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533932
编辑推荐
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总主编,再现六十年法学历史进程的恢弘之作,以史家的笔法真实记录法学重要的问题论争,首次以“实录”的方式研究法学学术史。
内容简介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由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任总主编,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知名中青年学者担任各卷主编。《实录》以史家的笔法,以“实录”的方式,从学术史的层面上再现共和国六十年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次又一次法学重要问题的论争,从一个侧面揭示我国法学从“荒蛮之地”走向“显学”,从“幼稚之学”走向成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历程。读者不仪能从其问领略到我国法学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能真实感受到共和国六十年民主法治与法学发展的艰辛历程。六十年来,我国法学的发展如同唐僧西天取经那样,历尽波折,备尝艰辛。其间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做了忠实记录,以留给后人评判。
目 录
总序
前言
专题 宪法学研究对象之争
一、50-60年代:短暂兴起的讨论
二、60-80年代: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还是法
三、80-90年代:众说纷纭,走向深入
四、21世纪:趋于理性,重视论证
五、宪法学研究对象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二专题 宪法概念之争
一、“教导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理念
二、“反思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三、“重构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理念
参考文献
第三专题 宪政概念之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发展和争论概况
二、宪政概念的基本谱系
三、宪政概念的存废之争
参考文献
第四专题 宪法学的范畴之争
一、宪法学范畴研究的历史概述
二、宪法学的基石范畴是什么
三、宪法学范畴体系(范畴群)的结构是怎样的
四、具体的宪法学基本范畴有哪些
五、如何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
六、小结——争论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第五专题 宪法学方法论之争
一、阶级分析方法主导下的法律之阶级性与继承性之争
二、转型时期宪法变动的优选途径之争
三、多元方法初显端倪后的方法论争鸣
参考文献
第六专题 宪法序言的性质和效力之争
第七专题 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第八专题 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争
第九专题 良性违宪之争
第十专题 物权法与宪法的关系之争
第十一专题 违宪审查的机构之争
第十二专题 基本权利的效力之争
第十三专题 人权条款人宪之争
第十四专题 齐玉苓案的论争
第十五专题 基本法律的性质与效力之争
第十六专题 国务院的立法权之争
第十七专题 宪法的司法适用之争
第十八专题 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之争
前言
专题 宪法学研究对象之争
一、50-60年代:短暂兴起的讨论
二、60-80年代: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还是法
三、80-90年代:众说纷纭,走向深入
四、21世纪:趋于理性,重视论证
五、宪法学研究对象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二专题 宪法概念之争
一、“教导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理念
二、“反思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概念
三、“重构型”宪法理论中的宪法理念
参考文献
第三专题 宪政概念之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概念的发展和争论概况
二、宪政概念的基本谱系
三、宪政概念的存废之争
参考文献
第四专题 宪法学的范畴之争
一、宪法学范畴研究的历史概述
二、宪法学的基石范畴是什么
三、宪法学范畴体系(范畴群)的结构是怎样的
四、具体的宪法学基本范畴有哪些
五、如何认识和确定宪法学范畴
六、小结——争论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第五专题 宪法学方法论之争
一、阶级分析方法主导下的法律之阶级性与继承性之争
二、转型时期宪法变动的优选途径之争
三、多元方法初显端倪后的方法论争鸣
参考文献
第六专题 宪法序言的性质和效力之争
第七专题 宪法基本原则之争
第八专题 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争
第九专题 良性违宪之争
第十专题 物权法与宪法的关系之争
第十一专题 违宪审查的机构之争
第十二专题 基本权利的效力之争
第十三专题 人权条款人宪之争
第十四专题 齐玉苓案的论争
第十五专题 基本法律的性质与效力之争
第十六专题 国务院的立法权之争
第十七专题 宪法的司法适用之争
第十八专题 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之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