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555128丛书名: 商务英语研究丛书
编辑推荐
导论、第1章
内容简介
《商务翻译研究新探》拓展了德国功能-目的论,创新性地提出翻译研究技术理论模块化和理论范畴化新维度,建构了开放性的商务文本翻译研究核心理论范畴体系,包括双向目的-需求原则、价值论原则、策略论研究、辅助性准则、可操作性规则、技法论范畴、文本功能范畴等,形成宏-中-微观相统一的技术理论模块。本书特色是将经验感性研究上升为理论模块化建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时文、商务广告、企业宣传、商务酒店推介、多模态网购商品推介、品牌名称、公司名称、招商投资指南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适合中青年翻译教师、翻译专业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生(MTI)以及对商务翻译研究感兴趣者阅读。
目 录
导论
第1章 商务翻译研究的目的与特点、对象与内容
第2章 商务翻译经验与理论研究的特点
第3章 语境参数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识解机制
第4章 商务广告语翻译原则范畴及其应用研究
第5章 商务英语广告语篇隐性连贯的翻译研究
第6章 论商务画册英译的理论模块化建构
第7章 多模态网购商品推介翻译的目的-顺应论原则
第8章 品牌名称义-意形态及创译策略研究
第9章 商旅酒店推介英译原则范畴化研究
第10章 招商投资指南英译原则范畴研究
第11章“目的-顺应”论视角下的公司名称翻译原则范畴
参考文献
前 言
《商务翻译研究新探》是笔者在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撰写的系列专著第三部。翻译理论研究的旨归在于解释和说明翻译实践中的各种复杂的现象,揭示其本质问题,通过理论认识寻求在实践层面形成相应的对策(由上而下),以便在一个更广范围内使翻译实践达到理想的结果;翻译实践研究则是针对不同类型文本翻译中的各种难点与重点,一方面对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定性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对其解决技法和理据进行典型归纳和分类,形成以文本类型风格与特征为客观依据、以翻译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开放性的理论范畴化与系统性理论表征(从下至上),以便为宏观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提供深厚的实践感性认识。同其他语言学科理论研究一样,翻译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语言这个本体,不能脱离翻译实践,而对翻译实践的宏观理论认识则不能脱离语类化了的文本(包括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征等)翻译这个基体。即使是文化翻译观等不同阐释视角也不能脱离特定的文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本语言和文化翻译都是为了实现某种语类的社会功能(如理论著作、科普读物、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广告、说明书、旅游指南、经济金融、商贸财经、企业管理等)在目的语社会中得到预期实现和理想的传播度。即使是西方各种所谓的翻译流派或主义,从发生论看,其译论或译观都是源自于对不同文本翻译现象的阐发和理论认识的提升,如文化转向学派、操控学派、殖民主义、女性主义、霸权主义、解构主义、功能-目的论学派等,只不过这些理论提出者将某种现象或针对文本翻译中某种(些)语言特征操作的认识问题进行泛化和突显化,将其作为一种研究现象加以放大,通过理论概念化表征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和传播。如“操控”论(manipulation)的概念提出则是文化学派研究者(赫曼斯、勒菲弗尔)基于对特定历史时期文本翻译中译者主体对局部内容的取舍与改写现象的一种“译观”,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操控”行为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类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但基于对不同文本类型的局部内容操控,其理据则可能不同,也不能就此以偏概全地予以论断:翻译就是一种操控——改写,否则文本翻译就成了对整个作品或材料的重写,原文的思想性、艺术性、风格特征也就荡然无存,整个“译作”也就就成了“译者”的译创之作品。这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也无法得到译学界的赞同。无论是对戏剧或小说或其他文本的翻译现象的研究,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的力量,都是一个历时性的参变量,在一个较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往往具有流变性。故基于语类文本翻译现象的研究既要考察其历时性的合理因素及其对共时性文本翻译的影响,也应考察共时性译观对历时性译观的扬弃(批判与继承),同时对具有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目的的译者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主观能动性(主体性),结合文本类型从整体到局部(宏观至微观)进行全面的关系考察,对其潜在的各种理据(motivations)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理论方法的剖析。这种辩译学理论研究证法决定了笔者在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宏-中-观微观互动的整体性路向。笔者在《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中,从哲学、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逻辑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语篇语言学、修辞学、中国古典文论等视角,对翻译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地探究和深入剖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阐释框架和理论范畴,如“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用以指导语篇或语段翻译研究和古典诗词的英译研究,以及“操作视域”、(语境)“参数因子”、“语境义-意生成机制”、“主题信息突出原则”、“信息性质与信息价值”等,用以分析各种复杂的翻译实践问题。在《翻译学系统理论整合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中,笔者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目标与任务:(1)整合、拓展与建构翻译学的核心理论体系,在宏中微观层面进行纵横两轴拓展;(2)坚持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和应用转化性,突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学性——可描述、可阐释、可推论、可印证、可操作性;(3)对传统译学理论概念的认识坚持批判基础上的继承,有破必有立,不立则不破,破是为了建构,立是为了拓展;(4)对基础理论概念的认识和论证从不同层面或不同范畴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上下贯通的系统性剖析,深掘其本质特征,明确其理论目的、性质、特点、职能和理论局限;(5)以“问题-解决”范式为导向,对种种具体实践翻译问题的研究应力求做到毫发剖析,坚持科学研究方法论,分析与综合统一,感性与理性并举,归纳与演绎兼顾;(6)坚持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着眼于促进学科理论发展,立足于本、硕、博人才培养,有助于他们探讨解决翻译难点或重点问题的科学有效的程序性解析方法,学会从典型案例研究中作出开放性的科学归纳总结,提升为理论感性和理论理性认识,由此找到一系列新的研究增长点。该书所关涉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涵盖了本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