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7624丛书名: IP知识产权专题研究书系
编辑推荐
商标法的体系化和科学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商标法基础理论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引发新一轮的讨论和争鸣,则本书的目的就已达到。
内容简介
有鉴于商标法的基本范畴决定了商标法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架构,本书拟对商标的概念、商标的功能、商标的显著性、商标的反混淆保护、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商标反混淆保护与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关系这些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此外,商标保护的历史问题、在商标法之中存在争议的商标侵权判定标准问题、商标保护与市场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的问题、反向假冒问题、贴牌加工问题、知名商品名称保护问题,由于与商标法的基本范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书也将为此进行专章研究。考虑到消费者在商标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商标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都需要借助于消费者的认知来判断,本书将大量采用消费者认知心理学、广告学、品牌营销学等原理对商标法基本范畴和问题进行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商标保护的历史
第一节 商标保护的起源
第二节 商标保护的实践
第三节 商标保护的确立
第四节 商标反混淆保护的扩张
第五节 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发展
第六节 商标保护历史的启示
第七节 结语
第二章 商标的概念
第一节 商标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商标概念的多维度解析
第三节 商标概念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四节 商标认知心理学概念的意义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商标的功能
第一节 商标功能的界定
第二节 商标功能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商标标示来源功能的思考
第四节 商标品质保证功能的批判
第五节 商标广告宣传功能的反思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商标的显著性
第一节 显著性概念的认知心理学界定
第二节 显著性分类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显著性与商标侵权判定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四节 显著性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作用
第五节 我国商标显著性规则的完善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商标的反混淆保护
第一节 商标法为何需要反混淆:商标混淆的危害
第二节 商标法中的混淆是什么:商标混淆的概念
第三节 结语
第六章 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第一节 商标反淡化法的争议
第二节 商标淡化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第三节 商标反淡化正当性的认知心理学反思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商标反混淆保护和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关系
第一节 商标反混淆保护与商标垄断
第二节 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反思
第三节 商标反混淆保护与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关系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对我国新《商标法》第57条的解释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我国传统商标侵权判定标准的构成与反思
第三节 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中混淆与相似性的关系
第四节 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中混淆与相似性的适用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商标保护、自由竞争与表达自由
第一节 商标保护促进自由竞争与表达自由
第二节 商标保护与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的冲突
第三节 商标保护与市场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的协调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商标使用
第一节 商标使用的内涵
第二节 商标使用的作用:混淆标准适用的“安全阀”
第三节 商标使用的基础:消费者的心理认知
第四节 商标使用的运用:基于混淆侵权的案例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一章 商标合理使用
第一节 商标合理使用的本质:非商标使用行为
第二节 商标合理使用与混淆标准的共存与冲突
第三节 商标合理使用与混淆标准的协调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二章 贴牌加工与商标侵权
第一节 贴牌加工行为的界定
第二节 贴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观点分歧
第三节 贴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贴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具体判断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三章 反向假冒与商标侵权
第一节 反向假冒第一案——“枫叶”诉“鳄鱼”
第二节 反向假冒行为的争议
第三节 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结语
第十四章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保护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性质之辩证
第三节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对象之辩证
第四节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条件之辩证知名
第五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之完善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商标保护的起源
第二节 商标保护的实践
第三节 商标保护的确立
第四节 商标反混淆保护的扩张
第五节 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发展
第六节 商标保护历史的启示
第七节 结语
第二章 商标的概念
第一节 商标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商标概念的多维度解析
第三节 商标概念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四节 商标认知心理学概念的意义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商标的功能
第一节 商标功能的界定
第二节 商标功能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商标标示来源功能的思考
第四节 商标品质保证功能的批判
第五节 商标广告宣传功能的反思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商标的显著性
第一节 显著性概念的认知心理学界定
第二节 显著性分类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显著性与商标侵权判定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四节 显著性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作用
第五节 我国商标显著性规则的完善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商标的反混淆保护
第一节 商标法为何需要反混淆:商标混淆的危害
第二节 商标法中的混淆是什么:商标混淆的概念
第三节 结语
第六章 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第一节 商标反淡化法的争议
第二节 商标淡化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第三节 商标反淡化正当性的认知心理学反思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商标反混淆保护和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关系
第一节 商标反混淆保护与商标垄断
第二节 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反思
第三节 商标反混淆保护与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关系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对我国新《商标法》第57条的解释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我国传统商标侵权判定标准的构成与反思
第三节 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中混淆与相似性的关系
第四节 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中混淆与相似性的适用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商标保护、自由竞争与表达自由
第一节 商标保护促进自由竞争与表达自由
第二节 商标保护与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的冲突
第三节 商标保护与市场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的协调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商标使用
第一节 商标使用的内涵
第二节 商标使用的作用:混淆标准适用的“安全阀”
第三节 商标使用的基础:消费者的心理认知
第四节 商标使用的运用:基于混淆侵权的案例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一章 商标合理使用
第一节 商标合理使用的本质:非商标使用行为
第二节 商标合理使用与混淆标准的共存与冲突
第三节 商标合理使用与混淆标准的协调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二章 贴牌加工与商标侵权
第一节 贴牌加工行为的界定
第二节 贴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观点分歧
第三节 贴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贴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具体判断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三章 反向假冒与商标侵权
第一节 反向假冒第一案——“枫叶”诉“鳄鱼”
第二节 反向假冒行为的争议
第三节 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结语
第十四章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保护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性质之辩证
第三节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对象之辩证
第四节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条件之辩证知名
第五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之完善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有鉴于商标法的基本范畴决定了商标法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架构,本书拟对商标的概念、商标的功能、商标的显著性、商标反混淆保护、商标反淡化保护、商标反混淆保护与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关系这些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此外,商标保护的历史问题、在商标法中存在争议的商标侵权判定标准问题、商标保护与市场自由竞争和表达自由的问题、反向假冒问题、贴牌加工问题、知名商品名称保护问题,由于与商标法的基本范畴存在密切联系,本书也将为此进行专章研究。考虑到消费者在商标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商标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都需要借助消费者的认知来判断,本书将大量采用消费者认知心理学、广告学、品牌营销学等原理对商标法基本范畴和问题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这些基本范畴和问题的复杂性和争议性,本研究也无力给出完全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研究结论。商标法的体系化和科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商标法基础理论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引发新一轮的讨论和争鸣,本书的目的就已达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