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634257
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总是惹人好奇,他们的父母从小是怎样教育他们的?父母的性格、生活习惯又是如何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大父母系列图书道出原委,阐明一二。总之,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是影响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本书通过详细分析国外企业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经历,从多方面揭示他们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营造的家庭氛围,以期给读者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文中例举了巴菲特、*、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多位知名企业家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揭秘父母的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等对他们的成功、成才起到的关键作用。
章 巴菲特:如父亲一般的“孤狼” 3
出生在大股灾之时 3
坏脾气的母亲 4
小巴菲特痴迷数字 6
巴菲特从4岁就开始尝试赚钱 6
父亲是巴菲特了解股票的窗口 7
巴菲特在上高中时就有了买一座农场的钱了 9
听从父亲的建议去上大学 9
父亲的政治生涯 11
进入父亲的证券公司打基础 12
一步一步迈向投资 13
父亲没落的晚年 15
一对互补的父母 16
第二章 *:父亲教会了他投资哲学 17
在平静的日子里父母用各自所长熏陶着* 17
*继承了母亲的相貌和父亲的勇敢 18
在乱世中保全家人,父亲就是无所不能的神 20
在父亲的鼓励下,小小少年只身闯伦敦 21
在伦敦度过了一段困顿的时光 22
父母给了他走出迷茫的勇气 23
因为与家人团聚被“发送”到了美国 24
在美国站稳脚跟 24
阔别十年,与父母团聚在美国 25
幸福美满的家庭与蒸蒸日上的事业相得益彰 26
父母亲的离世让*开始思考死亡 27
*也跟父亲一样实现了一次次自我超越 27
一对各司其职的父母 28
第三章 史蒂夫·乔布斯:两对父母共同造就的矛盾结合体 29
被亲生父母放弃 30
被养父母选择 31
父亲要把自己对机械的热爱传递给乔布斯 31
乔布斯发现父亲不是无所不能的 32
父亲很早就发现乔布斯是个特殊的孩子 33
开始在电子领域牛刀小试 34
乔布斯从他当初坚持要上的那所大学退学 35
为了填补内心空洞的探寻 37
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家的车库诞生 38
生命轮回的巧合 39
两对父母造就的完美矛盾体 40
第四章 孙正义:家族给予他渴求成功的原始动能 41
父亲发现这孩子是个天才 42
韩裔身份是童年的一大烦恼 43
帮父亲创业展现企业家潜质 44
遇见精神偶像坂本龙马 46
一秒钟都不浪费的留学时光 47
遵守与母亲的约定回到日本 49
被爱包围的人会总想为世界贡献点儿什么 50
第五章 比尔·盖茨:完美父母 51
完美父母 52
与父亲同名 53
小盖茨总是在思考 54
13岁遇见一生的热爱 55
与哈佛短暂却又持久的缘分 56
父母经营家庭有道 58
传承幸福婚姻秘诀 59
父母还是比尔·盖茨的重要引路人 60
完美父母的“魔力” 61
第六章 舒尔茨:在父亲负面影响下造就的正面奇迹 62
爸爸的脚总是裹着石膏 62
父母都出身工人家庭 63
逐渐意识到家境的窘迫 64
终于走出布鲁克林了 65
靠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好日子 67
遇见星巴克 68
母亲不理解 70
父亲逝世 72
反向指引也许更有力量 73
第七章 埃隆·马斯克:冒险和创新因子是家族标配 74
在南非长大的时光 75
妈妈也是创业者 76
父亲的脾气有点怪 76
迫不及待独闯北美 78
马斯克在缔造传奇的时候,他的母亲也丝毫不逊色 80
冒险和创新基因是母亲家族的标配 81
父亲给了他工程师的视角和使命感 82
出生在大股灾之时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虽然股票市场已经充满了泡沫,但是却吸引了普通民众首次进入股票投资领域。
1927年,沃伦·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也决定进入这个行业,他在内布拉斯加州联合州立银行谋得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
股票的繁荣在两年后戛然而止。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单日市值下跌了140亿美元,4倍于美国政府年度预算的财富在几个小时内蒸发。1929年的市场损失达到了300亿美元,已经接近美国在“一战”中的开支了。
银行破产和自杀事件屡屡发生,没有人再想要股票,重新保有现金。
霍华德·巴菲特在股票崩盘的4个月之后,才做成了一笔交易,这笔交易的佣金为5美元。那段时间,霍华德的妻子利拉,常常在晚上陪着霍华德坐电车出门,霍华德在拜访潜在客户的时候,利拉就在外面等着,为的是霍华德回家的时候不会太灰心。
10个月以后,沃伦·巴菲特出生了,比预产期早了5周,这是霍华德·巴菲特家的第二个孩子,霍华德焦虑不安地去见他的父亲,希望能在家庭杂货店里找个活路。霍华德的父亲拒绝了他,理由是没有钱再雇佣一个儿子了,但是他说可以为霍华德支付账单。
霍华德让妻子利拉回她的娘家去,这样至少她还吃得上一日三餐。但是利拉不愿意回去。为了节省公车费,她步行采购生活必需品,她还脱离了她的教会圈子,因为轮到她提供咖啡的时候,她支付不起29美分。为了让自己的丈夫霍华德能够有吃的,她常常自己饿肚子。
在沃伦·巴菲特周岁生日前两周的一个周六,人们排着长队,在酷暑中汗流浃背,等着拿他们存在当地银行里的钱。他们从清晨等到晚上10点,队伍缓慢移动,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轮到自己的时候,银行还能剩点儿钱。
那个月有4家银行倒闭了,储户一分钱都得不到了。霍华德·巴菲职的联合州立银行就是倒闭的银行之一。银行倒闭了,霍华德失业了,存的钱也都还在银行蒸发了,而且,他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个时期,也几乎找不到别的工作。
不过,霍华德这时候表现出了他的特立独行。他在两周内,跟两个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对,就是在没有人买股票的时候,开一家股票经纪行。
股票崩溃带来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停滞,随后便“自由落体”式下滑,一批银行倒闭,储户们被打发走。在这个大灾难中,霍华德的公司成功了。
他初的客户都是亲戚朋友,他向他们出售安全的证券,比如公共事业股票和市政债券,在经纪行开门营业个月里,金融恐慌弥漫全国,霍华德却赚了400美元,经纪行盈利了。在后来的几个月,人们的储蓄蒸发,也不再相信银行了,霍华德还是坚持进行用一类保守的投资,这使得他的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
霍华德家的收入和生活状况从此开始出现转机。
出生在股灾年代的沃伦·巴菲特,从出生之时,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跟股票市场有着脱不开的干系。而父亲在股灾时期的英勇表现,其实也为巴菲特日后的投资人生打开了一扇大门。
坏脾气的母亲
在沃伦·巴菲特2岁之后,霍华德患上了心脏上的严重疾病,他不能再举重物,不能再跑步,不能游泳,生活起居受到了限制。利拉的生活从此围着霍华德转。
而沃伦·巴菲特已经长成了一个谨慎早熟的孩子,他学走路的时候总是弯着膝盖,靠近地面,保护着自己,防止自己摔倒。
在巴菲特的家里,政治、金钱和哲学是晚餐时经常讨论的话题,但是家庭感情却都不只是含蓄了,倒像是有些缺乏温情,巴菲特家人没有人会说“我爱你”,也没有人会把孩子抱上床,哄他们睡觉并亲吻他们。
在外人看来,母亲利拉堪称一位完美的妻子和妈妈,人们对她的活力、乐观、母性和甜美印象深刻。她还喜欢滔滔不绝跟别人不断重复讲过去的事,她喜欢说的就是她和霍华德做出的牺牲,她为了学费大学没有上完,霍华德在股票崩盘时候颗粒无收的4个月,她是如何为了省车费天天步行去买食品。她很忙,忙着家里人的吃喝,忙着拜访邻居和参加教会活动,忙着一切围着霍华德转。
然而,这样一种在外人看来的完美,这样一种利拉嘴里不断讲述的付出和牺牲,却全被利拉放到另一个出口来发泄了。每当霍华德早上离开去上班之后,多丽丝和小巴菲特在家里玩耍,利拉就会突然间无理由的对他们大发脾气。
多丽丝和小巴菲特不知道他们说了或做了什么,然后突然一瞬间,利拉就爆发了,孩子们过去犯过的错误都会被翻出来,喋喋不休的责骂,无休无止。利拉有时候会把这个归结为神经痛,她有长期的神经痛,她认为这是她小时候就烙下的病根。但她的暴躁却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发作过。
利拉责骂孩子的内容也是千篇一律:他们的生活是来自于她的牺牲,他们一无是处还不知道感恩,他们自私自利。她的责骂通常会不断重复,持续一个小时,有时甚至两个小时,知道孩子们流下无助的泪水,并且给她“认错”,她才罢休。很显然,利拉对孩子们的攻击是故意的,她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的。
但是,作为母亲,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一行为,外人不得而知。不过,无论利拉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小巴菲特3岁,妹妹罗伯塔出生的时候,对小巴菲特和姐姐多丽丝而言,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他们的心理已经受到了伤害。
孩子们从没有向父亲求助过,即是他们知道父亲也了解母亲的坏脾气,霍华德会对他们说:“你们的妈妈要大发雷霆了。”这是在提醒他们利拉要发火了,但是他不会干预。不过,利拉通常是在霍华德听不见的地方才发作,火气绝不会冲着霍华德,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霍华德是孩子们的保护伞,虽然他没法使他们免于母亲的盛怒,但是,只要他在,就意味着安全。
特别讽刺的是,在霍华德让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奥马哈的郊区建了一栋更大的房子,全家准备搬迁的时候,利拉得知自己37岁的弟弟罹患癌症,并与当年11月去世,利拉的父亲又一次中风,身体更加虚弱。利拉的弟弟是家族的男孩,弟弟没了,传宗接代的希望也就没了,她的姐姐甚至发誓一直要单身到30多岁,照顾家里的烂摊子。
而精明、有心机的利拉不愿意被自己家里的悲戚之事捆住手脚,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她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她好像丝毫不受家里事情的影响,计划着乔迁新居并购置新家具,还雇佣了一位兼职管家,家庭生活质量由此前进了一大步。
利拉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更加富裕家庭里更有经验的母亲,随着她发怒频率的降低,她和小女儿罗伯塔的关系更加健康,罗伯塔知道母亲的坏脾气,却总说自己是能够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的。小巴菲特和多丽丝就从不这样认为,利拉对罗伯塔的母爱不能减轻他们的不受重视感,也不能减轻他们从小心理上遭受的伤害。
不知道为什么,渴望正常家庭生活的利拉却选择忽视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自己的孩子。就算家里已经比较富裕了,她还是只会给孩子买大减价时不能退的衣服或者生活必需品,根本不会在乎他们是不是需要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小玩具,利拉对孩子的坏脾气和缺乏关爱造成小巴菲特和他的姐姐童年生活中的一种缺憾。小巴菲特甚至会尽可能长时间的待在邻居家里,也不愿意回家。
小巴菲特痴迷数字
小巴菲特上学前班的时候,他的爱好和兴趣都是围绕着数字打转。
6岁左右的时候,他对用秒来精确记录时间非常着迷,想要得到一块秒表。母亲是肯定不会满足他的这一渴望的,还好,他有一个很爱他的姑姑,也就是父亲霍华德的妹妹爱丽丝,她让小巴菲特感受到温暖,她会尽可能的鼓励和启发他。但她也不会简单的就满足小巴菲特的愿望,她往往会附加一些条件,比如,小巴菲特必须吃蔬菜,一想到能够得到秒表,小巴菲特当然有了吃蔬菜的动力,终,他得到了秒表。
有了秒表,巴菲特发明了一个新游戏。他给浴缸装满了水,把每一个都有自己名字的弹珠防灾浴缸一头的水平边缘处,排成一排,然后,他把弹珠扫进浴缸,同时按下秒表,弹珠沿着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撞声,然后击中水面,落尽水中,这些弹珠你追我赶,向浴缸塞子奔去,个弹珠到达时,巴菲特按下秒表,宣布其为胜利者。巴菲特还让自己的姐姐妹妹来观看他发明的这个新游戏,并一遍遍让弹珠赛跑,还想尽办法提高它们的成绩。虽然巴菲特的观众,也就是他的姐姐妹妹很快就对这个游戏厌倦了,但巴菲特却不会厌倦。
还有一件在别人看来很无聊,但小巴菲特却兴趣盎然的“小游戏”。因为小巴菲特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哪怕在教堂里也是,他喜欢听布道,他会收集赞美诗的作曲者的出生、死亡日期来计算他们的寿命,用这个“小游戏”来消磨时间。天真的小巴菲特认为,宗教人士会因为他们的信仰和虔诚而得到回报,因此,赞美诗的作者的寿命应该高于平均寿命,但是他发现,虔诚与否好像跟长寿与否没有什么关系。这让小巴菲特开始对宗教有了怀疑,因为他感受不到宗教对一个虔诚的人的仁慈和恩惠。
可别小看小巴菲特的这两个小游戏,它们教会了巴菲特一些很有价值的事情,那就是他学会了计算概率,他环顾四周,发现任何事务都是可以计算概率的,关键就在于搜集信息,你要尽可能的搜集更多的信息,越多越好。
巴菲特开始上学了,他立刻就喜欢上了上学,因为上学让他大部分时间都不用再待在家里了。他还是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跟数字有关的任何事情。
巴菲特从4岁就开始尝试赚钱
在巴菲特4岁那年,姑姑爱丽丝送给他一个特别漂亮的钱包,他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把钱包拴在皮带上,神气地走来走去,好像自己已经是一个富翁了,钱包里装的是数不清的美元。父亲霍华德看见巴菲特这么高兴,就想给他空空如也的钱包里装些零钱,却被巴菲特拒绝了。“爸爸,你要知道,它不会一直空着的,我会靠自己的能力把钱包填满。”霍华德听候,十分高兴,但他也以为小巴菲特是随便说说的,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小巴菲特从此便开始暗暗实行他的赚钱计划了。
一开始总是不成功。比如有一天他把妈妈的糖果拿出来,在家门口支了一个小摊来卖,妈妈发现后很惊讶,她说:“我知道你很想靠自己努力把钱包填满,但是不能在没有我允许的情况下卖掉我的糖果。”小巴菲特说:“这是我向妈妈借的,很快就能还给妈妈一盒新的糖果。”可是大人不会找一个4岁的小孩买糖果,而小孩儿又没有足够的钱来买糖果,小巴菲特的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而沃伦·巴菲特次挣到钱是因为销售口香糖,那年他6岁。
他有一个小小的盘子,里面被分成了5个部分,可以装5个品牌的口香糖,小巴菲特从祖父的杂货店里买上几包口香糖,然后开始挨家挨户向邻居推销。一位女士想要一片黄箭,但小巴菲特却坚持不拆开卖,只能一包5片一起卖。5片5美分,而这位女士只愿意掏1美分,被小巴菲特拒绝了。
虽然能够做成一笔买卖是很诱人的事,但是巴菲特却有自己的原则,如果他卖给那位女士1片,他就得把其他4片卖给别人,1片口香糖不值得他这么做。他还卖可乐,这回可是把一箱拆开来卖,卖可乐比卖口香糖赚钱,卖6罐可以挣5美分。
他把他挣来的钱都放在姑姑送给他的被他拴在皮带上的钱包里,这让他感觉自己很职业。
在巴菲特11岁的时候,他购买了他人生中的只股票,他还说服了他的姐姐多丽丝跟他一起买了他认为走势很好的城市设施股。看弟弟那么自信,姐姐相信投资这只股票一定能赚上一笔,当时那只股票的股价是每股38美元,姐弟俩每人买了3股,这用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可是没想到,在他们买了这只股票之后,股价却跌到了每股27美元,这下他们俩着急了,毕竟这可是他们所有的积蓄。在放学的路上,多丽丝不断提醒巴菲特,他们的股票在下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巴菲特次觉得,用别人的钱投资要背负压力和责任,幸好后来股价涨到了40美元,这时候巴菲特沉不住气了,马上抛售了手中的股票。
次买股票投资巴菲特为他和姐姐分别赚了5美元的纯利润,但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投资。这只股票在巴菲特抛售之后不久就一路上涨,后涨到了每股200美元,巴菲特非常懊恼,错失了这么一个赚大钱的好机会。不过他也从中得到了3个教训:首先不要太在意股票的买入价格;其次不能被蝇头小利诱惑,如果自己有耐力,那么将赚到400多美元;然后就是不要使用他人的资金投资,一旦出现投资失误,那么会造成别人的不安和恐慌,也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因此,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然不要轻易使用别人的钱投资。
此后,巴菲特一直密切关注着美国股票市场,并且精心计算出维持有力的平均价格不买入或者卖出股票,这个时候,巴菲特在股票方面的敏锐和天赋完全体现出来了,他甚至比大部分专门炒股的成年人还要精明得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