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34250丛书名: 亲历大家系列
内容简介
1980年代,在长久逆境下煎熬的朱光潜先生,通过《诗论》、《艺文杂谈》、《谈美书简》、《新科学》等论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作者吴泰昌正是在那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与朱光潜有了密切的来往。作者根据交往中的感性材料,和书信、题赠、签名书籍、合影等实物资料,写成此书。书中既对朱光潜参与创办《文学杂志》以来的一系列著述活动进行了梳理,具有相当强的学术史价值;又向世人展示了朱光潜与朱自清、沈从文、叶圣陶的深笃友谊,让读者感受大师们的生活情态和人格魅力。作者写作此书,是“亲历大家”系列的一个部分,更希冀表达“一个读者,一个普通受业弟子对崇敬的老师一丝怀念之情”。
目 录
听朱光潜老师闲谈(代序)
挚友朱自清
《文学杂志》的编者和作者
《诗论》新版漫忆
知心朋友沈从文
《艺文杂谈》编选琐记
《谈美书简》
对话体“便于百家争鸣”
锻炼身体有一套“方术”
与叶圣陶长久的相处
关于《西方美学史》
教师生涯六十载
扑在《新科学》上面
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修订本后记
挚友朱自清
《文学杂志》的编者和作者
《诗论》新版漫忆
知心朋友沈从文
《艺文杂谈》编选琐记
《谈美书简》
对话体“便于百家争鸣”
锻炼身体有一套“方术”
与叶圣陶长久的相处
关于《西方美学史》
教师生涯六十载
扑在《新科学》上面
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修订本后记
在线试读
挚友朱自清
1980年夏,有次去看望朱光潜先生,他兴奋地告我,最近在清理旧稿信件时,发现保存下来的朱自清在抗战时期写给他的一封信。他说佩弦(朱自清)先生给他的信不少,但几经波折能幸运留存下来一封真不容易。他希望(《文艺报》能发表一下。当场他将信给我看了。他说,佩弦的这封信有实际内容,不是一般的应酬信,因为他最近手头事多,如发表,最好请一位了解该信内容的人写篇导读的短文。
我向主持《文艺报》编辑部工作的副主编唐因汇报了此事,他说很好,《文艺报》需要这方面的稿子,叫我物色一位合适的人来写。我考虑了一下,建议请叶至善写。唐因认为合适,叫我尽快去办一下。
不久,叶至善约我一起去看望朱先生。恰巧约定的那天我有会,我告诉他去时一定要看看朱自清先生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如他愿意,请他写篇阅读这封信的说明,他说看了信后再定。
朱自清给朱光潜的这封信,信末只注了“廿六日”。我在1980年12月22日的日记中记载,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说该信是“1941年10月26日”写的,“孟实那时在四川乐山武汉大学任教”。
……
1980年夏,有次去看望朱光潜先生,他兴奋地告我,最近在清理旧稿信件时,发现保存下来的朱自清在抗战时期写给他的一封信。他说佩弦(朱自清)先生给他的信不少,但几经波折能幸运留存下来一封真不容易。他希望(《文艺报》能发表一下。当场他将信给我看了。他说,佩弦的这封信有实际内容,不是一般的应酬信,因为他最近手头事多,如发表,最好请一位了解该信内容的人写篇导读的短文。
我向主持《文艺报》编辑部工作的副主编唐因汇报了此事,他说很好,《文艺报》需要这方面的稿子,叫我物色一位合适的人来写。我考虑了一下,建议请叶至善写。唐因认为合适,叫我尽快去办一下。
不久,叶至善约我一起去看望朱先生。恰巧约定的那天我有会,我告诉他去时一定要看看朱自清先生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如他愿意,请他写篇阅读这封信的说明,他说看了信后再定。
朱自清给朱光潜的这封信,信末只注了“廿六日”。我在1980年12月22日的日记中记载,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说该信是“1941年10月26日”写的,“孟实那时在四川乐山武汉大学任教”。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