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88751
目 录
章诠释学与中国哲学
第二章古典哲学试诠
第三章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当代哲学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再版后记
在线试读
章诠释学与中国哲学
一、“诠释”考
“诠释”一语,随着西方诠释学(hermeneutics)在国内的译介和传播,而大为流行。由之而起的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注释传统的历史反思和现代性观照,以及中国诠释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亦方兴未艾,有燎原之势。目前,不论是西方学术观念的翻译,还是中国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诠释”一词都具有了某种核心概念的意义,成了一个所谓的‘‘关键词’’(key word)。要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诠释”概念,就离不开对这一词语的语源追溯、语用脉络分析,以及思想史意义上的语义描述。下面我们将“诠释”一词的源与流,试加勘寻,罗列胪示,并做些初步的剖析。
(一)诠释
“诠”之一字,不见于先秦典籍,似是首出《淮南子》。《淮南子))以“诠言”为篇名,高诱注日:“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渭,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学者多以《缪称》以下八篇为许慎注,则“诠言”训语当出许注。又许慎《说文解字))言“诠”日:‘‘具也。从言,全声。”则“就”、“具”可通释。段玉裁注云:“许意为诠解。’’《淮南子·要略》又解篇煮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