学有关。几十年中,每一个灯光漫溢的夜晚,阅读这些缤纷华彩的文字,感觉世界离我很近。文字中写到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心灵去过的地方。我占有了这些作品,我就占有了这个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译林社出的每一本书,无论是社科类的,还是人文类的,都值得读者收藏。而在译林社所出的文学类图书中,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又属精品中的精品,比之国内大多数专业少儿社所出的图书,译林社的视野更宽,选择标准更高,口味也更纯粹。很敬佩译林社的众多编辑们,他们敬业而又专业,总是能从全世界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中挑选出zui值得国人阅读的那一部分,延请zui好的翻译家、zui好的画家和设计师,做出一本又一本端庄而精致的图书,送到读者的面前。每次徜徉在灯光明亮的书店,或者打开手机上网搜索,译林社的新书总是我zui中意的目标,我信赖译林社的出品,而且基本上不会失望。
翻开这套“有声双语经典”的书目,里面的作家和作品都是我熟悉的名字。有些书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各种侥幸落入我的手中的,有些是读大学时列入必读书单需要细读的,还有一些,比如《小王子》,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少年和青年时代居然都错失了它们,是我在人到中年之后才补读完成。更有一部分,年轻时读过,花甲之年又重新捧起,是为了重温之后可以为我的小外孙女们详细讲解。在此我愿意把这些书目推荐给小读者们,是因为这样的一套书当之无愧地应该成为你们zui好的朋友,会帮助你们更加优雅地长大。
在安妮身上,zui令人喜爱的是那种富有灵气的生命活力。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处绽开爱和梦想的花朵,几乎到了奢侈的地步。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
——作家 周国平
我好羡慕安妮,她一定听过很多故事,才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她看见树就和树聊天,她看见风就听风唱歌,她看见湖就给湖取名字;她给生活里的一切事物取名字,取了名字就可以做朋友了。她葆有这颗纯真而自由的心慢慢长大,长成真正的她自己。长成自己才是生命zui值得感动的部分。
——作家 梅子涵
作者笔下对大自然的诗意描摹,对乡村淳朴生活、人物的幽默刻画,对一桩桩动人故事的奇巧设置,尤其是对女主人公安妮阳光灿烂般美好性格浪漫情怀的独特塑造,感动了各个阶层各种年纪的读者,受到无数无数小姑娘、小男孩及海员、传教士各色人等的喜爱,两位英国首相斯·鲍德温与拉·麦克唐纳都承认自己是“安妮迷”。
——翻译家 李文俊
想象和善良的力量,让红头发的安妮成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姑娘,我衷心希望,看完这本书的你,也能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美丽。
——作家 饶雪漫
从没有人能把童年生活描写得如此甜美可爱。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zui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我小时候就爱这本书,当我自己的女儿到了书中安妮的年龄时,我又一次爱上了这本书。——加拿大作家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