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8426
本书从用户这个视角,梳理了美国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中期诞生至21世纪初的历史,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以及美国人热爱公共图书馆的原因。作者指出,公共图书馆通过为用户提供信息、空间和阅读服务,帮助用户提高社交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区并获得归属感,提高他们的社区参与度。作者查阅的史料包括公共图书馆年报、各地报刊、档案、回忆录、传记、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本书角度新颖,资料翔实,故事性强,适合图书馆从业人员及对图书馆感兴趣的人阅读。
引言·(1)
第1章 “促进美国民众的对话交流”:1854年以前的会员图书馆·(7)
第2章 为了“普通人”:美国公共图书馆(1854—1876)(29)
第3章 “以的成本为多数人提供读物”(1876—1893)·(51)
第4章 “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与时间”:卡内基时代(1893—1917)·(73)
第5章 “文学世界的栖身之所”(1917—1929)·(105)
第6章 “避风港”: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45)(135)
第7章 “赢得日常生活的战斗”(1945—1964)·(165)
第8章 “对于每一位读者的个人意义”(1964—1980)(192)
第9章 “图书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黏合剂”(1981—2000)(219)
第10章 信息、阅读与场所(2001—现在)(247)
致 谢(268)
注 释(270)
索 引(307)
译后记(342)
引 言:远不止提供信息
美国人热爱公共图书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一直如此,而且有大量证据可以表明这一点。首先,从现有记载来看,作家多克托罗(E. L. Doctorow)在 1994 年写过这样一句话:“自由社会给予公民重要的三份文件分别是出生证明、护照和图书馆读者卡。”1995年,普利策奖得主、历史学家戴维·麦卡洛(David McCullough)在塔尔萨公共图书馆(Tulsa Public Library)礼堂发表演讲,他用手扫过台下的听众说道:“免费的图书馆是这个社会好的公共机构;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这一机构的中心。”“我热爱的美国依然存在,就在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台前,依然有我热爱的美国”—— 2005 年,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说过这番话,尽管既不是在政府层面,也不是在媒体上说的。
其次,从研究结果来看,皮尤研究中心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Pew Research Center’s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2013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里,“除了图书馆、军队和急救机构外,其他主要机构(政府、教堂、银行、公司)的公共信誉度均有所下降”。报告还指出,16 岁以上的受访者中,91% 的人认为图书馆对他们的社区来说“非常”或“有些”重要,98% 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的体验“非常好”或“大部分是好的”。皮尤中心的另一研究发现,94% 的家长认为图书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很重要,84% 的家长表示图书馆培养了孩子对于阅读和书籍的热爱 。
20 世纪 80 年代,许多崇尚信息技术的人曾预测,公共图书馆将在世纪之交消亡,直到现在,这些言论仍然有增无减。但事实上,2012 年,美国共有 17219 家公共图书馆(包括分馆和流动图书馆),近3亿美国人(占全美人口 的 96%)生活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内。不过,在 2012 年,公共图书馆全年 到馆人数略有下降,从 15.2 亿人次下降到 15 亿人次(次贷危机迫使公共图书 馆将开放时间缩短了 1.7%;更多用户选择访问“在线”图书馆,在家中用电 脑下载电子书)。尽管如此,近十年美国公共图书馆到馆率仍然增长了 21%。2012年,9300 万美国人参与了公共图书馆活动,较上一年度增长了 4.1%,较八年前增长了 37.6%,其中儿童人数为 6500 万,比上一年度增长了 3.5%,较 十年前增长了 24.2%。2012 年,公共图书馆共流通了 22 亿册文献(包括视听 材料及电子书),比 2003 年增加了 28%,人均流通量较十年前增长了16.8%。公共图书馆还为用户提供了 25 万台联网计算机,人均数较十年前翻了一番。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62% 的公共图书馆是其所在社区居民能够免费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唯 一渠道,在这些社区中,一半以上的贫困青少年和老年人使用公共图书馆提供 的免费计算机和互联网。2013 年,《福布斯》(Forbes)杂志的一位记者指出: “尽管公共图书馆提供这么多免费的服务,但它每年的运营成本仅为每个公民人均42美元。”
美国人都热爱公共图书馆,原因是什么?虽然美国公共图书馆一直与平等教育机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专业人士也经常将图书馆这一公民机构描述为民主的基石,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人们很难证明公共图书馆对于实现民主的重要性。由于人们大多匿名且在自愿的基础上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因此衡量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软数据”(soft data)。
本书旨在通过梳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进一步丰富这些“软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选择倾听图书馆用户的心声,而不是仅仅分析图书馆创办者和管理者的言论。为了明确我的观点,我借用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前同事道格·兹威兹格(Doug Zweizig) 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图书馆活动中的用户”(user in the life of the library)与“用户生活中的图书馆”(library in the life of the user)。“图书馆活动中的用 户”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视角,大多数图书馆专业人士喜欢采用这一视角;而 本书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视角,即“用户生活中的图书馆”。这一视角受到了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在 1980 年出版的开拓性著作《美国人民史》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影响。这使我要在这本书中重点呈现 美国公共图书馆几代用户的心声。作为人文主义者,我重点关注安德鲁·派珀(Andrew Piper)提出的“主观意识的产生”(the production of subjectivity),即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本书中,我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这一进程展开了分析。
得益于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了解过去的公共图书馆用户的想法变得很容易。这些想法有些来自已经出版的回忆录、自传、名人传记,有些则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档案馆中。然而,绝大多数用户的想法都记载于上百种美国报纸和期刊中,这些报纸与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被数字化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以“公共图书馆”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我找到了数千封图书馆用户写给编辑的信,以及媒体记者发表的关于当地图书馆的数千篇文章,其中记录了这些人的心路历程。这些内容共同揭示了公共图书馆通过数代人努力所取得今日这番成就的原因,并解释了民众为何屡屡反对威胁关闭公共图书馆的原因。但是我在探索这些数据库时还发现了另一个让我感到吃惊的事实:很少有人对图书馆提出过抱怨或抗议。这更加证明了美国人对公共图书馆一如既往的热爱。
起初,我收集到了大量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如何改变和影响用户生活的案例,并思考按照什么方式来整理这些材料,但我吃惊地发现,所有例证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大类。历史证明,美国人喜爱公共图书馆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图书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图书馆提供了公共空间;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帮助用户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本书中,我将这三点概括为“信息”“空间”“阅读”并进行分析。图书馆学领域的文献虽然从“图书馆活动中的用户”视角对“信息”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但并没有深入探讨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提供空间方面的作用,也较少涉及公共图书馆所培养的阅读能力如何满足用户的日常基本需求。
例如,对许多美国人(或许包括本书的大多数读者)来说,公共图书馆是他们在公共领域中个享受成年人权利的场所,当他们在童年时期办理张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卡时,便正式承担起了保护公共财产的公民责任。此外,几代人都有过将童年的艺术作品张贴在图书馆墙上、参加图书馆的木偶戏、和朋友一起在图书馆读书或者讲故事的经历。我们可以从“用户生活中的图书馆”角度了解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的方式和动机,以及他们从图书馆学到了什么,这对于探索人们热爱公共图书馆的原因至关重要。
……纵观历史,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是为社区服务的地方机构(它们85%的经费来自于当地政府),社区中的多个群体成立公共图书馆,并进行资助和管理,终使公共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为社区中其他数百万人提供服务。一方面,这些群体将图书馆打造为舒适的场所,用于彰显社区内多元文化价值体系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图书馆当作调解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冲突的场所。图书馆管理者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多元文化建设中,不同文化的遗产也通过图书馆馆藏和服务得到保护和体现。有时图书馆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会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连通,但有时也会减缓甚至阻碍这种连通。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在20世纪中期之前,公共图书馆员关于收藏什么、如何组织、流通什么、典藏什么的决策都倾向于支持主流文化。公共图书馆确实可以通过馆藏及服务来为用户提供教育,但是这些馆藏和服务大多反映的是当地权力集团的价值观,在很多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反而由于其馆藏支持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阶级歧视和对同性恋的憎恨而成为文化民主的绊脚石。然而,与此同时,用户也深深地影响着图书馆员的决定。是的,美国公共图书馆塑造了它们所服务的文化,但也许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所服务的文化反过来也塑造了它们。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我尽可能选取不同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公共图书馆用户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虽然美国人对公共图书馆的喜爱多过批评,但是本书仍然关注了一部分对公共图书馆的不满,因为这恰恰反映了公共图书馆这一公民机构在很多年以来在社区中担任的重要工作,即对有争议的事项进行仲裁。本书通过介绍公共图书馆如何处理有争议的读物及棘手状况,表明阅读与图书馆空间让用户发生了改变。这也帮助人们明白一个社区可接受的读物与文化价值的边界是什么——公共图书馆有时会公开协调这种边界,但更多时候会根据传统和前几代用户的需求来决定。
本书聚焦用户生活中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体现了自19世纪中期以来,公共图书馆通过为用户提供信息、场所和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融入社区并获得归属感。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我还尝试将焦点从有关信息获取的问题转向分析公共图书馆如何帮助用户提高社交能力及社区参与度。本书重点关注用户通过多种途径使用美国公共图书馆空间,以及他们在公共图书馆的阅读,还有那些在文化权威看来不仅不重要,甚至偶尔是有害的阅读。
普通用户很少了解(通常也很少关心)美国公共图书馆流通台后发生着什么,或许也不知道公共图书馆是如何得到管理、经营以及资助的,对公共图书馆如何选择馆藏及确定服务的优先顺序更是一无所知。但如果她是公共图书馆的常客,她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去图书馆。她有时需要一位图书馆员的帮助,有时不需要。大多数时候,对于信息、故事和空间的需求将她一次又一次地带到这个公民机构。这并没有削弱几代图书馆员对用户的重视,相反,如今这种重视被置于更大的环境中,在这里,图书馆员要与公众和谐共处,毕竟公众来图书馆并非非来不可。
我希望本书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从过去到现在图书馆这一随处可见的机构在当地社区中发挥的各种作用,以及美国人热爱公共图书馆的原因。我在研究中发现,“我们生活的一部分”(part of our lives)是公共图书馆用户们经常提到的说法。例如,1982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分馆的一位用户拒绝了该馆邀请其参加因翻新而关闭图书馆大门的活动,因为图书馆已经不可或缺地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去看她关门“只会令我哭泣”,她说。从前文引用的图书馆使用数据来看,我选择“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书名(译者注:指英文版书名,即Part of Our Lives: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不仅轻而易举,而且符合历史。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会从用户的视角证明美国公共图书馆在各个方面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注:略有删节,引用请以原书为准)
这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毫无疑问,韦恩 A. 威甘德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能灵活运用当代理论的优秀学者。本书很好地将历史记录与当代理论融合在一起,以时间为序,依据丰富的史料以及富有想象力的研究……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书,所有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人都值得一读,甚至图书馆这一行以外的人也值得一读。
——美国《图书馆季刊》(Library Quarterly)
本书作者是美国图书馆史领域的一位巨擘,本书盛赞了19世纪中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在美国社会中所扮演的变革性角色。……本书不仅适合图书馆员,还适合所有人阅读。
——美国图书馆协会《选择》(Choice)
无数的美国人走进公共图书馆,寻求知识、故事、庇护、归属感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就像《美国公共图书馆史》一书所提醒我们的,公共图书馆这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努力工作,发挥创意,来保持其一直开放。
——美国《洛杉矶书评》(Los Angeles Book Review)
本书是所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学院校、高校图书馆都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所有图书馆员的一本书。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目》(Booklist)杂志星级评论
通过用户的视角,威甘德发现图书馆在推广阅读、提供社区空间方面扮演的角色对它所服务的人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读起来引人入胜,很多地方还非常有趣。
——美国《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我读完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史》,发现它可读性很强,研究视角很接地气。……任何讲授美国史或者美国教育史课程的老师都会从威甘德这本书中受益,因为学校与社会中的图书馆紧密相连。
——美国《教育史季刊》(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威甘德的]这本书融合了近几十年来的“新史学”,包括应用了批判文化理论,特别是与场所和社区相关的理论。威甘德被认为是“美国图书馆史研究的掌门人”,确有缘由。
——美国《社会史》(Social History)
威甘德专注于图书馆研究,加上他在美国图书馆史方面的根基扎实宽广,这使得他的“人民的视角”让图书馆、文化研究、美国历史等领域的学者及其他感兴趣的人士受益匪浅。
——美国《印第安纳历史杂志》(Indiana Magazine of History)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