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76699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载导弹抗干扰技术。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机载导弹及其抗干扰技术概述,红外制导抗干扰,电视制导抗干扰,激光制导抗干扰,雷达制导抗干扰,数据链抗干扰,引信抗干扰,智能抗干扰及其关键技术,机载导弹抗干扰试验方法及能力评估,机载导弹抗干扰仿真。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机载导弹及其分类 (1)
1.1.1 空空导弹 (2)
1.1.2 空地导弹 (6)
1.2 机载导弹作战程序 (14)
1.2.1 空空导弹作战程序 (14)
1.2.2 空地导弹作战程序 (18)
1.2.3 干扰条件下的作战程序 (19)
1.3 抗干扰要求及抗干扰设计 (20)
1.4 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设计特点 (22)
1.5 抗干扰总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24)
1.5.1 作战任务和战术指标的确定 (24)
1.5.2 电磁干扰环境及分析 (24)
1.5.3 系统组成与工作体制的选择 (25)
1.5.4 系统抗干扰设计 (25)
1.5.5 分系统抗干扰设计 (26)
1.5.6 系统抗干扰性能评定 (27)
1.6 抗干扰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27)
1.7 导弹制导系统抗干扰分析 (30)
1.7.1 自主式制导系统 (31)
1.7.2 遥控制导系统 (32)
1.7.3 寻的制导系统 (34)
1.7.4 复合制导系统 (36)
1.8 导弹引信系统抗干扰分析 (37)
1.8.1 引信概况 (37)
1.8.2 引信抗干扰 (39)
1.9 电子干扰 (40)
1.9.1 干扰机理 (41)
1.9.2 光电干扰 (44)
1.9.3 雷达干扰 (48)
1.9.4 通信干扰 (55)
1.10 电子战发展趋势 (59)
参考文献 (63)
第2章 红外制导抗干扰 (64)
2.1 红外制导概述 (64)
2.1.1 红外导引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波段 (64)
2.1.2 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 (65)
2.2 红外导引系统的抗干扰要求和目标识别方法 (67)
2.2.1 抗干扰要求 (67)
2.2.2 目标识别方法 (68)
2.3 四元红外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70)
2.3.1 四元红外导引头的工作原理 (70)
2.3.2 四元红外导引头的抗干扰原理 (71)
2.3.3 抗干扰能力的技术实现 (75)
2.4 红外成像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77)
2.4.1 抗背景和噪声干扰 (80)
2.4.2 抗诱饵弹和烟幕干扰 (81)
2.4.3 抗激光致盲 (82)
2.4.4 导弹抗干扰逻辑设计 (83)
2.5 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86)
2.5.1 双色红外成像抗干扰原理 (87)
2.5.2 双色波段的选择 (87)
2.5.3 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对抗点源红外诱饵弹的途径 (88)
2.5.4 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面临的挑战 (88)
参考文献 (89)
第3章 电视与激光制导抗干扰 (90)
3.1 电视制导抗干扰 (90)
3.1.1 电视制导原理 (90)
3.1.2 电视制导抗干扰 (91)
3.2 激光制导抗干扰 (92)
3.2.1 激光制导原理 (93)
3.2.2 激光制导抗干扰 (95)
参考文献 (96)
第4章 雷达制导抗干扰 (97)
4.1 雷达导引头概述 (97)
4.1.1 雷达导引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97)
4.1.2 雷达导引头设计要求 (101)
4.2 雷达抗干扰原理 (105)
4.3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原理 (107)
4.3.1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措施 (107)
4.3.2 主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 (111)
4.3.3 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 (118)
4.4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实例分析 (120)
参考文献 (128)
第5章 数据链抗干扰 (129)
5.1 数据链应用 (129)
5.1.1 空空导弹数据链 (129)
5.1.2 空地导弹数据链 (130)
5.2 数据链抗干扰技术 (132)
5.2.1 上行线抗干扰技术 (134)
5.2.2 下行线抗干扰技术 (135)
5.2.3 数据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6章 引信抗干扰 (137)
6.1 引信概述 (137)
6.2 无线电引信抗干扰 (138)
6.2.1 导弹无线电引信的工作特点 (138)
6.2.2 导弹无线电引信抗干扰的主要技术措施 (140)
6.2.3 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方向 (142)
6.3 激光引信抗干扰 (142)
6.3.1 激光引信及其干扰 (142)
6.3.2 激光引信系统结构 (143)
6.3.3 实体目标回波信号特征分析 (144)
6.3.4 目标识别算法 (144)
6.3.5 抗云雾、目标尾气干扰 (146)
6.3.6 抗阳光干扰 (146)
6.4 制导引信一体化抗干扰 (147)
参考文献 (149)
第7章 智能抗干扰及其关键技术 (150)
7.1 导弹智能抗干扰与智能突防概念 (150)
7.2 无线电系统智能抗干扰 (152)
7.3 光学系统智能抗干扰 (153)
7.4 智能抗干扰和智能突防系统的组成 (155)
7.5 智能抗干扰和智能突防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55)
7.6 智能抗干扰和智能突防的关键技术 (156)
参考文献 (158)
第8章 机载导弹抗干扰能力评估 (159)
8.1 试验方法 (159)
8.1.1 抗干扰实弹试验 (159)
8.1.2 抗干扰外场模拟试验 (160)
8.1.3 抗干扰仿真试验 (160)
8.1.4 综合试验方法 (163)
8.2 抗干扰效果评估准则 (164)
8.2.1 功率准则 (164)
8.2.2 概率准则 (164)
8.2.3 效率准则 (165)
8.3 制导武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66)
8.3.1 截获概率 (166)
8.3.2 制导误差和脱靶量 (167)
8.3.3 命中概率 (168)
8.3.4 杀伤概率 (169)
8.3.5 攻击区 (170)
参考文献 (172)
第9章 机载导弹抗干扰仿真 (173)
9.1 电子对抗对空军作战行动效能影响的定量分析 (173)
9.1.1 电子对抗影响作战行动及其结果的途径 (173)
9.1.2 电子对抗作战效能的分析步骤与方法 (174)
9.1.3 电子对抗对空中截击行动的影响 (177)
9.1.4 电子对抗对空对地突击行动的影响 (179)
9.2 机载导弹抗干扰仿真建模 (184)
9.3 四元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抗干扰仿真 (185)
9.3.1 仿真模型 (186)
9.3.2 仿真算法 (187)
9.3.3 影响因素 (187)
9.3.4 诱饵弹投放 (188)
9.3.5 干扰/目标能量比 (189)
9.4 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抗干扰仿真 (190)
9.4.1 仿真假设 (190)
9.4.2 基于运动特征的诱饵弹检测方法 (192)
9.4.3 基于辐射特征的诱饵弹检测方法 (197)
9.4.4 基于上升沿的诱饵弹检测 (199)
9.4.5 诱饵弹综合检测方法 (203)
9.4.6 抗干扰仿真 (205)
9.5 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抗干扰仿真 (206)
9.5.1 交叉眼干扰技术 (207)
9.5.2 目标运动模型 (208)
9.5.3 抗干扰仿真 (208)
9.6 空地导弹抗干扰仿真 (218)
9.6.1 空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建模分析 (218)
9.6.2 基于UML的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分析 (219)
9.6.3 基于HLA的攻防对抗仿真系统设计 (221)
参考文献 (222)
1.1 机载导弹及其分类 (1)
1.1.1 空空导弹 (2)
1.1.2 空地导弹 (6)
1.2 机载导弹作战程序 (14)
1.2.1 空空导弹作战程序 (14)
1.2.2 空地导弹作战程序 (18)
1.2.3 干扰条件下的作战程序 (19)
1.3 抗干扰要求及抗干扰设计 (20)
1.4 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设计特点 (22)
1.5 抗干扰总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24)
1.5.1 作战任务和战术指标的确定 (24)
1.5.2 电磁干扰环境及分析 (24)
1.5.3 系统组成与工作体制的选择 (25)
1.5.4 系统抗干扰设计 (25)
1.5.5 分系统抗干扰设计 (26)
1.5.6 系统抗干扰性能评定 (27)
1.6 抗干扰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27)
1.7 导弹制导系统抗干扰分析 (30)
1.7.1 自主式制导系统 (31)
1.7.2 遥控制导系统 (32)
1.7.3 寻的制导系统 (34)
1.7.4 复合制导系统 (36)
1.8 导弹引信系统抗干扰分析 (37)
1.8.1 引信概况 (37)
1.8.2 引信抗干扰 (39)
1.9 电子干扰 (40)
1.9.1 干扰机理 (41)
1.9.2 光电干扰 (44)
1.9.3 雷达干扰 (48)
1.9.4 通信干扰 (55)
1.10 电子战发展趋势 (59)
参考文献 (63)
第2章 红外制导抗干扰 (64)
2.1 红外制导概述 (64)
2.1.1 红外导引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波段 (64)
2.1.2 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 (65)
2.2 红外导引系统的抗干扰要求和目标识别方法 (67)
2.2.1 抗干扰要求 (67)
2.2.2 目标识别方法 (68)
2.3 四元红外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70)
2.3.1 四元红外导引头的工作原理 (70)
2.3.2 四元红外导引头的抗干扰原理 (71)
2.3.3 抗干扰能力的技术实现 (75)
2.4 红外成像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77)
2.4.1 抗背景和噪声干扰 (80)
2.4.2 抗诱饵弹和烟幕干扰 (81)
2.4.3 抗激光致盲 (82)
2.4.4 导弹抗干扰逻辑设计 (83)
2.5 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86)
2.5.1 双色红外成像抗干扰原理 (87)
2.5.2 双色波段的选择 (87)
2.5.3 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对抗点源红外诱饵弹的途径 (88)
2.5.4 双色红外成像导引头面临的挑战 (88)
参考文献 (89)
第3章 电视与激光制导抗干扰 (90)
3.1 电视制导抗干扰 (90)
3.1.1 电视制导原理 (90)
3.1.2 电视制导抗干扰 (91)
3.2 激光制导抗干扰 (92)
3.2.1 激光制导原理 (93)
3.2.2 激光制导抗干扰 (95)
参考文献 (96)
第4章 雷达制导抗干扰 (97)
4.1 雷达导引头概述 (97)
4.1.1 雷达导引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97)
4.1.2 雷达导引头设计要求 (101)
4.2 雷达抗干扰原理 (105)
4.3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原理 (107)
4.3.1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措施 (107)
4.3.2 主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 (111)
4.3.3 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 (118)
4.4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实例分析 (120)
参考文献 (128)
第5章 数据链抗干扰 (129)
5.1 数据链应用 (129)
5.1.1 空空导弹数据链 (129)
5.1.2 空地导弹数据链 (130)
5.2 数据链抗干扰技术 (132)
5.2.1 上行线抗干扰技术 (134)
5.2.2 下行线抗干扰技术 (135)
5.2.3 数据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6章 引信抗干扰 (137)
6.1 引信概述 (137)
6.2 无线电引信抗干扰 (138)
6.2.1 导弹无线电引信的工作特点 (138)
6.2.2 导弹无线电引信抗干扰的主要技术措施 (140)
6.2.3 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方向 (142)
6.3 激光引信抗干扰 (142)
6.3.1 激光引信及其干扰 (142)
6.3.2 激光引信系统结构 (143)
6.3.3 实体目标回波信号特征分析 (144)
6.3.4 目标识别算法 (144)
6.3.5 抗云雾、目标尾气干扰 (146)
6.3.6 抗阳光干扰 (146)
6.4 制导引信一体化抗干扰 (147)
参考文献 (149)
第7章 智能抗干扰及其关键技术 (150)
7.1 导弹智能抗干扰与智能突防概念 (150)
7.2 无线电系统智能抗干扰 (152)
7.3 光学系统智能抗干扰 (153)
7.4 智能抗干扰和智能突防系统的组成 (155)
7.5 智能抗干扰和智能突防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55)
7.6 智能抗干扰和智能突防的关键技术 (156)
参考文献 (158)
第8章 机载导弹抗干扰能力评估 (159)
8.1 试验方法 (159)
8.1.1 抗干扰实弹试验 (159)
8.1.2 抗干扰外场模拟试验 (160)
8.1.3 抗干扰仿真试验 (160)
8.1.4 综合试验方法 (163)
8.2 抗干扰效果评估准则 (164)
8.2.1 功率准则 (164)
8.2.2 概率准则 (164)
8.2.3 效率准则 (165)
8.3 制导武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66)
8.3.1 截获概率 (166)
8.3.2 制导误差和脱靶量 (167)
8.3.3 命中概率 (168)
8.3.4 杀伤概率 (169)
8.3.5 攻击区 (170)
参考文献 (172)
第9章 机载导弹抗干扰仿真 (173)
9.1 电子对抗对空军作战行动效能影响的定量分析 (173)
9.1.1 电子对抗影响作战行动及其结果的途径 (173)
9.1.2 电子对抗作战效能的分析步骤与方法 (174)
9.1.3 电子对抗对空中截击行动的影响 (177)
9.1.4 电子对抗对空对地突击行动的影响 (179)
9.2 机载导弹抗干扰仿真建模 (184)
9.3 四元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抗干扰仿真 (185)
9.3.1 仿真模型 (186)
9.3.2 仿真算法 (187)
9.3.3 影响因素 (187)
9.3.4 诱饵弹投放 (188)
9.3.5 干扰/目标能量比 (189)
9.4 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抗干扰仿真 (190)
9.4.1 仿真假设 (190)
9.4.2 基于运动特征的诱饵弹检测方法 (192)
9.4.3 基于辐射特征的诱饵弹检测方法 (197)
9.4.4 基于上升沿的诱饵弹检测 (199)
9.4.5 诱饵弹综合检测方法 (203)
9.4.6 抗干扰仿真 (205)
9.5 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抗干扰仿真 (206)
9.5.1 交叉眼干扰技术 (207)
9.5.2 目标运动模型 (208)
9.5.3 抗干扰仿真 (208)
9.6 空地导弹抗干扰仿真 (218)
9.6.1 空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建模分析 (218)
9.6.2 基于UML的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分析 (219)
9.6.3 基于HLA的攻防对抗仿真系统设计 (221)
参考文献 (222)
前 言
前 言
武器系统抗干扰研究贯穿于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过程,涉及武器系统典型干扰环境的分析、抗干扰要求的确定、抗干扰措施的选择以及抗干扰能力的评定等。在武器系统设计时**保证在受到各种干扰情况下,系统总体性能指标不受影响;**也要保证在受干扰时,系统仍然保持一定的作战能力,能够对目标构成威胁。导弹作为航空武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抗干扰性能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包括抗电子干扰、抗自然干扰、抗计算机病毒干扰和反隐身目标等方面。
电子干扰与抗干扰是发展迅速、变化快的技术领域,其特点是针对性、保密性、瞬变性都极强,因此所讨论的技术措施只能是基本原则或在某个时期、某个系统中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没有干扰不了的系统,也没有抗不掉的干扰,掌握了抗干扰技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在概括机载导弹发展、作战使用、导弹抗干扰要求和设计方法以及导弹制导系统和引信抗干扰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机载导弹典型制导体制和引信的抗干扰问题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介绍评估准则、方法以及典型型号仿真建模、仿真试验方法和典型结果;但不具体论述体制抗干扰和战术抗干扰问题。
本书是在空军工程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机载导弹抗干扰技术》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方斌负责全书编写工作并统稿,各章编著人员如下:第1、8章,方斌、陈少华;第2、5、6、7章,方斌;第3、9章,方斌、敖齐;第4章,张艺瀚、方斌、刘万俊。张艺瀚、敖齐、门相禹和孙亚群等同志承担了部分文档的编辑和插图的绘制工作。
魏贤智教授、王学奇副教授和王宏柯副教授对本书编写大纲进行了认真审查,并给出有益的修改建议;方洋旺教授、王栋主任、程嗣怡副教授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创新基金的资助。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或直接引用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宇航出版社出版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电子对抗技术》、《智能导弹》和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空空导弹方案设计原理》,但还有部分文献出处已难以查实,在此对相关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编著者
2015年3月于西安
武器系统抗干扰研究贯穿于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过程,涉及武器系统典型干扰环境的分析、抗干扰要求的确定、抗干扰措施的选择以及抗干扰能力的评定等。在武器系统设计时**保证在受到各种干扰情况下,系统总体性能指标不受影响;**也要保证在受干扰时,系统仍然保持一定的作战能力,能够对目标构成威胁。导弹作为航空武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抗干扰性能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包括抗电子干扰、抗自然干扰、抗计算机病毒干扰和反隐身目标等方面。
电子干扰与抗干扰是发展迅速、变化快的技术领域,其特点是针对性、保密性、瞬变性都极强,因此所讨论的技术措施只能是基本原则或在某个时期、某个系统中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没有干扰不了的系统,也没有抗不掉的干扰,掌握了抗干扰技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在概括机载导弹发展、作战使用、导弹抗干扰要求和设计方法以及导弹制导系统和引信抗干扰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机载导弹典型制导体制和引信的抗干扰问题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介绍评估准则、方法以及典型型号仿真建模、仿真试验方法和典型结果;但不具体论述体制抗干扰和战术抗干扰问题。
本书是在空军工程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机载导弹抗干扰技术》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方斌负责全书编写工作并统稿,各章编著人员如下:第1、8章,方斌、陈少华;第2、5、6、7章,方斌;第3、9章,方斌、敖齐;第4章,张艺瀚、方斌、刘万俊。张艺瀚、敖齐、门相禹和孙亚群等同志承担了部分文档的编辑和插图的绘制工作。
魏贤智教授、王学奇副教授和王宏柯副教授对本书编写大纲进行了认真审查,并给出有益的修改建议;方洋旺教授、王栋主任、程嗣怡副教授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创新基金的资助。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或直接引用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宇航出版社出版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电子对抗技术》、《智能导弹》和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空空导弹方案设计原理》,但还有部分文献出处已难以查实,在此对相关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编著者
2015年3月于西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