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艺术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70735
☆曾为村上春树、三谷龙二设计住宅的日本建筑师中村好文新鲜探访记!去12户小众艺术家的家做客,观察他们亲手打造的个性住宅风格,从中发现让家居生活充满乐趣的灵感。
☆中村好文被誉为“建筑师中的生活家”,懂建筑更懂日常生活之美,能发现住宅细节中低调巧藏的人性之光,可启发读者构思独属于自己的家居味道。
☆栖身之所是“房子”,容纳起生活才成为“家”。一个家,是由住在里面的人打造出来的,是大度包容起屋主日常生活的容器。
本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拜访艺术创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书中走访了14位艺术家的住宅,以建筑师的眼光,发掘潜藏在建筑中的人性温度和独特灵感。书中走访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爱艺术亦爱生活,利用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小物品,辅以各自擅长的手艺与匠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手作私宅”,令家居空间充满创作者的血与骨。栖身之所是“房子”,容纳起生活才成为“家”。跟随本书发掘日常乐趣,搭建起创意生活的舞台,让住宅充满潜在的可能性。
前言
雕刻家 前川秀树/001
金属造型家 渡边辽、须田贵世子/021
画家 仲田智/039
插画师 葵·胡珀/057
雕刻家 上田快、上田亚矢子/077
琉特琴演奏家 角田隆/095
织物设计师 真木千秋/115
陶艺家 小川待子/131
锻造家 藤田良裕/151
佛科拉工匠 保罗·布兰德里西奥/171
画家 绵引明浩/189
陶艺家 武田武人/209
前言
以前我为企业宣传杂志《INAX REPORT》写过一个名为“走进建筑师的家”(Architect at Home)的连载专栏。
这个专栏,旨在用平易近人的文笔,记录我去建筑师私宅采访时的所见所感。初,我和编辑部约定好连载三年,没想到喜欢我的文章的读者颇多,想必因为《INAX REPORT》中其他文章内容信息量大,值得攻坚一啃,相比之下,我的平易小文读起来十分放松,所以又续了三年,前后共连载了六年。那之后,INAX 公司与LIXIL 公司合并,杂志名称随之改为“LIXIL eye”,编辑部向我约稿做连载,虽然编辑没有明说,言外之意似乎是“只要是轻松好读的文章”就可以。
在法餐的全套里,鱼类主菜和肉类主菜之间有一道名为“Granité”的冰沙,是让食客清口的甜点,大概在编辑眼里,我的连载就是一道 Granité。
我在写建筑家私宅连载时,曾经想过,如果照样做一个“艺术家的住宅”连载一定很有意思,编辑一听,立刻拍板同意了。就这样,新连载“走进艺术家的家”(Artist at Home)开始了。终这个栏目也持续了三年时间,期间我一共走访了十二座艺术家的住宅。
总之,本书是“走进艺术家的家”十二篇连载中的十一篇加上新写的“陶艺家 武田武人”结集而成。(因为各种原因,威尼斯玻璃工匠的住宅篇未能收进本书,非常遗憾。)
和从前走访建筑师私宅一样,本书中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大艺术家,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因为出众而别致的作品,在小众圈子里颇受欢迎。
连载开始时,我并没有准备名单,只是由着兴致,首先去走访了前川秀树先生,由此清晰地把握到了连载方向。
具体解说这个方向性的话,那就是“在某某地方,住着某艺术家,做着某类作品,他的生活情形如何如何”,我的构思是,只要把这几点都写到,大约就足够了。所以,我采访的这些艺术家,有些是我的老友,有些是友人介绍,有些是路途中的偶然邂逅。整个采访就像台球桌上的球,撞到那边,反弹回这边,顺势而为,走一步算一步。
回看一下采访过程,每次都是既没有前期准备也没有严谨计划的闲散之行。所以,如果读者也能用一种轻松翻阅的姿势和心情,翻开这本闲散小书,就再好不过了。
我请中村先生设计过一栋招待客人的房子。来住过的人都对我说:“感觉很舒服,睡得比以前待过的任何地方都好。”到后来,甚至有客人特地来这里小住,我的工坊也越来越热闹。中村先生建筑的本领就在那里,他令建筑成为媒介,聚集人,也联结人,呼唤着新的相遇和喜乐。
——漆艺家,赤木明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