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6616
编辑推荐
本书由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实践、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主旨、结构性改革的政府管理体制、过剩产能治理、财税模式变革等五大部分所构成,核心或主旨是从顶层设计、体制变革和机制实施等三个层面入手,给出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内涵和要义。
在新古典经济学一统天下的体系中,只有极少数有影响力或发行量较大的经济学教材,会辟出专门的章节讨论供给经济学的原理、假说和实践,在大部分主流教科书中,供给经济学往往以“拉弗曲线”或“里根减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致使这一个曾经并还在发挥作用的学派几乎被后来者忘记了。为弥补这一缺憾,本书的第2章和第3章使用大量的篇幅,从微观机理、基本假设和实际影响等三个方面勾勒出供给经济学的主线。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既没有回避其他学派对供给侧革命的尖锐批评和讥讽,也没有掩饰该学派理论和政策逻辑不一致的瑕疵,而是尽量还原导致这些不一致的现实诱因,为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提供参考。
无论是拉弗、舒尔茨、斯坦等西方供给经济学重要学者所撰写的相关著作,还是国内研究者在近期发表的结构性改革论述,基本上都是基于“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的,从多个视角探求供给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践价值可以发挥普及或启蒙的作用。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启蒙的层面,正迎合了凯恩斯主义对供给经济学“散、乱、随”的批评,无助于学科发展和延续。有鉴于此,本书在系统整理该学派主要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后,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并对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基础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不是对现行政策的简要解释。
本书既可以为决策者制定产业组织、企业退出和“减税减支”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提供参考借鉴价值,也能够为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和学生提供来自政策实践的*手资料。
在新古典经济学一统天下的体系中,只有极少数有影响力或发行量较大的经济学教材,会辟出专门的章节讨论供给经济学的原理、假说和实践,在大部分主流教科书中,供给经济学往往以“拉弗曲线”或“里根减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致使这一个曾经并还在发挥作用的学派几乎被后来者忘记了。为弥补这一缺憾,本书的第2章和第3章使用大量的篇幅,从微观机理、基本假设和实际影响等三个方面勾勒出供给经济学的主线。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既没有回避其他学派对供给侧革命的尖锐批评和讥讽,也没有掩饰该学派理论和政策逻辑不一致的瑕疵,而是尽量还原导致这些不一致的现实诱因,为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提供参考。
无论是拉弗、舒尔茨、斯坦等西方供给经济学重要学者所撰写的相关著作,还是国内研究者在近期发表的结构性改革论述,基本上都是基于“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的,从多个视角探求供给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践价值可以发挥普及或启蒙的作用。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启蒙的层面,正迎合了凯恩斯主义对供给经济学“散、乱、随”的批评,无助于学科发展和延续。有鉴于此,本书在系统整理该学派主要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后,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并对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基础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不是对现行政策的简要解释。
本书既可以为决策者制定产业组织、企业退出和“减税减支”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提供参考借鉴价值,也能够为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和学生提供来自政策实践的*手资料。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为供给经济学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当下,中国为了应对经济增速回落和结构钝化引致的严重产能过剩,不仅使供给经济学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从学科发展的逻辑主线,还是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工具出发,都可以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全是对供应学派思想和实践的升华,而是一场全新的革命。
本书作者基于其十五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和资料积累,综述了供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命题,归纳和揭示了供给经济学派的英美实践及其启示,并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炼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逻辑体系或分析框架——要化解产能过剩这一直接的表层诱因,就必须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从简政放权、压缩政府规模入手,消除或降低这类问题反复发生的制度基础,为此才能使中国经济供给侧的结构得以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落实。在此基础上,书中重点选择体制构建、过剩产能治理和结构性减税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展开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作者基于其十五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和资料积累,综述了供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命题,归纳和揭示了供给经济学派的英美实践及其启示,并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炼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逻辑体系或分析框架——要化解产能过剩这一直接的表层诱因,就必须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从简政放权、压缩政府规模入手,消除或降低这类问题反复发生的制度基础,为此才能使中国经济供给侧的结构得以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落实。在此基础上,书中重点选择体制构建、过剩产能治理和结构性减税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展开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目 录
1 导论
2 供给经济学基本原理
2.1 滞胀与供给经济学的产生
2.2 供给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简介
2.3 减税政策之外供给经济学的其他理念
3 供给经济学的美英实践与启示
3.1 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减税及其效应
3.2 供给经济学的“减支”实践与效果考察
3.3 美国世纪80年代的规制放松与市场自由化
3.4 供给经济学的英国摹本
4 供给经济学的中国视角——结构性改革
4.1 经济增长路径升级与政府干预模式转变的宏观背景
4.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重性分析
4.3 供给侧改革与“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界定
4.4 机制设计与结构性改革举措的“开花结果”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构建
5.1 国有企业的结构性改革
5.2 规制放松与政府干预模式转型
5.3 行政垄断、政府退出与市场“确位”
6 产业组织政策与过剩产能治理实践
6.1 产能过剩的主要表现与后果
6.2 治理产能过剩的方式与效果回顾
6.3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双重低效的原因分析
6.4 总量过剩行业“产能置换”机制的效应分析
6.5 结构性过剩行业的退出机制分析
7 基于结构性减税的财税体系改革
7.1 财税体制、税率结构与企业负担
7.2 公共财政建设与结构性改革
7.3 结构性减税——中国的逻辑与实现模式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瞻
8.1 全书主要结论
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瞻
8.3 深入研究的若干设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