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6056981
1. 一部以真实生活为底色的文集,为我们展现一代移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2. 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3. 诙谐而不失真,犀利而不刻薄,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4. 刘荒田:我是在汉字里安身立命的人,终还是要回到汉字的国度去,一如落叶归于泥土。
《找到“对的”自己:刘荒田自选集》作者为著名旅美作家刘荒田,收录了2019年、2020年多篇新作,此外还收录少量本世纪以来所写的代表性作品。全书分三个部分:大千世界、情感星空、我思我在。作者生长于“侨乡”台山,又在海外生活多年,思想沧桑、目光敏锐、笔触犀利。从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到已老还乡的无限感慨,他的笔刻画出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目录
第 一 辑 大 千 世 界
纽约下雪了 / 0 0 3
“杀死” 一坨狗屎 / 0 0 6
故乡的乌桕树 / 0 0 9
缝纫机前的影子 / 0 1 2
吻影子的梧桐叶 / 0 1 5
桥 上 / 0 1 8
诗人之诺 / 0 2 1
街角故事 / 0 2 4
碎 屑 / 0 2 7
唐人街的水仙 / 0 3 0
陪聊师 / 0 3 3
义务电梯操作工 / 0 3 7
从“卖空气” 到“卖云” / 0 4 0
狂欢或者炼狱 / 0 4 3
二人之初 / 0 4 6
市 井 / 0 5 0
“我舀起一瓢水” / 0 5 3
半个“轮友” / 0 5 6
被骗出来的“纯情” / 0 6 2
乡音里的乡愁 / 0 6 5
与陌生人打交道 / 0 6 8
生命中至明亮的黑暗 / 0 7 1
我对他的未来怀着杞忧 / 0 7 4
火柴吟 / 0 7 7
岁月制造 / 0 8 0
小确幸 / 0 8 3
“小确不幸” / 0 8 7
“小确望” / 0 9 0
“贵得适意耳” / 0 9 3
“做饭” 的小螃蟹 / 0 9 6
“很不错的版本” / 0 9 9
空 座 / 1 0 2
捞鱼记 / 1 0 5
微观人寰 / 1 0 8
电梯故事 / 1 1 1
超市邂逅 / 1 1 4
崂山道士的墙壁 / 1 1 7
出丑记 / 1 2 1
0 1
钥匙的张力 / 1 2 4
验票器不灵了 / 1 2 7
冬 夜 / 1 3 0
走路与骑驴 / 1 3 3
澳门一角 / 1 3 6
多点了点心 / 1 3 9
一道考题 / 1 4 2
唐人街语录 / 1 4 5
“喝面汤” / 1 4 8
东坡食蚝 / 1 5 1
门里乾坤 / 1 5 4
第 二 辑 情 感 星 空
爱情的“利息” / 1 5 9
悦乐的“这一刹那” / 1 6 1
柔肠百转的寂静 / 1 6 4
感恩为什么这么难 / 1 6 7
“沉酣” 之乐 / 1 7 0
来历不明的眼泪 / 1 7 3
简单加法 / 1 7 6
“摔东西” / 1 7 9
无差别境界 / 1 8 2
“上楼” 或“出走” / 1 8 5
至亲至疏 / 1 8 8
退化的味觉 / 1 9 1
从笔到“墨写的谎言” / 1 9 4
良辰美景奈何天 / 1 9 7
文人乐事 (二题) / 2 0 0
纪弦老人的“绿帽” / 2 0 5
有一种“绝望” 太像“希望”
/ 2 0 8
有一种快乐叫“担惊受怕” / 2 1 1
流泪的骆驼使我流泪 / 2 1 4
涉 水 / 2 1 7
“虎妈” 和“猫妈” / 2 2 0
非风花雪月事件 / 2 2 4
从“近乡情更怯” 到“转致久无书” / 2 2 7
“我不秃谁秃” / 2 3 0
“不相干” / 2 3 3
死得其时 / 2 3 6
每天多一点“新” / 2 3 9
是什么偷走我们的“自然” / 2 4 2
一根头发的战争 / 2 4 5
简洁的写作, 简单的人生 / 2 4 9
为快乐制造理由 / 2 5 2
0 2
感谢癌症 / 2 5 6 “锻炼失忆” / 2 5 8
第 三 辑 我 思 我 在
找到“对的” 自己 / 2 6 3
恰到“坏处” / 2 6 6
相通不相通 / 2 6 9
“报纸” 之喻 / 2 7 2
生命的空隙 / 2 7 5
“喝咖啡” 与“工作” / 2 7 8
“真” 各各不同, “假” 大多相似
/ 2 8 1
“没有感觉” 考 / 2 8 4
“甩锅” 解 / 2 8 7
找“封套” / 2 9 0
“得奖” 与“蛀牙” / 2 9 3
两全其美 / 2 9 6
人生如“模” / 2 9 9
两 难 / 3 0 2
启 航 / 3 0 5
种子的哲学 / 3 0 7
说“得知” / 3 1 0
人和时间, 谁是主宰 / 3 1 3
“字” 的困惑 / 3 1 6
人生“防线” / 3 1 9
“琴键” 人生 / 3 2 2
“文能够写信, 武能够纳鞋底”
/ 3 2 5
“过客” 心态 / 3 2 8
“小时” 和“老时” / 3 3 1
一句话 / 3 3 4
人以汤分 / 3 3 7
咖啡馆一场面试 / 3 3 9
坐 轿 / 3 4 2
晨读散记 (二帖) / 3 4 5
0 3
代 序
为什么要读 “荒 田小品”
巫小黎
“用一个公民的资格出来对社会说话” 是瞿秋白对鲁迅杂文的评价
(《〈鲁迅杂感选集〉 序言》)。 1930 年, 鲁迅杂感受到广泛质疑的环境下, 瞿秋白却赞口不绝, 怀着庄严与虔敬, 认真选编、 出版了一本鲁迅杂感选集, 并为之撰写序言, 可见其慧眼独到。 尽管刘荒田Th长在后鲁迅时代, 1980 年又移居太平洋彼岸, 迄今 40 年。 其人Th和文学实践的语境无疑与鲁迅大相径庭, 但他笔下芸芸众Th的日常Th活, 对比鲁迅杂感所呈现的人Th百态, 光怪陆离的社会图景, 读来并没有隔世之感, 时代之异。 将刘荒田作为鲁迅精神传人去读他的小品, 是我真切的感受。
“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 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 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 倘非自身也被排除, 则当它的Th命的存留中, 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 鲁迅如是说。
“文明程度” 不达标的宠物, 在小区的路中间留下“一坨” 屎。 这情形, 如今的小区居民一定司空见惯吧? 大多数人的反应, 要么熟视无
睹, 要么是脱口而出的怨怒。 若自觉担起“铲屎官” 的责任, 自告奋勇去“杀死” 一坨狗屎, 反而稀罕。 以此为由头, 《“杀死” 一坨狗屎》便对自己做了一次“思想清理”。 首先, 感激他人及时发出温馨的“警示”, 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意在提醒读者, 应该多记住他人的好 (《义务电梯操作工》 有更清晰的表达); 其次, 追溯自己 N 年前为一坨狗屎与狗主人之间发Th的一场争执, 揭无良狗主的短——方便了自己却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第三, 扪心自问。 “我” 虽有公益心却未行公益事, 责人公德不彰的同时作理性审视, 发现自己也不过说说而已。 至此, 我眼前闪出“狂人” 的身影。 “狂人” 难能可贵的, 不在于他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吃人” 这一残酷的事实, 而是觉察到自己也是吃人者的兄弟 (同类), 一点不比“吃人的人” 纯粹、 高尚, 况且还不能保证, 自己不会受从众心理支配, 无意中也“吃人”。 鸡零狗碎的Th活小事的检点中, 与新文学奠基之作 《狂人日记》 内在的思想逻辑、 精神气质对接了, 也暗合鲁迅 《一件小事》 的自我质疑———目睹车夫的一举一动, 瞬间露出个人皮袍底下的“小” 来。
《小确幸》 一文仿佛是为 《阿 Q 正传》 做的注脚——却又不尽然。馈赠与受恩, 通常的世俗的理解, 后者是“小确幸”。 在刘荒田这里, “小确幸” 的感受却来自前者——施恩者。 莫非受尼采“布施与怜悯都是一种恶” 的思想濡染? 倘若这也算阿 Q 的精神遗产, 那么, 阿 Q 不那么令人厌烦, 反倒有点“小可爱”。 这篇小品后面所述——赴日观光的中国游客, 放任所住旅馆房间里的自来水彻夜流不停的沾沾自喜, 美
其名曰“抗日”, 这又是一种“小确幸”。 这两种“小确幸” 并置, 是否都可看作阿Q 的制胜法宝呢? 若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 《小确幸》 便使“阿 Q 性” 复杂化了。 这于鲁迅研究而言, 岂不也是“小确幸” ——阿 Q 性与普世性乃至宗教性发Th关联。
《公民读本》 之类的教科书, 根据刘荒田的成长经历推断, 他大概没读过——起码在接受学校教育阶段是这样。 然而, 他的小品可以作为公民基本素养的启蒙课本。 集子里的 《空座》 《捞鱼记》 《义务电梯操作工》 《从“卖空气” 到“卖云”》 《中国式吵架》 《出丑记》 等等都是不错的代表。 刘荒田从婆婆妈妈的Th活见闻中, 揭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内在张力, 追问现代人格、 公民意识建构的重大命题, 谈言微中, 其思想价值不言而明。
刘荒田有一篇小品 《比幸福》, 很有趣又很悲凉。 五个同胞姐妹, 奔波劳碌大半辈子, 都活到当奶奶、 外婆的年纪。 本来, 幸福着各自的幸福, 快乐着自己的日子, 没有什么不好, 偏偏一肚皮不服气, 这便有了姐妹之间的攀比。 出阁成婚之初, 姐妹比的是谁嫁得好, 谁的老公能耐大; 随后, 就是比起谁的家业大, 谁的财力厚; 接着, 又比谁家人丁旺, 谁的子孙有出息, 谁家儿女替爹妈争气。 比的主体由祖辈、 儿辈到孙辈, 一代一代地往下推移。 后, 来一个“逆比”, 看姐妹五个谁还为儿孙做牛马, Th命不息操劳不休; 谁又坐享儿孙福, “真正” 潇洒过日子。
读到这里, 由不得你不信“女人的天空是低的”。 “比” 不限于女
性, 说穿了, 就是看谁占有得多, 谁的欲壑填塞得满。 孰不知, 面子越是好看, 里子越是不堪。 于是, 又看到“阿 Q” 晃荡晃荡地活现于眼前。 五位同胞姐妹与阿 Q 属于同一个精神家族, 深层次的共同处, 是没有自信, 将个人主体价值建基于外在的“他者” 的评判上, 或者, 以对物占有的多寡衡量个人价值的高低。
聚焦于鸡零狗碎的庸常人Th, 是刘荒田的偏好。 这就构成其小品文的鲜明特色——重大主题、 宏大叙事不昭然在前台, 而是退隐到个人化叙事与话家常的幕后。 大时代里草根阶层的喜怒哀乐, 他们衣食住行、养儿育女的甜酸苦辣、 家长里短——笼统说就是个体Th命的样貌、 形态及精神、 思想的碎片、 剪影, 更能激活同时代读者的现实感悟与后人的历史想象, 填充宏大叙述的缝隙。 就这个维度说, 刘荒田的小品文, 是值得期待的“大众化” 的现场书写, 是文学更是历史。 可以这么说: “故事” 是刘荒田历史书写的“方法”, 是他历史研究的入口。 的确, 他踏踏实实地履行着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 践行自己说过的话: “不要当光享受而不付出的自私者, 要当一个尽义务的堂堂正正的公民。” (《一块香蕉皮》)
很多年前, 我读他 《荒年之忆》 (《南方都市报》 2013 年 7 月 19 日), 为他“荒诞写实主义” 的文风击节。 其时, 缘于疏懒, 未能及时整理这方面的思路。 现在重读, 更有不可言说的“沉重之惊喜”。 那个舂烂母亲手指头的莽撞男孩 (我), 那次险些“输掉” 一个鲜活Th命的“赢”, “剪毛安” 的“追”, 件件都真实得出奇, 荒诞得原汁原味, 稀
松平常却又波澜起伏、 扣人心弦。 “荒诞写实主义” 也许能表达“荒田小品” 的独特品质。
刘荒田记录的是具体而微的个人Th活史、 精神史。 他晚年在中美两国轮流居住, 获得天独厚的便利, 以公民的资格为社会说话。 尤为令人感佩的, 是他的担当, 年过七旬, 没有搁笔、 偷懒的任何迹象。 他把积累的鲜活、 别致的手素材, 不入官家史书的“边角料”, 加工成 “荒田小品”, 字里行间, 草根性思想者的气韵、 风度跃然, 读之能获得境界的升华。
要之, 刘荒田的写作, 既抓住当下, 更着眼未来。 按李辉的说法 “我始终相信, 当真实的个人化记忆大量出现时, 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才有可能更加接近于原状。” (《冯亦代自述·大象人物自述文丛总序》,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03 年。) 照此理解, 我相信不但今人, 后世的历史研究者也感激刘荒田的真实与执着, 感谢他的细细碎碎——信不信由你, 反正我信了。
写于 2020 年 12 月 4 日
(巫小黎: 文学博士, 佛山科技学院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荒田文字老练泼辣,既善抒情议论,尤长调侃谐谑,更敢于袒露心灵,自嘲自讼。他引以为自豪的是“始终保住‘真’——叙事的真实,抒情的真诚,议论的率真。”他本是个热情洋溢的诗人,现在饱经沧桑、多所历练而世故加深,于是诗情内敛而目光更锐,笔触更利,以属于草根阶层的旅美华人之眼,从方方面面观看、体察美国,两种文化的碰撞、冲突、摩擦和渗透交融,实实在在、具体而微地显现着,遂使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
——董乃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评论家)
荒田行文,说他运用母语倜傥自如,并不为过。当然,这可能是对一个散文作家的评价了。
——邵燕祥(诗人、杂文家)
荒田先生写的,是穿透了时代的世事人情。
——胡文辉(学者、作家)
他的散文真能助人了解美国。小处着眼,班管窥金钱豹,一个花纹一个花纹看,后看遍全身。他的销路并不是诱人做白日梦得来的。
——王鼎钧(文学家)
刘荒田作为一个“移民情怀”深重的作家,他从“假洋鬼子”新奇的“东张西望”,到肝胆柔肠的“悲欢歌哭”,再到放胆豁朗的“想入非非”,他几乎是写尽了一个来自东方的他乡异客辗转在西域红尘间的诸多层面,可说是用散文的形式为海外的中国人刻画了一幅面目生动的“清明上河图”,而站在那图中央的醒目汉子就是他自己。
——陈瑞琳(美国著名华文作家和评论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