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9778
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一个蕞激动人心的变革时代,
而中国是这场历史性变革的中心。
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这个位置使得中国的作为可以被全世界看到,
中国的声音可以被全世界听到,
中国的经验可以被全世界学到。
中华文明,作为人类社会蕞具有适应性,也是延续时间蕞长的文明,
对于应对新挑战、捕捉新机遇,将发挥出不可取代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植于广袤的中国沃土,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和发展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更加瞩目中国成功的秘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承接的国家智库项目,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发展确立道路自信。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历史视角、国际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特别介绍了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优势。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前言 (张维为)
第一部分 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寒竹 文扬)
一、 西方近代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在西方的萌芽
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辨析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社会主义
二、 作为“天下”型定居文明的中华文明
中国的早期国家
“天下”型定居文明
非定居文明
三、 中国古代社会主义思想
“天下”型定居文明与社会主义
中国古代朴素的社会主义
第二部分 国际比较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张维为 范勇鹏)
一、 解构西方制度神话
美式民主制度的弊端
美国制度弹性不足
西方的危机
二、 中国社会主义为什么成功
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制度原因
中国政治思想的政道传统
中国制度的优势在于公共性和平等性
中国选贤任能模式是如何超越西方模式的?
社会主义在中国何以成功
三、 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制度
中国话语面临的挑战
话语构建鱼水共识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吴新文)
一、 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模式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思潮背景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时期
立国建制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理论奠基
兴国改制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理论拓展
强国定制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理论提升
第四部分 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白果)
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范式级别巨变
二、 自由资本主义方案无力应对范式巨变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实践
建立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公权力对金融资本权力的制衡
建立最大化人民福祉和充分发挥经济潜力的分配体系
建立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发展能力的协调体制
索 引
前言
(张维为)
2017年4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组团去美国耶鲁大学参加中美论坛,我做了一个演讲,谈中国模式与中美关系。当时一位美方学者问了我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放弃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我说:错,我们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而是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2008年美 国次贷危机爆发,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Herry Merritt Paulson)专程访华,请求中国帮助美国摆脱危机,坦率地说,就是请求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来拯救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美国陷入次贷危机后,股市崩溃,大公司纷纷破产,美国政府手头没钱了,但它又想救市,要增发国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券。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如果不带头购买这些债券,其他国家可能都不愿意买。保尔森因此飞来中国,恳请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帮助美国渡过难关。
我记得当时英国的《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发文写道: 美国的救市计划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美国纳税人,也取决于中国等国家的支持。文章认为最终决定史上最大的金融救助计划命运的将是中国等国家,所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开展巡回演说时才说道,“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单膝下跪”。文章还指出,如果中国决定不再购买美国新发的债券,或抛售目前持有的债券,那美国的前景将会非常糟糕,当然中国的利益也会受损。
从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外贸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逾60%,而中美贸易又占很大的比例,所以美国的金融海啸确实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中国人也真的认为,世界经济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的文化基因是与人为善,大家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中国政府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出手帮助美国,大量增持了美国国债,同时自己也进入货币相对宽松时期,出台了后来颇有争议的“四万亿计划”。但我个人认为,总体上“四万亿”还是利大于弊,毕竟我们用这“四万亿”,使中国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包括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好的高铁网络。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美国从危机中稍有复苏就忘恩负义。那次我对在场的耶鲁学者说,以我自己的判断,美国资本主义爆发下一场大危机只是时间问题,是一年之后,还是三年之内,现在还很难预测,但这场危机会来的。对于中国自己来说,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是阻止这场危机蔓延到中国来的唯一手段,所以中国不可能放弃中国社会主义模式,这是中国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希望下一次美国危机爆发的时候,不要再来求中国帮忙,希望美国资本主义可以自己扛过去。我也希望下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中国政府也考虑一下对于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有没有必要出手相助,或者说,中国社会主义有没有必要帮助拯救美国资本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怎么构建,我们都在探索,但它的基础只能是合作共赢,而不是美国奉行的唯我独尊、以邻为壑与零和游戏。
那么为什么中国不是国家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它至少有西方制度没有的三个特点。第一,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包括土地的公有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内一批大型国企的存在,还有国家对许多战略资源的拥有,这和美国以私有制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的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现在证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制度安排,“混合经济”带来了中国今天的全面崛起。
第二,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国民都是受益者,多数中国人的财富在过去数十年中大幅度提高,这和美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中产阶层从无到有,今天已达四亿,超过美国总人口。中国中产阶层今天到美国也是中产阶层——有房产,有稳定的收入,而美国多数人的实际收入 在过去40年中几乎没有提高,美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在过去20 多年缩小了近10%。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具有世界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中国还基本实现了全民养老和医保的覆盖,虽然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但美国目前还做不到。
第三,中国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而美国今天找不到代表美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在自己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统一执政集团的传统,一旦背离这个传统,国家就陷入四分五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很大程度上还是这种政治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中国这种独特的制度安排使整个国家可以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制定超长时间段的奋斗目标,然后一代接着一代干,从而克服西方模式下最常见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和政治极端主义等弊病。
总之,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多数人从发展进程中受益,三是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我个人认为,这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中国社会主义说成是国家资本主义,很像把今天的美国资本主义称为“美式社会主义”。美国政府现在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恐怕令世界上最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也感到瞠目结舌了。
显而易见,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早已超出了西方理论和话语的诠释能力,时代呼唤以中国眼光和中国话语来读懂中国道路、读懂世界。本着这样的精神, 我们接受了201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研究”的课题和复旦大学“两大工程”下的“中国社会主义话语演进”课题。本书就是我们研究团队参与这两个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我们分别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及其话语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其中不少成果曾先后发表在《求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等报刊,也有一些发表在观察者网等网络平台。我们提出的许多观点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发表的文章也产生了一定的甚至较大的社会影响,但这两个课题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的见解只是一家之言,定有不妥之处,诚恳欢迎批评指正。
谨借此机会,真诚感谢我们研究团队成员的宝贵贡献,真诚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复旦大学“两大工程”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没有大家的支持,本书的面世是难以想象的。
2019年8月1日
于淀山湖畔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种奇迹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是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和奋斗所取得的,所以中国的政治故事理应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首先是来自外部的挑战,特别是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剿从未停止,西方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软实力的崛起更为恐惧,因为这可能终结西方几个世纪以来所建构的西方制度神话和话语霸权。
此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内部的挑战:许多官员和学者缺乏真正的“四个自信”;我们讲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校、政治家办媒体,但这样的政治家还是太少;不少官员还存有“党八股”的问题,话语没有亲和力和说服力;不少学者还存有“洋八股”的问题,言必称希腊,结果既读不懂中国,也读不懂世界;新社交媒体则广泛存有“媚俗”的问题。这些都妨碍我们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另外,具有思想穿透力的思辨和话语不足,这也是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难处所在。除了官方话语以外,我们的其他话语,如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等,也满足不了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需求。总之,我们话语建设的进程还明显落后于我们国家崛起的规模和速度。
然而,我们不用悲观,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已经震撼了世界,它是一个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外部世界对于中国崛起及其政治叙述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加高质量的供给。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把中国话语建设的工作做实做透,最终我们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能力一定能够跟上中国崛起的步伐,从而为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强国做好完整的话语准备。
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地解构西方话语,特别是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确立我们自己对中国的政治叙述。这种叙述不能只是官方话语或官方话语的简单重复,它应该是一种能够融官方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为一体的新话语,一种真正能够广为传播、入脑入心的话语。我们应该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解构西方政治话语和话语霸权的同时,推进中国新政治话语的建构。在这一进程中,下面五点尤为重要。
1. 范式转换
对于西方话语下的中国政治主流叙述,我们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并力求从根子上对其进行釜底抽薪式的解构。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主流政治叙述基于一个极其浅薄而又充满偏见的分析范式,即所谓的“民主还是专制”的话语范式,而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制,只能由西方一家界定。他们把西方实行的那种多党制和普选制界定为民主制度和“普世价值”,认为唯有采用这种模式,中国才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才能被西方为首的所谓“国际社会”所接受。在这种话语主导下,中国政治制度被描绘成“专制的”,是民主制度的对立物。正因为如此,西方可以不停地质疑:中国什么时候进行政治改革?只要你不接受西方的这种政治逻辑,你就是支持专制。只要你不向西方政治模式靠拢,你就是没有进行政治改革。西方媒体人也可以在不屑学习中文、不屑在中国做真正的社会调查的情况下,就武断地批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切,指责中国的人权纪录,预测中国将要崩溃,等等。
这种“民主还是专制”的分析范式其实早已成为西方策动颜色革命,颠覆非西方政权的意识形态工具。这种话语虽然可以蛊惑一部分人,甚至在不少国家造成了政权更迭,但今天随着颜色革命的褪色,随着“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随着西方人民自己也意识到西方政治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甚至质疑西方政治模式及其话语范式。
我第一次在国际场合推出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见解是 2008年底,当时我在印度考察和演讲。那年11月在孟买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但印度的反恐精锐部队,花了9个小时才抵达袭击现场。我在德里大学做中国发展模式的讲座,互动时一位印度学者问我:“如果中国碰到这样的恐怖主义袭击会怎样应对?”我说:“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碰到这么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所以不好说,但我可以谈一件事: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震中在中国中部山 区,远离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但我们的军队在20分钟内 就启动了救灾机制,我们的领导人在2小时之内,就坐在飞往灾区的飞机上了,我们的医疗队3天内就覆盖了所有1000多 个受灾的乡镇,直接救助2000多万灾民。”这位印度学者追问:“您是不是想证明‘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我说:“您错了,不是‘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比‘劣政’更有效率。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证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励精图治’‘良政善治’才行。‘良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政治制度;‘劣政’也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菲律宾等,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如缅甸。”我回答完,会议厅内一阵沉默,会议主席说:“看来我们印度人也需要反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