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026838
编辑推荐
本书是目前为止对敦煌石窟造像思想进行集中研究的**专著。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北凉三窟承袭炳灵寺的造像思想,莫高窟在为“千佛”造像寻找主尊,北朝合“净土”与“千佛”造像形成中心柱窟,初盛唐莫高窟主尊“卢舍那”性格的形成,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出现与中唐中印密法的进入,晚唐五代华严主尊对胎、金两界密法的含摄等。
目 录
绪论 以佛教南北两传的视野来研究敦煌石窟
章 敦煌石窟的研究须延伸至中亚石窟
一 西北印“弥勒菩萨”在中亚石窟的大小乘异化及其对莫高窟的影响
二 4世纪克孜尔175窟“慈悲观”与5世纪河西“净土观”造像间的转变
三 5世纪以来北传地区“法界人中像”与《十住经》“法云地”
四 北朝中亚“卢舍那”造像的传入中国
五 北凉吐峪沟石窟44窟已知北传早的密法坛场
第二章 北凉三窟承袭炳灵寺的造像思想
一 4世纪河西炳灵寺衔接西北印、阿富汗的大乘开展
二 莫高窟268窟已具早期弥勒净土经典的内涵
三 莫高窟272窟采用炳灵寺的“千佛”及背光“净土”造像
四 莫高窟275窟的弥勒菩萨“兜率净土”造像
第三章 莫高窟在为“千佛”造像寻找主尊
一 莫高窟259窟以“并坐二佛”为主尊的“千佛”造像
二 莫高窟北朝中心柱窟西壁的“白衣佛”
三 北魏云冈“昙曜五窟”的“千佛衣”主尊
第四章 北朝合“净土”与“千佛”造像形成中心柱窟
一 形成莫高窟“中心柱”的因素及其消失
二 莫高窟北魏中心柱窟中心柱造像的来源及其所带动的改变
第五章 北周隋代对“十方三世”思想的检讨与“卢舍那佛”造像的引入
一 北周428窟对莫高窟“千佛”造像主尊的重新检讨及“佛衣画”造像的引入
二 隋代莫高窟对“十方三世佛”造像的重新诠释
三 隋代莫高窟以经变取代北朝的“千佛”“净土”造像
第六章 初盛唐莫高窟主尊“卢舍那”性格的形成
一 唐代莫高窟的多重“卢舍那”结构与“中心坛场”的形成
二 唐代敦煌以“华严思想”为中心的北传“类曼陀罗”造像
三 初唐法门寺八重舍利宝函华严“卢舍那佛”造像
第七章 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出现与中唐中印密法的进入
一 盛唐以后莫高窟的引入中印密教及唯识系经变
二 盛唐善无畏胎藏界“圆月观”为中印“真常”一系禅法
三 盛唐莫高窟148窟对早期中印密法造像的组织
四 中唐莫高窟“天王堂”和“尊胜佛顶”曼陀罗
五 中唐榆林窟25窟密法“毗卢遮那”与佛顶尊胜系造像的形成
第八章 晚唐五代华严主尊对胎、金两界密法的含摄
一 晚唐莫高窟14窟华严“卢舍那”对南北传密法的含摄
二 五代宋莫高窟塔堂造像华严思想对南传密法的含摄
三 五代榆林窟20窟为25窟“华严”造像的曼陀罗化
第九章 莫高窟戒坛的造像思想
一 莫高窟西魏285窟“比丘戒坛”的造像思想
二 莫高窟晚唐196窟的“比丘戒坛”造像
三 五代榆林窟32窟的大乘菩萨戒坛与密法
英文目录及提要
后记
章 敦煌石窟的研究须延伸至中亚石窟
一 西北印“弥勒菩萨”在中亚石窟的大小乘异化及其对莫高窟的影响
二 4世纪克孜尔175窟“慈悲观”与5世纪河西“净土观”造像间的转变
三 5世纪以来北传地区“法界人中像”与《十住经》“法云地”
四 北朝中亚“卢舍那”造像的传入中国
五 北凉吐峪沟石窟44窟已知北传早的密法坛场
第二章 北凉三窟承袭炳灵寺的造像思想
一 4世纪河西炳灵寺衔接西北印、阿富汗的大乘开展
二 莫高窟268窟已具早期弥勒净土经典的内涵
三 莫高窟272窟采用炳灵寺的“千佛”及背光“净土”造像
四 莫高窟275窟的弥勒菩萨“兜率净土”造像
第三章 莫高窟在为“千佛”造像寻找主尊
一 莫高窟259窟以“并坐二佛”为主尊的“千佛”造像
二 莫高窟北朝中心柱窟西壁的“白衣佛”
三 北魏云冈“昙曜五窟”的“千佛衣”主尊
第四章 北朝合“净土”与“千佛”造像形成中心柱窟
一 形成莫高窟“中心柱”的因素及其消失
二 莫高窟北魏中心柱窟中心柱造像的来源及其所带动的改变
第五章 北周隋代对“十方三世”思想的检讨与“卢舍那佛”造像的引入
一 北周428窟对莫高窟“千佛”造像主尊的重新检讨及“佛衣画”造像的引入
二 隋代莫高窟对“十方三世佛”造像的重新诠释
三 隋代莫高窟以经变取代北朝的“千佛”“净土”造像
第六章 初盛唐莫高窟主尊“卢舍那”性格的形成
一 唐代莫高窟的多重“卢舍那”结构与“中心坛场”的形成
二 唐代敦煌以“华严思想”为中心的北传“类曼陀罗”造像
三 初唐法门寺八重舍利宝函华严“卢舍那佛”造像
第七章 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出现与中唐中印密法的进入
一 盛唐以后莫高窟的引入中印密教及唯识系经变
二 盛唐善无畏胎藏界“圆月观”为中印“真常”一系禅法
三 盛唐莫高窟148窟对早期中印密法造像的组织
四 中唐莫高窟“天王堂”和“尊胜佛顶”曼陀罗
五 中唐榆林窟25窟密法“毗卢遮那”与佛顶尊胜系造像的形成
第八章 晚唐五代华严主尊对胎、金两界密法的含摄
一 晚唐莫高窟14窟华严“卢舍那”对南北传密法的含摄
二 五代宋莫高窟塔堂造像华严思想对南传密法的含摄
三 五代榆林窟20窟为25窟“华严”造像的曼陀罗化
第九章 莫高窟戒坛的造像思想
一 莫高窟西魏285窟“比丘戒坛”的造像思想
二 莫高窟晚唐196窟的“比丘戒坛”造像
三 五代榆林窟32窟的大乘菩萨戒坛与密法
英文目录及提要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