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71305
内容简介
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是推进民主与法治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两大基本元素,并将始终贯穿于它的发展过程。由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时永才院长和西南政法大学高一飞教授主编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关系》一书,从十年来150件热点案件中提炼出当前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关系的基本特征,在总结审判工作接受舆论监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域外领域,提出了新时期平衡两者关系的基本工作机制和规则。
目 录
前 言
章 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的统一与冲突
一、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的含义
二、独立审判应当接受舆论监督
三、舆论监督影响独立审判的可能性
四、从冲突走向统一
第二章 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现状
一、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背景
二、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特征
三、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因素
四、舆论介入审判的影响分析
五、舆论介入审判的规律总结
第三章 审判应对舆论监督的基本现状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监督路径
二、司法应对舆论监督的类型化分析
三、审判应对舆论监督的若干启示
第四章 处理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关系的机制
一、通过司法限度公开,避免舆论的误解
二、建立司法对舆论的多元吸纳机制
三、完善司法对民意的回应与引导机制
四、建立司法与媒体关系的合理规则
第五章 司法公开引导舆论
一、司法信息应当限度地公开
二、司法信息应当通过网络平台公开
三、司法信息应当向媒体公开
四、司法机关的会议应当公开
五、司法机关的场所应当开放
六、司法公开应当有救济机制
第六章 司法对舆论的多元吸纳机制
一、听取庭审旁听公民意见的制度
二、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机制
三、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制度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五、社会法庭制度
六、量刑调查制度
七、量刑听证制度
第七章 司法对舆论的回应与引导机制
一、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判后答疑制度
三、“过问”“说情”公开机制
四、人民法院信访接待与处理机制
第八章 确立中国特色的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
一、确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体系
二、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特殊机制
三、确立中国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
四、媒体不当报道的责任追究机制
结 语
附录一 十年150件热点案件的基本情况
附录二 关于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调查问卷
(法官、公众、媒体)
后 记
章 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的统一与冲突
一、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的含义
二、独立审判应当接受舆论监督
三、舆论监督影响独立审判的可能性
四、从冲突走向统一
第二章 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现状
一、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背景
二、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特征
三、舆论介入审判的基本因素
四、舆论介入审判的影响分析
五、舆论介入审判的规律总结
第三章 审判应对舆论监督的基本现状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监督路径
二、司法应对舆论监督的类型化分析
三、审判应对舆论监督的若干启示
第四章 处理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关系的机制
一、通过司法限度公开,避免舆论的误解
二、建立司法对舆论的多元吸纳机制
三、完善司法对民意的回应与引导机制
四、建立司法与媒体关系的合理规则
第五章 司法公开引导舆论
一、司法信息应当限度地公开
二、司法信息应当通过网络平台公开
三、司法信息应当向媒体公开
四、司法机关的会议应当公开
五、司法机关的场所应当开放
六、司法公开应当有救济机制
第六章 司法对舆论的多元吸纳机制
一、听取庭审旁听公民意见的制度
二、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机制
三、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制度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五、社会法庭制度
六、量刑调查制度
七、量刑听证制度
第七章 司法对舆论的回应与引导机制
一、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判后答疑制度
三、“过问”“说情”公开机制
四、人民法院信访接待与处理机制
第八章 确立中国特色的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
一、确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规则体系
二、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特殊机制
三、确立中国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
四、媒体不当报道的责任追究机制
结 语
附录一 十年150件热点案件的基本情况
附录二 关于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调查问卷
(法官、公众、媒体)
后 记
前 言
序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人民法院中心大局,团结凝聚理论界和实务界力量,以研究应用法学、总结审判经验、服务司法改革为重任,坚持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结合,在组织审判理论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推动法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的繁荣。
经过批准,近年来,由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具体组织负责,人民法院设立了审判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制度。至今已连续四年成功发布审判理论重大课题108个,一般课题15个,内参课题16个。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合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优势互补,联合攻关,使理论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并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共同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同时注意拓展国际视野,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比较、借鉴和吸收域外相关法学学术动态和前沿性理论研究成果,努力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社情、民情的决策建议。广大课题组成员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研究事关我国审判事业科学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密切关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研究解决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研究制约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问题,按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提交了一批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目前,许多课题成果已经转化为立法建议、工作建议、司法建议和重大决策等,有的在《中国法学》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有的还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为促进我国司法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使这些优秀成果进一步转化,充分推介和传播应用法学研究成果,在审判理论研究课题验收后,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择优将部分课题成果纳入人民法院创设的《人民法院理论研究丛书》,进行编辑出版。
当前,人民法院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坚定。所以,要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审判理论研究课题组一定要按照书记的要求,大力加强审判理论研究工作,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拿出真本领、贡献大智慧,深入研究事关人民司法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探索司法改革规律,为人民法院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提供理论支撑。
我们鼓励学术创新,希望有更多的审判理论课题研究成果纳入《人民法院理论研究丛书》出版。我衷心期待,这套丛书将承载广大课题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推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学术精品,努力启发法治思维,创造一个能够受到法律界广泛欢迎的一个重要品牌。
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九日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人民法院中心大局,团结凝聚理论界和实务界力量,以研究应用法学、总结审判经验、服务司法改革为重任,坚持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结合,在组织审判理论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推动法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的繁荣。
经过批准,近年来,由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具体组织负责,人民法院设立了审判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制度。至今已连续四年成功发布审判理论重大课题108个,一般课题15个,内参课题16个。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合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优势互补,联合攻关,使理论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并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共同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同时注意拓展国际视野,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比较、借鉴和吸收域外相关法学学术动态和前沿性理论研究成果,努力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社情、民情的决策建议。广大课题组成员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研究事关我国审判事业科学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密切关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研究解决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研究制约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问题,按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提交了一批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目前,许多课题成果已经转化为立法建议、工作建议、司法建议和重大决策等,有的在《中国法学》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有的还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为促进我国司法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使这些优秀成果进一步转化,充分推介和传播应用法学研究成果,在审判理论研究课题验收后,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择优将部分课题成果纳入人民法院创设的《人民法院理论研究丛书》,进行编辑出版。
当前,人民法院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坚定。所以,要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审判理论研究课题组一定要按照书记的要求,大力加强审判理论研究工作,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拿出真本领、贡献大智慧,深入研究事关人民司法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探索司法改革规律,为人民法院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提供理论支撑。
我们鼓励学术创新,希望有更多的审判理论课题研究成果纳入《人民法院理论研究丛书》出版。我衷心期待,这套丛书将承载广大课题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推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学术精品,努力启发法治思维,创造一个能够受到法律界广泛欢迎的一个重要品牌。
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九日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