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178315
这是《咬文嚼字》杂志2020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本书是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的2020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为办刊宗旨,多年来紧跟时代脚步,紧贴语文生活,与时俱进地反映我国乃至整个华语圈当下的语用情况,为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2020年,杂志紧跟时代变化,新设多个栏目,包括《前线观察》《疫情聚焦》等,从探根溯源、辨析正误的角度介绍和辨析抗疫舆情新闻中出现的高频语词,解析疫情期间举国上下坚决抗疫所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此外,《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收录在年度合订本中。耕耘二十多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名家语画
年度盘点
前线观察
疫情聚焦
纪念专辑
锁定名人
追踪荧屏
编校信箱
正 音 室
时尚词苑
一针见血
校园丛谈
识物寻踪
学 林
碰 碰 车
语苑新谈
词语春秋
文章病院
语言哲思
有此一说
网言网语
社交新风
十字街头
八面来风
微型讲坛
检 测 窗
万 花 筒
读 书
重读经典
看图说话
雾里看花
微 语 录
忆郝铭鉴先生
(序)
何伟渔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作家孙颙曾说过:没有郝铭鉴,就没有《咬文嚼字》。这句话我觉得一点不夸张,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二十五年来,《咬文嚼字》已经成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个著名品牌,一张闪亮的名片,说起《咬文嚼字》这只“语林啄木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郝铭鉴是怎样创立、主持、经营《咬文嚼字》的呢?值得我们回顾和探讨。
,大力争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的支持,认真听取语言学界前辈学者的高见。
1994年9月份开始筹办《咬文嚼字》,郝铭鉴首先想到新上任的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先生,便向他报告了《咬文嚼字》刊物的定位和特色,以及筹备情况。许嘉璐十分爽快地答应为创刊号撰写序言。由于许嘉璐向上汇报,国务院主管文教的副总理十分重视这本刊物,并做了具体的指示。后来,许嘉璐还电告郝铭鉴,说(时任副总理)是读书人,想看《咬文嚼字》,郝马上寄去刊物。
至于上海市出版局的领导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领导都一一表态,同意《咬文嚼字》先办丛刊,待时机成熟,再转为期刊。
在筹办期间,郝铭鉴专程去北京,到前辈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寓所拜访,聆听办刊的意见。吕老认为,在我国,侧重语言文字的刊物,原来有两类:类,学术性、专业性比较强的,以《中国语文》为代表,这类刊物有十几种;第二类,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和面向中小学生的,这类同语文教学相关的刊物数量很多。唯独面向社会语文生活的刊物,一本也没有。吕老十分赞赏郝铭鉴的办刊宗旨和具体设想,叮嘱郝铭鉴一定要将《咬文嚼字》办好,办出特色来。吕老这一番话,让郝铭鉴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回到上海,郝铭鉴又接连拜访本地的多位语言学界老专家,如上海社联原主席、上海语文学会老会长罗竹风先生,国内一流的语法学家胡裕树先生、张斌先生,还有著名的语言学家濮之珍先生。这四位老专家不但热情支持,并且欣然允诺出任《咬文嚼字》的顾问。
第二,成立精干、务实的编辑队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1994年11月,郝铭鉴开始搭建编委班子,邀请沪上五位老专家担任《咬文嚼字》的编委。这五位全是教授级的,全做过编辑工作,年龄均在六十上下,而他们从事的专业各有侧重,有文字学的,有古文化和古汉语的,有现代汉语的,有语文教育的,还有外文翻译的。这是一个搭配周全的互补型、实力型的编委班子。我也应邀,忝列编委中。
我们这五位编委,人数不多,与众不同的是没有一个是“挂名”的,个个都是干实事的。只要刊物有需要,我们召之即来,有求必应。以我个人为例,开始几年,我每期都写稿,少则一篇,多则两三篇(用几个笔名发表),其余编委都是如此,确保稿源充足,质量稳定。
主编郝铭鉴十分尊重每一位编委,经常虚心倾听编委的意见和建议,又善于调动编委的积极性,让编委们发挥各人的专长,帮助编辑部共同解决不时产生的这样那样的新问题,甚至难题。
…………
我家的书架上有历年的《咬文嚼字》合订本,不仅我看,我儿子也看。我和儿子每年都会去上海书展走走看看,去参加编辑部组织的“挑战你的‘字’慧”活动。《咬文嚼字》年年陪伴我们,“咬文嚼字”已成为我们的习惯。
—— 赵令彧
读高中时,语文老师就推荐订阅《咬文嚼字》杂志,它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现在我从事秘书工作,这对我的文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咬文嚼字》常常深入浅出地讲解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对我帮助很大。我离不开这本刊物。
—— 李 清
《咬文嚼字》杂志《名家语画》专栏所发与“抗疫”有关的真人真事,常常让我潸然泪下。感谢《咬文嚼字》!
—— 陈 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