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05571
内容简介
瑟奇洛特里曾是瑞士拳击冠军,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之后,他在阿尔卑斯山做登山向导。然而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太小,他觉得整个世界在等着他。不同的风景、声音和人等着他。他要去看,而且要好好看,靠双脚。于是瑟奇不停地奔跑。虚构的阿甘试图跑遍全美,瑟奇试图跑遍全球。阿甘放弃了旅程,而瑟奇继续着。跑过炎热的沙漠、潮湿的丛林、暴风和暴雪。跑过贫穷、疾病和战乱。瑟奇和他的妻子感受到了极为人性的东西:爱。
瑟奇在五年间靠双脚完成了两万五千英里(约合四万公里)的旅程,他的妻子妮可则一直骑着摩托车伴随左右。他们的整个旅行艰苦异常,遇到了无数次致命的威胁。当旅途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为儿童慈善事业募集到了四十二万美元的资金。然而这不仅是个令人称奇的冒险故事,还是一个有苦有甜的爱情故事。旅程结束之后,这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这次环球旅行成为了一次漫长的告别仪式。
瑟奇在五年间靠双脚完成了两万五千英里(约合四万公里)的旅程,他的妻子妮可则一直骑着摩托车伴随左右。他们的整个旅行艰苦异常,遇到了无数次致命的威胁。当旅途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为儿童慈善事业募集到了四十二万美元的资金。然而这不仅是个令人称奇的冒险故事,还是一个有苦有甜的爱情故事。旅程结束之后,这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这次环球旅行成为了一次漫长的告别仪式。
目 录
跑步是孤独的 刘建宏
前言
序言
部 缘起
章 要么活着,要么死去
第二章 遗产
第三章 教我做个赢家
第四章 高山之爱
第五章 妮可二号
第六章 告诉自己:“永远”
第七章 冒险开始
第二部 路
第八章 魔法路线
第九章 小小世界
第十章 后一次伟大的冒险
第十一章 达连缺口
第十二章 必需品
第十三章 新视力
第十四章 世界的周长
第十五章 人类的温暖
第十六章 骆驼与大美
第十七章 施舍
第十八章 感染不明物体
第十九章 痉挛
第二十章 蟒蛇
第二十一章 圣地
第二十二章 笼中之鸟
第二十三章 印度
第二十四章 这块土地上的绅士
第二十五章 跑过飓风
第二十六章 失去诺拉
第二十七章 瑞士的阿甘
第二十八章 找到你的节奏
尾声
后记
附录
前言
序言
部 缘起
章 要么活着,要么死去
第二章 遗产
第三章 教我做个赢家
第四章 高山之爱
第五章 妮可二号
第六章 告诉自己:“永远”
第七章 冒险开始
第二部 路
第八章 魔法路线
第九章 小小世界
第十章 后一次伟大的冒险
第十一章 达连缺口
第十二章 必需品
第十三章 新视力
第十四章 世界的周长
第十五章 人类的温暖
第十六章 骆驼与大美
第十七章 施舍
第十八章 感染不明物体
第十九章 痉挛
第二十章 蟒蛇
第二十一章 圣地
第二十二章 笼中之鸟
第二十三章 印度
第二十四章 这块土地上的绅士
第二十五章 跑过飓风
第二十六章 失去诺拉
第二十七章 瑞士的阿甘
第二十八章 找到你的节奏
尾声
后记
附录
媒体评论
只要愿意为梦想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 瑟奇·洛特里
“……这是一次令人振奋人心的经历。”
- RogerEbert.com
“……(这次经历)诠释了冒险的精神……”
- Chris Erskine, Los AngelesTimes
”我们所看到的关于旅行的电影中,没有一个像瑟奇和他的妻子妮可的旅行一样,在真实生活中进行探索。”
- Jon Espino, The Young Folks
“瑟奇是一个很迷人的人,在他的动力促使下,谱写下了“两万五千英里的爱情”。
- Justin Tucker,URChicago
“……(瑟奇)所展示出的不仅仅是长跑运动的耐力,更展示出的是瑟奇和他的妻子妮可在面对生活逆境时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可承受力。”
– Geoff Burton, Cinematrek
“于我而言,瑟奇是现代伟大的冒险者之一……他是世界上坚强的人。”
- Chris Erskine, Los AngelesTimes
我不否认,我是特别的。但,你也是特别的。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别人的道路。就像我推荐的这本书,也非常特别,有共同爱好和经历的情侣竟然在后选择了分手。
—— 体育评论员 刘建宏
坚持长跑很难,属于生活的长跑更难。爱情不停站,要奔向天荒地老需要多勇敢?
—— 体育评论员 于嘉
人们将自己散播到蓝色星球的各个角落,是凭借行走与奔跑,在大地上寻找友或者敌,在监牢囚禁生涯中,不致绝望或癫狂,甚至,在更大的监牢中驱赶偌大虚无,也得凭借行走与奔跑。跑步者瑟奇和他的妻子妮可,用奔跑,与人类经验里无解、无意义也深沉、普遍的部分应和。
—— 作家 韩松落
瑟奇·洛特里是一位很厉害的长跑者,他的事迹将启发那些热爱耐力运动的人。
——《徒步中国》作者 雷克
看了这本书,感叹人生是一场自定义的马拉松:路线、过程和同行者都在不断地改变,终点未知,只有路过的风景和途中的疲惫清晰可见。不能停下来,值得庆幸的是:回头看看,我们曾并肩走过那么美妙且充满挑战的一条长路。理想和爱情,是成长途中不应被绕开的,就像书中所写的一样。
—— 音乐人 邵夷贝
—— 瑟奇·洛特里
“……这是一次令人振奋人心的经历。”
- RogerEbert.com
“……(这次经历)诠释了冒险的精神……”
- Chris Erskine, Los AngelesTimes
”我们所看到的关于旅行的电影中,没有一个像瑟奇和他的妻子妮可的旅行一样,在真实生活中进行探索。”
- Jon Espino, The Young Folks
“瑟奇是一个很迷人的人,在他的动力促使下,谱写下了“两万五千英里的爱情”。
- Justin Tucker,URChicago
“……(瑟奇)所展示出的不仅仅是长跑运动的耐力,更展示出的是瑟奇和他的妻子妮可在面对生活逆境时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可承受力。”
– Geoff Burton, Cinematrek
“于我而言,瑟奇是现代伟大的冒险者之一……他是世界上坚强的人。”
- Chris Erskine, Los AngelesTimes
我不否认,我是特别的。但,你也是特别的。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别人的道路。就像我推荐的这本书,也非常特别,有共同爱好和经历的情侣竟然在后选择了分手。
—— 体育评论员 刘建宏
坚持长跑很难,属于生活的长跑更难。爱情不停站,要奔向天荒地老需要多勇敢?
—— 体育评论员 于嘉
人们将自己散播到蓝色星球的各个角落,是凭借行走与奔跑,在大地上寻找友或者敌,在监牢囚禁生涯中,不致绝望或癫狂,甚至,在更大的监牢中驱赶偌大虚无,也得凭借行走与奔跑。跑步者瑟奇和他的妻子妮可,用奔跑,与人类经验里无解、无意义也深沉、普遍的部分应和。
—— 作家 韩松落
瑟奇·洛特里是一位很厉害的长跑者,他的事迹将启发那些热爱耐力运动的人。
——《徒步中国》作者 雷克
看了这本书,感叹人生是一场自定义的马拉松:路线、过程和同行者都在不断地改变,终点未知,只有路过的风景和途中的疲惫清晰可见。不能停下来,值得庆幸的是:回头看看,我们曾并肩走过那么美妙且充满挑战的一条长路。理想和爱情,是成长途中不应被绕开的,就像书中所写的一样。
—— 音乐人 邵夷贝
在线试读
序言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才华不能,怀才不遇者俯拾皆是;天赋不能,天妒英才是老生常谈;教育也不能,高分低能者已充斥着整个世界。只有坚持与决心无所不能。“前进”这句口号已经并将一直解决人类的种种问题。
——卡尔文·柯立芝
人类的身体天生不能承受那么恶劣的条件。他们一直这么说。起初他们这么说,那会儿甚至都还没开始。中途他们这么说,那会儿还有失败的空间。所有人都来添油加醋,因为,任何事情的次,总是被视为“不可能”。
和其他所有好事儿一样,它也是因为打赌而开始的。一个温馨的威尔士小村子里,一位旅店老板发现自己和一个猎人拌起了嘴。焦点是什么?速度。谁能跑得更快?人还是马?猎人倾向于马。旅店老板则倾向于人。旅店老板争论说,多跑几英里人就会赢。这取决于耐力。
于是,1981年,为了平息争端,一场人对马的马拉松比赛开始了。比赛比真正的马拉松要短,只有二十二英里,路线皆为恶劣地形,需要参与者稳步前进。他们穿过丛林,越过河流,艰难而小心地抵达终点。令旅店老板气恼的是,年,四条腿儿的参与者以性优势取得了胜利。因此,比赛年复一年地持续了下去。直到2004年6月,有史以来次,比赛发生了大逆转:人类赢了。
应当承认,关注此事的人并不多。人马马拉松并未像超级碗那样引起过多的讨论。不过,的确有人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那就是丹尼斯·布兰布尔(Dennis Bramble)。
布兰布尔是美国犹他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家。当时,他正与哈佛大学的一位古人类学家丹尼尔·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共同研究人类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远在那两个喝醉的威尔士人发生争论之前,这两位显然并非理想主义者的学者就与那位旅店老板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的身体具有某些显著特征,这使它更适合于奔跑——尤其是长距离奔跑。
“我们从头到脚都充斥着这些特征,而其中大多数对于走路来说毫无用处。”利伯曼说。换句话说,它们之所以存在,肯定另有目的。和狮子、羚羊,或者任何在撒哈拉沙漠中狂奔的动物一样,人类对于奔跑有着本能的欲望,也有能力拼命跑,跑得快,跑得远。
布兰布尔与利伯曼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一些偏于科研,因此较难理解。比如有一个实验用到了肛门体温计,它被放进了一只在跑步机上奔跑的猎豹体内。不过,总体的成果则颇为引人注目,或许能让那位威尔士旅店老板穿着短裤跳起来。他们研究认为:人类天生就能比地球上的任何动物都跑得快。
这一观点让我着迷,不仅因为它本来就很迷人,还因为我爱跑步。我爱将我的身体逼进到那些看似不寻常并且没希望的尽头。换句话说,我相信“不可能”。
我的职业是登山向导。尽管我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但在1967年,我父母迁居到了西恩,它位于瑞士二十六个行政州之一的瓦莱州。我长大的这个地方被冰封的罗纳河谷与质朴的马特洪峰环绕。马特洪峰的山麓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瓦莱州位于瑞士西南部,它的南边是意大利,西南是法国。而头顶,则是阿尔卑斯山。每一天,我都带着游客迷失于由瑞士地势、无边的冰川和四千米的山峰共同构成的那复杂的美。在这样一个已被过度清晰详细地绘制成地图的世界里,来到瓦莱州,你会遇到难以数计的野生动物,遗世独立的村庄,以及无人履及的路途,在这里,你仍会迷路。
1986年,我遇到了一起滑雪事故,被匆匆送往医院。这并非次。我的左侧膝盖和右侧脚踝分别在1982年和1984年动过手术。这一次,医生给我的右侧膝盖拧上了螺钉,并且告诉我说,我伤得很重,很可能无法再次走路。他对自己的诊断很有信心。当然,我也像所有的懂事病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他的话。可是随后,我很快就忘了他的话。换句话说,我决心要比马跑得更快。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缘起。至少在很多方面都是。人常常期待更少,而生活却给予更多。问题在于,你可以接受生活所给予的并为之心满意足,但你也可以断定,心满意足并非一种真正令人满意的状态。
我不仅再次开始走路,并且开始了奔跑。我跑过100英里长的死谷;在一天之内从5250英尺(大概一英里)高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边缘跑到谷底的科罗拉多河又跑回来;在冬季的欧洲,我从直布罗陀海峡跑到了挪威,4375英里;在意大利,从巴勒莫跑到米兰,1100英里;我沿着泛美高速公路从南端的阿根廷跑到了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这段旅程被我妻子妮可和我昵称为美洲挑战赛——历时三年,跨越15000英里。直到跑完它,我才真正开始。
就我记忆所及,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高声回响。它把怀疑击退,并打开大门迎接奇迹的发生。这个问题对每个人而言都真实地存在,但却极少被人提起。如果完全自由,你想做些什么?如果尽力而为,你的双腿可以带你走多远?或者更重要的,你的头脑可以带你走多远?你想看到什么?你想去哪里?这世界是否能够满足你所有的愿望?
简单点说:你要创造出什么让自己去实现?
即便到了现在,即便在我所经历过的那一切之后,这个问题仍惊奇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当你不再毫无必要地将自己陷于理智,一个全新而又显然没有界限的世界便呈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可以容忍梦想存在的世界。
在完成美洲挑战赛两年之后,妮可和我决定,我们应该再度离开位于西恩北面的瑞士小村格拉诺瓦,卖掉我们的房子和所有家什,抛下两个宝贝孩子——克莱拉与史蒂夫,告别家跟朋友的安全与舒适,而这一次,我们的目标简直不可思议——环球跑。之所以开始这次冒险,是因为我们想看看,也想帮助其他人看看,这世界的辽阔,与它的居民的美丽。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冒险与自由,同时还想发现并展示地球脆弱的那些方面。特别是贫困儿童。通过穿越世界,我们可以讲述沿途相遇之人的故事,并且告知世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我会全程跑步,而妮可则会骑一辆雅马哈摩托车陪伴我。雅马哈上会套一辆小拖车,以运载我们这一路的必需品。我们将在1910天内跑过25422英里,穿越六个大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绝不会放弃。
我知道,这是一个大计划。即便到了现在,即便它已经完成,我仍得承认,这个想法听上去相当疯狂。需要做的太多,几乎无法实现。环球跑?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其实,大计划起初通常都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内核,然后生长、改变、发展。它们从你心底的一个裂隙生出嫩芽,然后便伸展枝干,直抵你的脑海。初生的它们只是一个小斑点,然后才渐渐成长为触手可及的实体。
如果想做大事儿,你可不能被貌似巨大的困难吓倒。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你得循序渐进,设置有望实现的较小目标。在这次环球之旅中,我没有想过横亘在眼前的全部路途。那会是对精神的一种折磨。我所考虑的,只是今天要跑的那三十英里。如果我可以在白天跑完三十英里,并且能够在晚上恢复精神和体力,那第二天我就可以再跑三十英里。后,每天的三十英里加在一起,你就真的可以跑完整个世界。
和大多数人一样,你或许会想,是什么促使一个人跑这么远?是多么自私的狂妄和野心支撑着这样一个看似疯狂的行为?当然,的确有种光荣的诱惑。那便是完成这样一项壮举给人带来的自我满足。如今,为了成为个吃螃蟹者,人们时刻都在开始各种不同的冒险。他们想名留青史,想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照片、自己的视频写成书拍成电影。他们已经失去了冒险的真谛。
然而,我和妮可的次冒险并没有带相机。比起让旅途更划算、更圆满来说,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行动的自由。
保罗·柯艾略曾经写道:“人生总有意外的挑战,考验我们是否拥有改变的勇气与意愿。假装一无所知或借口尚未准备都毫无意义。挑战不会等待。人生不能回首。”
我相信,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挑战。今日之我,如何能好于昨日?如何能突破自我的边界,使每一天对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同路人而言都意义非凡?选择了环球跑,妮可与我都知道,我们不仅是在挑战自我的极限,也将重新定义自我的边界。我们将遭遇就我们的理解来说全然陌生的文化与人群。也许有一些比我们幸运,但其他的很多人,非常多的人,亲身体验过的只有贫穷、疾病,以及命运的坎坷。
在这段长达两万五千英里的路途中,我的双脚时而敲击在柏油路上,时而敲击在丛林小径上。这些活生生的体验迫使我们去质问自己。它们搅动着我们的心。它们引领我们去纠正对他人的看法,去拓宽我们的思路,并且不可避免地,它们迫使我们去改变我们的习惯。
听起来,环球跑这事儿似乎很神奇,似乎是一场真的有如史诗般恢弘的冒险。而正像接下来你会读到的一样,它的确如此。不过,决定在某一天改变生活轨道,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出发去环球跑,让我们也放弃了很多东西。为了实现梦想,必须付出代价,而这代价并非总是微不足道。
足足五年的时间,我们下定决心,离开了家人,离开了朋友,离开了确定而安适的生活。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厨房里做饭,不能在自己的城市广场喝咖啡。我们不能与孩子一起去超市或是共度周末。那几年里,妮可和我有数不胜数的理由去放弃这段旅程——疾病、车祸、受伤、天气,以及战火纷飞。这个单子可以列得很长很长。可是,正如我们在人生的坎坷途中早已领悟过多次的一样,有收获的经历,得来绝不会轻松。试炼总会存在——身体与精神都难幸免。有很多次,你会想放弃,或是身边人会令你质疑自己的决心。但你必须再次上路。你必须系紧鞋带,巩固决心,努力跑完这段路程。
没有奇迹方案,也没有魔法十步;有的只是人类对挑战的接受。当你决定行动,那本身已是一种胜利。每一天,你走出来,并愿意去面对你的恐惧与坚持,你便已经赢了。
妮可常说,冒险无处不在,你需要做的只是去寻找它。她是对的。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关于我们对冒险的爱,对自由的爱,对自然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彼此的爱。它记录了这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以及我为什么希望它永不停止。它不仅是给我的,也是给你的。
在这本书里,我会带你一起上路。环球之旅也许的确历时五年,跨越两万五千英里,但事实上,它远远不止于此。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是我从出生到现在走过的每一步。而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两鬓斑白。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却与传统意义上的不同。它所描述的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妻子和丈夫。那样的故事,有很多人都比我写得好。而我写的,是一场持续了一生的爱——我爱这世上所有的路,与栖息于其中那所有的人。
你会跟我一起穿过森林,那是我童年的后院。你会跟我一起打拳击,随后成长为一名登山向导。当我陷入爱情时,你会坐在我的身旁——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三次。你还会陪我一起跑过美洲挑战赛和环球之旅。后,你会和我一起回到我所归属之地,祈祷你能带走一些人生经验以及我终于深深懂得的真理。
无论你来自何处或从何开始,这都无关紧要。拥有的多少,保证不了幸福乃至成功。
你不可能一夜之间赢得比赛。要取得胜利,唯有通过坚持,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要取得胜利,得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要取得胜利,你得相信,你能跑得比马快。
……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才华不能,怀才不遇者俯拾皆是;天赋不能,天妒英才是老生常谈;教育也不能,高分低能者已充斥着整个世界。只有坚持与决心无所不能。“前进”这句口号已经并将一直解决人类的种种问题。
——卡尔文·柯立芝
人类的身体天生不能承受那么恶劣的条件。他们一直这么说。起初他们这么说,那会儿甚至都还没开始。中途他们这么说,那会儿还有失败的空间。所有人都来添油加醋,因为,任何事情的次,总是被视为“不可能”。
和其他所有好事儿一样,它也是因为打赌而开始的。一个温馨的威尔士小村子里,一位旅店老板发现自己和一个猎人拌起了嘴。焦点是什么?速度。谁能跑得更快?人还是马?猎人倾向于马。旅店老板则倾向于人。旅店老板争论说,多跑几英里人就会赢。这取决于耐力。
于是,1981年,为了平息争端,一场人对马的马拉松比赛开始了。比赛比真正的马拉松要短,只有二十二英里,路线皆为恶劣地形,需要参与者稳步前进。他们穿过丛林,越过河流,艰难而小心地抵达终点。令旅店老板气恼的是,年,四条腿儿的参与者以性优势取得了胜利。因此,比赛年复一年地持续了下去。直到2004年6月,有史以来次,比赛发生了大逆转:人类赢了。
应当承认,关注此事的人并不多。人马马拉松并未像超级碗那样引起过多的讨论。不过,的确有人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那就是丹尼斯·布兰布尔(Dennis Bramble)。
布兰布尔是美国犹他大学的一位生物学家。当时,他正与哈佛大学的一位古人类学家丹尼尔·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共同研究人类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远在那两个喝醉的威尔士人发生争论之前,这两位显然并非理想主义者的学者就与那位旅店老板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的身体具有某些显著特征,这使它更适合于奔跑——尤其是长距离奔跑。
“我们从头到脚都充斥着这些特征,而其中大多数对于走路来说毫无用处。”利伯曼说。换句话说,它们之所以存在,肯定另有目的。和狮子、羚羊,或者任何在撒哈拉沙漠中狂奔的动物一样,人类对于奔跑有着本能的欲望,也有能力拼命跑,跑得快,跑得远。
布兰布尔与利伯曼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一些偏于科研,因此较难理解。比如有一个实验用到了肛门体温计,它被放进了一只在跑步机上奔跑的猎豹体内。不过,总体的成果则颇为引人注目,或许能让那位威尔士旅店老板穿着短裤跳起来。他们研究认为:人类天生就能比地球上的任何动物都跑得快。
这一观点让我着迷,不仅因为它本来就很迷人,还因为我爱跑步。我爱将我的身体逼进到那些看似不寻常并且没希望的尽头。换句话说,我相信“不可能”。
我的职业是登山向导。尽管我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但在1967年,我父母迁居到了西恩,它位于瑞士二十六个行政州之一的瓦莱州。我长大的这个地方被冰封的罗纳河谷与质朴的马特洪峰环绕。马特洪峰的山麓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瓦莱州位于瑞士西南部,它的南边是意大利,西南是法国。而头顶,则是阿尔卑斯山。每一天,我都带着游客迷失于由瑞士地势、无边的冰川和四千米的山峰共同构成的那复杂的美。在这样一个已被过度清晰详细地绘制成地图的世界里,来到瓦莱州,你会遇到难以数计的野生动物,遗世独立的村庄,以及无人履及的路途,在这里,你仍会迷路。
1986年,我遇到了一起滑雪事故,被匆匆送往医院。这并非次。我的左侧膝盖和右侧脚踝分别在1982年和1984年动过手术。这一次,医生给我的右侧膝盖拧上了螺钉,并且告诉我说,我伤得很重,很可能无法再次走路。他对自己的诊断很有信心。当然,我也像所有的懂事病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他的话。可是随后,我很快就忘了他的话。换句话说,我决心要比马跑得更快。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缘起。至少在很多方面都是。人常常期待更少,而生活却给予更多。问题在于,你可以接受生活所给予的并为之心满意足,但你也可以断定,心满意足并非一种真正令人满意的状态。
我不仅再次开始走路,并且开始了奔跑。我跑过100英里长的死谷;在一天之内从5250英尺(大概一英里)高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边缘跑到谷底的科罗拉多河又跑回来;在冬季的欧洲,我从直布罗陀海峡跑到了挪威,4375英里;在意大利,从巴勒莫跑到米兰,1100英里;我沿着泛美高速公路从南端的阿根廷跑到了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这段旅程被我妻子妮可和我昵称为美洲挑战赛——历时三年,跨越15000英里。直到跑完它,我才真正开始。
就我记忆所及,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高声回响。它把怀疑击退,并打开大门迎接奇迹的发生。这个问题对每个人而言都真实地存在,但却极少被人提起。如果完全自由,你想做些什么?如果尽力而为,你的双腿可以带你走多远?或者更重要的,你的头脑可以带你走多远?你想看到什么?你想去哪里?这世界是否能够满足你所有的愿望?
简单点说:你要创造出什么让自己去实现?
即便到了现在,即便在我所经历过的那一切之后,这个问题仍惊奇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当你不再毫无必要地将自己陷于理智,一个全新而又显然没有界限的世界便呈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可以容忍梦想存在的世界。
在完成美洲挑战赛两年之后,妮可和我决定,我们应该再度离开位于西恩北面的瑞士小村格拉诺瓦,卖掉我们的房子和所有家什,抛下两个宝贝孩子——克莱拉与史蒂夫,告别家跟朋友的安全与舒适,而这一次,我们的目标简直不可思议——环球跑。之所以开始这次冒险,是因为我们想看看,也想帮助其他人看看,这世界的辽阔,与它的居民的美丽。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冒险与自由,同时还想发现并展示地球脆弱的那些方面。特别是贫困儿童。通过穿越世界,我们可以讲述沿途相遇之人的故事,并且告知世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我会全程跑步,而妮可则会骑一辆雅马哈摩托车陪伴我。雅马哈上会套一辆小拖车,以运载我们这一路的必需品。我们将在1910天内跑过25422英里,穿越六个大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绝不会放弃。
我知道,这是一个大计划。即便到了现在,即便它已经完成,我仍得承认,这个想法听上去相当疯狂。需要做的太多,几乎无法实现。环球跑?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其实,大计划起初通常都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内核,然后生长、改变、发展。它们从你心底的一个裂隙生出嫩芽,然后便伸展枝干,直抵你的脑海。初生的它们只是一个小斑点,然后才渐渐成长为触手可及的实体。
如果想做大事儿,你可不能被貌似巨大的困难吓倒。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你得循序渐进,设置有望实现的较小目标。在这次环球之旅中,我没有想过横亘在眼前的全部路途。那会是对精神的一种折磨。我所考虑的,只是今天要跑的那三十英里。如果我可以在白天跑完三十英里,并且能够在晚上恢复精神和体力,那第二天我就可以再跑三十英里。后,每天的三十英里加在一起,你就真的可以跑完整个世界。
和大多数人一样,你或许会想,是什么促使一个人跑这么远?是多么自私的狂妄和野心支撑着这样一个看似疯狂的行为?当然,的确有种光荣的诱惑。那便是完成这样一项壮举给人带来的自我满足。如今,为了成为个吃螃蟹者,人们时刻都在开始各种不同的冒险。他们想名留青史,想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照片、自己的视频写成书拍成电影。他们已经失去了冒险的真谛。
然而,我和妮可的次冒险并没有带相机。比起让旅途更划算、更圆满来说,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行动的自由。
保罗·柯艾略曾经写道:“人生总有意外的挑战,考验我们是否拥有改变的勇气与意愿。假装一无所知或借口尚未准备都毫无意义。挑战不会等待。人生不能回首。”
我相信,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挑战。今日之我,如何能好于昨日?如何能突破自我的边界,使每一天对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同路人而言都意义非凡?选择了环球跑,妮可与我都知道,我们不仅是在挑战自我的极限,也将重新定义自我的边界。我们将遭遇就我们的理解来说全然陌生的文化与人群。也许有一些比我们幸运,但其他的很多人,非常多的人,亲身体验过的只有贫穷、疾病,以及命运的坎坷。
在这段长达两万五千英里的路途中,我的双脚时而敲击在柏油路上,时而敲击在丛林小径上。这些活生生的体验迫使我们去质问自己。它们搅动着我们的心。它们引领我们去纠正对他人的看法,去拓宽我们的思路,并且不可避免地,它们迫使我们去改变我们的习惯。
听起来,环球跑这事儿似乎很神奇,似乎是一场真的有如史诗般恢弘的冒险。而正像接下来你会读到的一样,它的确如此。不过,决定在某一天改变生活轨道,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出发去环球跑,让我们也放弃了很多东西。为了实现梦想,必须付出代价,而这代价并非总是微不足道。
足足五年的时间,我们下定决心,离开了家人,离开了朋友,离开了确定而安适的生活。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厨房里做饭,不能在自己的城市广场喝咖啡。我们不能与孩子一起去超市或是共度周末。那几年里,妮可和我有数不胜数的理由去放弃这段旅程——疾病、车祸、受伤、天气,以及战火纷飞。这个单子可以列得很长很长。可是,正如我们在人生的坎坷途中早已领悟过多次的一样,有收获的经历,得来绝不会轻松。试炼总会存在——身体与精神都难幸免。有很多次,你会想放弃,或是身边人会令你质疑自己的决心。但你必须再次上路。你必须系紧鞋带,巩固决心,努力跑完这段路程。
没有奇迹方案,也没有魔法十步;有的只是人类对挑战的接受。当你决定行动,那本身已是一种胜利。每一天,你走出来,并愿意去面对你的恐惧与坚持,你便已经赢了。
妮可常说,冒险无处不在,你需要做的只是去寻找它。她是对的。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关于我们对冒险的爱,对自由的爱,对自然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彼此的爱。它记录了这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以及我为什么希望它永不停止。它不仅是给我的,也是给你的。
在这本书里,我会带你一起上路。环球之旅也许的确历时五年,跨越两万五千英里,但事实上,它远远不止于此。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是我从出生到现在走过的每一步。而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两鬓斑白。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却与传统意义上的不同。它所描述的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妻子和丈夫。那样的故事,有很多人都比我写得好。而我写的,是一场持续了一生的爱——我爱这世上所有的路,与栖息于其中那所有的人。
你会跟我一起穿过森林,那是我童年的后院。你会跟我一起打拳击,随后成长为一名登山向导。当我陷入爱情时,你会坐在我的身旁——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三次。你还会陪我一起跑过美洲挑战赛和环球之旅。后,你会和我一起回到我所归属之地,祈祷你能带走一些人生经验以及我终于深深懂得的真理。
无论你来自何处或从何开始,这都无关紧要。拥有的多少,保证不了幸福乃至成功。
你不可能一夜之间赢得比赛。要取得胜利,唯有通过坚持,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要取得胜利,得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要取得胜利,你得相信,你能跑得比马快。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