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224137
■ 6本实践成果,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
■ 56个典型案例,借鉴好经验好做法
■ 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
■ 把握未来发展新趋势,案例化解读硬招实招
■ 深悟思想,笃行实干,创新争先
■ 有高度有广度重实践接地气
■ 有所思有所悟做成事出成果
读者对象:
■ 广大经济工作者
■ 政府部门工作者
■ 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工作者
■ 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管理者
《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编写。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为认真总结地方、行业、企业等各方面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做好经济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处、各理事单位的悉心指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设立一批实践案例课题,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统筹发展和安全”主题,开展论证研究,收集遴选56篇案例,形成了《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坚持共享发展 站稳人民立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6本成果集,以期为广大经济工作者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辑)》6分册主要内容如下: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将创新发展理念贯彻运用到实践中,中心围绕创新发展,选择一批典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城市,总结其创新实践和典型做法,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目标任务与战略举措等,为新时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擘画了壮丽蓝图。为帮助大家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运用到实践中,中心围绕跨省协作发展、省际交界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展示了一批地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做法,提炼总结了相关可供参考的经验启示。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运用到实践中,中心围绕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挑选了一批典型地方和企业,总结其实践探索、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为更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历史演进方向、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昭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为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开放发展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运用到实践中,中心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主题,遴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和企业实践案例,通过梳理其典型做法、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效,总结提炼形成了一批可供推广参考的经验,以期为更好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坚持共享发展 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推动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运用到实践中,中心遴选了一批典型地方,围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总结其实践探索、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为更好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这是由我国发展所出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为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将其贯彻运用到实践中,中心围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展示了一批地方和企业的实践探索、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以及一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启示。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003 /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国家电网探索电力科技创新之路
021 / 争做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排头兵——沈阳新松机器人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
036 / 结 语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039 / 勇当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清华大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经验做法
066 / 争做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先行者——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探索
092 / 新型研发机构成功典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的典型经验
117 / 结 语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
121 / 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
147 /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的积极探索
167 / 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做法
193 / 增强“创新活力之城”底色——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典型经验
215 / 结 语
216 / 后 记
■《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跨省协作发展
003 / 山海起新潮 续写新篇章——从东西部协作“闽宁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015 / 在承接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皖江城市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做法
031 / 结 语
省际交界区域一体化发展
035 / 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践经验
050 / 抓住国家战略政策机遇 积极探索省际交界区域合作新路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实践
070 / 情系一江新安水 共筑两省生态梦——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治理的新安江实践
086 / 结 语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089 / 共画土地“同心圆” ?奏响区域“协奏曲”——持续推动深汕协作走深走实的经验做法
109 / 内聚外联 借势跨越——湖南娄底融入长株潭以促转型的创新实践
128 / 四地同城化 齐心谋发展——中心城市紧密联动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成都都市圈实践
144 / 结 语
城乡融合发展
147 / 全域统筹谋划 深化改革创新——江西鹰潭高水平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的实践探索
166 / 深化改革试点 补齐乡村短板——甘肃金昌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183 / 聚力全域一体 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河北迁安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做法
202 / 结 语
203 / 后 记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003 / 从“绿色浙江”到“美丽浙江”——浙江转变
029 / 结 语
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033 / 勇做绿色低碳先行者——深圳经验
053 / 打造“公园里的城市”——成都示范
074 / 创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共生体系——苏州探索
089 / 结 语
走绿色转型发展道路
093 /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实践
115 / 从“灰色制造”到“绿色转型”——九江嬗变
136 / 向“绿”而行 向“新”而生——阳泉转型
157 / 砥砺奋进促转型 开辟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径——鹤山蝶变
177 / 结 语
178 / 后 记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003 / 示范引领 守正创新 全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北京样板”——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创新举措
022 / 不以江西为世界 而以世界谋江西——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实践经验
037 / 深化“六大改革” ?推进“六项探索”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防城港发挥边海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践探索
056 / 结 语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059 / 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 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国铁集团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072 / 变“冷资源”为“热经济”——阿勒泰地区推进“冰雪丝绸之路”建设新实践
088 / 乘“丝绸之路” ?唱响互利共赢“合奏曲”——中国土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104 / 结 语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07 /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探索高水平开放新形态的经验做法
126 / 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 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连接全球的开放新实践
143 / 突出改革创新集成 勇当内陆开放探路先锋——重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160 /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勇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179 / 结 语
180 / 后 记
■《坚持共享发展 站稳人民立场》
全民共享 一个都不能少
003 / 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有就业 逐步能致富——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典型做法
023 / 促进城乡融合 缩小发展差距——重庆西部片区的探索实践
044 / 结 语
全面共享 枝叶总关情
047 /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北京市12345热线“接诉即办”改革实践
067 / 多管齐下 多点开花 打造全面共享县域样板——浙江省乐清市的主要做法
089 / 结 语
共建共享 人人都有成就感
093 / “一主三化”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的生动实践
115 / 组织领办 链式发展 共建共享集体经济——湖南省沅江市共华镇的典型经验
133 / 能人开路 企业拓路 村村抱团——河北省灵寿县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沟域共建共享的实践
150 / 结 语
渐进共享 一步一个脚印
153 / 清单制度化 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海市先行先试的经验启示
172 / 持续用好社区“两笔钱” 满足美好生活新需要——四川省成都市的探索实践
190 / 结 语
191 / 后 记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
003 / 为耕者谋利 为食者造福——吉林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实践经验
022 / 山地丘陵地区的“稳粮经”——贵州促产销保平衡的实践探索
043 / 胸怀“国之大者” 强化“为国谋粮”使命担当——中粮集团建设世界一流粮食企业的经验启示
062 / 结 语
能源安全
065 / 坚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使命——山西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稳定的经验做法
080 / 扛起保障能源安全重大政治责任——黑龙江抓好油气产供储运一体化统筹的
实践探索
097 / 勇担能源绿色转型中保障安全重大责任——甘肃提升清洁能源供给保障水平的典型经验
114 / 结 语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117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宁波延链补链强链的经验借鉴
138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
攻坚战的实践探索
159 / 当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先行官”——山东省港口集团交通保通保畅的经验启示
179 / 结 语
180 / 后 记
编写说明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认真总结地方、行业、企业等各方面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做好经济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处、各理事单位的悉心指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设立一批实践案例课题,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统筹发展和安全”主题,开展论证研究,收集遴选出56篇案例,形成了《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坚持共享发展 站稳人民立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6本成果集,以期为广大经济工作者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囿于时间、水平和篇幅,辑案例丛书仅甄选了部分典型案例,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同志们给予指正。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24日)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
——国家电网探索电力科技创新之路
编者按: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国家电网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瞄准科技引领能力强、技术供给能力强、价值创造能力强、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三强一领先”目标,实施科技强企工程,系统谋划、前瞻布局,整体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着力实施突破核心技术、优化科研布局、突破机制障碍、加大要素投入、强化成果应用等创新举措,勇攀世界电网科技高峰,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之路。
基本情况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区域覆盖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20年来,国家电网持续保持全球特大型电网长安全纪录,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成为世界上输电能力强、新能源并网规模的电网。公司专利拥有量持续排名央企。公司位列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位,成为具有行业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国家电网面临突破技术垄断、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等重大战略课题,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撑。一是电网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电力工控芯片、部分电工装备组件、基础软件、电工材料和器件等方面存在短板,亟须打破国外垄断局面。二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技术挑战。西部能源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距离1000~3000公里,需要突破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随着用电量不断增加,保证电力可靠供应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三是能源低碳转型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系统工程,部分技术领域已进入“无人区”,没有经验可供借鉴,需要突破电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国家电网勇攀世界电网科技高峰,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抢占了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制高点。电网技术总体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网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持有量连续11年排名央企。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运行技术、新能源并网消纳技术、“大云物移智链”融合应用技术五大领域进入行列。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成果及工程获得2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次中国工业大奖。建成世界首个±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创造了电压等级、输电容量等12项“世界”。自主研究构建了世界上领先的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建成了全球的新一代仿真中心。攻克了新能源友好并网、高精度预测和高比例消纳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全球规模的新能源云平台。
二是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保障了大电网安全,助推我国持续保持特大型电网安全运行纪录,成为全球没有发生大电网停电事故的国家。保障了电力可靠供应,累计建成投运33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有力促进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促进了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并网风电、光伏装机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2%、73%。促进了电力产业链现代化,电工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已覆盖从特高压到低压的各个等级,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提升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海外建设运营一批输变电工程,带动技术、标准、装备一体化“走出去”。
典型做法
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国家电网围绕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一是啃下“卡脖子”的“硬骨头”。重点针对特高压套管、分接开关、工控芯片等核心器件技术,深入实施国资委专项攻关任务和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二是下好基础前瞻研究的“先手棋”。完善长线框架、项目指南、自由命题相结合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三是找准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加强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应用攻关,推进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客户服务和智慧供应链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
优化创新体系,强化科研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国家电网发挥集团优势,大力推进内外融通创新,推动形成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攻关的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主动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示范工程建设,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创新联盟,与6家“双一流”高校成立创新联合体,形成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科研单位支撑作用。直属科研单位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面向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开拓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链迈向高端。三是提升省属科研单位科研能力。各省公司建立适应省属科研单位业务特点的岗位体系和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深化科研改革,突破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自主创新,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国家电网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公司创新工作的整体效能。一是开展“科改示范行动”。推动7家“科改示范企业”深入推进改革工作,形成典型经验并在直属科研单位及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二是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推行“项目总师制”“揭榜挂帅制”“预算成本制”,让项目团队放开手脚、全力创新。三是强化提升技术决策机制。成立公司技术委员会和科技咨询委员会,研判发展趋势,对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进行技术把关。四是优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薪酬分配制度向核心科研人才和攻关团队倾斜,在央企率先实施中长期激励,健全基础前瞻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容错机制。
推进固本强基,强化要素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资源”,“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电网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建立中国电科院院士和国网首席专家制度,培育一批“大家”“大师”。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实施电力工匠塑造工程,涌现出“时代楷模”张黎明、钱海军等一批技能精湛的“大工匠”。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17年起,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设立智能电网联合基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基础前瞻研究。“十四五”期间计划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三是强化科研条件建设。积极参与怀柔国家实验室建设,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共建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推进与国家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深度融合。
聚焦价值创造,强化成果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国家电网不断拓宽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渠道。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价值导向。完善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科技项目验收与示范应用对接机制,试行科技项目后评估办法。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技术成熟评价体系,发布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录。三是强化技术标准体系支撑能力建设。打造以国家和公司两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创新体系。四是加强专利布局与运营。加大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核心关键技术专利布局力度。组建国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专利预警和维权机制。五是打造双创“升级版”。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运营,营造内外共创共赢的良好创新生态。
经验启示
自主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立足点”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国家电网聚焦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实现了跨越性突破,建成了全球规模的电网,保持了全球特大型电网长安全纪录。
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家电网积极推动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对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建模仿真和运行控制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大攻关力度;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形态,强化前瞻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布局,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完善长线框架、项目指南、自由命题相结合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优先安排所需的实验资源,支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打造了原始创新策源地。
融通创新是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点”
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家电网积极探索实践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路径,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融通创新,探索形成了业主企业牵头,依托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面向应用研发并同步转化的创新管理机制,在能源电力领域实践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能源电力科技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国家电网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平台作用,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加强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对接,团结各方力量联合攻关,培育产生一批具有引领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国家电网发挥龙头企业“需求牵引、平台组织”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高效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打造跨专业、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带动产学研共同参与科技示范工程和示范应用,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聚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
科研改革是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的“突破点”
国家电网努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不断出台完善科研管理、鼓励创新、尊重人才、促进转化的实招硬招,设立公司奖励基金、年度科技人物奖,对牵头完成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的团队予以重奖,建立中国电科院院士和国网首席专家制度,发布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录,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挂网应用激励和免责机制等。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国家电网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有效激发了职工创新内生动力和活力。坚持人才是资源的理念,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建立科技型企业中长期分红激励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实施岗位分红和项目收益分红激励,加大科技人才奖励,有力地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是吃透政策要求,系统研究激励方式实施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管理体系;坚持“战略优先、成果优先、效益优先”的导向,选择试点单位;明确“成本清、人员清、收益清”的标准,确定激励对象和实施条件;优化协同工作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了科研队伍稳定。
特色双创活动是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着力点”
聚焦主业和生产一线“痛点”“难点”,举办各类特色双创活动,加大对群众性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能够培育更多“接地气、易推广”的职工创新成果,有利于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国家电网将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以下简称“青创赛”)打造成为公司双创工作的“金色品牌”,以及基层青年交流创新、展示风采、提升技能的平台载体,为公司改革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强化党建引领,把青创工作纳入“党建 科技创新”工程,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强化与双创线上平台的协同,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大力选树宣传青年创新先进典型,激励青年崇尚创新、勇当先锋。
构建“发掘培育、竞赛选拔”的“青创赛”工作体系,持续推动青创成果孵化和推广应用,有效营造了良好创新氛围。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青创赛”。每届“青创赛”聚焦1~2个重点专业领域,通过项目路演的形式,由专家综合评选出获奖的优秀青创项目和成果。建设1300余个青创工作室,为青年创新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支持,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建设5个青创孵化中心,用好国网双创孵化培育资金,优先为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领先、商业模式成熟的“青创赛”获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青创成果加快转化。定期举办青年创新成果展,主动对接公司内外部企业和投融资机构,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促进青创成果推介洽谈、市场推广和公司化运营。
评论
还没有评论。