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59276
内容简介
明治维新完成了从封建幕藩体制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改制任务,确立了日本近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近代政治体制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宪法、帝国议会、选举和议政等制度因素一应俱全。但是宪法将国家主权赋予了天皇,帝国议会只是辅佐天皇的议事机构,成为近代政治体制的附着物。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的选举和议政是笼络和安抚少数有产者的政治游戏,只是一种装饰性政治行为。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活动在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无法发挥民主作用。参政议政中民主的缺失使得近代日本没有扼制*主义天皇制的制动器,根本无法遏制军阀政治的暴走,甚至成为军阀政治推行国家主义发动战争的助力器。
目 录
序章
第一章 议政政治的历史性前提
第一节 明治维新奠定议政政治的基础
第二节 早期议政政治的发端
第三节 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第四节 中央政府的改革引发政治危机
第二章 自由民权运动推动议政政治
第一节 西方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自由民权运动初始期
第三节 自由民权运动鼎盛期
第四节 自由民权运动退潮
第三章 中央政府创建地方议政制度
第一节 土地私有造成农民阶层分化
第二节 町村制实行农村基层选举
第三节 成立府县会建立地方议政制度
第四节 持续进行的地方制度改革
第四章 中央政府与民间起草宪法草案的活动
第一节 中央政府起草宪法草案的工作
第二节 民间起草宪法草案的活动
第五章 中央政府为立宪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天皇在立宪中的角色和影响
第二节 中央政府的立宪考察
第三节 立宪的制度建设工作
第六章 中央政府制定宪法过程
第一节 中央政府起草宪法草案过程
第二节 枢密院审议宪法草案过程
第七章 帝国宪法的本质
第一节 帝国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内容
第二节 帝国宪法体系下的权力
第三节 权力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节 权力结构下的立宪政体
第八章 帝国议会的本质
第一节 帝国议会的特征
第二节 帝国议会的政党政治
第三节 帝国议会的运营与权限
第九章 近代政体与议政政治的总结
参考文献
前 言
明治维新距今已有150多年。学界对明治维新并不缺乏研究,大众对其也已经是耳熟能详。如果我们跨过对明治维新的通识,或者从一个主题方向,或者从一个角度侧面对明治维新以及后续进程展开细究,更深一步地去探究明治维新的方方面面,就可以在看清明治维新全貌的同时,搞清楚其各个细部的纹理,可以加深对日本近代进程的了解。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值得下一番功夫。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完成了从封建幕藩体制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改制任务,确立了日本近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近代政治体制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为什么会创建这样一种政治体制?它又是如何被创建的?这种近代政治体制具有哪些结构和特征?它又对日本近代民主化进程乃至军国主义与战争机制产生了哪些影响?诸多问题需要厘清和探究。为此,对明治维新以及其后的进程做一番更加专题化更加细致化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基于这种考虑和需要,针对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政治进行梳理就是对专题化研究的一种回应,这本专著就是初步的成果。
日本近代政治体制是绝对主义天皇制与近代资本主义的混合体,其创建过程漫长而曲折。怀揣远大抱负的维新功臣们在王政复古的旗号下合力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起明治新政权之后,本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创建国家新体制。但是由于维新功臣们出身藩镇不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他们在创建什么样的国家新体制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缺乏民主机制的环境下,维新功臣们无法通过议政协商来解决纷争,他们只能拥戴年幼的明治天皇,通过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树立起绝对主义天皇制。这样,一部分把持了政府权力的维新功臣们可以依靠天皇的权威来压制住政府内部的不同意见。这种权力与权威分属的奇特统治机制孕育了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一张面孔——藩阀政治。萨摩、长州、肥前和土佐四藩出身的维新功臣们把持了明治政府的大权,成为藩阀政治的主体。藩阀政治随着藩阀元老的逝去逐渐式微,但是政府内的军事首领们继承了藩阀政治的衣钵。昙花一现的政党政治之后,藩阀政治完全演变成为军阀政治,成为军国主义战争机制的源泉。
明治维新同时也是一场化解殖民危机,力求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崛起的民族自救运动。满怀民族主义精神的维新功臣们在与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抗争中,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国力和船坚炮利,他们决定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实现国家崛起。在创建近代政治体制中,维新功臣们走出国门前往西方主要国家,考察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各项制度。即使是英法德美俄意等西方国家也因国情和历史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尽管联邦共和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沙皇制等形形色色的政体制度让维新功臣们目眩神迷,但是,西方国家的强劲发达让他们心驰神往。针对日本的国情,维新功臣们认为采用的政治体制必须能够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提供制度保障,以便达到内治优先、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目的。基于这种考虑和构想,维新功臣们最终选择了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另一张面孔——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在这种体制下,日本走上近代资本主义之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梦想,完成了第一次崛起。但是这种缺乏民主精神的体制繁衍出来的军国主义恶魔外溢而出,也给亚洲国家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完成了从封建幕藩体制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改制任务,确立了日本近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近代政治体制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为什么会创建这样一种政治体制?它又是如何被创建的?这种近代政治体制具有哪些结构和特征?它又对日本近代民主化进程乃至军国主义与战争机制产生了哪些影响?诸多问题需要厘清和探究。为此,对明治维新以及其后的进程做一番更加专题化更加细致化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基于这种考虑和需要,针对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政治进行梳理就是对专题化研究的一种回应,这本专著就是初步的成果。
日本近代政治体制是绝对主义天皇制与近代资本主义的混合体,其创建过程漫长而曲折。怀揣远大抱负的维新功臣们在王政复古的旗号下合力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起明治新政权之后,本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创建国家新体制。但是由于维新功臣们出身藩镇不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他们在创建什么样的国家新体制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缺乏民主机制的环境下,维新功臣们无法通过议政协商来解决纷争,他们只能拥戴年幼的明治天皇,通过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树立起绝对主义天皇制。这样,一部分把持了政府权力的维新功臣们可以依靠天皇的权威来压制住政府内部的不同意见。这种权力与权威分属的奇特统治机制孕育了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一张面孔——藩阀政治。萨摩、长州、肥前和土佐四藩出身的维新功臣们把持了明治政府的大权,成为藩阀政治的主体。藩阀政治随着藩阀元老的逝去逐渐式微,但是政府内的军事首领们继承了藩阀政治的衣钵。昙花一现的政党政治之后,藩阀政治完全演变成为军阀政治,成为军国主义战争机制的源泉。
明治维新同时也是一场化解殖民危机,力求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崛起的民族自救运动。满怀民族主义精神的维新功臣们在与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抗争中,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国力和船坚炮利,他们决定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实现国家崛起。在创建近代政治体制中,维新功臣们走出国门前往西方主要国家,考察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各项制度。即使是英法德美俄意等西方国家也因国情和历史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尽管联邦共和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沙皇制等形形色色的政体制度让维新功臣们目眩神迷,但是,西方国家的强劲发达让他们心驰神往。针对日本的国情,维新功臣们认为采用的政治体制必须能够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提供制度保障,以便达到内治优先、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目的。基于这种考虑和构想,维新功臣们最终选择了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另一张面孔——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在这种体制下,日本走上近代资本主义之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梦想,完成了第一次崛起。但是这种缺乏民主精神的体制繁衍出来的军国主义恶魔外溢而出,也给亚洲国家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免费在线读
《近代日本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政治》:
中央政府之所以设立府县会,追根溯源,是试图通过建立地方制度来巩固基层政权。中央政府仿效法国地方制度,建立起地方财政体系,通过征收地方税保障地方层面拥有稳固的收入来源。中央政府设立府县会,一是可以化解民众对征税和编制预算的疑惑,二是在形式上也可以落实“五条誓文”中广开会议的承诺。也就是说建立府县会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府县圆满完成征收地方税和顺利编制财政预算,其次的目的才是对议政制度的一种试行,并不是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地方议会”。
对于设立府县会的目的,中央政府元老院的解释就更加直白,“现就必须设立府县会的诸原因,陈述其最重要几点。自设置府县以来,虽百事已大致就绪,但因民费征收尚无确定之法,往往引起民间的物议。当然,物议的产生不一定来自府知事、县令的专断暴行,亦非因区长、户长的滥用和浪费。因全无确定之法,故百姓常生疑团,以致在某些地方酿成骚乱。因此,必须制定一定之法。此其一。虽已援明治8年设立区户长会议的办法在各地设立府县会,①但无一定之法,各地不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而在各地在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本地之事时,均希望由会议决定。此其二。征收民费,征收地方税,如无一定的办法,地方官亦几乎难于执行。故定出征收办法,不仅特别便于地方官征收,而且不会有人民生疑、物议纷起的麻烦。此其三”②。从上述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府县会最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府县能够更加顺畅地征收地方税,并试图通,过府县会的审议巧妙地避免因为征税引发民众的骚动。由此而看,府县会制度只是地方制度中的一项配套措施,议政职能极为有限。
但是,府县会建立起来之后,在运营过程中其作用就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由于府县会议员必须是有产者,而且官吏、神职人员以及教员都没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这样就造成了府县会议员大多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兴起的豪农豪商,他们把控了府县会。出身于豪农豪商的府县会议员投身自由民权运动,要求扩大政治权利时,府县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反对政府的据点。
与政府的目的相反,自由民权人士们是把府县会当作一个反对政府的合法平台,利用府县会与政府抗争。投身于自由民权运动的府县会议员们,因为反对政府所以在府县会内反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所有议案。而一些府县会议员们,为了在征收地方税和预算中获取地方选票,保住议员地位,采取了拉帮结伙的办法与政府抗衡。同时,另外一些议员为了获取政府的好处则选择了与政府勾结。就这样,政府与议员之间、各议员团伙之间时而相互争斗时而相互联合,纷争不断。
府县政府、府县知事与府县会议员,甚至府县会议员之间在看待府县会的议政属性、对待议政制度上没有丝毫的共识,都只是想利用府县会牟取利益。他们在府县会会议上各怀目的地争来吵去。
2.府县会无薪制影响议员议政的积极性
府县会参与各方不仅仅对议政制度没有形成共识,府县会的制度设计缺陷也影响着府县会的运营。
尽管府县会开启了议政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大门,按照既定程序进行了民选议员工作。但是,在早期的实际运作当中,府县会的运营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由于府县会的议长和议员没有报酬和俸给,同时他们所从事的议政活动也不能对府县行政和政策产生影响,也不能带来利益和名誉,平淡无味的“公益性”议政活动使得府县会失去魅力。“初期府县会议员的选举,与其说非常平静,不如说处于假寐状态。地方名流不关心府县会,不愿意当选议员,府县会常为议员的辞职、改选、补选而忙得焦头烂额。在地方名流看来,担任府县会的议员,不会再增加名利,所以府县会对他们没有魅力。
……
中央政府之所以设立府县会,追根溯源,是试图通过建立地方制度来巩固基层政权。中央政府仿效法国地方制度,建立起地方财政体系,通过征收地方税保障地方层面拥有稳固的收入来源。中央政府设立府县会,一是可以化解民众对征税和编制预算的疑惑,二是在形式上也可以落实“五条誓文”中广开会议的承诺。也就是说建立府县会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府县圆满完成征收地方税和顺利编制财政预算,其次的目的才是对议政制度的一种试行,并不是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地方议会”。
对于设立府县会的目的,中央政府元老院的解释就更加直白,“现就必须设立府县会的诸原因,陈述其最重要几点。自设置府县以来,虽百事已大致就绪,但因民费征收尚无确定之法,往往引起民间的物议。当然,物议的产生不一定来自府知事、县令的专断暴行,亦非因区长、户长的滥用和浪费。因全无确定之法,故百姓常生疑团,以致在某些地方酿成骚乱。因此,必须制定一定之法。此其一。虽已援明治8年设立区户长会议的办法在各地设立府县会,①但无一定之法,各地不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而在各地在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本地之事时,均希望由会议决定。此其二。征收民费,征收地方税,如无一定的办法,地方官亦几乎难于执行。故定出征收办法,不仅特别便于地方官征收,而且不会有人民生疑、物议纷起的麻烦。此其三”②。从上述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府县会最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府县能够更加顺畅地征收地方税,并试图通,过府县会的审议巧妙地避免因为征税引发民众的骚动。由此而看,府县会制度只是地方制度中的一项配套措施,议政职能极为有限。
但是,府县会建立起来之后,在运营过程中其作用就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由于府县会议员必须是有产者,而且官吏、神职人员以及教员都没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这样就造成了府县会议员大多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兴起的豪农豪商,他们把控了府县会。出身于豪农豪商的府县会议员投身自由民权运动,要求扩大政治权利时,府县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反对政府的据点。
与政府的目的相反,自由民权人士们是把府县会当作一个反对政府的合法平台,利用府县会与政府抗争。投身于自由民权运动的府县会议员们,因为反对政府所以在府县会内反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所有议案。而一些府县会议员们,为了在征收地方税和预算中获取地方选票,保住议员地位,采取了拉帮结伙的办法与政府抗衡。同时,另外一些议员为了获取政府的好处则选择了与政府勾结。就这样,政府与议员之间、各议员团伙之间时而相互争斗时而相互联合,纷争不断。
府县政府、府县知事与府县会议员,甚至府县会议员之间在看待府县会的议政属性、对待议政制度上没有丝毫的共识,都只是想利用府县会牟取利益。他们在府县会会议上各怀目的地争来吵去。
2.府县会无薪制影响议员议政的积极性
府县会参与各方不仅仅对议政制度没有形成共识,府县会的制度设计缺陷也影响着府县会的运营。
尽管府县会开启了议政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大门,按照既定程序进行了民选议员工作。但是,在早期的实际运作当中,府县会的运营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由于府县会的议长和议员没有报酬和俸给,同时他们所从事的议政活动也不能对府县行政和政策产生影响,也不能带来利益和名誉,平淡无味的“公益性”议政活动使得府县会失去魅力。“初期府县会议员的选举,与其说非常平静,不如说处于假寐状态。地方名流不关心府县会,不愿意当选议员,府县会常为议员的辞职、改选、补选而忙得焦头烂额。在地方名流看来,担任府县会的议员,不会再增加名利,所以府县会对他们没有魅力。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