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676382
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页的形式,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书法类图书,是本社黑白版《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常销,畅销)的彩色升级版。既可用于学校、书法培训中心,也可为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家声无愧三百年
蒋冰
赵孟頫(1254—1322),南宋宝祐二年生,元英宗至治二年卒。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精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人称赵吴兴。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官至集贤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卒后追封魏国公。
赵孟頫为元代杰出的书画大家,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如《元史》本传所云『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跋赵书《过秦论》称:『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小楷又为子昂诸书。』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一、生平简介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赵孟頫十二岁丧父,家境每况愈下,以致度日维艰。生母丘夫人勉励他刻苦读书,以期其『自强于学问』。他未及弱冠,便『试中国子监,注真州(今江苏仪征县)司户参军』。戴表元记载:『子昂未弱冠时,出语已惊其里中儒先,稍长而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片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足见其青少年时即已才华出众名重乡里,赵25 岁时宋亡,听丘夫人云『圣朝必收江南贤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遂隐听于故里,苦研学问,沉浸于诗文书画之中,后与钱选等并称『吴兴八俊』。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 行台治书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24 人,33 岁的赵孟頫居,这已是他第三次被推荐或挑选出仕。初至京城,赵孟頫即受到元世祖的赞赏,世祖惊呼其为『神仙中人』,并给予种种礼遇:任命为从五品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集贤直学士。元贞元年(1295),因元朝廷内部矛盾复杂,赵孟頫借病乞归,夏秋之交得准返故乡吴兴。于江南故里闲居几年,赵常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大德三年 (1299),又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此职不需离开江南,又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元仁宗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三年(1316),仁宗又将赵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之。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从大都得请南归湖州故里已四年的赵孟頫无疾而终,逝世当日『犹观书作书,谈笑如常时』。
二、学书历程
赵汸《东山存稿》记云:『公初学书时,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兰亭序》亦然。』可知其学书入手即以右军法度为宗,且用功之勤,非常人所能及。宋濂亦云:『初临思陵,后取则钟繇及羲、献,末复留意李北海。』赵学书,首先是深受高宗赵构影响,以深察古法精熟而得之法习书,亦曾长期以智永《千文》立本,取法二王时间久,对二王崇尚程度深。虞集在赵氏所临智永《千文》后跋云:『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也。』当然,柳贯的记载更能看出赵学书道路旁涉之广:『犹记寒夕宿斋中,文敏谈余,试濡墨复临颜、柳、徐、李诸帖。既成,命取真迹一一覆校,不惟转折向背,无不绝似,而精采发越,有或过之。』赵书转益多师而博涉多优。其晚年为展小字为大字,吸收李北海笔法,顿挫明显,出入晋唐而化为已用,用笔遂出神入化。
赵孟頫学书之路显示了他漫长而艰辛的临古过程,是天资与勤奋的结合,也是善学善用的典范。他能深入二王堂奥又能不为其所囿,许多来往信札及书画题识之类,虚和婉畅,神酣气足,深得二王意趣。黄溍曾在《跋赵公临右军书》中感叹道:『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上看桃李耳。若赵公乃是枝头叶底亲见其活精神者,此未易与俗子道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