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38315
本书为【邓正来著作集】中的第二卷,全面反映邓先生作为学者、思想家、翻译家和学术组织者的学术成就。本书既呈现了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整体面貌和学术演进逻辑,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国情境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学术参照。
邓正来先生是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先行者,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是他个人学术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研究领域之一。本书全面收录了邓正来先生整个学术生涯中关于市民社会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既包括他早期率先将市民社会理论引入中国、推动中国知识界关于市民社会大讨论时的相关文字,如对市民社会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市民社会理论的学理分野等的研究;也包含他后来更加自觉地对中国情境中市民社会研究的相关思考,如对中国既有市民社会研究的局限、“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相对于中国情境的限度、中国市民社会的实践成长逻辑、中国市民社会组织的治理模式等的思考。这些文字,既呈现了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整体面貌和学术演进逻辑,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国情境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学术参照。
001 社会秩序的建构及其正当性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自序
006 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
029 市民社会与国家
——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
054 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
——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
073 国家与社会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
113 国家与市民社会
——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134 中国近代史中的国家与社会
——序《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
144 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
——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及其作用
180 “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
——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评论
189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
199 “生存性智慧模式”
——对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既有理论模式的检视
212 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
——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考察
252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自序
262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研究的答问录
281 国家与社会之间
——邓正来先生访谈录
287 附录一 关于市民社会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中文)
290 附录二 邓正来先生学术成果简目
319 编校说明
序 言
邓正来离开我们快五年了。他是一个充满活力有大能量的人,这活力和能量一定还在发生作用,使得我们只要一想起他,就会觉得他仿佛并未远去,也许只是像许多年前那样在某个地方“闭关”攻读,随时会回到我们中间来。
然而,此刻一份编辑方案放在我的案上,它告诉我,邓正来作品集将分作“邓正来著作集”“邓正来译著集”两个系列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每个系列计划各九册,而其中首批书籍会在“邓正来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日”前夕问世。
那么,正来确实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且不知不觉竟到了五周年纪念日。令人欣慰的是,在由肖艳明创建的“邓正来学术基金会”和以孙国东为总审定人的编校工作小组之努力下,他的遗著的出版事宜终于准备就绪,要正式启动了。
这两个系列的作品集采取的是非全集编辑原则,只收录代表性著译,仅此字数即已达八百万。正来的作品当然远不止这些,即使不算未收录的非代表性著译,他留下有待整理的其他形式的作品也是数量巨大。比如,他在各地高校或学术论坛做过大量讲演,而他的讲演往往激情飞扬、气势恢宏、观点鲜明、说理生动,呈现与他的学术论著很不同的风格。我想将来我们一定要给正来出全集,把讲演、教学记录、书信等都编进去,那样才能反映他精神的全貌。
正来真正是英年早逝,在人均寿命超过了八十的今天,他只活到五十六岁,实在是太不公平。对于精力和事业正处在鼎盛期的他,尤其是太不公平。他真是精力过人,无论他的写作,还是他的翻译,即使从数量上说,若有人尽毕生之力达到其中之一,就很了不起了。何况在著译之外,他还教书育人,还组织了大量高品位的学术活动。正如诸多挽联所评价的,作为杰出的学术组织者,他的贡献“一人胜千军”“一日抵十年”。一个卓越的学者,其前半生的深厚积累往往在后半生会迸发为巨大的创造力,从而进入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倘若正来得享天年,真不知他更会做出怎样惊人的成就。
我曾用一句话来概括正来的学风,便是“以真性情做真学问”。说他真性情,是因为他真爱学问,乐在其中,如他所说强烈体验到了一种“寂寞的欢愉”。因为真爱学问,所以就真做学问,结果便是真有学问了。不过,正来绝不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不是他的象牙塔,不是他自娱自乐的后花园,而是他的瞭望台,是他关注现实和守护理想的根据地。他的研究领域横跨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而在他的全部研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明确的主线,便是在世界视野中直面中国问题。举其大者,他做了系统研究的问题有: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和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之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和可欲性之思考;中国法律哲学和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之建构。他的这些研究皆具有开创性,而他的深厚的西学功底,包括他在翻译和研究哈耶克理论上做的大量工作,则为他思考中国问题提供了批判性的参照。
所以,正来是学者,是翻译家,而最精准的定位是他是一个思想者。我相信这也是他在自己心中给自己的定位。他从事学术研究和翻译都是为了思考,不但思考中国问题,而且思考人类终极问题。在一次谈话中,他告诉我,他一直在研究知识生产问题,同时又感到整个知识生产是在撒谎,使人类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他说,六十岁以后要写一本书,揭露整个知识生产的谎言。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他所做的学术工作尽管十分可观,其实只是他真正想做的主要工作的一个准备。后来他转入中国人“生存性智慧”的研究,应该是向主要工作迈进了一步。可是,序幕刚刚拉开,他就撒手离去了,带走了全部剧本大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舞台。
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来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人们对他会有截然不同乃至相反的评价。既然他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极鲜明的人,这就丝毫不奇怪。有意思的是,与此同时,他又是学术界一个团结性人物,不论新左派还是自由主义派,观点相反的人好像都服他,乐意在他的召集下欢聚一堂。我相信原因之一是他的优点太突出、太宝贵了,因此人们都原谅了他的缺点。他生性豪侠,热爱朋友,加之学问一流,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了各路豪杰向他靠拢,于是彼此之间也就靠拢了一些。他离去后,恐怕再难有第二人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正来是一个有大能量的人,这能量现在只储存在他的作品中了。我们要认真研读他的作品,把储存在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让他的智慧和洞见继续助益中国学术。
周国平
2017年11月2日
序 言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正来先生以一民间人士之力,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经典名著和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潮,对于国内的思想启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正来先生思想敏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起讨论中国学术规范的问题,这是在我国学术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讨论。后来,经过多年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和反思,转而强调中国的学术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现有的理论体系,必须根据中国的现实,去发现中国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道路,提出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问题,并到复旦大学创办高研院,推动他心中理想模式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中外知识分子皆有推动自己国家现代化的使命感,“西天取经”是发展中国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但是,社会科学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其前提条件的相似性,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诸多条件有异,尚无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进行发展和改革而取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知识分子,要像邓正来先生一样,在学习、了解西方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和思想以后,转而深入研究中国的本土问题,进行自主的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贡献,也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两书就是邓正来先生身体力行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努力的结果,记录了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这套著译作品集的出版有利于我国社会科学界了解西方主流的社会思潮和邓正来先生思想演变的脉络,也有利于倡导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早日到来。
林毅夫
2017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