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06222
关于作者
译者序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设计思维解读
第一章 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过程和工具箱// 002
何为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有何潜能?如何学习和应用设计思维?
一、概述// 003
二、设计思维的例子// 003
三、设计思维的本质和起源// 005
四、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007
五、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过程// 009
六、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工具箱// 013
七、设计思维团队// 015
八、教学和信息系统中的设计思维// 016
九、圣加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设计思维// 017
十、小结// 019
第二部分 设计思维思考
第二章 设计思维与公司创业 // 024
如何通过设计思维创造创业机会?如何通过设计思维影响公司创
业?设计思维如何影响公司的创业战略?如何运用创业管理原则来管理设计团队?
一、概述// 024
二、定义// 025
三、关于四个主题// 026
四、小结// 033
第三章 设计前端度量:突破性创新方法// 042
创新过程的前端指什么?何为突破性创新?如何度量创新?
一、概述// 042
二、背景// 043
三、方法// 047
四、结果// 047
五、小结// 053
第四章 设计思维重塑商业模式// 057
企业如何改造产业从而成功创造和获取价值?企业如何克服主流的产业思维模式从而开发新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导航:如何重塑商业模式// 057
二、设计思维在商业模式创建中的力量// 060
三、小结// 065
第五章 信息系统项目中的设计思维// 068
设计思维如何有效加强用户导向?如何通过基础创新建设来解决高难度问题?
一、概述// 068
二、设计思维的双重特点// 071
三、设计思维的跨领域应用// 075
四、信息系统中的设计科学// 076
五、小结// 082
第六章 通过动态图提升设计思维// 089
何为动态图?动态图有哪些优点?如何在设计思维情境中应用动态图?
一、概述// 089
二、前提// 090
三、过程// 091
四、结果1:原则 // 092
五、结果2:原型 // 094
六、小结// 103
第七章 设计思维与战略设计// 106
如何将问题和挑战转化为创造价值的新方案?战略设计实践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表现?
一、制定企业绩效目标// 106
二、战略设计十大实践// 107
三、探索战略设计实践// 113
第八章 用创业方法掌控未来// 118
设计思维与创业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设计思维如何支撑创业思维与活动?
一、创业者所谓的创业是什么?// 118
二、创业行为中的原则// 124
三、从行动原则到创业方法// 129
第九章 设计思维与战略制定// 134
设计思维如何突破传统战略决策过程中的限制并引导产生新决策?怎样通过设计思维使战略规划更有效?将战略制定作为设计实践有哪些益处?
一、制定战略的设计实践// 134
二、设计的文化唯物主义观点// 135
三、战略工作的设计视角// 137
四、战略工作的设计实践// 139
五、将战略工作作为一个设计// 140
六、将战略制定作为设计实践的好处// 142
第十章 设计研究中的情境依赖// 145
何为情景独立和情景依赖?设计思维与设计研究有何关联?
一、非情境独立下的设计研究// 145
二、例证情境依赖的场景// 146
三、自动汽车/机器人和驾驶员-乘客/人类的体验加强了我们对情境独立体验的关注// 150
四、科研设计的影响// 152
第十一章 设计思维与营销管理// 156
设计思维与营销有何相似性?设计思维与营销如何彼此互利?
一、设计思维与营销的共同要素// 156
二、设计思维对营销管理的贡献// 157
三、营销对设计思维的贡献// 164
四、小结// 166
第三部分 设计思维实践
第十二章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工业设计思维// 170
西门子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设计思维的?如何将设计思维用于用户驱动创新?
一、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i.DT计划 // 171
二、i.DT过程和方法 // 173
三、学习与未来规划// 181
第十三章 设计思维与组织变革// 186
设计思维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文化?设计思维能在多大程度上用来实现组织变革?
一、将设计思维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87
二、设计思维的文化特征// 192
三、机会与局限// 194
第十四章 设计思维的未来导向性// 196
创新应该以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作为参考点?在重新审视设计思维时是否有必要更加强调未来导向?未来导向性的设计有哪些益处?
一、概述// 196
二、设计可选现实的推理形式// 200
三、未来导向设计过程的重要性// 212
四、嵌入未来导向的设计过程// 214
设计思维是当下管理学领域倍受热议、最令人着迷的概念之一:以人为本,基于新的便利化方法和空间概念。设计思维诞生于硅谷的心脏——斯坦福大学,毫不令人意外。很多技术型企业的成功,包括那些互联网巨头,都归根于科技和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的结合。
对我们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苹果。根据乔布斯的传记所述,苹果的成功建立在极为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Phone和iPad),全新的商业模式(iTunes),以人为本的原则(简洁的设计方式),以及乔布斯本人所倡导的美学理念(iMac 9)之上。在这四大元素的共同作用下,苹果逐渐消除了大众对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偏见——认为它们是难以理解且不易于使用的。与此同时,苹果也成功地使自身成为了全世界最具价值的企业之一。据我们所知,设计思维在苹果内部已沿用了很多年。苹果的第一款鼠标便是和IDEO的工程师们一同基于设计思维研发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拥有尖端科技的大学都应将设计思维纳入课程范畴的观点受到广泛赞同,每个从这些顶尖大学毕业的工程师都应该精通设计思维的理念与运用。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设计思维也逐渐被广泛使用。Hasso Plattner,SAP的创始人之一,在十年前便已预料到了这个趋势。从那时起他便开始着手创立与资助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并在波茨坦大学的Hasso Plattner研究所为设计思维开辟了一大片教学区域。依靠这些投入中获取的基础概念、系统知识和丰富经验,Hasso Plattner在SAP的运营中将设计思维作为了核心的创新手段。
几年来,设计思维已经稳步地在管理学领域取得了影响力。我们相信,我们和罗特曼管理学院的Roger Martin一起,在管理学领域对于设计思维的应用研究将处于领先地位。自2005年夏天起,我们就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设计研究中心的Larry Leifer和Mark Cutkosky展开了深入的合作,研究设计思维在新商业模型、过程、产品与服务领域创新项目中的运用。从那以后,我们已进行了超过40个项目的研究,并成为应用设计思维全球大学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已将设计思维变成了圣加仑大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15年1月的情况看,这一学术实践有望继续创造新的成果。学校的教务长已决定专为设计思维教学使用而修建新的实验室,这在十年前我们刚开始涉足设计思维研究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设计思维在研究和管理学教育领域已经变得格外具有影响力。通过彼此交流,我们(信息管理学院)都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圣加仑大学唯一的设计思维研究者,于是便萌生了共同编写此书的想法。我们的目标是聚集全校研究设计思维的同事们,并邀请合作学校的同事(和我们一同研究设计思维)共同编写此书。让我们欣喜的是,大部分的同事都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并积极为本书的编写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为本书写序的学校校长Thomas Bieger。
对我们而言,从一开始我们就设想不是写一本关于信息系统中的设计思维和创新的书,尽管我们两人都在该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当我们在策划本书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或者说目标是写一本将设计思维当作创新管理工具的书。正是基于此,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写出了一本侧重于创新管理的管理学书籍。这也向我们证明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与工具导向,将在未来的企业管理、创新设计与管理学教育等方面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在这部分中,我们作为编者和Thomas Abrell一起,阐述了对于设计思维的观点,以及信息管理学院在过去十年中关于设计思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十一章,展示了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成果。我们成功动员圣加仑大学设计思维课程最核心的教授们参与其中,并补充了其他大学和我们一同在设计思维领域工作多年的合作者们的研究成果。
Thomas Abrell是我们信息管理学院在空客公司工作的一位博士候选人。他
曾在赫尔辛基的阿尔托大学学习过设计思维课程,现在的研究领域是设计思维和公司创业。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他指出了四个很有研究前景的领域,可以将公司创业(内部创业)和设计思维结合起来。他首先点出的主题是设计思维和机会发现/创造,这是公司创业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公司创业发源的基础。其次,对设计思维和实践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事实表明,创业学的核心——实践,和设计思维在企业创业领域有着很明显的交集。第三个主题深入研究了设计思维和企业创业战略的交集,其交集在于在战略制定和设计影响的企业创业策略中帮助企业家。第四个主题是创业设计管理观点的改变(不仅仅是运用设计思维的不同方法帮助公司创业者),这一部分深入研究了如何运用创业管理原则来管理公司内的设计功能。
在众人的研究成果中,来自阿尔托大学的Pekka Berg和Jussi Pihlajamaa,来自奥尔堡大学的Poul Kyvsgaard Hansen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Ade Mabogunje,重点研究了创新过程的前端阶段。在这个早期阶段,定义了最终产品的核心属性。他们提出了一个平衡设计前端模型(Balanced Design Front-End Model,BDFEM),并通过设备制造、金属工业和动物饲料工业领域的三个案例研究来阐明该模型,以帮助度量创新的基本步骤。该模型从五个角度分析了创新开发的各个步骤:投入、加工、产出(包括影响)、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
来自圣加仑大学技术管理学院的Amir Bonakdar和Oliver Gassmann,展示了商业模型的创新。他们最重要的假设是90%的商业模型能够被追溯回55种核心模式,在这些核心模式的帮助下商业模型的创新过程能够被系统化。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定义了设计思维的优势将如何帮助商业模式制定者制定策略,解释了在“设计”“构思”“整合”三个步骤中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法与工具是如何被运用的。与此同时,Bonakdar和Gassmann展示了在设计思维中发展起来的具体方法和模型是如何被选择和运用于不同的创新背景的。
在苏黎世大学的Mateusz Dolata和Gerhard Schwabe的成果中,他们成功地将设计思维运用于信息系统研究项目,其研究起始于圣加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苏黎世大学在设计思维教学方面的长期合作。两位作者先假设了设计思维与科学研究最初无法融合,其后反证了该假设的错误性。他们展示了设计思维,无论是总体的思维方法还是具体的研究方法,都能够为信息系统的研究起到重要帮助与增强作用,并重点关注以基础创新建设来解决高难度问题。除此之外,他们的研究还展现了设计思维将有效加强用户导向,如对人类学工具的运用等。在第二部分中,两位作者描述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实用导向的工具,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经常与以前的成熟研究工具产生分歧。在Dolata和Schwabe的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他们如下这句非常谨慎的定义“设计思维是一种研究工具”,因为这也是一个在设计思维领域备受争论的命题。
圣加仑大学媒体与通信管理学院的Martin Eppler和Sebastian Kernbach在设计思维项目中负责研究成果的可视化。他们提出了动态图的概念,一种他们自己定义的动态视图交互思维工具,让各工作组成员使用并能将各部分成果融合成一个汇总的(通常是数字化的)解析空间,能将所有参与者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两位作者着重研究了三种动态图:Roper动态图、Confluence动态图和Sankey动态图。他们展示了数字世界和设计思维这些新工具的运用同样需要新的研究手段与工具。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在信息管理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更需要扩展我们的“工具箱”(该命题在我们的成果中将做进一步阐述)。他们更进一步地介绍了部分具体的数字化支持工具与手段。
圣加仑大学系统管理和公共治理研究所的Simon Grand将设计思维与管理策略相结合。他的基础假设来自于彼得•德鲁克的“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去创造它。”他把设计思维视为理解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自己的观点总结为十个实践环节:规划、原型制作、评估、测试、常规化、动员、实现、连接、规模化和组织。在他研究贡献的第二部分,阐述了这些实践将如何运用到战略设计实践过程中。他成功地展示了通过协调运用这些源于思维设计的观点与概念,将会对战略设计和创新过程的制定带来新的理解。
圣加仑大学技术管理学院的Dietmar Grichnik、Ronny Baierl和Michael Faschingbauer,例证了创业与设计思维的联系。三位作者从效果推理领域得出,
对于创业可以有综合的、可以学习的方法。效果推理不同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创业成功源于创业者所具有的独特天赋。他们的贡献在于他们用极具吸引力的细节证实了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三位作者总结了创业活动的原则:未来导向、方法导向、可承受损失、突发性原则和合作原则。与Grand、Abrell的思路一致,他们论证了设计思维如何支撑了创业思维与活动。
伯尔尼大学的Claus D.Jacobs和圣加仑大学一起,介绍了设计思维的另一个准则:头脑和手的连系,他描述了文化唯物主义法。他将自己的观点与工艺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定义为“正确做事的技巧”。正如Grand一样,Jacobs在战略决策与设计思维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但两人各有侧重。Jacobs运用设计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战略决策过程。他辨别了形成、表现、移动、将问题和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评估和反映步骤的区别。系统化展示了在这六个步骤中,设计或者设计思维是怎样突破传统战略决策过程中的限制并引导产生新决策的。
斯坦福大学设计研究中心的Larry Leifer,作为设计思维的创造者之一,与圣加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Alexander A. Neff一起对设计思维与设计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的出发点是斯坦福大学兴起的一波对于自动驾驶与驾驶经验的研究。Leifer和Neff在这个大环境下讨论了“精密自适应机器系统”。通过文章开头的六个场景,他们展现了环境对于解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Leifer和Neff区分了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与驾驶员之间的三个显著独特的对话,分别是信息对话、情感对话和学习对话。在成果的第二部分,两位作者在设计研究情境下定义了他们的研究。
来自圣加仑大学市场营销学会的Sven Reinecke对比了市场营销与设计思维。在他的文章中,他解释了市场营销和设计思维无法单纯缩减为同一个方法论,两者都更类似于整体的(领导性质的)基本原理。在这个争论中,Reinecke和其他很多学者持相同的观点,其中包括Brenner、Uebernickel和Abrell。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设计思维过程的每个步骤,展示了设计思维是如何为市场营销管理提供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传统的设计思维工具,例如观察、原型和测试终端顾客,能够扩展市场营销的工具和方法。然而,Reinecke也表示,单独的市场营销导向的设计思维范例很可能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作者总结出对于竞争的分析应该被当作创新过程的必要部分,在他的观点中,这也是设计思维的一个软肋。
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从实践者的视角展示了设计思维的三个贡献。基于这三个贡献,展示了设计思维如何提供直接实践价值。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Xiao Ge和Bettina Maisch展示了西门子在中国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设计思维。公司实行的i.DT计划有两个目标:培养未来创新领袖和增强创新能力。这部分的成果展示了设计思维如何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成果的核心部分是设计思维在用户驱动创新方面的实际运用。在他们的研究中,介绍了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对于设计思维的实践情况和选用工具。他们的成果建立在Brenner、Uebernickel和Abrell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思维的实施在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中稍加改动便得以成功进行。总而言之,两位作者展示了管理支撑和管理生态系统对于设计思维在大企业实践中有着重大意义。
Alexander Grots和Isabel Creuznacher讨论了从实践者视角,设计思维是否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有着明显的文化导向性。值得一提的是,Alexander Grots之前是IDEO这个行业领先的以设计思维为基础的咨询公司合伙人。Grots、Creuznacher和本书的其他作者相信设计思维能够运用于过程和文化。他们的贡献是描绘了设计思维创新过程与本书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以及设计思维文化元素相匹配的图景。
Michael Shamiyeh是来自林兹艺术与设计大学著名的建筑师和通才。他批判性地深入研究了创新计划和设计思维的未来导向性。Shamiyeh从当代角度区分了创新的三种方式:以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创新的参考点。对过去仅做了简述,对于现在作为参考点,Shamiyeh选择了“耐克+”和“苹果运动装备”作为案例。通过对现有与潜在的顾客进行讨论,展示了(并借鉴了很多创新项目的经验)极端未来导向的解决方案有着潜在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被出售。以未来作为参考点,他选择了一位柯达的工程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便发明了数码相机的例子。正如历史所述,柯达并没有从中获利。作者认为一方面这反映了不加限制地看向长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现实性来说,这是非常困难且有挫败感的。黑马原型的发展过程,正如Brenner 等在设计思维的宏观过程中所描述的那样,被视为想要尝试描绘出Shamiyeh所谓的“取自未来的设计”。
尽管作者们来自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经历,但本书各部分的研究成果却具有惊人的同质性。我们例证了这个领域是如何发展的,从Simon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工科学和经过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的设计思维演变等核心成果到形成今天的体现在创新过程和具体的设计思维文化中的学科核心。这个核心在各应用领域被广为接受并成功运用。除此之外,几位作者继续延展该核心理论以期拓展设计思维在其他背景下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书的贡献可得出以下的洞见:
——设计思维的主体知识框架源于设计领域的概念工具和Simo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工科学理论,至今已稳步地发展成为在诸多研究领域的综合研究和教学准则。本书分析了从信息管理、工程、创新、创业到管理等众多领域,展现了设计思维如何被广泛地应用。
——设计思维是基于工程、管理、工业设计、人类学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研究,所具有的实用性与可解读性保障了其能够在众多的情境下得以运用。
——在所有的文献与研究成果中,以人为本的创新过程贯穿始终,无论是面向用户还是原型的建立与测试。设计思维在团队异质性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最佳效果。本书还记录了很多额外的设计思维开发,围绕共享的核心,产生了很多具体的知识和经验。
——与其他的公司过程相类似,创新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组织与复制。设计思维是设计创新过程中一道可理解的工序。以往需要依靠的独一无二的个人与特殊天赋,正被可复制的过程所取代。
——设计思维为诸如问题解决、商业模式设计、便利性、调节性、可视化、过程中的创新等多领域问题提供了解答的平台。也促使这些学科的使用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工具与方法。
——处于不同角色的人们,如不同领域中的顾客、雇员、创业者或者用户正从中获益。设计思维是一种被证明的、稳健的工具,用于揭开创新、开发、问题解决过程中显而易见的或者隐藏的需求。
——尽管有着广阔的基础,设计思维最终只是一种建立在几个简单准则上的程序化工具。可迭代地发展、与人紧密结合、可视性的原型结果便是这些简单准则的例子。
——如果期望通过设计思维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变革,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员工培训时必须要宣讲公司的文化。
以上列出的观点来自本书所有的贡献者,代表了每一位作者的观点,也正因如此,它具有主观性。在最后,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启发并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我们感谢每一位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帮助的个人。Jennifer Hehn和Barbara Rohner负责本书的协调工作,Roger Furrer协助翻译与格式编排。
Walter Brenner
Falk Uebernickel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要素的再造和重组,而设计思维则为如何再造和重组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架构。本书汇集了学界和业界专家对设计思维创新的深度探讨,为创新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美国普渡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教授 童文锋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行各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在如此多变的UVCA时代,谁越能理解变化的环境中不变的东西并坚持,谁才能在多变中找到自己的主心骨。设计思维就是一种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过程和工具,为诸多方面的创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答方式。阿里巴巴合伙人、蚂蚁金服集团资深副总裁 曾松柏
写设计思维的书很多,本书的核心则是把设计思维作为创新过程中可以参照的方法和工具。这样设计思维就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系统学习和研究的。本书写给所有参与创新活动的人,从关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CEO到关注青少年创意培训的教育者,本书的作者们从不同的领域验证了设计思维在不同创新语境下能发挥的作用。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清华企业家协会总会副主席 查金荣
很多人认为创新有很大的风险,但有目的的创新则可以减少90%的风险,设计思维就是实施有目的的创新的重要方法,已经在商业中成为趋势。本书是一本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工具书,体系完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 赵宇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