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06102
本书首先总结了各国商业银行社区模式发展经验,然后分析利率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与国内区域经营自由化对商业银行竞争环境、技术环境与监管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以组织模式、盈利模式与风险控制模式为特征的社区模式是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并建立了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社区模式分析框架。*后探讨中国商业银行社区银行模式的可行性,同时分机构论述了中国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新型社区金融机构的社区模式特征与发展路径。
章 导论
节 前言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社区模式的影响
二 银行结构的影响
三 社区银行制度体系的影响
四 市场机制的影响
五 文献评述
第四节 商业银行社区模式界定
第五节 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六节 主要创新点、不足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三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社区模式分析框架
节 金融自由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金融自由化的意义
二 金融自由化的含义与内容
三 金融自由化的本质与特点
四 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商业银行社区模式的国际经验总结
一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二 德国合作银行模式
三 日本地方银行模式
四 发展中国家社区银行模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X效率
二 信息成本权衡
三 专业化分工与关系型借贷
四 资产组合理论
五 银行一社区联系观点
六 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书分析框架
一 金融自由化改变了银行经营环境
二 新经营环境与银行社区模式下的长期均衡增长路径
三 银行组织模式、盈利模式与风险控制模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系投资与社区金融机构——基于动态化分析
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的构建
一 基本经济环境
二 银行的利润
三 信息资源的约束
四 分析
第三节 社区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的动态均衡分析
一 均衡点的特征
二 利润增长的两个均衡点
第四节 均衡时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启示
一 注重关系投资
二 信息搜集多元化
三 经营模式灵活与独特的经营策略
四 并购中寻找机会
五 积极应对交易型贷款内外两个维度的挑战
六 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
七 积极应对技术挑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自由化下的社区金融治理模式
节 政府在社区金融共同治理模式中的作用
一 治理含义
二 共同治理机制与政府治理
第二节 社区模式下的治理结构
一 发达国家的银行治理模式与趋势
二 银行社区模式治理结构优化
第三节 社区模式的激励约東机制
一 关于股东对高管层激励机制
二 关于高管层对信贷经理的激励惩罚机制
第四节 互助行为与社区模式
第五节 社区模式下的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研究
第六节 中国银行业产权改革探讨——混合所有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自由化下的社区金融盈利模式
节 利率自由化下的盈利结构
一 典型银行盈利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二 盈利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三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结构调整思路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下的盈利模式
一 混业经营下的盈利模式
二 跨区经营与银行效率提升
第三节 金融脱媒与零售业务战略
一 发达国家金融脱媒成因与银行经营转型
二 中国银行业面临金融脱媒挑战与应对之策
第四节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中国社区金融盈利模式实证研究
一 引言
二 实证分析
三 结论与建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区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节 发达国家银行社区金融风险控制模式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Ⅲ》与社区金融风险控制
一 信用风险管理
二 利率风险管理
三 操作风险管理
四 表外业务风险
五 组合风险管理
第三节 中国社区金融全过程风险管理流程设计
一 中国社区金融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二 《巴塞尔协议Ⅲ》与《资本办法》对于社区金融的意义
三 社区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四 社区金融风险管理流程
第四节 社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及其內部控制问题
一 操作风险的现状
二 中国操作风险监管体系发展历程
三 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深层次原因
四 操作风险度量理论的演变
五 建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商业银行社区银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节 中国社区银行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 发展空间
二 宏观经济效应
三 外部机遇
四 社区金融机构模式
第二节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区模式
第三节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社区模式
一 组织结构
二 战略定位
三 专营机构
第四节 新型社区金融机构模式
一 民营银行
二 村镇银行
第五节 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的建议
一 建立不同于大型银行的准入、运营与退出监管机制
二 积极应对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对中小银行的挑战
三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四 构建社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第六节 社区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融资
第七节 社区金融资管业务且行且慢
一 资管业务的本质
二 资管业务的商业模式
三 城商行资管业务“慢行”
四 城商行资管业务转型方向
第八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以银行资管业务为例
一 京津冀地方银行资管业务现状
二 地方银行资管业务合作的基础
三 京津冀银行资管业务合作的三部曲
第九节 城商行校园招聘热的冷思考
一 城商行校园招聘热的现状
二 城商行校园招聘热的冷思考
三 如何搭建银校良性互动的平台
第十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从传统意义上讲,商业银行通常更愿意走大银行模式。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大而不倒的法则决定了银行通过批发资金、做大项目来快速实现规模扩张,进而获得大银行的资质,鉴于银行是金融的核心,大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没有哪一个政府愿意看到大银行倒闭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但是从现实资金需求方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地方与社区小微企业急缺资金。我们看到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大银行模式与社区银行模式和谐发展。以社区模式发展为主导的商业银行数量较多、资产规模较小,但是凭借对地方经济信息了解以及快速灵活的决策机制进行错位竞争,拥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并成为大型银行的有益补充。这充分说明了社区模式下的银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金融自由化下,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更高、影响更大。社区模式经过数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证实了社区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紧密性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法宝。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大银行模式的经营绩效整体表现弱于社区模式的经营绩效,但是这并不表明银行规模越大越不好。从非金融危机时期来观察,大银行模式下的银行能力高于社区模式下的银行。正是社区模式下的银行选择了风险较小、创新有限的经营策略,从而做到在金融危机时期经营波动较小,发展更稳健。2009年3月10日,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在对743家社区银行调查后,发布了一份题为《次贷危机对美国社区银行的挑战与机遇》的研究报告,提出社区银行在市场份额、新增存款、新客户与财务表现等方面强于大银行。尤其是专注于零售客户与中小微企业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在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下,资产规模不降反升,成为美国十大银行之一。2009年美国社区银行更好地满足了本地贷款需求:社区银行整体贷款增加2%,而大型银行下降6%;其中商业贷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社区银行贷款下降3%,而大型银行下跌21%。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