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760850
太极拳习拳要领全面解析
太极拳入门进阶不二法门
内容包括:
手眼身法步、站桩、缠丝劲、呼吸、
拳法运用、膝盖的保护及康复锻炼等
本书从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入手,着重对陈氏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站桩、缠丝劲、呼吸以及拳法运用等做了介绍。另外,作者针对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发生的膝盖问题进行了讲解,并提出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对膝盖的保护方法,以及膝盖受伤后的康复锻炼等等,以期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陈氏太极拳有所帮助。
章 陈氏太极拳手型的要求和运用
节 手型要求
第二节 手型运用
第二章 陈氏太极拳步型、步法的要求和要领
节 基本步型及要求
第二节 基本步法及要求
第三节 步法要领
第三章 陈氏太极拳身法的要求
节 立身中正
第二节 正隅相变
第三节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第四节 连贯圆活,对拉拔长
第四章 太极拳桩功和站桩要领
节 太极桩功
第二节 太极混元桩(浑元桩)
第五章 陈氏太极拳五种缠丝劲及练习方法
节 陈氏太极拳五种缠丝劲
第二节 缠丝劲练习注意事项
第六章 缠丝劲在套路中的意义和应用
节 陈氏太极拳缠丝劲概述
第二节 缠丝劲对练好陈氏太极拳的意义
第三节 缠丝劲在套路中的应用
第七章 陈氏太极拳发力的顺序表现与习练的要领
节 陈氏太极拳发力顺序
第二节 练习太极拳发力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陈氏太极拳发力的习练要领
第四节 陈氏太极拳发力的基本规律
第八章 陈氏太极拳虚实与开合的关系
节 太极拳的虚实
第二节 太极拳的开合
第三节 虚实与开合的关系
第九章 陈氏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关系
节 生理学上呼吸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
第三节 陈氏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关系
第十章 陈氏太极拳拳法解析
节 太极十三势
第二节 陈氏太极拳拳法核心特征
第十一章 太极拳习练中膝关节的保护及修复
节 认识膝关节
第二节 生活中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和原因
第三节 加强锻炼,保护膝关节
第四节 错误的习拳方法——震脚发力不当引起膝关节不适
第五节 打拳时膝盖的正确姿势
第六节 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如何保护好膝关节
第七节 太极拳膝盖旋转运动中如何保护膝关节
第八节 太极拳不正确练习的姿势对膝关节的影响
第九节 膝关节受损以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代是中华众多武术门派出现和发展的鼎盛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武林高手。特别是明末清初,更是中国武术集大成的时代,陈氏太极拳就诞生在这个时代的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孙陈王庭博采众家拳术精华,结合易学阴阳五行之理,吸纳传统中医经络学说及传统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陈氏太极拳。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太极拳已经传遍全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习练太极拳,并从中受益。太极拳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参与的“世界健康运动”,被国外太极拳爱好者誉为“中国送给世界好的礼物”。
学拳,需读书明理。只有正确掌握太极拳的习练要领,抓住太极拳一招一式的运行规律和要点,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太极拳的精髓,这也是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关键。
传承技艺,启迪后学,是太极拳传承人的职责所在。应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结合我追随恩师陈正雷先生30多年来太极拳研习和教学工作中的心得,针对广大拳友习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编写了这本《陈氏太极拳习拳要点全解》,以期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陈氏太极拳有所帮助。
感谢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著名书法家王德恭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岳庆平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张泓冰先生协助整理书稿,感谢张晓辉先生为本书拍摄插图,也感谢聂天明先生、张锦辉先生、高玉莲女士、唐伟建先生、陈诚若女士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支持。
章 陈氏太极拳手型的要求和运用
节 手型要求
习练太极拳离不开手型的变化,陈氏太极拳的手型在拳术中以灵巧、手法变化多和应用广泛而著称。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有三种,即拳(图1)、掌(图2)、勾手(图3)。
一、拳
四个手指向手心弯曲、合拢,轻握在掌心,然后大拇指轻轻压在中指和食指的结合处,形成一个虚拳。拳头不要全部握实,要留有一丝空隙,仿佛拳心里能拉一根线出来,自然握好。(图4)
要注意分清拳的几个组成部分:拳心(图5)、拳背(图6)、拳面(图7)和拳眼(图8)。握住的是拳心;掌的背面叫拳背;手指并拢,外侧叫拳面;食指与大拇指交叉形成的眼是上拳眼,小手指握拢后形成的眼是下拳眼。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拳有很多种变化,拳面朝前、拳背朝上是平拳(图9),上拳眼朝上是立拳(图10),拳背朝下是砸拳(图11),下拳眼朝外是崩拳(图12)。平拳、立拳、砸拳、崩拳是四种基本的拳型。另外,还有护心拳、撇身拳等,都是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的。
二、掌
太极拳以掌法为主,一般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而微屈,四指自然并拢,形成似拢非拢,似开非开,毫无用力之意,拇指和四指自然分开,虎口松弛,掌心虚,呈窝形,手掌、手指松舒而不用力,这种掌型俗称瓦楞掌(图13)。
什么叫瓦楞掌?这种掌形有点像瓦,四指自然伸直,小手指的指根和大拇指的指根有相对呼应的意思,四个手指头自然竖直,就像古代的瓦片,是一个很平缓的弧形,不要上挺,也不要把它过分地捏起来,保持自然状态,这就叫瓦楞掌。
掌也分成几种变化,是立掌(图14),手腕下坐,指尖朝上,手掌自然竖直立起来,打拳的时候立掌运用得很多。第二种是仰掌(图15),就是掌心朝上或朝向斜上方,就像头仰起来。这种掌形运用得也很多,比如“闪通背”,向上穿掌就是仰掌。第三种是俯掌(图16),掌心向下就是俯掌。比如“六封四闭”往下按,就是俯掌。俯掌运用得也多,凡是掌心朝下就是俯掌。第四种就是横掌,把掌横过来,横掌也是一种掤劲练习方式。“金刚捣碓”上步就是用的横掌,还有很多动作两手分开的时候也是用的横掌。
立掌、仰掌、俯掌、横掌这四种掌形在拳式练习中是交替变化的,要在练习中充分加以理解和掌握。
三、勾手
勾手时手腕不要勾“死”,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力,否则形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要往外仰,向下5到15度,向下、向上还留有空间,让它可以进行变化。勾手在拳术里面有单鞭勾手,叫右勾手。斜行向下的是左勾手,还有闪通背,是从上向下再向后勾手。老架二路里面的倒骑龙,是垫步勾手,向后勾手等。勾手在拳术里面有很多种变化,运用也是很灵活的,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加以理解。
以上介绍了陈氏太极拳三种手型的要求,即拳的要求、掌的要求和勾手的要求,在练习中把这些要求加以运用和掌握,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手型运用
一、拳型在套路招式中的运用
1.“掩手肱拳”打出的是平拳。我们在打“掩手肱拳”的时候,开始把拳虚握好,拳心向上,通过蹬腿转腰旋胯,旋转拳面,把这个拳面打出来,形成拳面朝前、拳背朝上的平拳。(图18)
2.“当头炮”打出的是立拳。(图19)
3.“裹鞭”用的是砸拳。(图20)
4.“青龙出水”用的是崩拳。(图21)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掌握好拳心、拳背、拳面、拳眼的各种变化,掌握好这些变化,才能把动作做得比较完整、正确。
二、掌型在套路招式中的运用
1.“懒扎衣”动作的右手就是一个典型立掌。做立掌的时候要使掌根向下“坐”,手指自然向上竖直,注意小指的指根和大拇指的指根要有微微相合之意,但不要把这个相合做得太明显,有相合之意就可以了。(图22)
2.从“懒扎衣”到“六封四闭”,这是一个典型的掌形变化的动作。开始右掌为立掌(图23),接着两掌心向下就变成了俯掌(图24),接下来右掌心向上成为仰掌,左掌心继续保持俯掌(图25),然后两掌掌心相对合住,再变成两个掌心向下的俯掌(图26)。在这组连续动作中,就包含了三种掌形的变化。
3.“金刚捣碓”招式中左手有一个横掌动作(图27)。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这个横掌随意划过去,要把横掌的形状做出来,然后再往前撩出,这样才能把这个动作完全表现出来。
三、勾手在套路招式中的运用
1.“单鞭”定式动作的右手就是一个勾手。(图28)
2.“斜行”中有一个左手勾手的动作,做这个动作时先有一个左手俯掌下按的动作(图29),按到左膝盖外侧以后,再上提形成勾手(图30)。
3.“闪通背”这个勾手是左掌先由上向后下方走,当左掌过了身体左膝盖位置的时候,手开始向上勾,形成后勾手。(图31)
4.“倒骑龙”也有一个向后发力的勾手动作,这个勾手是瞬间向后击打的动作。(图32)
上面介绍了陈氏太极拳中拳、掌、勾的要求和运用。太极拳实际上就是在千变万化的动作中运行,拳、掌、勾都有非常多的变化。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要领,可以帮助我们在练拳过程中理解掌握拳术的变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