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438602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有徐家宁先生关于两张清末官员合影的考证,收录了隆裕太后葬礼的珍贵图片,讲述了一段内蒙古骑兵部队参加西藏平叛的故事。
邹文清 寻找 Zacha
——“多明我会”传教客家的回溯之旅
李 洁 明治时代军政要员的合影
徐家宁 两张清末官员合影的考证
史际平 一张老照片
谭 泽 兵团岁月(下)
杨廷华 难忘的西藏平叛
王庆昌 我的大学生活
刘庚子 王小英 “邦彦民模”刘纯一
陈探月 中国女子体育教育先驱陈英梅
李白蕾 英 子 秀才王清玺
杨 潜 隆裕太后的丧事
刘 鹏 1917 年:天津水灾
刘大力 外公李颂霖
王端阳 我和克平小时候的照片
赵庆国 我家的“全家福”
毕醒世 1942 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
王秋杭 昙花一现的广场交谊舞
李兰英 口述 王繁荣 代笔
致《老照片》编辑部的一封信
冯克力 钩沉旧影 走进历史
封 面 20世纪50年代的幸福一家人(王端阳)
封 二 清末官员合影A(徐家宁)
封 三 清末官员合影B(徐家宁)
钩沉旧影 走进历史
冯克力
本辑《老照片》里,集中刊发了几篇专事“钩沉”的图文,读来别有兴味。
邹文清的《寻找Zacha》,通过对一幅八十多年前合影的考据和实地走访,厘清了天主教多明我会传教闽西的一段尘封往事。随着作者探究的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履及神随,照片里那些已被定格了近百年的人物,仿佛又活了出来,复奔走于闽西的青山绿水间……不惟历史,乃至生命,都因这张照片的钩沉而被激活。作者称自己的此番作为,是一次“‘多明我会’传教客家的回溯之旅”,真是再恰当不过。
徐家宁已是圈内所熟知的老照片研究者,也是《老照片》的一位常年作者。这篇《两张清末官员合影的考证》,秉承了他严谨、精细的一贯风格。观徐家宁钩沉老照片,每有看福尔摩斯探案的惊奇,他经常会在不经意处,从一些往往被人忽略的细节中找见线索,寻得答案,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毫无疑问,作者对这两张清末高官合影的考证,将会成为人们辨识清末政坛人物的重要参照,价值自是不菲。略有遗憾的是,如果印在内页里,因受纸张工艺所限,照片的画质恐难保证。想了想,为方便读者比对、参照,索性就破个例吧,分别将其安排在了封二和封三里。
实际上除了这几篇专事钩沉的稿件,《老照片》里的篇什,几乎无一例外,都多少与图片的考据、钩沉有关,只是所占比重多少而已。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曾经说过“图像即历史”。这话当然是没错儿,但是没有经过考据与钩沉的照片,却很难充分而妥帖地进入历史叙事之中。
而这,恰是《老照片》多年来不懈推动与践行的。
“共和国60年60本书”入选评语这样评价《老照片》:
“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著名艺术家、作家陈丹青则说:
《老照片》“已成为全体国民的私人照相簿,人人都会在其中找到既属于亲属、又属于国家的记忆。这是一份持续遗失而遭贬值的记忆,《老照片》使之不断扩展、传递,默默增值,有如找回了家族的遗物。它因此超越了摄影,如它征集的文字,超越文章,是人在目睹照片之际的喃喃自语,是当一切皆尽消陨,濒于失忆,于是有迟到的告白。”
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在“为《老照片》一百辑”所写的《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中说道:
“穿过岁月幸存下来的老照片,远不仅仅是满足人的怀旧的需要,更多的是人的尊严与权利被重新肯定,由此可以体悟《老照片》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话,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正视人的命运,是以记忆反抗遗忘之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