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45889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书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作者还因此被放逐。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怀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诗。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别林斯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
译者序《猎人笔记》是一本富有诗意、节奏舒缓的散文体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847至1852年间,是俄罗斯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作者以一个猎人在乡间行猎时的所见所闻,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俄罗斯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晨昏变幻(《树林与草原》《约会》《白茫草原》),刻画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地主贵族的众生相,敏锐地触及了农奴制下农民被束缚于地主庄园的贫困生活及其乐观的生活态度(《黄鼠狼和卡利内奇》)、对大自然的珍惜(《梅奇美人河畔的卡西扬》)、对淳朴爱情的赞美及其因男女双方阶层差异而不得的失望(《约会》),也描写了不愿同流合污的有教养的破落地主贵族家庭(《县城的医生》),预示腐朽的农奴制不可持续。事实上,该书的创作背景正是俄罗斯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俄国城市工商业的兴起,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把农民束缚在地主领地的封建农奴制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随着农民生存状况的日益恶化,生产效率逐渐降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许多地主为增加商品粮的生产,开始剥夺农民的份地,只付给农民口粮,劳役制的基础开始动摇;有些地主为增加收入,把劳役租改为代役租,农民为支付代役租而去城里打工谋生,农民逐渐脱离了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某些富裕农民还会直接用金钱赎取自由身,封建农奴制日趋瓦解。1818年11月9日,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世袭贵族之家,父亲是个骑兵团长,母亲是个独断专行、脾气暴躁的大农奴主,时常打骂自己的孩子及农奴,令屠格涅夫从小就极其反感农奴制,成年之后,愈加倾向于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对弱者给予了深切同情,如《孤狼》中,尽职责的护林人“孤狼”抓住了一个来偷砍树木的农民,“我看到的是一个农民,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烂,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也得想个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我”的劝说下,“孤狼”冒着让主人知道的风险,放走了这个有一匹小瘦马的农民。《猎人笔记》自1847年起,在俄国《现代人》杂志陆续刊出,至1852年,一共刊载了25个短篇(本书收录了其中代表的15个短篇),因其内容有“丑化地主贵族”和“反农奴制”倾向,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52年借故逮捕了屠格涅夫,并将他流放到故乡监视居住了两年。
桑卓
2017年3月15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