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63513
坐在有阳光的角落喝一杯咖啡,
站在大街上听一段水桶打击乐,
为一棵全台仅存不多的加罗林鱼木停下脚步,
赞叹每一户人家门前恣意的三角梅或石莲花……
到了台湾你会发现,美不需要发现,因为它就长在那里,那么明显。
那里的人们,像看电影一样看话剧,
逛书店就像去SHOPPING那么平常,
做麻油鸡面线的阿姨其实周游过全世界,
种田的大叔其实是日本回来的法学硕士……
他们似乎天生能把诗和远方与眼前的生活,结合得特别好。
《藏在小日子里的慢调台湾》就带你去看那个创新的、文艺的、美学的慢调台湾,
去看那里的人们如何勇敢地过上心中理想的小日子,
如何创造生活的各种可能,如何从心而行。
台湾生活方式杂志《小日子》创刊总编辑黄威融、《自在台湾》作者陈斌华、台湾著名作家张典婉、台湾资深编辑人傅月庵联袂推荐!
Part 01 生活感
来台北喝杯咖啡吧002
绿岛日出,意外的美好010
台湾美的小学020
清泉爱情故事024
Part 02 幸福感
台湾年轻人的梦想030
藏在山中的秘密花园034
都历湾边,亲手筑起家040
回乡,开家咖啡馆046
客家歌手林生祥:我在乡下做音乐养小孩052
“志愿农民”赖青松:把老家种回来066
Part 03 文艺感
充满“空气感”的文艺生活086
去台北书展看什么092
不应该错过的台湾小众杂志100
台湾老品牌如何走出新生路106
在台北邂逅话剧11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诚品120
我就是我的书店124
一间书店,一种人生130
旧书旧物旧时光134
不只是一间二手书店138
老书隐居在山中144
Part 04 认同感
清泉奇妙夜150
“偏见”之外的日月潭154
从《看见台湾》看见什么158
在台北看人吵架164
Part 05 安全感
我在台湾怎么看病170
我在台湾怎么看心理医生176
台湾为什么没有打车难180
台北的公共空间怎样给人安全感186
PLUS 赴台读书常见问题Q&A192
后记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我的荣幸199
一个创新的、文艺的、美学的台湾正被“发现”
在去台湾念硕士之前,我学了四年的新闻学,当了两年多的记者。六年多的新闻专业训练,让我将客观中立谨记心中。到台湾以后,我发现,作为批赴台读学位的大陆学生,自己也成了“新闻当事人”,经常要接受媒体的采访和审视。要做到客观中立,谈何容易。
究竟该用旁观式的“观察”,还是当事人的“体验”,来记录我三年的求学生活,成了一个问题。还好,待在台湾的时间,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三年,时间长得足够我从早的新奇尔后的磨合,再到后来的用心发现,发现一个“民国风”“小清新”表象之下的台湾。
2013 年10 月,出于对提前到来的就业压力的反抗,我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取名“台湾私人订制”。那时候,我是只想要把那些我看到、体验到的故事写出来,没想到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自媒体也是媒体,“公共”的属性或者说我作为媒体人的观察本性显露出来,个人的“体验”和媒体人的“观察”结合在了一起,真正开始建构起一个“私人订制”的台湾想象。
一篇又一篇文章写出来,许多被媒体拿去重新发表,或者就直接来约我写稿,好像我笔下的台湾,确实有那么一点什么不同,但有什么不同呢,我也不大清楚。有一天,前同事给我微信留言,说刚看完我的文章,发现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像台湾作家写的了。
台湾作家写东西跟大陆作家有什么不同?我想了想,也许是小视角和生活感。在海岛待了三年,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和台湾人一样开始畏惧大,喜欢小而美的东西,欣赏脚踏实地的付出。
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是个文艺青年,那时候印象中的文艺青年都在豆瓣里谈论里尔克、波伏娃和我不了解的前卫艺术。到了台湾才发现,文艺是深入到生活每个角落的。繁忙的台北车站、各处地铁里,总会看到不时更新的画展、摄影展,甚至音乐演出,慢下脚步或者驻留几分钟,你就完成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每日修养。街边的公共绿地没有修剪成奇怪形状的树木,
但一棵少见的鱼木或几棵参天香樟,就足以构成一处美好街景,何况还有温馨的手绘、店家的个性橱窗装点。路边的雕塑既能观赏也能供游人坐下歇息,没有“不准触摸”的冰冷,只有请君随意的自在。书店、咖啡馆、各色小店也都安静地坐落街角,随缘遇见与有意探寻都是温情的联结。
三年,每天生活在这没有距离的文艺里,羡慕也反省,我们可以怎样去学习,于是我在这本书中写下《充满“空气感”的文艺生活》一篇,从个人切入,分析这背后制度引导的痕迹。我写《来台北喝杯咖啡吧》《不应该错过的台湾小众杂志》,从文艺的、美的笼统感受中,看到每个人结合自己,想象着自己想过的生活,然后脚踏实地地找准位置去实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分享生活方式与理念,或者隐身巷弄只做好自己。
当你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总会有气息相投的人来找到你。我写文章也是这样,写得很长,更新很慢,粉丝很少爆炸性增长,但来了就很少有人会走,时不时地聊几句,也成了我分享的动力。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念书,还是陌生的台湾?
读书的三年、毕业的一年多里,我用了很多不同的词句去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就是一个意思,趁着年轻,多出去见识见识。
感谢这三年的生活,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的不同。
我记录下我在台湾看病、看心理医生、坐地铁、坐出租车的日常经历,写下《台湾为什么没有打车难》等四篇文章,希望提供一个不同的生活样本,予大陆上的我们参考借鉴。制度的、规范设计的、细节的创新,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舒适。虽然有些曾经尖锐的对比,比如打车难,因为大陆uber、专车的科技创新而变得不那么严峻,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去看看人家的思路。
而见识本身,就会让人受益,在《“偏见”之外的日月潭》的结尾,我有感而发,“旅行,也许是个消除偏见、免于无知的好办法。”想看看我经历了什么,就去书中看看吧。
随着这几年开放自由行的城市越来越多,直飞台湾的航班也越来越多,去台湾看看比2011 年我们刚去的时候要便(bian四声)宜许多,在大陆人的眼中,台湾也从“民国风”“小清新”开始变为“小而美”“小确幸”。可是,只有从台湾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明白这些概念背后,真正的意涵。
在台湾旅行的时间并不多,一有机会就露出记者的本能。职业性的“观察”细节,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就厚着脸皮找老板搭讪聊天,如果实在找不到机会,就看他们的博客、Facebook和新闻报道,总之,一定要找到那些“背后的故事”。
经历人世繁华后在偏郊巷弄里开一间小书店、在山野里建立一座自己的秘密花园、适应不了大城市的竞争就回到家乡开着自己的小货车到处卖手冲咖啡……原来,这里的人,活得这么“自我”。每个个体都努力遵从内心去生活,不敷衍、知自足,因多样而美好,因多元而幸福。这是我所理解的台湾价值。
每写完一个故事,我几乎都长吸一口气,什么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都不晚,即便那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切实际。Life is short, live your dream and share your passion.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要实现梦想,除了无可救药的执着,我从台湾人身上看到的是另一种特质——创新精神。
新手书店郑宇庭老师反造书店,尝试自己买书自己卖,100 本书的小书店,不同路径反而带来不一样的客人。留日硕士赖青松想要当个志愿农民,开创“谷东俱乐部”模式,不只重新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让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理性共同购买,壮大友善耕种的小农力量,也给此后大多数返乡归农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可复制模式。
更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创新不止让自己受益,总是留出更多的空间给邻居、给社区。比如台东ngel Mini Café
所在的永安社区,基于共同慢生活、亲自然的理念,越来越多新的岛内移民开始活化一座传统村庄;而苗栗山芙蓉咖啡艺廊的翁美珍女士,不独占商机与乡邻共享客流,让曾经焦煤采尽、人口外流的南庄小镇,成为了台湾休闲观光产业的名牌……
编辑说,希望我的序言里能给读者一个理由,为什么在那么多写台湾的书里,要买我这一本。我想,或许你从我漫长的序言里,看到了一个创新的、文艺的、美学的台湾正在被发现,而我只是“发现者”之一。
多么不易,我是届大陆学生的一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除了陆配和高级专业人才,我们是批可以在台湾久居的普通人;多么巧,我是个记者,习惯去感受和观察,习惯用笔记录和思考;多么幸运,我赶上了微信时代,可以自说自话,还有人听。
感谢你对台湾的关注,让我有机会,从记者变成了作者。
2016 年1 月7 日
于美国Gainesville,FL
在台湾的城。过他们的活。
——《小日子》创刊总编辑 黄威融
美好藏在细节里。本书以对台湾精微的体察,告诉您生活可以换个姿势,放慢步调。
——《自在台湾》作者、新华社港台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陈斌华
贴近台湾的心跳,写出了生活的好滋味。
——台湾著名作家、《太平轮一九四九》作者 张典婉
台湾很小,因为小,必须慢,才能踏实。谢谢桃子写出了我的家乡,土地与人。
——台湾资深编辑人 傅月庵
台北市文教商圈,周边就是永康街、温州街、丽水街、金华街。这些用浙江地名命名的街道上,藏着无数让人惊奇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的主人或海外归来,或厌倦商场,或大学刚毕业,大多数人不想失去自由,咖啡馆就成了实现梦想的途径。
我硕士班的同学,好几个希望毕业后回到屏东、桃园的家乡,当一个基层的公务员,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业余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烘焙、舞蹈、插花、照顾家人。我身边的台湾年轻人,多从全台排名靠前的学校硕士毕业,回乡种植有机农产品或者当中学老师,周遭人并不会认为落差太大。
这就不难理解,行走在台湾的苗栗、花莲、台东,民宿、咖啡馆、手工小店林立,都充满生活气息,因为它们都承载着主人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他们共同的梦想是,用手艺养活自己,照顾家人,深耕家乡,钱不在多,够用就好。
这种具体而微小的梦想,深深触动了我。习惯了宏大叙事的大陆学生,在台湾看见了“人”的多样性,开始明白自由、独立的重要。
然而,进入在台的第二年、第三年,我慢慢发现,这只是台湾生活的一面。我的同学们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台湾经济十多年无起色,青年失业率超过10%。有学长学姐拖到硕士四年毕业,突然发现,读研究生并没有让自己更容易找到工作,反而更难。公务员或老师,是众多无奈里较好的选择。回到家乡,某种程度也是在逃避残酷的社会竞争。
蒋方舟反感于大陆的功利化,名与利成为压制其他生活方式的另一种世俗权威。但是曾拼出一片天的台湾精英却担忧,台湾人越来越不敢谈这种梦想,台湾的下一代或许已经丧失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野心,在下一个时代将成为失败者。
《陆生元年》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台籍教授叶家兴很忧心地指出:“自我耽溺的社会氛围,仿彿以‘幸福、开心’的慢活步调取代了‘炒股、炒房’的汲汲营营。也许摆脱了盲目追求成长的迷思,也许赋予了成功更多元的定义。但其实真相是,‘赚钱致富’的书一样在书店热销,年轻人在台湾面对薪水停滞的环境,愈来愈多人选择出走。”
另一位台湾朋友分析,看似对幸福感受力强的台湾人,事实上是很缺乏幸福感的。整个社会对于未来的迷茫感,让大部分台湾人的生活失去目标,才沉浸于当下的“小确幸”,但这种“确幸”,何尝不是一种虚无?
两年多的台湾生活,让我决心从买房、炒股的世俗压力中抽身,尝试寻找人生新的可能性,想守着半口井、一亩地,安居生活。但当我们借用“小清新”“小确幸”来反思“成功”时,也切莫走向另一个。毕竟,这仍然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丛林社会,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如台湾完善的现实状况面前,我们好对过分的温柔,保持一分警醒。
回乡,开家咖啡馆
很多人都会承认,旅行是件体力活。会走到想蹲坐在地上,开车时会对窗外的风景越来越无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休息一下,哪怕只是在路边喝一杯咖啡。Angel Mini Café
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期待。
那天,放弃了“千成汤海”民宿老板娘的捏陶邀请,我和几个朋友从都历驱车直奔鹿野,在台湾美丽的小学——龙田小学,逛得忘乎所以,又接着去看了好几个景点。大家都累了,有点想返回民宿去休息,毕竟,老板娘的美妙晚餐还在等着我们呢。
朋友大谭说,再去一个地方,你们一定会喜欢。
离龙田村并不远,道很平坦,一路幽静,开过一大片参天古树,大谭把车停在了路边,前面是好几辆家庭款的车。有孩子在嬉戏,大人们则三五个坐在树下聊天。
远远看着像森林里的某户人家,走近才发现这是一家咖啡馆。很有范儿,吧台正中停着一辆香槟色的Mini,虽然不懂车,但这款车的外形实在太美好了,似乎比路上跑的看起来更复古。查过才知,这款奥斯汀Mini 确实是老古董,1989 年出厂,厂商早已歇业,所幸零件还有,老板小何爱好Mini,自己钻研修理改装,二十四岁的它(2012 年初见时的芳龄)看上去仍很新,并不只是摆设,开出去仍是活蹦乱跳。
坐下来,我们几个都累得不想再起身,派大谭过去点餐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是一杯拿铁。“不知道点什么咖啡的时候,拿铁保险。”出乎意料的,拿铁的奶泡非常细腻,我不耐苦,喝着并不觉得味重。价格很亲民,六七十元新台币(约12~14 元人民币),比台北好地段的咖啡馆,差不多便宜了一半。
看完他们的博客,我很后悔,当天没有点一杯维也纳咖啡或者任何有拉花的咖啡,因为老板娘的招牌就是维也纳咖啡,令喝过的人始终念念不忘。看照片,老板拉花的技术一流,心形、树叶、花朵,并不花哨,却充满温情。只能安慰自己,有点儿念想才会再去。
十月初,天有些热,铁皮屋搭起的咖啡馆里,用木板铺设,木桌也朴拙,仍感觉到暑气蒸腾。客人们都坐在室外,享受树荫下的清凉。大谭说,这里是很多台东人的秘密基地,开车到附近的一定会来喝一杯咖啡,甚至有台北人专程开车下来找寻,“一家开在路边的咖啡馆,安顿旅人的心和胃。”听上去,确实很诗意。
诗意的还是这道路两侧的老树。1945 年,台9 线通车,当时种下的香樟树和木麻黄等,六十多年后,棵棵在天空相接,形成了一条数千米长的绿色隧道。新的省道台9 线裁弯取直后,旧的台9 线,也就是我们眼前这条大马路,车流减少,反而成了漫步的好地方。因地处武陵,故被称为武陵绿色隧道,而这家咖啡馆也成了绿色隧道旁必去的景点。
我们去的那天是周日,许多家庭都带着孩子过来玩。没有车,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台地开阔,树木、昆虫众多,足够消耗孩子们的体力,父母只需坐在一旁边喝咖啡边聊天,远远看着就行。
老板的小女儿Mini 妹妹也属于这群“放羊”的小孩之一。她约莫三四岁,一对小羊角辫,背着粉红色小书包,一蹦一跳地跑出来,想要跟客人家的小弟弟玩,却不敢太靠近,只是拉着书包带,看着他。这一切都被在门口做咖啡和热狗汉堡的老爸,看在眼里。
白衬衫、牛仔裤,身形瘦削的老板,端着托盘出来送咖啡,已经玩开了的Mini 妹妹,回头看到爸爸走出来,立马抛下小伙伴,跑过来抱住爸爸的大腿,抬起头,大眼睛忽闪忽闪。这时候,老板的心都要化了吧。
事实是,我的心真是化了,一直追着Mini 妹妹,想跟她交个朋友。她一个人在玩地上的碎石子,我蹲下,也假装在玩石子,慢慢挪过去,问你有几颗呀,然后打开自己手掌里的,“呐,我比你多,分你一个。”小Mini怯生生拿过去,两个人就玩起了敲石子的游戏,每当我们俩对敲,发出响声的时候,她都会嘴角上扬,笑了。永远不知道小孩的笑点在哪里,可看到她笑了,我也咯咯地笑出来,一大一小两个人,玩石子玩到天将黑。临走前,我向她索一个吻,她小眼神游离,不肯亲亲,我张开双臂抱住她,好庆幸她没有挣扎。
所以当我看到别的游客的日记,里面写到小Mini 会主动问她“阿姨,你听到树上的鸟儿在唱歌吗”,临走前还会对着她大喊“你们明年要再来哦”,心里一阵嫉妒。还好,抱住她的时候,她对我笑了,天使一样美好。我猜想,Angel Mini Café
里的Angel 一定包含这个小天使在内。
原本想跟老板聊会儿天,想必会有很多故事,但客人一拨又一拨,整个下午,他一个人忙里忙外。幸好他们都有博客。
老板是台中人,老板娘是台东人,绿色隧道所在的台东鹿野永安社区,就是她的家乡。2008 年,夫妻俩回到台东,开了一辆Mini,车后拖着一截Mini 车厢改装的小吧台,停在鹿野高台大草皮旁边,就成了一家行动咖啡馆。
车子造型可爱,很快吸引了来这儿滑草、坐热气球的游客们。咖啡也是精心制作,咖啡豆来自世界各地,老板亲手烘焙,用意式手调、虹吸式专业调制,呈现不同一般的咖啡美味。Angel Mini 行动咖啡坊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好口碑是用心积攒起来的。创业初期,他们写下:“认真地为自己工作,学习乐在一个工作里生活。”从学会煮不同的咖啡开始,他们的拖车,跟着台东的大小活动到处跑场,有人潮的地方就有Angel Mini Café。
2010 年,他们在绿色隧道旁买下一块地,盖起了这间铁皮屋,周末在隧道旁的家中营业,周一到周五在鹿野高台开张。这一年初,他们的女儿降生。年中,他们在家旁边的空地上,种下七十棵富士樱和八重樱。他们想在这里安顿下来。
老板想让客人们可以在大树底下喝咖啡,便在树下平出一块地,挑来石头垒好地基。接下来,咖啡馆里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整地,挑石,和水泥,打地基,铺上木地板,撑起手工吧台,给铁皮喷上和暖的黄色漆……夫妻俩都是亲自完成,瘦瘦的老板练出了一身肌肉。如今我们看到木质的咖啡馆,有孩子的绘本,有绿色植物和鲜花,每个细节,都是他们的家。
很难得的是,他们所在的永安社区居民们,都一样热爱家,热爱家乡。这里台湾少数民族和荣民(国民党老兵)杂居,新移民中有许多是客家人。荣民伯伯开了六十年的杂货铺成了观光点,曾经的荣民活动中心变成了游客中心,旁边废弃的福利社也化身鹿寮客栈,供过往单车、机车环岛的背包客入住,用打工、绘本、故事,或者“任何你能想到的理由”,都可以免费换宿。
鹿野乡公所、永安社区居民,想出各种办法营销自己的家乡,每年从年头到年尾都有各种盛事:二月初,举办客家日的活动;四五月,布农族的各部落举办一年中重要的打耳祭,准备出征狩猎;七月暑假开始,鹿野高台的热气球嘉年华热闹开场,自2009 年开始,每个七月“鹿寮咖啡节”也同时开幕;八月底,阿美族各部落一年一度的丰年祭开始。2013 年4 月,鹿野国际马拉松赛,打响了枪。
如今,在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六下午两点至六点,台东2626 集市在武陵绿色隧道里开张,来自台东各地的手作艺人、少数民族、客家艺术家,带着自己的茶、手工饼干、自产蜂蜜、有机水果蔬菜、文创手工艺品,甚至自家美食,搭配着街头艺人的表演,享受每个月的相聚。
曾经独自享受幽遐时光的Angel Mini Café,不再是秘密基地。不过像现在这样似乎也不错,一种新的乡村生活,也许正在这片叫永安的土地上,生发。
一间书店,一种人生
一个以画为生、嗜猫如命的女诗人,一个做过十年广告、热爱电影的男人,一间开在美丽的淡水河边的书店,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可以说涵盖了当下所有文艺范、小清新的元素,毫无意外可以成为一个文艺青年们的根据地、一群自诩孤独的人流连的喧嚣沙龙。
但每次去有河BOOK,看不到抱猫在侧、甜笑着听着朋友们聊天的老板娘,或者她被起哄着在玻璃墙上写首诗的热闹场景;也看不到男主人声音洪亮地和友人大聊电影、时事。大多数时候,客人都或站或坐,安静地看书;或者在外面露台上,看风景、小声聊天;再或者,真好,只有你一个人。
老板,偶尔老板娘也在,就坐在柜台,只有在你点单或送上咖啡的时候才会出现。无论身边有没有人,你都可以专注地享受自己的风景,手中的,或窗外不远处的。唯有偶尔走进来一只猫,或忽然射进来的一束光,可能打扰到你的专注。
刚去有河BOOK 的时候,我就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不是可以随便窝在沙发上的那种自由,是终于可以不用应对任何人的自在。不用说话,不用微笑,不用思考,甚至不需要专注于任何事。是的,你可以蹲下来看着睡觉的猫咪,拍照,或跟它一样,昏昏欲睡;也可以端着咖啡,站在露台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淡水河入海口,那光,不仅洒满水面,也洒在你的脸上。
外面整条淡水老街,人来人往,有叫卖柠檬爱玉的,有打折出清纪念品的,地铁口街头艺人的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以及烤鱿鱼、大肠包小肠、麻油鸡的香味,一整个活色生香的世界,都活在你的感官之外。你清楚地看着他们发生,无法逃脱,却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放空一会儿。
相比于北京、上海,台北算不上繁华,但居住在城市的人总会有想要逃离的时候。没有机车,我通常会搭上地铁,直接北上,过圆山站,列车就从地底下钻上地面。我也就像一条鱼儿一样,终于探出水面,吐个泡泡。
不过一出地铁站,仍旧是个灾难,度假的、观光的、逛街的,满眼都是人,幸好还有开阔的淡水河可以拯救我,更好的是,我可以去那个游客、观光客几乎不会上去的二楼书店,享受我自己的世界。每每去淡水,就像是赴一场约会似的,目的明确,杀出重围,直接上楼,尽管那里没有人等我。但妙就妙在,只有我自己在等候自己。
不用担心有人早到,不用想迟到该怎么解释,不用猜想对方是否注意到你的精心准备,不用琢磨怎样谈话才有趣,不用对老板抱歉,好些日子没有去捧场,也不怕错失什么好书好故事……甚至不用怕错过美的夕阳,因为入夜的星空,同样美妙。
这一切,如此自然又有如梦幻。因为它既是老板686、老板娘隐匿(他们更习惯自称店员一号、店员二号)辞去工作后的梦想,也是他们一点一点,按照自己的理念设计、打造出来的。墙壁要用什么样的蓝色才能搭配白色的书架,什么样的咖啡机够实惠又能打出心中所想的那种泡沫,那一面落地的玻璃窗上要邀请什么样的朋友写下诗句。所有的细节,都从他们的梦想中,变成了实在。要进怎样的书,要做什么样的活动,怎样跟出版社、经销商和读者交往……只有一个词:独立。
独立意味着自我。
两位店员在职场多年,明规则、潜规则,让他们过得忍气吞声。每一天,都感觉在失去自我,每一天,自我都被扭曲。他们决心主宰自己的生活,在能力和资源都不足够的状况下,决定开一间书店。店名就是态度,有河BOOK,有何不可。
不只是把他们的自我交还给自己,他们布置这自然的、人文的风景书店,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我交还给每个人。“因为人都有自我,我要开一间不会干扰人、强迫人接近任何他没兴趣的书的书店。”甚至他们每天喂食的流浪猫,也都有自我的权利,随时来吃食喝水、困了就睡在店员二号准备好的纸箱内或椅子上。墙上贴满了“未经允许不随便摸猫”“尊重猫权”的提示。
所以你也就明白了,进店之初,那种莫名的舒服感是什么。它是自在,是空,是自我,或者无我。
虽然从开店之初,有河BOOK 就和所有的独立书店一样,不断面对问题。多雨的台北雨季,整个淡水河人影寥寥,是有河BOOK 每年难熬的季节。我问店员一号,担不担心书店维持不下去,被迫关张。他一脸桀骜:“哪怕有一天书店倒闭了,我们也过了几年自己想过的日子,这样足够了。”
“我甘心过这样的日子。”店员二号的诗,写在玻璃墙上,贴在博客的首页。对于过客的我而言,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有那么一两个小时,只有你自己,和一条河、一座山、一窗诗对望,跋山涉水也甘心情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