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9884
《广州沧桑录(1911—1949)》对广州近代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精到讲述,是一部风华与烽烟交织的民国广州城市全记录,也是一部可读、耐读的广州城市通俗史话!
《广州沧桑录(1911—1949)》是一部广州近代城市史,既记述大事,又注重地域细部,借鉴传统的“城坊志”编纂体例,又与现代城市史编写体例和方法相结合,对大至整个广州的区域变化,细至一街一巷、一丘一壑,均予载录
本书力求完整、严谨,行文言之有据,若有歧说,列出分析,若有推论,说明理据,同时纠正某些讹传。相对于记载广州文史要么简约、要么艰涩的文字资料,本书在融汇并疏理分析了各类广州文史资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述,可读性强。
历来讲述广州历史的书籍,多注重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大事,而忽略广州地域的整个演变过程,而本书截取1911—1949这半个世纪,完整、详细地记述了广州近代历史演变,并辅以通俗而不失严谨的笔调,使文本好读又耐读。
本书秉承广州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为广州留下了独特精彩的记忆华章。
第一章 战乱连绵
第二章 风云激荡
第三章 广州建市
第四章 古城终结
第五章 拆城开马路,建现代都市
第六章 濠渠·水道·桥梁
第七章 市政公用事业
第八章 建筑·居宅
第九章 文化
第十章 医疗慈善事业
第十一章 商业
第十二章 陈济棠治粤·老广州“黄金时代”
第十三章 抗战时期
第十四章 内战时期
近代广州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市政设施建筑为海珠桥。
海珠桥横跨珠江南北两岸,是反映广州桥梁建筑历史从木、石、水泥进至钢铁阶段的里程碑,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一项重大工程。
桥始建于1929年12月,由上海美商慎昌洋行承包,转给广州的马克敦公司承建。由广州工务局监理。造价白银103.5万两。相传签合同时,马克敦公司要求用金本位为工料给值,工务局局长程天固回应:“这是我国政府自己的事业,当然以中国大洋(即国币)为本位。币制为国家体面及经济所关,也为国际间所承认,我们不能忽视。”马克敦公司理屈,不再坚持。到奠基期近时,世界金价突然猛涨,马克敦公司坐失了20万元;中方则从桥下的堤岸取得巨大地价,足以抵偿建桥费用,还有数十万盈余。
历时三年余,至1933年2月,海珠桥建成,成为广州珠江第一桥。
2月15日,海珠桥开通。结束了两岸往来只能走水路的历史。促进了广州市,尤其是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落成典礼盛况空前。政府安排第一位过桥的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富豪,而是获第一次耆英大会首席的黄伟及一群老人(耆英:高寿而体健之长者)。
当年广州有歌谣唱道:
河南河北一桥通,两岸生意竞兴隆;五羊商品随处有,钱银滚来乐悠悠。
河南河北一桥通,莫使橹摇背如弓;天光坐车去办事,转眼回家理事务。
河南河北一桥通,百年梦想终圆梦;多亏我地陈老总,为粤为民立一功。
海珠桥为三孔钢桁架结构,桥长452.9米,分三段,两边为引桥,主桥跨江部分为182.9米,桥宽为20.2米。南北两孔各长67米,为固定式弓形钢桥。桥上车道宽12米,上面铺15厘米厚钢筋三合土,2.5厘米厚柏油为保护层。中孔长49米,分为两截,可开合,以利轮船通过。活动节的两端各装一台14匹马力发动机以司启闭。启桥需用的各种机械设备齐全,电动开关每次需时5分钟。
桥额“海珠桥”三字为胡汉民题。“每宇纵横十英尺,即署名二宇,亦逾三英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