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92566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指导小组和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工程训练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际情况和编者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编写的。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共八章,主要介绍金工实习基本知识以及工程训练安全知识、铸造、锻压、焊接、塑料成型加工、快速原型制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实习内容;下册共十章,主要介绍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及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零件制造工艺综合分析等实习内容。每章均附有相关工种的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安全和复习思考题。本书突出实用,注重对工程素质的培养,适当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内容,较好地满足了传统实习与先进制造技术实习的要求。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本科生的工程训练教材,也可供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成人教育和职校等同类专业选用,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 录
序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刀具材料
第三节 机床基本知识
第四节 零件的加工质量
第五节 工艺和夹具基本知识
第六节 常用量具
第七节 三坐标测量机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车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卧式车床
第三节 车刀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及所用附件
第五节 车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典型零件车削工艺
第七节 车削质量与缺陷分析
第八节 其他类型车床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铣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铣床
第三节 铣刀
第四节 铣床附件及工件装夹
第五节 铣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典型零件的铣削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刨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刨床
第三节 刨刀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
第五节 刨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插削和拉削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磨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磨床
第三节 砂轮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
第五节 磨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其他磨削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钳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钳工的基本工作
第三节 胶接
第四节 装配
第五节 管道加工
第六节 钳工综合训练作业件示例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数控加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控机床
第三节 数控编程
第四节 数控车床及其基本操作
第五节 数控铣床及其基本操作
第六节 加工中心
第七节 多轴数控机床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特种加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火花加工
第三节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第四节 激光加工
第五节 超声加工
第六节 其他特种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先进制造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柔性制造系统
第三节 工业机器人
第四节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第五节 微细加工
第六节 逆向工程
第七节 三维打印制造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零件制造方法综合
第一节 毛坯成形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简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刀具材料
第三节 机床基本知识
第四节 零件的加工质量
第五节 工艺和夹具基本知识
第六节 常用量具
第七节 三坐标测量机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车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卧式车床
第三节 车刀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及所用附件
第五节 车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典型零件车削工艺
第七节 车削质量与缺陷分析
第八节 其他类型车床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铣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铣床
第三节 铣刀
第四节 铣床附件及工件装夹
第五节 铣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典型零件的铣削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刨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刨床
第三节 刨刀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
第五节 刨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插削和拉削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磨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磨床
第三节 砂轮
第四节 工件的装夹
第五节 磨削的基本工作
第六节 其他磨削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钳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钳工的基本工作
第三节 胶接
第四节 装配
第五节 管道加工
第六节 钳工综合训练作业件示例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数控加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控机床
第三节 数控编程
第四节 数控车床及其基本操作
第五节 数控铣床及其基本操作
第六节 加工中心
第七节 多轴数控机床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特种加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火花加工
第三节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第四节 激光加工
第五节 超声加工
第六节 其他特种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先进制造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柔性制造系统
第三节 工业机器人
第四节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第五节 微细加工
第六节 逆向工程
第七节 三维打印制造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零件制造方法综合
第一节 毛坯成形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简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第3版前言高校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情的需要而出现的,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工程训练现已成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建立大工程概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有效途径,也是有助于学生与社会、企业及工程技术很好融合的实习。近年来,国家和高校对工程实践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投入,理工科院校普遍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拥有前所未有的、极为丰厚的教学资源。为此,也要求不断有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能满足这些需求和反映实践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的新教材出现。本书就是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书第1版获得良好的反映,为此,修订出版了第2版。第2版发行以来,以其注重动手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实用方便、可读性好、可操作性强、图文清晰和高质量的印刷等特点,深得用者好评,已12次印刷,发行量总计超过10万册。为满足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我们进行了再次修订。此次修订,我们根据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指导小组和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工程训练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际情况以及编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编写。在编写中注意把握好知识内容的取舍,特别是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联,因传统内容的实习对学生在认知方面的收获是数控等实习所无法替代的;做好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各章节间的联系。坚持常规打基础,现代促提高的原则,对重点实习工种车工进行了重新编写,增加了三坐标测量机、激光加工、多轴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逆向工程和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内容;对第2版一些表达不够准确、标准不新等加以修改,使全书目标更明确、概念更清晰、文字更流畅、内容更完善。
本次修订工作由黄明宇教授负责;第一、五、八章由徐钟林编写,第二、九章由黄明宇编写,第三、四章由孔繁群编写,第六章由朱益民编写,第七章由黄明宇和朱益民编写,第十章由徐钟林和孔繁群编写。全书由扬州大学周骥平教授主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教材和资料,借鉴了一些高校近年来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第2版前言从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以其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及高质量的印刷等特点,深得用者好评,发行量很大。目前,我国高校的金工实习课程在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许多成果,实习基地建设更加完善,一些新观念、新工艺、新设备被引入金工实习教学中。根据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组织了对本书的修订。
在修订中,我们在保持本书第1版的体系、结构、特色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原书中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增删或调整,另外还对第1版中少数表述不够准确、恰当或存在错误的字句加以修改。其中,改动较大的是第七章数控加工,重新编写了其中的第三、四、五节。总之,我们坚持立足于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遵循注重创新、突出实用、培养能力的编写原则,力求在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次修订工作由黄明宇教授负责主持;第一、五、八章由徐钟林编写,第二章由黄明宇编写,第三、四章由孔繁群编写,第六章由朱益民编写,第七章由黄明宇和朱益民编写,第九章由徐钟林和孔繁群编写。全书由扬州大学周骥平教授主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教材和资料,借鉴了一些高校近年来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9年7月第1版前言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科院校“金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并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编写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的内容以热加工实习为主,包括绪论、金工实习基础知识、铸造、锻压、焊接、塑料成型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下册主要包括机械加工、钳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内容。
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色:①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介绍各种工艺方法和设备的同时,还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关于质量、经济、安全、环保、市场等意识;②处理好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有关的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内容的介绍;③为了充实和深化实习的内容,编入一部分与实习内容联系紧密且便于进行的金工实验,以提高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兴趣和智力负荷,训练科学严谨的作风;④编写时,力求注重实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加强针对性和指导性,以利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及应用。
本书下册共分九章。第一、五、八章由徐钟林编写,第二章由黄明宇编写,第三、四章由孔繁群编写,第六章由朱益民编写,第七章由黄明宇和朱益民编写,第九章由徐钟林和孔繁群编写。本册由南通工学院黄明宇和扬州大学徐钟林任主编,由扬州大学周骥平教授任主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教材和资料,借鉴了一些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得到南通工学院和扬州大学教材建设资金的资助。扬州大学黄鹤汀教授为本书的编写与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本书第1版获得良好的反映,为此,修订出版了第2版。第2版发行以来,以其注重动手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实用方便、可读性好、可操作性强、图文清晰和高质量的印刷等特点,深得用者好评,已12次印刷,发行量总计超过10万册。为满足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我们进行了再次修订。此次修订,我们根据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指导小组和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工程训练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际情况以及编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编写。在编写中注意把握好知识内容的取舍,特别是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联,因传统内容的实习对学生在认知方面的收获是数控等实习所无法替代的;做好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各章节间的联系。坚持常规打基础,现代促提高的原则,对重点实习工种车工进行了重新编写,增加了三坐标测量机、激光加工、多轴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逆向工程和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内容;对第2版一些表达不够准确、标准不新等加以修改,使全书目标更明确、概念更清晰、文字更流畅、内容更完善。
本次修订工作由黄明宇教授负责;第一、五、八章由徐钟林编写,第二、九章由黄明宇编写,第三、四章由孔繁群编写,第六章由朱益民编写,第七章由黄明宇和朱益民编写,第十章由徐钟林和孔繁群编写。全书由扬州大学周骥平教授主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教材和资料,借鉴了一些高校近年来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第2版前言从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以其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及高质量的印刷等特点,深得用者好评,发行量很大。目前,我国高校的金工实习课程在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许多成果,实习基地建设更加完善,一些新观念、新工艺、新设备被引入金工实习教学中。根据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组织了对本书的修订。
在修订中,我们在保持本书第1版的体系、结构、特色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原书中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增删或调整,另外还对第1版中少数表述不够准确、恰当或存在错误的字句加以修改。其中,改动较大的是第七章数控加工,重新编写了其中的第三、四、五节。总之,我们坚持立足于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遵循注重创新、突出实用、培养能力的编写原则,力求在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次修订工作由黄明宇教授负责主持;第一、五、八章由徐钟林编写,第二章由黄明宇编写,第三、四章由孔繁群编写,第六章由朱益民编写,第七章由黄明宇和朱益民编写,第九章由徐钟林和孔繁群编写。全书由扬州大学周骥平教授主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教材和资料,借鉴了一些高校近年来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9年7月第1版前言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科院校“金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并结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编写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的内容以热加工实习为主,包括绪论、金工实习基础知识、铸造、锻压、焊接、塑料成型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下册主要包括机械加工、钳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内容。
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色:①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介绍各种工艺方法和设备的同时,还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关于质量、经济、安全、环保、市场等意识;②处理好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有关的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内容的介绍;③为了充实和深化实习的内容,编入一部分与实习内容联系紧密且便于进行的金工实验,以提高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兴趣和智力负荷,训练科学严谨的作风;④编写时,力求注重实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加强针对性和指导性,以利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及应用。
本书下册共分九章。第一、五、八章由徐钟林编写,第二章由黄明宇编写,第三、四章由孔繁群编写,第六章由朱益民编写,第七章由黄明宇和朱益民编写,第九章由徐钟林和孔繁群编写。本册由南通工学院黄明宇和扬州大学徐钟林任主编,由扬州大学周骥平教授任主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教材和资料,借鉴了一些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得到南通工学院和扬州大学教材建设资金的资助。扬州大学黄鹤汀教授为本书的编写与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