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79224
◆精选词牌。选编常见词牌105个,依照小令、中调、长调列序,前面有词谱目录,便于查阅。
◆放宽平仄。在不失词的独特风貌、音节点上平仄从严的原则下,适当放宽了可平可仄的范围,使初学者易于抒发思想感情,依谱填词。
◆详细说明。对每一词牌的结构、作法、要点、适于表达的声情及应该注意的地方,均在每一词谱后的“说明”中加以扼要说明。
◆海量例词。例词除选用唐宋词名家名作外,还选用金元明清词,尤其是近现当代名家名作,以及青年作者的新人新作并作评析,语言细致而精准,简明而自然。
本书包括词学、词谱、词韵三个部分。词学部分简述了读词填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词谱部分选编了105个常用词牌,并选用了970多首古今佳作作为词例,并作简评;词韵部分对词林正韵进行了改作,引用中华新韵进行了新编。
部分 词学初阶 ………… 001
第二部分 词谱例选 ………… 033
第三部分 词韵新编 ………… 351
参考书目 ……………………… 378
编 后 记 ……………………… 380
一、诗词并用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誉为“词的时代”。虽然在反映时代的宽度和深度上,总体来说,宋词比不上唐诗,但宋词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就要坚持诗词并用的方向。
词与诗相比较,可以说各有千秋。词可以用长短句,而诗用的是整饰句式;词韵比诗韵宽,可以上、去通押。词句可以不避俚俗,似乎作词比作诗易。其实,词在篇幅、句式、平仄、用韵等方面很严,甚至比五言、七言近体诗还严。但词在较为自由地、细致地表达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方面,又有它的优势。清人所谓“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查礼《铜鼓书堂词话》)“或问:诗词何似?曰:诗若苍颜老者,孤灯独坐,虽葛巾布服,眉宇间使人想见沧桑,谈吐挥洒,不矜自重,不怒自威。词犹美艳少妇,微步花间,风姿绰约,虽钗钿绮服,使人想见玉骨冰肌,顾盼间隐然怨诉,徒有怜惜,可远慕而不可近接焉。”(王蛰堪《半梦庐词话》)这就是说,诗庄词媚。此外,词的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性,这都是它的长处。但由于词的篇幅有限,长调不过二百余字,难以用来写古体诗那样的叙事抒情文字。近代词学大师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也正是诗词各有所长,所以我们要刀枪剑戟,各用所长,宜于用诗的写诗,宜于用词的填词。
二、读写并举
学填词必先善于读词。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说:“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所有而外物不能夺。”这种读法,确实既有利于学习,又有利于创作。因为把自己融入其境其情,才可以学到各式各样的表现艺术,作为自己创作的好参考。
为了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品词和填词的基础知识,编者本着“求正容变”的精神,打破陈规,大胆革新。是选编词牌。由于词牌极其繁博,有660多个,本书则从初学者的实用性出发,选编了常见的词牌105个,依照字数的多少,即小令、中调、长调列序,前面有词谱目录,便于查阅。
第二,在不失词的独特风貌、音节点上平仄从严的原则下,适当放宽了可平可仄的范围,使初学者易于抒发思想感情,依谱填词。
第三,对每一词牌的结构、作法、要点、适于表达的声情及应该注意的地方,包括对偶句(含扇面对)、叠句、句法均在每一词谱后的“说明”中加以扼要说明,请初学者注意。
第四,凡列词谱,其声韵悉用符号表示,填词时径可依据符号填词。符号说明如下:
1.“平”——平声字
2.“仄”——仄声字(需分上、去、入者进一步说明)
3.“[平]”“[仄]”——可平可仄
4.“0”——押平声韵
5.“|”——押仄声韵(需押入声韵者另加说明)
6.“||”——叠韵
第五,在每一词谱的后面举有例词。例词除选用唐宋词名家名作外,还选用金元明清词,尤其是近现当代名家名作,以及青年作者的新人新作(包括新声新韵),并略作简评,以利初学者了解词的发展,并从中吸取营养,知道在多数情况下,同一词牌可写不同题材,抒不同声情,展不同词风。故本词谱亦有词选之功能,本书书名“填词与品词入门”即含有此意。
三、双轨并行
填词怎样用韵?清代吴人戈载所著《词林正韵》,影响甚广。词学家夏承焘先生指出:“词韵有清戈载的《词林正韵》通行。有四印斋本,《啸园丛书》本。唐宋人作词多有用方音叶韵的。戈载根据少数词家用韵之合于唐宋韵书的定为规则,而对于用方音通协的概予排斥。其实他在当时所见到的词书并不多,他的词学功夫也不很深,这书的价值就同万树的《词律》一样,还需要我们改作。”(《读词常识》2000年4月新1版第95页)
这种改作,主要的就是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发表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它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韵书。既然在全国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作诗填词也就必须以普通话为标准声韵。这是韵律的发展方向。比如辛词《鹧鸪天》“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斜”,在吟诵时,就得读古音“xiá”才能与“家”押韵,但今日作诗填词,“斜”就应读“xié”,押“皆”韵了。所以笔者力主作诗填词应用新声新韵。新声韵里是没有入声韵的,入声已派入平、上、去三声。但有些词牌的词谱原来要求“例用入声韵”,怎么办呢?其实,“例用”,不是“必用”,不是要用。例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常用的入声韵词牌,也是可以用上、去声韵的,笔者特地选用了这类词例,请读者注意。但是正如词学家龙榆生先生所说:“大抵用入声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唐宋词格律》2010年3月第1版183页)他还说:“至于苏辛派词人所常用的《水龙吟》《念奴娇》《贺新郎》《桂枝香》等曲调,所以构成拗怒音节,适宜于表现豪放一类的思想感情,它的关键在于几乎每句都用仄声收脚,而且除《水龙吟》例用上、去声韵,声情较为郁勃外,馀如《满江红》《贺新郎》《桂枝香》等,如果用来抒写激壮情感,就必须选用短促的入声韵,才能情与声会,取得‘读之使人慷慨’的效果。”所以,在需要表达激壮慷慨的感情时,还须选用入声韵。这就需要践行“知古倡今,双轨并行”的方针。已经惯用《词林正韵》的,仍可用之;但在年轻人中,就应推广新声韵。新声韵中,平、上、去声韵自可押新声韵(应注明),包括派入三声的入声字;须用入声韵的,即用后面笔者改作的入声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