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04393
序言独特风趣的川北薅草锣鼓探索川北薅草锣鼓的原生态本质和原生态民俗文化特色川北薅草锣鼓的神话传说川北薅草锣鼓韵文段子选川北薅草锣鼓歌头、扎盖子唱词选川北薅草锣鼓正歌长篇故事唱本选川北薅草锣鼓正歌中篇唱本选川北薅草锣鼓耍歌唱词选川北薅草锣鼓经典唱腔选段川北薅草锣鼓主要锣鼓牌子选附录川北薅草锣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川北薅草锣鼓保护和传承工作情况青川县川北薅草锣鼓艺术团简介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统计表后记
文超胜
我们伟大的民族,有着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我们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劳动中,经过群众的不断创造、丰富,形成了多种具有风土特色的劳动习俗,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在与甘陕接壤的川北山区,就流行着一种民间艺术与生产实践直接结合的劳动歌曲——“川北薅草锣鼓”。它既是一种有趣的民俗,又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古老、独特,风土情趣浓厚。± 艺术型的劳动习俗六月的川北,阳光灿烂。漫山遍野,庄稼风长,万物竞生。大自然一派夏日生机。川北山乡条条沟谷的对河两岸,锣鼓堂堂,歌声悠扬,农夫们冒着炎热,在半山坡上的苞谷地里,排着一字长蛇阵队伍,在歌郎的锣鼓和歌声的激励、指挥下,执锄薅草。人们耳听歌文,手疾神注。顷刻之间,一片片杂草便一扫而尽。这就是青川薅草锣鼓演唱时的情景。
川北山区大都有薅锣鼓草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青川、平武、北川、广元等县流行广泛。当地农民叫它“撵草歌”、“薅锣鼓草”、“薅草锣鼓”等。它是农民们世代相传、难以改变的一种艺术型的农事习俗。草歌在演唱时,有“歌郎”二人,一人敲鼓,一人打锣,轮流对唱。薅草者则排成横排阵势,奋力向前。谁也不敢临阵落伍。如有落伍者,歌郎便尾追于后,锣鼓猛敲,歌声急骤,好像战场上鏖战时擂起的催军战鼓,催促落伍者迎头赶上。如发现因图快而忽视薅草质量者。歌郎即以歌词相讥,引得薅草者哄笑,忽视质量者亦羞愧而改正之。由此,整日的薅草劳动,都处于紧张而欢快的气氛之中。工效质量的高低,均系歌郎一身。草歌中有这样的唱词:“锣鼓就是进军令,歌郎就是统兵人”。“歌郎”算是一天劳动战斗中的统帅了。所以,他是很受人尊敬的,尊称为“歌先生”。他们整日虽不执锄薅草,但是请工的主人家都要把他们待为上宾,每餐必延之上座。中午除与薅草者共餐酒席外,还要为之另加一菜,以示敬意。晚上告辞主人时,主人还要奉送为酬劳而特别蒸的两只白面斑鸠(每只重约二斤)。歌郎为啥受到特殊优待呢?因为歌郎不但在当地农村有较高的文化,而且还要博闻强志,有即兴成词的资慧,这样,才既能滔滔不绝地应付整日的唱本,又能随机应变,信手拈来,道出妙趣横生的褒贬之词。所以,歌先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担任的,它已形成一种业余的“专门职业”了。一个乡可能仅有好的歌郎二三人。每到玉米薅草季节,八方来请,忙得不亦乐乎。薅草锣鼓习俗的流传,着实赖于歌郎的兴衰。它推动着农民艺术活动的普及和发展。± 薅草锣鼓来历之神传薅草锣鼓这个习俗的来历,无史可查。许多年老的歌郎说:“从我们祖辈以来,就兴薅锣鼓草。”草歌的唱词中也唱到:“自古流传到如今,薅草不离唱歌人。”这些都表明农民世世代代薅锣鼓草的历史,确实是十分久远了。为什么薅草时要唱歌打锣鼓?薅草锣鼓的历史又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呢?据民间所传,农民除草,并非自古就是“薅草”,而有一个从“无草”到“薅草”再到“既薅草又撵草”的演变过程。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很古很古以前,庄稼地里是并不长杂草的。农夫们只要撒下种子,便可五谷丰登,农家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得。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有诗云:那日神仙虚空过,凡人种地真撇脱,他把凡人来捉弄,撒下草籽几大箩。又下三天毛毛雨,杂草还比五谷多,今天薅草明天发,天天薅草受折磨。天上的神仙恶作剧,撒下草籽给凡人制造了灾难。
从此农民们只得冒着炎夏在地里除草作业。前面薅起走,后面又发了芽,劳动十分艰辛,后来:老君孔子心不忍,铸造锣鼓编草歌,百草听见锣鼓声,逃进荒野老山坡,锣鼓草歌显神通,五谷丰登农家乐。幸好老君鲁班铸造了锣鼓,孔子编出了草歌,农夫
们薅草时唱起了锣鼓草歌,百草当年也再不发芽了。农夫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从那以后,歌郎们把锣鼓、歌书奉为神灵,视为珍宝。因为这锣鼓、歌书其来历都非一般。据传,当年老君“口当风箱手作钳,膝当砧蹬打三年”把锣造成功。鲁班“昆仑山上去采木,采得沉香木一根,犀牛神皮绷鼓面,犀牛神牙作鼓钉”把鼓造出来。歌郎才到“老君堂上去求锣,鲁班殿前去取鼓,锣鼓双双取到手,尼山孔府取歌书。歌书锣鼓都取齐,歌郎下地显威武”。这个传说,不仅是一篇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又是一篇带有浪漫和神话色彩的农事习俗文献。它描写和歌颂了人民群众非凡的智慧和无畏的斗争精神。老君、鲁班、孔子这三个人都非神仙,而是因为他们在冶炼、建筑、教育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受到后世人的尊敬而被供奉祭祀(铁匠供老君,木匠供鲁班,读书人供孔子),他们是人民群众意志和智慧的代表人物。因此,从这三家取来的东西,就具有了与神灵并驾齐驱的威力,不但能制服百草,也敢与天上神仙挑战。故事以神话的表现力,既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坎坷经历,也给薅草锣鼓的历史渊源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农民自娱的山坡戏薅草锣鼓不仅是川北农村每年薅苞谷时演唱的借以鼓动、激励劳动热情的劳动歌,同时又因为它有像地方戏曲那样的长篇故事唱本,多种的演唱曲牌和锣鼓伴奏牌子,所以又被称为农民们劳动中的山坡戏。新中国成立前,每当薅草季节,这里是户户请歌郎,处处锣鼓声。草歌演唱,十分热闹,几乎十里之内的山里山外都能听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民们生产热情高涨,农业经济迅猛发展,薅草锣鼓也随之而更加兴旺发达。薅草锣鼓的艺术演唱形式别具一格,从早晨上坡到傍晚收工,内容大致包括:“说吉利”、“起歌头”、“扎盖子”、“唱正歌”、“唱耍歌·煞耗子”等五个部分,也有些地方在“说吉利”之后,又加以“参客见主”,在“煞耗子”之后,又加以“谢客拜主”,这都是因为各地歌郎的演唱习惯和创新变化的情况不同而出现的小差异。“说吉利”是薅草锣鼓的开场白,在早上进地时进行,以朗诵韵文的形式,说生产和生活中的吉利话为内容。韵文如:吉利,吉利,全靠说得流利,一要内容滑稽,二要有点意义;若是说得结结不拉的,众位听了还是不大安逸。“参客见主”是歌郎拜会薅草者及主人家的客套话。韵文如:锣鼓打得一山响,我只好硬着头皮进歌场;心想装模作样做一场,但硬是有些不像;手忙脚乱心发慌,恐怕今天出洋相;请大家要宽宏大量,还要连手多帮忙。
“起歌头”是说吉利朗诵韵文的继续,又是全天唱段的开始。内容是提纲挈领地说古道今,咏诗猜字谜等,唱段灵活、多样,主要为歌郎后面的“扎盖子”、“唱正歌”开喉清嗓。往往唱前先有一段诵词。如:
东方发白天刚亮,路上行人走忙忙;心想早点把工上,恰恰遇到瞌睡香。听到别人喊起床,也就把我着了忙,忽然记起撵草事,手提明锣到歌场。接着就开始了“歌头”的唱段:正月排歌是新春,农村处处气象新,社里早把计划订,夺取丰收下决心。二月排歌暖洋洋,大闹春耕忙又忙,精耕细作肥料广,为的秋收多打粮。……
“扎盖子”又叫“扎字头”,唱词内容丰富,以七字句为主,包括“办交接”、“陪奉功臣”、“陪奉连手”、“排场”等几个环节。“办交接”唱词内容主要是宣传劳动纪律和注意事项。如:虽然是个锣鼓草,出了洋相脸也烧,新人新事暂不表,先把交接来办好。今天大家把草薅,团结互助要做到:一来要少开玩笑,二来莫要到处跑,三来把草要除净,四来莫要伸懒腰,第五盖子要排好,第六下细莫抛锚,第七切莫把架吵,第八不许光摆条,第九说话分老少,第十不得发牢骚。
“陪奉功臣”唱词内容是歌郎对“功臣”(指参加薅草的人们)要说的陪伴奉承之类的话。如:大家齐心把活干,耳听歌文手莫闲,强者要把弱者带,黄豆玉米满青山。
“陪奉连手”唱词内容是歌郎之间要说的谦虚之类的话。如:拜上连手听端详,你是多年老歌郎,胸中自有书百卷,歌文出口就成章。我是昨天才学歌,今天哪敢充内行,记不到的靠你唱,有了连手我沾光。架上喜鹊闹喳喳,锦鸡背上背莲花。锦鸡飞过凤凰台,连手不唱叫我来,我的歌文没有带,你看今天咋下台?连手何必来推脱,你的歌文实在多,今天随便唱几个,也能混到太阳落。你是多年老歌郎,我今哪敢来逞强,好歌好文靠你唱,大家听了乐洋洋。
“唱正歌”是草歌的核心演唱部分。多为七字文或十字文的成本成套的长篇叙事诗。有写历史故事题材的,有写爱情悲剧题材的,也有写封建社会沉重徭役带给人民群众悲惨遭遇题材的。总之,题材十分广泛,如《韩湘传》《二十四孝》《孟姜女哭长城》《说唱增广贤文》《牧牛打虎》《柳荫记》《吴幺姑》《八仙图》《三元记》《鹦哥记》《清官图》《四下河南》等。这些故事情节完整的长篇唱本,在川北农村有不少木刻、油印和手抄本流传。比如《吴幺姑》,它在川北农村,流传着两个版本。一个是民歌小调,格式上是三句段,也是三句倒韵。每段歌词在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有一个“月亮弯儿月呀”的纯衬词句子。这种形式的唱段在民歌小调中还是有的。如“绣荷包”、“三月百草青”等。另一个则是薅草锣鼓中的“吴幺姑”故事唱本。它的每个唱段中“月亮弯儿月呀”却换成了另一个句子。这样,这个四句段的唱本就能够在薅草锣鼓中演唱了。这个版本每段中的一、二、四句唱词基本与小调中的一、二、四句歌词相同。并且,每段所添的第三句唱词与其他几句涵接得天衣无缝。在民歌普查搜集整理工作中,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吴幺姑》是一篇以爱情题材为内容的叙事诗,全篇150多句。写一位漂亮的农村姑娘吴幺姑,在父母包办婚姻的迫害下,出现悲惨结局的爱情纠葛故事。唱本语言精炼、描写细腻。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唱词,从各个侧面描写吴幺姑的美貌:吴幺姑,生得美,桃红脸儿荷包嘴,人才十分白又嫩,六月西瓜一包水。吴幺姑,好头发,木梳梳了篦子刮,篦得青丝亮闪闪,梳起盘龙插鲜花。吴幺姑,好眉毛,弯弯眉毛眯眯笑,一对大眼多灵性,说话好像鹦鹉叫。吴幺姑,好双手,十个戒指戴满手,银匠师傅巧手艺,金丝打来银丝扭。吴幺姑,好双脚,一双脚儿二寸多,金莲迈步风摆柳,红绫花鞋白裹脚。吴幺姑,好衣裳,前面后面一样长,下穿素裙多漂亮,好像白布下染缸。这段排比句,把一个农村姑娘的自然美和作新娘时富有而土气的打扮结合起来,描写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展示出民间文学语言艺术的高超技巧。从韵律上看,唱词虽不是一韵到底,但韵律规范,使歌先生在演唱时能做到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听者也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在唱完正歌,临近收工之时,如果歌郎发现薅草任务尚须加油才能完成,便采取紧急措施,临时加一段“煞溜子”的唱段,紧锣密鼓,催得薅草者扑趴跟头,以取得全天劳动的全胜。“唱耍歌,煞耗子”是在中午和下午收工之前演唱的一些诙谐风趣的山歌,以活跃气氛,解除劳动之疲困。歌词如:其一:
一个耗儿一个头,两个眼睛明纠纠,四个脚板儿朝前走,一个尾巴在后头。两个耗儿两个头,四个眼睛明纠纠,八个脚板儿朝前走,两个尾巴在后头。三个耗儿三个头,六个眼睛明纠纠,十二个脚板儿朝前走,三个尾巴在后头。…… 其二:太阳落坡四山阴,唱个耍歌转回程,明天在哪做活路,悄悄咪咪喊一声。
后,再以歌文总结一天的劳动成果。“谢客拜主”则是后歌郎向薅草者的致谢和向主人的拜别。这样,整天的演唱和劳动才宣告结束。薅草锣鼓的锣鼓牌子和唱腔在整个演唱中的安排原则与一般地方戏曲相近。比如,哪些唱段,需要打什么牌子的锣鼓,用什么曲调演唱,都有比较严格的规矩,只是比戏曲简单些、灵活些。常用的锣鼓牌子有:适用于打闹场、唱耍歌的“锦鸡展翅”;适用于说吉利、唱正歌的“延九锤”;适用于煞耗子、唱耍歌的“鸡啄米”;适用于过门处的“单锤”等。歌文的曲调有 “十字调”、数数板以及多种旋律的“七子调”等。这些曲调中用于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的苦调、喜调,能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音乐形象上,具有戏曲的艺术感染力。薅草锣鼓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上各种新旧艺术的互相渗透和影响,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新的时代,歌郎们为了适应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继承了草歌优秀的传统唱本,而且在原唱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去掉其中淫秽、庸俗、迷信的东西,新编了许多歌颂党的政策、歌颂新人新事、宣传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方面的内容。在艺术形式上也面目一新,走上不断充实完美的健康之路。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抢救、保护措施,进行挖掘和研究。作为民间文艺的一员,《川北薅草锣鼓》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紧接着,《川北薅草锣鼓》项目的申报者和管理者青川县人民政府,建立了该项目的管理机制,制定了保护计划,落实了专项经费,组建了“川北薅草锣鼓”艺术团,给《川北薅草锣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薅草锣鼓的强大生命力,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服务,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小康和谐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真不愧是民间艺术园地中一株饱含泥土芳香、光彩夺目的奇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