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50236
内容简介
2013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与武汉大学协同共同组建了台湾研究所。研究所依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组建,由武汉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担任所长。研究所创办《台湾研究论丛》,拟设台湾经济与社会、台湾历史与文化、学术评论、学术笔谈、研究动态等栏目。作者以中国大陆学者为主,以海外学者为辅。
目 录
弁言
国学与台湾教育
台湾历史教育源流初探——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浅议台湾版《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连横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和精神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从游——熊十力与唐牟徐之师友一伦
国学辨析三题
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笔谈
国文国史国伦(冯天瑜)/湖北省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熊召政)/传统文化教
育现状的反思(郭齐勇),自我殖民化的台湾教育——阻碍台湾发扬传统中国文
化的原因(徐武军)/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台湾经验(王基伦),战后台湾的
“祖匡I化文化运动”及其影响(林泉忠)/中华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曾春海)/
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复兴(朱高正)/中华文化的价值观(黄石城)/中华易学
文化教育在当代中开展的路径(邵崇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当务之急(唐
翼明)/当下的国民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国学(陈文新)/海峡两岸中华文化研习
营观察与思考(尹全海)/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王明荪)/传统文化教育与现
代公民教育——战后台湾的探索历程(何卓恩)/无锡国专的现代启示(姜海龙)/
牟宗三与人文讲习会(王林伟)/光复后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姚彬彬)/粱
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乡农教育(杨杰)
台湾文学与宗教
台湾文学三论
殖民地现代与诗社传统意识问的乖离——以梁启超的台湾访问为中心
张我军的“祖国体验”:恋爱和新文学
论五六十年代台湾新诗的现代与传统
星云对临济禅的现代诠释与传承
《玉琳国师》与“新僧”星云的宗教抱负
印顺法师禅宗研究二题
台湾史探略
日本首次侵台中“番地无主”论的建构与破碎
台湾机器局筹办始末
冲突:晚清大阪博览会中的台湾因素初议
大时代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王世杰生平述论
罗宗洛与台湾大学的接收与重建
台湾与大陆文化认同的历史性特征
1949年以来全球战略视角下美国台湾政策的历史考察
台湾姓氏渊源(陈姓、林姓与连姓)
台湾学术思潮
胡秋原历史哲学述论
论胡秋原对台湾七十年代现代化派的批判
论方东美哲学中的“情”
周德伟:台湾自由主义中的独特思想者
两岸学者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凝聚文化共识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综述
国学与台湾教育
台湾历史教育源流初探——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浅议台湾版《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连横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和精神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从游——熊十力与唐牟徐之师友一伦
国学辨析三题
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笔谈
国文国史国伦(冯天瑜)/湖北省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熊召政)/传统文化教
育现状的反思(郭齐勇),自我殖民化的台湾教育——阻碍台湾发扬传统中国文
化的原因(徐武军)/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台湾经验(王基伦),战后台湾的
“祖匡I化文化运动”及其影响(林泉忠)/中华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曾春海)/
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复兴(朱高正)/中华文化的价值观(黄石城)/中华易学
文化教育在当代中开展的路径(邵崇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当务之急(唐
翼明)/当下的国民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国学(陈文新)/海峡两岸中华文化研习
营观察与思考(尹全海)/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王明荪)/传统文化教育与现
代公民教育——战后台湾的探索历程(何卓恩)/无锡国专的现代启示(姜海龙)/
牟宗三与人文讲习会(王林伟)/光复后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姚彬彬)/粱
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乡农教育(杨杰)
台湾文学与宗教
台湾文学三论
殖民地现代与诗社传统意识问的乖离——以梁启超的台湾访问为中心
张我军的“祖国体验”:恋爱和新文学
论五六十年代台湾新诗的现代与传统
星云对临济禅的现代诠释与传承
《玉琳国师》与“新僧”星云的宗教抱负
印顺法师禅宗研究二题
台湾史探略
日本首次侵台中“番地无主”论的建构与破碎
台湾机器局筹办始末
冲突:晚清大阪博览会中的台湾因素初议
大时代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王世杰生平述论
罗宗洛与台湾大学的接收与重建
台湾与大陆文化认同的历史性特征
1949年以来全球战略视角下美国台湾政策的历史考察
台湾姓氏渊源(陈姓、林姓与连姓)
台湾学术思潮
胡秋原历史哲学述论
论胡秋原对台湾七十年代现代化派的批判
论方东美哲学中的“情”
周德伟:台湾自由主义中的独特思想者
两岸学者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凝聚文化共识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综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