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23694
◆ 南方周末写作课秘籍首次公开。南方周末一直是领风气之先的媒体,在国内率先开始特稿探索,借鉴非虚构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文体创新,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与写作人才。
◆ “主笔天团”亲授“爆款”作品的一套公式和五步故事法。南香红×雷磊×迟宇宙×王天挺×杜强×杨瑞春×陈鸣,“主笔天团”带你追寻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按照“选题的捕捉-结构的搭建-线索的获取-叙事的质感-细节的呈现”的故事公式,抽丝剥茧般揭开好故事的秘密。
◆ 解决写作者“Top10”难题。比如深度挖掘选题,故事的经典开头和结尾,让故事更有文学性,辨认好的细节,提升故事的张力,拿到关键线索,怎样挖掘真相,高效调查,等等。
◆20余种压箱底的写作技法。比如养故事、养线人、抽象阶梯、看烂稿、1500字“小侧写”、写短句、白描、共鸣、专家型写手、故事五维度、重现场景、普世意义、特式采访、戏剧性、冲突描写、现场拍照、前三段抓人、人物案卷分析、信息树、画面感、文学性、背文章、自由间接引语等。
◆ 80余个真实故事案例拆解。案例来自讲师特稿、经典电影,轻松又烧脑。轻松:将方法论融进故事,讲师娓娓道来。烧脑:讲师的10余年经验和心得,知识密度大,细加琢磨才能收获更多。
◆ 收录讲师代表作和私藏书单。9篇作品共7万字,公开讲师私藏书单、影单。
◆ 知名媒体人、作家推荐。李洱、梁鸿、马家辉诚意推荐。王巍(南方周末总编辑)、张志安(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会长)作序推荐。
◆ 主要受众。内容从业者、媒体人、广告文案人、备考族的案头书,也是职场人士进行商务沟通、谈判、演讲、文字记录、日常交流的学习读本。
南方周末告诉你:讲故事不必靠天赋,而是靠系统的方法和有意的练习。
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写作书,可以帮你——
从完成“命题作文”到写出“高分作文”。
南方周末首次公开给大众的写作书,涵盖写出走心文章的一套公式和五步故事法:关于选题的捕捉、结构的搭建、线索的获取、叙事的质感、细节的呈现。这本书能帮你扫除写作和沟通中遇到的种种障碍——“选题难” “文笔差”“说话没重心”“汇报焦虑”等。此书包含80余个真实故事案例拆解,以及优秀特稿记者的代表作,完整呈现写作的魅力。
内容从业者:公众号、广告文案、直播稿、热门IP,好故事是爆款的基因
媒体人:“主笔天团”亲授心法,从选题到采访,写出有深度又好看的文章
职场人:日常汇报、演讲稿、简历、谈判,写作是实现晋升的隐形敲门砖
商业人士:用故事影响决策者,讲故事已成为一种商业策略
备考族:一整套核心写作法,从完成“命题作文”到写出“高分作文”
每个人:学会深入地思考、理性地表达,后真相时代的生活指南
“讲好故事”与“写作训练”是当下职场人的核心技能。这本书是媒体人、新媒体从业者、广告等文字从业者的案头书,也是职场人士进行商务沟通、谈判、演讲、文字记录、日常交流的学习读本。
推荐序一 无论世界在哪里,写作都将抵达 XI
推荐序二 你的经历也许埋藏着值得写的好故事 XVII
上篇 如何讲故事
讲 解构特稿 DNA,好故事从何而来|南香红
新闻从业30 多年来,我写过很多很多的故事,做过各式各样的选题。但我并没有像熊瞎子掰苞米似的做一个丢一个,而是在一些领域深耕。故事无所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光。
01 好选题从何而来 006
02 如何深度挖掘选题 015
03 特稿的采访是特式采访 023
04 特稿写作:向戏剧和小说学习 029
第二讲 搭建坚实的结构骨架,让读者欲罢不能|雷磊
故事是在一个句子上长出来的,这样一个句子,决定了你书写的内涵和边界。
01 故事是从一个句子上长出来的 040
02 经典故事结构及其变种 049
03 故事结构的展开及简化 058
04 从结构上提升故事的张力和想象力 066
第三讲 从极有限的线索出发,无限接近真相|迟宇宙
我在南方周末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如果让我挑选出对我有裨益的一条, 那一定是找选题的能力、找关键线索的能力。
01 怎样拿到关键线索 079
02 怎样挖掘真相 088
03 高效调查的三种方法 094
04 怎样从细节中挖掘真相 099
第四讲 用文字给故事一个有质感的肌理|王天挺
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从搜集完材料、准备写作的那一刻起,你必须拥有那种信念:这个故事,没有人会比我讲得更好。这不仅是一种使命, 更是必须履行之义务。
01 细节决定故事的质感 108
02 提高故事高级感的三种方法 117
03 故事的经典开头和结尾 128
04 四种方法让故事更有文学性 137
第五讲 用细节调动五感,把故事写得像电影一样|杜强
热点会冷下来,一时一地的故事会淡去,但这种证明人们精神的小小细节,反而会永恒。一个写作者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地将细节呈献给读者。
01 辨认好细节的四个指标 153
02 抓到好细节的方法 160
03 好细节究竟该怎么用 167
04 细节运用的四个误区 175
附一 为什么讲好一个故事很重要|杨瑞春 187
附二 把写作变成人生的通用技能|陈鸣 201
王巍 南方周末总编辑
如果说新闻是南方周末的初心,那么写作就是南方周末的脚步。只要我们决定奔
赴,无论世界在哪里,写作都将抵达。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到更多欣赏文字之美、需要写作之用的人。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会长
这本书是不同时期中国优秀的故事写作者的诚意之作。讲故事的能力可以延伸至所有对生命有独特感悟、对社会有独到观察、对时代有独有思考的人。你,或者说我们很多人的经历中也许都埋藏着值得写的好故事。阅读这本书有助于你把故事写下来,有助于大家的点滴故事汇入中国人共同的记忆之河。
李洱 作家,代表作《应物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近40年来,我们的故事都是从南方周末开始讲述的。在无数个黎明,来自南方周末的视野和方法,激励着我们的行动;在无数个夜晚,来自南方周末的失败和梦想,激发着我们的思考。
梁鸿 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代表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四象》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一名优秀的非虚构写作者,要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判断线索的能力、与人沟通和共情的能力、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写作的技巧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这些综合能力更为复杂精微。
马家辉 作家
这本书,我会用在我的创意写作课上,让学生参考,让学生领悟。秘密不再是秘密,而成为每个有志于写故事的人所能掌握的技艺。感谢书内的讲师,为我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教材。
把写作变成人生的通用技能
我是国内批做微信公众号的人,因为早,在当时就有很多争议。我还记得一开始的时候,一些老同事觉得我在做一件不知道是什么、看上去挺低级的事,甚至有人把我拉黑了,他们的心情应该就像今天我们拉黑那些跟我们分享拼多多链接的人。
后来在 2014 年,我又创业做短视频,结果又做太早了,那个项目很快没钱了。那会儿连抖音和快手都没有,我们说的短视频跟现在的短视频也是两码事。
当时我们的投资人——IDG的一个合伙人,要开一家新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就去帮他了。这份工作需要我管理已经投资的上百家公司,我就每天跑去各家公司跟 CEO 聊天。就像以前出去采访一样,我会把聊的东西整理总结出来,在坐车、等人、闲着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然后把它们运用到自己团队内部的管理中。直到现在我自己开公司,在遇到产品上的难题时,我还会去找做产品出身的 CEO 聊;如果遇到财务难题,我就约在财务方面很厉害的 CEO 喝茶。
做了好几年投资公司之后,我发现该学的理论已经学了,于是继续创业实战。我们现在的公司叫“发光体”,一边帮助有才华的人打理IP(有产权的知识、艺术及娱乐资产),一边帮他们理财。
做公司越久,我就越发现“写作能力”的底层是一种通用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底层其实是思维能力。
你的读者关心什么
需求四象限
写作中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不要因为喜欢特稿,一上来就不管不顾地聊技法。你用写特稿的技法写产品说明书、给领导写报告、写部门工作总结,甚至很多时候你用写特稿的方式写一篇商业报道,都是不合适的。
就算是写特稿,弄清楚你的读者构成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他的热爱和恐惧,每个年龄层都有它的底色和使命。对象感就是始终牢记你在乎的那群读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与他们建立联结,回应他们的呼声,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我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曾经画了一个分析工具,我把它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二维四象限图,横轴的两端分别叫热爱和恐惧,纵轴的两端是过去与未来。我管它叫爱憎象限图(见图 7—1)。
,过去的热爱,它的名字叫“留恋象限”,包括故乡、老友、旧情。比如,在篮球论坛“虎扑”上,你会看到无数怀念退役球星的热门帖,这样的帖子动辄就有几百万的阅读量,因为球迷们每次撒泪怀念都是在与心中的一段鲜衣怒马的少年时光告别。我读过一篇文章《我们女生也会为了球鞋,买不起粉底液》,有很多人,包括男生和女生,都在下面留言。这篇文章就属于这个类型。
第二,过去的恐惧,我管它叫“苦难象限”,它代表着痛苦回忆或辛酸往事。历次股灾是股民心中过去的恐惧,高考失利的人在许多年后都还会梦见试卷答不完。回忆如此艰难,那么多年过去,我们依然在梦中跋涉。有些公众号文章,比如《张杰小号曝光: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悄悄》《21 岁女孩跳崖,遗书曝光:成年人的世界 999 次想死,1 000 次活了下来》,就属于这个类型。
第三,未来的热爱,叫作“向往象限”,是人们对自己的梦想和期待。外在表现是更大的成功和财富,内在追求是更好的心态和智慧。有非常多的“鸡汤文”都在这个象限发力,《不管是不是领导,你都该知道的领导力秘诀》就属于这类。
第四,未来的恐惧,这是我们的“焦虑象限”。我们害怕失去,害怕错过机遇,害怕选错方向,于是才会有那么多的成功学,那么多的“10 万 文章”,例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用好这幅爱憎象限图,每次写文章前花几分钟思考一下,这次的话题会落在哪个象限,你就能更好地帮助自己了解读者心中的情感共振点,更好地与他们产生联结。上面分享的是它作为写作工具的作用,它在人际沟通上用处也很大,当你有了这个意识之后,你能更好地找到合作的对接点。
我曾经有个客户是做家居的传统企业,企业做得非常好,但是品牌逐渐老化,年轻人不再优先选用它。他们通过朋友找到了我们团队,说想通过做抖音内容触动年轻人。
我跟对方董事长聊下来发现,引发他的焦虑的是很多主打互联网概念杀出来的新品牌。正如前面所说,引发焦虑的核心的原因是对未来的恐惧。
梳理完之后,我就告诉他们:“你别急着说要做抖音,先把品牌重新梳理一遍。”因为做抖音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好比遣词造句;重新塑造品牌价值内核,好比提升文章的立意。一篇文章的立意好,读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热爱才会被深深触动,同样地,一个公司品牌好,用户才会爱上这个牌子。
我也观察到,这位董事长对未来的恐惧事实上并不仅仅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杀出来。在一次饭局上,他终于把内心让他焦虑的事情说了出来,他儿子在海外读完书,不想回来接管他的家业。
故事的后,经过前期调研,我并没有接他们的项目,而是给他们推荐了一支非常靠谱的人力资源咨询团队。因为他的焦虑需要依靠一支更加年轻化的团队来集体解决,既然二代不接班,那就应该在此刻就开始打造更年轻、更职业的团队。接下来才是品牌重塑的问题,后才是做不做短视频的问题。
到时候他们如果还有需要,再来找我们做短视频,沟通起来也会更顺畅。
把写作技法变成商业沟通技巧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电梯演讲”,它说的是,假设你在电梯里遇到投资人或客户公司的董事长,你有 1 分钟的时间面对面向对方介绍自己的项目,你会怎么说?
很多写作能力很强的人一开始反而应付不来这种事情,因为写一篇文章通常有起承转合,1 分钟用来“起”都不够。
我刚开始转型做公司的时候,嘴巴也很笨,遇到这类场景,我从来都只是微笑点点头,有时候连名片都不递,更不用说能花 1 分钟介绍自己并且让对方感兴趣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看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的书的时候,突然间就明白怎么做了。我们以前写作的时候,学过一种“板块递进”结构,用这个方法就对了!
“板块递进”结构是说你在写一篇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交代清楚背景情况、冲突事件、引发的问题和人们所采取的行动。这里面缺了背景,读者会一头雾水;缺了冲突事件,就没了新闻由头;缺了引发的问题,文章就不够深入;缺了人们的行动,事件就变成了静态的,没有后续了。
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把一模一样的结构概括成了 SCQA,我认为她讲得更直白浅显,所以我借用一下她的表述。
今天很多人轻视写作的价值,更忽视了写作背后隐含的思维方式的价值。他们如果听过芭芭拉·明托的故事,就不会再这么想了。芭芭拉·明托进入麦肯锡之前,麦肯锡连女员工都很少见;她在进去之后,只做一件不起眼的事情——教公司员工如何写作,包括如何写报告、如何写 PPT、如何向客户做?头展示。终芭芭拉奠定了麦肯锡重要的几大理论基石,比如 MECE 法则、金字塔原则,以及我们刚刚说到的 SCQA 架构。
SCQA 即 Situation(情境)、Conflict(冲突)、Question(问题)和Answer(答案)。看一段广告词,你就能理解了: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问我怎么办,马上用亮甲。
在这段广告词中,“得了灰指甲”就是情况,“一个传染俩”就是这个情况产生的冲突和威胁,“问我怎么办”就是问题,“马上用亮甲”就是答案。这则广告通过 4 个板块的递进,只用了 20 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从发生,到形成威胁,到引发思考,再到终解决。
SCQA 在写作上可以应用为 QSCA,顾名思义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交代背景,接着呈现冲突,后给出答案。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未来 10 年,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不提升效率,存活概率是多少?(问题 Q)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老龄化社会加速来临。(情境 S)
年轻人越来越贵,工资每上涨 10%,加上税赋杠杆效应,公司 60% 的税前利润就会被“吃掉”。(冲突 C)
大量采用 IT 系统、外包服务是当务之急。(答案 A)
QSCA 也可以稍做变化,变成 CSQA 来表达,比如上面示例的结构会变成:
年轻人越来越贵,工资每上涨 10%,加上税赋杠杆效应,公司 60% 的税前利润就会被“吃掉”。(冲突 C)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老龄化社会加速来临。(情境 S)
未来 10 年,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不提升效率,存活概率是多少?(问题 Q)
大量采用 IT 系统、外包服务是当务之急。(答案 A)
你看,引入 QSCA 和 CSQA 之后,你的文章自然而然变成了一种递进结构,对于每部分,你都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以及接下来会写什么。
写作从来不仅仅是写作,写作呈现的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过去我们留意到的可能仅仅是认知的结果,但其实写作还涉及认知的方法、认知的角度。
写作在普罗大众层面的朴实功能就是记录和沟通。记录就要把话说准确,一语中的;沟通就要把话说透彻,一语入心。
对大部分人来说,做到以上两点,认知和感知能力就已经提升了一个级别。写作是一种极为趁手的工具,不用实在可惜了。
人的念头像一壶烧开的水,水面上的每个地方都在冒泡,永无定性。而写作能够把人们的网状思维用树状结构梳理,后用线性方式输出。这类似于一种思想打坐,写作帮我们创造了一个“我的副本”,它并不完全等于你,却是一种使你能轻便地进行自我观照的方式。它把一个几 GB(千兆字节)的人,压缩成了几 KB(千字节),内容却依然高度保真。
祝大家早日达到这八个字的境界:一语中的,一语入心。
推荐序
你的经历也许埋藏着值得写的好故事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会长
过去三十年,中国新闻业的舞台上,南方周末始终是复杂社会的记录者、瞭望者和推动者。20 世纪末,纸媒发展的鼎盛时期,《南方周末》持续探索特稿写作,刊载了一系列经典作品,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稿作者。过去十余年,虽然纸媒影响力整体下滑,诸多精英媒体人跳槽转行,但是这些特稿作者对故事的热爱、对真相的追求、对写作的痴迷从未消退。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这句经典网络流行语,或许暗含了我们这一时代的一种文化征候。每个人内心经历的痛苦与悲欢,以及社交媒体诱导的窥探与分享的欲望,共同制造了故事分享的仪式和网络上的忧伤与浪漫。故事之间的互文与事主之间的共鸣中,隐藏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共情结构”。这也可以说是近年来“非虚构叙事”兴起背后的社会与媒介场景。
人类讲故事的本能大体起源于口语的丰富表现力。诗歌对故事的呈现总体是情感高于情节的。文字的表述方式让叙事有了更丰富的承载和更*久的传播。网络短视频和音频在参与故事建构的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张力和视觉冲击。也许在直观感受方面,文字的媒介属性相较于音视频媒体的鲜活呈现似乎具有天然的劣势。但我依然相信,文字对于人类故事记录和分享所具有的独特力量——文字既有跃然纸上的画面感,也隐含着理性、深思的力量,更能够承载故事
背后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力量。
《南方周末写作课》是七位不同时期中国优秀的故事写作者的诚意之作。选题来源的捕获、关键线索的获取、独家视角的判断、故事结构的搭建、表达肌理的展开、细节魔力的呈现、叙事节奏的处理、写作技能的提升……每一位作者都结合案例、总结经验,以对话者的平等、分享者的真诚在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有机交融中,拿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籍和“硬核”知识。
以特稿为代表的好故事,往往追求的是文字的美、复杂的真。文字的美,依托于故事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的话语选择和事实建构;复杂的真,离不开作者的判断和洞察,更需要细密的现场调查和逼近真相的追求。好故事既要满足阅读体验和激发情感共鸣,又要设置重大议题和助推社会前进。本书各章始终反映着文字美的形式和事实真的内核。
阅读此书的过程是既轻松又烧脑的。轻松,是因为本书内容来自南方周末的知识付费写作课程,授课者以口语形式来表达实践和思考,读起来尽是娓娓道来的流畅。烧脑,是因为这些资深故事写作者的经验和心得,在表达方式上往往化繁为简,但细加琢磨多半言下有意。恰恰因为轻松之余的烧脑,读者才能收获更多。
新闻起源于人类通过故事形式分享信息和维护社区的冲动与能力。现代新闻业的“客观性”不过是呈现故事的一种特定形式。当复杂社会面临挑战、群体命运遭遇转折、人类情感需要张扬时,面对这些特定情境,新闻承载故事一旦能力有限,其他文字表达的载体就会与之相遇。
举个例子,文学和新闻的交织。简要回顾历史,二者*少有三次重要的 “结缘”。20 世纪 30 年代,作为“小说的草稿”的报告文学尽管并未非常兴盛,但也包含了诸多“救亡图存”的真实写照,作家茅盾根据全国各地寄来的征文主编出版《中国的一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纪实性报告文学再度兴起,成为与深度报道交相辉映的写作类型,承载了特定时期“改革开放”的启蒙价值;近年来,随着专业媒体原创作品的减少、深度报道的受限和舆论监督的衰落,加之网络化社会的兴起、社交媒体的赋能,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叙事”逐渐活跃。
话语与社会变迁之间有互嵌的关系,文体与社会需要之间也有紧密的关联。理解一种文体及其在特定时空中的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体背后更重要的社会动因。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从专业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时代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传播时代,由此,写作有可能从专业叙事扩散为公共叙事。
在这个事物发展日益“加速”的时代,媒体对信息速度的追求制造了信息的轰炸和碎片化,维系人类对话与共识的公共领域可能加速削弱。人类原始的讲述、倾听和分享故事的仪式,赋予了这个加速时代一种抗拒遗忘和维持人类共同体的能力。这大概是非虚构叙事兴起背后的心理动力。
报告文学作家钱钢写过一段关于新闻业的话:“在我看来,新闻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的事业,是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的使命,是浪漫的人从事的一锤一凿的艰辛劳作。”过去,这样的写作属于专业媒体人且具有较高的职业门槛;如今,在非虚构写作兴起的公共传播时代,讲故事的能力可以延伸*所有对生命有独特感悟、对社会有独到观察、对时代有独有思考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你,或者说我们很多人的经历中也许都埋藏着值得写的好故事。阅读这本书有助于你把故事写下来,有助于大家的点滴故事汇入中国人共同的记忆之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