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803623
曾国藩,这位有着赫赫军功的一等毅勇侯,实际上是一位标准的文化人。能集中体现曾国藩文人情怀的,除开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外,就是这两部由他选编的诗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这两部诗文选本,收在清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清末民初研习中国古代诗文的优秀读本。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曾国藩留在近代史册上的痕迹,色彩*浓的一笔,毫无疑问是他的军功。这位有着赫赫军功的一等毅勇侯,实际上却是一个标准的文化人。他从父亲的私塾到唐氏家塾到涟滨书院到岳麓书院,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学院教育。他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到翰林,走过正途的完整的科举道路。直到三十九岁之前,他都是一个专职的皇帝文学侍从。咸丰二年底,曾氏接到朝廷令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事务大臣的上谕,他*初的态度是一口拒绝。让他作出违旨决定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他不识兵戎的文职身份。尽管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在起着作用,但我相信,占*位的一定是这个,因为这是近于本能性的反应。对于一个业已四十二岁身处高位的中年人,弃文就武、投笔从戎,谈何容易!所以我历来认为,对曾氏的研究,无论视他为政治家也罢,军事家也罢,都不能忽视他的本色。他的本色是一位词臣,一介文人。*能体现他的词臣学养、文人情怀的,除开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外,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两部诗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创意于咸丰元年初曾氏供职京师六部期间,成书于咸丰十年闰三月安徽宿松军营。在此之前,有一部影响很大的古文选本名日《古文辞类纂》,编者乃大名鼎鼎的桐城文派主将姚鼐。曾氏对姚很敬重,说过“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的话,并将姚列为他所认可的三十二个圣哲之一。姚对曾氏的*启发,是姚所提出的文章有阳刚与阴柔之分的观点。曾氏在姚的基础上,参照邵雍的四象之说,又将阳刚分为太阳、少阳,阴柔分成太阴、少阴四类。太阳代表气势,少阳代表趣味,太阴代表识度,少阴代表情韵。
曾国藩家书中的教子书部分,其中许多内容是教子读书的,曾国藩不仅告诫子女要做读书种子,而且精心推荐了阅读书目或篇目。但这些阅读书目或篇目,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而且散见于教子书中,今人不易查找。《经史百家杂钞》则是一部集中了许多名篇的、系统性很强的国学读本。曾国藩在教子书中推荐的一些古书,《杂钞》不仅选入了其中的一些篇章,而且将这些篇章系统地归入了某一文章部类,使读者不仅便于集中阅读,而且能够清晰地看出这些篇章在整个古代文章中的位置。例如,曾国藩在一封给其子曾纪泽的信中提到,五经四书之外尚有十一种书,其中《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宜熟读”。在《经史百家杂钞》中,曾国藩便精选了这四种书中的一些名篇,并将其归入某一文章部类。如在《史记》选的《太史公自序》、《十二诸侯年表序》,归入了“序跋之属”;《汉书》中选的《封燕然山铭》、《高祖泗水亭碑铭》,归入了“词赋之属”;《庄子》中选的《逍遥游》、《马蹄》归入了“论著之属”;《韩文》中选的《进士策问十三首》、《祭鳄鱼文》,归入了“诏令之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