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782588
一册在手,猪病全扫光。
本书以生猪常见的疾病为切入点,通过介绍给药的方法、药物防治、常用药物等内容让养殖技术人员能够快速诊断疾病、安全合理用药。
章 生猪用药的基础知识
节 兽药定义、分类及作用基本规律
第二节 兽药制剂和剂型
第三节 兽药贮藏与保管
第二章生猪用药的给药方法
节 注射给药
第二节 内服给药
第三节 局部给药
第三章 生猪常用药物
节 抗微生物药
一、抗生素
二、磺胺类药物
三、喹诺酮类
四、抗寄生虫药
六、其他抗菌、抗病毒药物
第二节 各系统专用药物
一、消化系统的药物
二、呼吸系统的药物
三、神经系统的药物
四、循环系统的药物
五、生殖系统的药物
六、泌尿系统的药物
第三节 消毒防腐药
一、主要用于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防腐药
二、主要用于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
三、主要用于创伤黏膜的消毒防腐药
第四章 常用中兽药制剂
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中成药方剂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化痰止咳平喘药
五、理气药
六、安神药
七、固涩药
八、驱虫药
九、祛湿药
十、补虚药
十一、外用药
第五章 兽药的合理使用
一、生猪合理用药要点
二、药物的配伍
第六章 生猪常见的疾病的药物防治
一、仔猪黄痢
二、仔猪白痢
三、水肿病
四、仔猪副伤寒
五、猪痢疾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七、猪气喘病
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九、猪巴氏杆菌病
十、猪丹毒
十一、猪副嗜血杆菌病
十二、猪链球菌病
十三、猪附红细胞体病
第七章 兽药的残留分析
一、兽药残留的来源
二、兽药残留的种类以及危害
三、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附表:
附表1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药物
附表2 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限量规定
附表3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且不需要制定残留限量的药物
附表4 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附表5 药品的休药期
附表6 不需要制订停药期的兽药品种
第六章 生猪常见的疾病的药物防治
一、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程潜伏期短,出生后12 h以内即可发病,长的也仅1~3 天,同窝仔猪相继发病。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下痢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粪液玷污;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昏迷而死。急者不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防治方法
1.做好母猪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仔猪应及时给予初乳,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中药预防(四黄止痢颗粒):哺乳仔猪阶段,给母猪喂服,以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与治疗仔猪黄痢。
3.西药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仔猪生后在 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规格10×2m1,8万IU。仔猪生后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 全窝投药。
4.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有良好功效。
5.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
二、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各地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多发于2~3周龄仔猪; 体温不高,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粥状稀粪,味腥臭,性黏腻。病程2~3天,长的约1周,能自行康复、死亡率低。
防治方法
早期及时治疗。治疗白痢药物和方法较多,要因地、因时而选用,如白龙散、大蒜甘草液、金银花大蒜液、矽炭银、活性炭、调痢生和促菌生,补充硫酸亚铁或硒、埋线疗法等等,以收敛、止泻、助消化为主药,必要时,投服痢特灵等抗菌药物;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积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包括:①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②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③改进猪舍的环境卫生;④预防性给药等。
三、水肿病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无明显变化、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等症状,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很,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生,病程短,迅速死亡,致死率高;病的发生同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需与营养不良性水肿区分。
防治方法
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断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肠胃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也可应用常用的抗菌药物拌饲料喂养。对此病治疗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尚无成功的治疗经验。
四、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断奶前后的仔猪。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 有时可见卡他性或干酪样肺炎。
防治方法
Ⅰ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的侵入。不可宰杀病猪食用,以免污染环境和引起食物中毒。
2.接种弱毒菌苗,即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l头份。用法:断奶前后一次喂服或肌内注射。
3.金霉索100克。用法:混饲,加入1000千克饲料中。
Ⅱ 常用临床用药
在改善饲养管理基础上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时要掌握药物使用剂量与疗程。一般常用药如氟哌酸、乳酸诺氟沙星、新霉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
1.土霉素,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或新霉素,每千克体重5~7毫克,拌饲喂服,每天2次,连用4~6天,其后剂量减半,继续用药7天。
2.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甲氧苄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4毫克,混合,每天2次,连用7天。
3.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70毫克,首次剂量加倍,连用4~7天。
4.乙酰甲喹15克,强力霉素5克,葡萄糖15克,混合,加入0.25千克炒面,混匀,拌成糊状,抹入仔猪口中。此为30头仔猪1日量。如拌料,拌15千克饲料。
五、猪痢疾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在自然情况下,只有猪发病;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的是2~3月龄的幼龄猪;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大猪高;病猪及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康复猪带菌可长达数月;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由于带菌猪的存在,经常通过猪群调动和买卖猪只将病传播开。带菌猪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发病,当有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不利因素、饲料不足、缺乏维生素和应激因素时,便可促使发病。需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区分。
防治方法
防止从病场购入带菌种猪;如果引入,猪只须隔离观察和检疫。病猪及时治疗,药物治疗,常有一定效果,如痢菌净(MAQO,3-甲基-乙酰基-喹恶林-1,4-二氧化物)5mg/kg,灌服,每日2次,连服3日为一疗程,或按0.5%痢菌净溶液0.5ml/kg,肌肉注射;二甲硝基咪啶、硫酸新霉素、痢特灵、林肯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等多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疗效。但是,该病治后易复发,须坚持疗程和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做好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处理好粪便。病猪好淘汰。坚持药物、管理和卫生相结合的净化措施,可收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五、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以鼻炎,颜面部变形或歪斜,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见猪发生,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常见于2-5月龄的猪;在生后几天至数周的仔猪感染时,症状较重,发生鼻炎后多能引起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感染时,可能不发生或只产生轻微鼻甲骨萎缩,但一般表现为鼻炎症状,症状消退后可成为带菌猪。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有病的母猪或带菌母猪传染给仔猪的。猪圈潮湿、寒冷,猪群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以及缺乏青绿饲料等,常易诱发本病,并加重病理过程。
防治方法
无本病的健康猪场,其防制的主要原则是,坚决贯彻自繁自养,加强检疫工作切实执行兽药卫生措施,严防从外购进病猪或带菌猪;对病猪及可疑病猪坚决淘汰,及时消灭传染来源。其余猪只,育肥屠宰利用;种猪群发病时,严格禁止出售种猪和猪苗,只能育肥屠宰,以除后,有需要时,可对贵重种猪实行剖腹取胎,隔离饲养,培养无此病的健康猪群;
1.免疫接种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无毒重组毒素疫苗,保护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或者可以采用Bb灭活油剂苗、灭活油剂二联苗或毒素灭活油剂苗,于母猪产前2个月和1个月分别接种,以保护初生仔猪几周内不感染,也可给1~2周龄的仔猪进行免疫,间隔2周后进行二免;
2.药物预防 在母猪妊娠后1个月内给予预防性药物。常用磺胺嘧啶100g/t饲料和土霉素400g/t。
3.改善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严格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消毒,改善通风条件。对新购入猪群,应隔离检疫;
六:猪气喘病 (猪支原体性肺炎)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这是集约化养猪场常见的疫病之一,也是SPF猪场要求净化的疫病之一。只有猪发生,任何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可发病,以咳嗽和喘气为特征。一般体温、精神和食欲正常,病程较长。随着不良因素的影响,症状明显或加剧,死亡率一般不高,但继发性感染可造成严重死亡,以小猪症状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体格健壮的猪只,只是偶有咳嗽,以慢性经过为主。在新疫区可呈急性爆发,在饲养管理不良、天气突然变化时,症状随之明显及恶化,用一般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消退,以后又能复发。本病一旦传入,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很难彻底扑灭,需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丝虫和蛔虫引起的咳嗽相区分。
防治方法
认真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中国兽药监察所已研制出猪喘气病弱毒苗,可以试用,据介绍有一定效果。
发病时的控制措施:
1.通过听咳嗽、看呼吸早期发现,严格隔离病猪,是做好控制本病的重要环节。种猪场应将病猪淘汰;
2.加强对病猪的饲养管理,将病猪按大小、强弱及习性分槽饲养。饲养员要细心照料,少给勤添,定时、定量、定温;病猪舍及管理用具,定期消毒,粪便堆积一处发酵后做肥料;
3.治疗病猪。目前认为,早期应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治疗有一定效果。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应尽早淘汰;
4.培育健康猪群。关键在于严格隔离饲养和坚决执行各项防疫卫生制度。母猪在严格隔开条件下单圈饲养,观察后代有无喘气病。如能做到“母猪不见面,小猪不窜圈”,连续观察2~3窝后代,到断奶时证明没有发生喘气病者,可认为该母猪是健康的。从仔猪中进行育选,逐渐扩大健康猪群。只要能够做到以上要求,结合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经过二三年细致的观察和工作,是能够培育出无喘气病猪群的。
七、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其主要剖解病变为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坏死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级着色的小球状杆菌,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由于购买种猪将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猪带人猪群,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播;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3月龄猪易感;急性型发病率很高,约80%~100%,病死率约40%~100%,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和恶劣气候明显影响发病和死亡的高低,以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
1.急性型 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5℃,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h内死亡。有的病例见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100%。
2.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亚急性或慢性型。
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周不等,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防治方法
早期及时治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增效磺胺药物、卡那霉素、四环素、新霉素、泰妙菌素等用于注射,若结合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效果可能更好。注意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及时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慢性型治疗效果不佳。防止由外购入慢性、隐形猪和带菌猪,一旦传人健康猪群,特别是种猪群,则难以从猪群中消除。感染猪群,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清除隐形和带菌猪,重建健康猪群,并进行药物防治,淘汰病猪。国内已试制有灭活菌苗用于断奶仔猪注射。
八:猪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本病常见于中、小猪发病,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季节发生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及多雨季节。由于部分猪只上呼吸道带菌,所以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极差及环境突变等是发病的重要应激因素。我国北方或华北地区,大多为散发或继发性猪肺疫,南方则以流行性猪肺疫出现。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热而坚硬,呼吸困难及肺炎症状;散发或继发性的慢性病猪,症状不明显,易和其它传染病相混淆。本病除注意与猪瘟、丹毒区别诊断外,急性咽喉炎病例要与急性炭疽区分,猪很少发生急性炭疽,且不形成流行,剖检时,急性炭疽病猪的鼻脏肿大与肺疫不同,如局部病料作细菌学检查,两者病原形态不同,易于分开。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的根本办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或减少降低猪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兽医卫生工作,以增强猪体的抵抗力;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我国目前使用两种菌苗,一为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断奶后的大小猪只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按瓶签说明的头份,用冷开水稀释后,混入饲料或水中喂猪,一律口服1头份,免疫期6个月。发病后的措施: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消毒,垫草要烧掉;改善猪只饲养管理条件。
九:猪丹毒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败血症表现和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病猪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本病有一定季节性,气候较暖和的时节发生较多;以3~6月龄的猪发病多,老龄和哺乳猪发病少;在流行初期猪群中猪只常取急性经过,突然死亡1~2头,且多为健壮大猪,以后陆续发病或死亡;发病后如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常可终止流行;青霉素治疗有效;有较明显的常在性,呈散发或地方流行。败血性猪丹毒,以体温升高达42℃以上、突然发病和死亡、皮肤上有红斑、指压褪色及呕吐等症状为特征。亚急性(疹块型)以病猪体表皮肤上出现典型疹块为主症。慢性病猪有心内膜炎及关节炎等。
防治方法
预防接种,是防制本病有效的办法。仔猪免疫因可能受到母源抗体干扰,应于断奶后进行;如在哺乳期防疫,则应于断奶后补免,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目前国内常用弱毒疫苗GT(l0)及GC。灭活苗有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免疫期均为6个月。GC可用于注射或口服。联苗有猪瘟一猪丹毒二联弱毒苗及猪瘟一猪丹毒一猪肺疫三联弱毒苗。病猪,隔离治疗。认真消毒。病猪尸体和内脏器官深埋或化制。与病猪同群的末发病猪只,用青霉素注射。在停药后,立即进行消毒和在药效消失后注射菌苗。对慢性病猪应及早淘汰。青霉素对猪丹毒高度敏感;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相当敏感
十: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
1.急性型 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和体况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在40.5~42.5℃,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背毛粗乱,苍白贫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眼结膜变红,耳部皮下及腹部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侧发绀,背部毛孔有针尖样出血,两后腿之间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痛性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以2—3声短促咳嗽为特征。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呈贫血状,腕关节和肘关节肿胀,跛行或行走缓慢,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发病2—5天后死亡。
2.慢性型 一般多见于生长的青年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短促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大、行走无力和跛行,卧地、不愿起立,生长发育不良甚至衰竭死亡。母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仅见不明原因流产;后备母猪、种公猪出现跛行、关节僵直和肿胀。
防治方法
1.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2.加强饲养管理 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3.治疗
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1) 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连用5~7d。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连用5~7d。
(3)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
(4)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发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5)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十一: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主要是C、D、E、L 群链球菌以及猪链球菌引起的疫病的总称。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7~10月易出现大面积的流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痛、脑膜炎、关节炎以及败血症等症状,急性的常为出血性败血性和脑炎;慢性的是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及淋巴结化脓性炎为特点。
1.急性败血性:突然发生,体温升到40—42℃,全身症状明显,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部分病猪见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后期呼吸困难,1—4天死亡。
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猪和断奶仔猪。除全身症状外,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四肢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行;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病程1—5天。
3.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来,或发病即表现为关节炎症状,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和食欲时好时坏,衰弱死亡,或逐渐恢复,病程2~3周。
4.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有时见于咽部和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胀,有热、痛,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有的咳嗽、流鼻液。淋巴结脓胀成熟,中央变软,皮肤变薄,后自行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局部治愈。病程2~3周。
防治方法
1.严格消毒 猪场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防病措施,场区及猪舍、饲养用具等应定期以0.3%洗必泰或0.01%度灭芬等进行消毒;注意接生断脐、断尾、阉割、注射等手术的消毒,防止感染。
2.免疫接种 猪链球菌病多价封胶灭活疫苗,哺乳仔猪15~30日龄2毫升/头,颈部肌内注射;种猪3毫升/头,颈部肌内注射,每年2次。
3. ①磺胺甲噁唑注射液首次量100毫克/(千克体重.次)[维持量50毫克/(千克体重.次)]、5%碳酸氢钠30~50毫升/次、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500毫升/次、柴胡注射液5~20毫升/次,静脉注射,2次/天,连续应用3~5天。
②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15毫克/(千克体重.次),全群混饮,2次/天,连用3~5天。
十二: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支原体病。主要引起猪(特别是仔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猪感染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中药消红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连续使用30天。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药物:
1. 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 每公斤体重用5mg~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
2. 咪唑苯脲 每公斤体重用1mg-3mg,1天1次,连用2天至3天。
3. 四环素、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mg和金霉素(每公斤体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14天。
4. 新砷凡纳明 按每千克体重10mg-15mg静脉注射,一般3天后症状可消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