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17310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20年度报告:出版领域》由“传统出版转型与出版质量提升”“数字出版和绿色印刷产业发展”“实体书店改造与阅读服务创新”“出版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四部分组成。本书的作者深耕出版领域,对图书出版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书中的文章深入出版领域的各个方面,探讨了图书出版与人才发展的路径,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20年度报告:出版领域》为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上海理工大学文创研究平台”的学术成果。本书在《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指导下,围绕上海市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发展现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实体书店和阅读服务升级发展路径、版权运营、出版教育改革与人才发展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数据统计、调查分析、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上海市出版产业新格局的构建提供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年度报告,为本市出版产业的发展、高校出版产业相关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提供独到的解读、相应的政策建议、决策咨询和发展指南,以促进上海出版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
特 稿
构建上海出版新格局——在上海市编辑学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徐 炯 /3
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 陈 昕/8
在上海300 米的高空,赴一场与书的约会 阚宁辉/12
部分 传统出版转型与出版质量提升
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学术期刊——来自《细胞研究》的实践经验 程 磊/19
扎根中国体育高等学府 助力体育学术话语创新——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国际化 本土化 特色化”办刊实践 吴 坚 张业安 鲍 芳 陈更亮/32
在坚守中发展——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籍整理出版实践 高克勤/46
发挥创新优势,构建专业出版融合发展模式——以上海音乐出版社暨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为例 吕沁融/58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会计出版担当——立信会计出版社改革开放实践探索 窦瀚修/71
品牌授权下的图书出版路径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迪士尼出版调研报告 张艺凡/99
探索出版社文创品牌建设路径——以上海人民出版社“逗好文创”为例 柴 畅/122
从认识世界到发现世界——近年科普出版观礼与反思苗 田/133网络社群背景下专业出版的知识服务模式探索 王 腾/146
第二部分 数字出版和绿色印刷产业发展
上海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赵宏源/167
平台经济视角下网络文学出版平台“异化”现象研究 李明霞 段嘉乐/ 180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年数字出版发展报告 孙 毕 张 嫣 尚来彬 蒋丽纳 刘 姣/189
“十三五”期间数字出版工作的创新发展——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实践 徐 东 刘 敏/205
ChinaJoy 2019—2020 及游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洪夏于郊/224
第三部分 实体书店改造与阅读服务创新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及其创新研究 祝洁莉 王细荣/241
我国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渔书等平台为例 高媛媛/257
探索创造性转化,坚持创新性发展:做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领头羊——上海江东书院2019 年发展综述 韩可胜/275
动漫产品的跨界营销研究——以《全职高手》动画为例 田艳妮 程海燕/288
上海张江科学城书房体验营销策略研究 徐 茜 金永成/304
第四部分 出版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智能媒体时代编辑角色重构与编辑素养新内涵 夏德元 刘 博/321
重建出版学知识体系推动面向未来的出版人才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硕士教育实践经验及创新思考 刘 影/331
应用型本科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网络主播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专业教学建设为例 孙智华/341
全媒体时代青年编辑成长路径探析 楼岚岚/350
因装帧而不同:沪江草鹭装帧设计研究中心2019—2020 实践报告——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与草鹭文化传媒的创意整合 陶海峰 张 璋 郭师玮/359
构建上海出版新格局——在上海市编辑学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徐炯
同志们!今天上海市编辑学会成功举行了第六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和领导机构,这是编辑学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上海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过去的四年里,上海市编辑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在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市社联和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服务上海文化事业发展与繁荣,高举学术旗帜,紧紧围绕编辑工作核心任务,全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搭建学术平台,策划和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科研究,打造学术品牌,为上海出版业繁荣、编辑工作发展、编辑学理论体系建设、编辑人才培养,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向学会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现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版业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趋势。
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手段的广泛应用,内容的传播媒介和手段更为丰富。由此而来的是,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阅读形式。当然对碎片化阅读这种方式,本身是可以议论的,因为这未必就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碎片化阅读也是这个时代变迁的一部分,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资讯的日益丰富,传播手段的持续多样,使得人们很难安排出较为完整的时段进行深入的阅读,所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接触一些知识,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汲取学识的方式。对于我们出版工作者来说,就要适应读者的这种阅读偏好和方式。据此,我认为现在的编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简单地做一个选题,然后组稿,修改,对文字进行修饰,后形成的产品就是一本书,而是要根据读者需求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及趋势对自己的工作做调整。这种调整不应简单停留在了解一些数字出版物的知识,让书能够在屏幕上阅读,而是要熟悉和掌握网络传播和数字技术的特点,用合适的媒介和方式呈现图书的内容。事实上,现在对整个出版业提出了内容多种呈现的要求,这个要求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编辑身上,这既可以说是一种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说是编辑工作的职责范围在随着整个行业的变化而变化,这方面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又如,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不断优化。有一些厚重的学术类图书受众面非常窄,原本只有专业人士才会去读。但书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通俗化的,通俗化之后,它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书,它的受众面也就有了新的延伸和扩大。实际上这就是在一个知识门类上面,给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产品,或者说是针对知识形成了一个阶梯式的知识产品。去年,我们在深圳参加全国图书博览交易会,在那里看到一本浙江出版的写《诗经》中植物的书。这本书本身有一定的学术色彩,作者也是专业人士,因而是比较小众的。在出版学术图书的同时,这家出版社把书中涉及的一部分植物,一般老百姓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得到的、比较感兴趣的,挑选出来做成了图册。之后,该出版社进一步发现,读者对图画本身的兴趣大大超过文字,于是又从图册中挑选了一部分图画做成了明信片,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解释,结果发现明信片是卖得好的。这三种产品是从普通的读者到专业人士的三个阶梯。从同一内容出发,可以衍生出一个系列的、呈台阶状的图书或产品,以适应不同的读者。很多时候,读者可能是先接触了一些比较浅层次的知识,然后有一部分人会感兴趣,就一点一点往上走、往深读,从大众图书到小众图书,这样就形成了知识传播的阶梯。
还有一点,现在图书出版单位不少开始在做文创产品。文创当然各个行业都在做,但是很多文创产品比较雷同,开发思路简单,往往就是在购物袋和杯子上印标识。我们出版单位如果以图书为出发点做文创,我认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是如果我们做出来的文创产品也是那么简单的话,未免就辜负了自己的专业。出版社做文创应该跟内容、跟知识的传播相关,也可以说出版社的文创产品既是知识产品,也是传播渠道,终是使知识更加接近老百姓,并为老百姓所用。
通过以上三点体会,我认为,今后“编辑”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内容的编辑者,而不是一本图书或者一个产品的编辑者。原来内容和一个产品往往是合一的,而今后内容跟具体的产品形态可能是分离的。我甚至觉得可以有一种介于正规的图书和文创之间的产品。但是怎么从书出发,从自己的优势,即对内容的掌控和理解出发,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寻求突破。我想这也正是包括编辑学会在内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为此,在新一届学会成立之际,在向各位当选理事表示祝贺的同时,我想对新一届学会领导、各出版单位、学术机构和全体编辑同仁,提四点希望。
,不忘初心,牢记编辑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上海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背景下,出版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大力提倡创新创造风气,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我们打造的出版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新时代、新上海画像、立传、明德,推动宣传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第二,追求卓越,用精品力作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时代的呼唤,是我们打造精品出版物的不竭动力。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各出版单位要花大力气关注和研究国家和社会的核心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要把主题出版作为出版单位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要在主题出版物融合出版上下功夫,在主题出版物走进群众上下功夫,真正锻造一批叫得响、读得懂、留得住、销得好的精品出版物。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年份,各出版单位、各位社长总编,要深入调研、提早谋划、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做好各自领域、各自单位的规划制订,拿出一份能代表各学术领域研究水平、各单位特色和品牌的选题单;特别要做好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重大选题的策划和安排,希望上海有更多的项目得到读者和业界的认可,在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规划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第三,学术引领,加快编辑学术理论体系建设。编辑工作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大量的编辑实践中提炼经验,形成理论,是推动编辑工作不断进步,提升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摆在编辑学人面前的重要任务。学会和学术机构在这一方面要多花心思,多下功夫,既要研究传统编辑工作各业务环节的特点、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更要注重研究融合出版业态下编辑工作的新趋势。要充分发挥《编辑学刊》学术平台的作用,为编辑工作者提供发表观点的园地和交锋思想的舞台,为编辑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现在出版工作随着行业的变化有些新的改变,在学术研究方面,要鼓励编辑去探讨一些新的话题。就像编辑工作中,永远有一部分是基本的工作。即使随着行业的变化,编辑工作有部分变得越来越多元丰富,但是始终有一块工作是编书。编书当然就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去提炼,希望《编辑学刊》除了这部分的内容要不断做好之外,能够进一步探讨一些新的理论。比如说过去若干年,编辑开始去做营销,等于是对一本书的全过程都要参与。当编辑进入营销领域以后,他这方面的经验、得失能不能有所总结。还有之前说的把一种内容做成不同层级的图书或产品,类似这种新的方面能不能去做一个探讨。我觉得在新的领域,在尝试性的领域、探索性的领域,成功的,失败的,都可以探讨,因为失败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现在中国的出版面对数字化冲击,实际上现在我们和国外已经站在同一程度。其实有一些创新的东西,中国是不落后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国内出版社在这方面的创新是很活跃的。有创新必定会有成功,必定会有失败。所以我们也要改变观念,不要看到别人失败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好,从中吸取教训是我们需要的。
第四,薪火相传,注重编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让编辑事业后继有人。编辑是出版单位的核心资产,编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各出版单位重要的投资项目,也是回报率的投资。要充分发挥总编辑在导向把关、选题开拓上的核心作用,发挥资深编辑传帮带作用,帮助中青年编辑快速成长,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编辑队伍,使编辑事业人才辈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从主管部门和协会出发,我们希望能够给中青年的编辑更多的关注,提高他们在行业和工作当中的知名度、能见度。编辑这个工作是隐在幕后的,总体上是个比较低调的群体,编辑个人可以淡泊名利,但是从社会来讲,对这种辛勤付出还是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褒奖,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现在上海尽管有上海出版人奖、上海出版新人奖,但是总体上表彰的人数还比较少。所以我们要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多做介绍,不断地去关注他们。如今在各类文化行当中,总体上看,传统出版社编辑的平均收入是偏低的,但依然有不少优秀的编辑愿意坚守这个岗位,这是对出版的热爱,我们对于他们的工作要足够尊重。另外,我要呼吁各个出版社多给中青年编辑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帮助他们做点好书。虽然现在很难说所谓“社内创业”这个概念,这个涉及比较大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但是我觉得对一些中青年编辑,可以把“社内创业”的概念泛化一下,用一种比较温和的形式,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我们始终要警惕时间和惯性使得人和企业变得僵硬,也希望各个出版社能多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展编辑的眼界。
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开创未来的重要基础,更是上海编辑出版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的思想保障。我相信,编辑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一定能继往开来,励精图治,团结和带领学会会员奋发有为,为新时代上海思想宣传和文化繁荣,为出版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